1. 高房價對中國帶來了哪些方面的危害
房價過高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
1、綁架中國經濟,房地產經濟一家獨大使回中國難以完成答必須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
2、抑制內需,工薪階層有限的收入維系在房貸上,人為造成房產之外的內需消費不足,從而使國內其他企業沒有持續創新的投入和動力;
3、浪費國人時間,年輕人市區買不到房就去郊區,大部分青春年華花在想房、找房和住著郊區房的奔波路上,同時造成城市系統的交通擁堵;
4、投機心理蔓延。努力工作不如投機炒房,這不僅是個體的選擇,也是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的普遍心理。長此以往,沒人正經幹活,大家都想著投機取巧。
5、國家屢次穩定房價都無功而返,感覺政府越來越沒有地位,執政黨的話語權面對房價也是一籌莫展;
6、外資虎視眈眈。房地產給國外資本家提供一個遍布肉雞和菜鳥的殺戮戰場,內憂外患,您說能不影響國家安定和國家政權嗎
2. 高房價對經濟金融和人民生活有哪些沉重的危害
我們小區有位鄰居,甚有房地產投資眼光,早年起就在北京買了多套房子。自己也在北京有經營生意。但是,前不久路過他家的餐館,發現已經關門了。回來問他原因,回答是,投入收益比不劃算,「起早貪黑,10年也不如我一套房子掙得多。」
這已不算是什麼新鮮事。浙江還有企業主想把工廠關了投資買房的呢,半開玩笑跟我說,若有人看上了他們設備,可以1折相送。這當然有誇張的成分。但企業經營的困難與樓市的異常火爆形成的反差,已非一日了。
以我個人對房地產市場的觀察,就房價而言,溫和的上漲或調整,是市場各方主體都樂於看到的。但正如有經濟學家所說,左右市場的信息是如此龐雜,恐怕世界上運算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也無法勝任全部的收集工作。要做到精準調控,難於漢代走蜀道。
就普通民眾的感覺來說,2004年以來,一線和二線熱點城市,房價的上漲,除了2008年等個別年份,房價的上漲,幾乎不能說是「溫和」。而之所以舉一二線城市為例,是由於它們的輻射、帶動效應遠非三四線城市可比。
2007年、2009年和2013年的那幾波樓市,暫且不比較漲幅,哪個更兇猛,只說總價,現在一套房子的年增加額,可能就相當於2007年的總額。幾年前曾經有句話,今年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以為是笑話,如今思之何等殘酷。
京滬深城區一套房的年增加值,動輒百萬,又有幾人一年掙到百萬呢。別說工薪人士,包括前文所說開小餐館的,一般小工廠,恐怕都不容易吧。何況,最近半年來,套均增加值過百萬的,已經迅速向二線城市蔓延。
說到這里,還想再多句嘴。就我個人所知的一些東西方重要經濟體,沒有像我們這樣,個人賣房的收益所得,幾乎都是純收益,全歸自己,什麼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甚至契稅,統統要買方負擔。天下沒有比買房更好的投資方式了。
老百姓過日子,說是感性也好,情緒化也好,恐慌心理並非都是無中生有。一套80平方米房子,去年還只是336萬,今年就要600萬,哪個看了不焦慮不擔憂?如果都是投資客倒也罷了,問題是,有大批是攢錢辛苦的剛需。
做實業的也難免心理波瀾起伏。企業主會想,把投資於公司的錢,用來買房,所得還都是純收益,而千辛萬苦做產品,市場風險又大,稅金一分也少不了,如果相當一部分老闆這么付諸行動,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動機和資金就消失了。
如果擺脫不了對房地產的依賴,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等等,就不可能成功。而只是盯著房價的調控,絕非治本之策,也不可能成功。
哪怕是盯著房價的調控,手段也可以更硬一點,措施更狠一點。因為,與2013年相比,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泡沫不是微微膨脹,而是發展到了對整個經濟、金融有巨大殺傷潛力的階段。
3. 高房價的十大危害
對我國當前的房產市場,國際上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一種可稱之版謂「無害論」。認為中權國房價不高,房產市場很正常,用不著杞人憂天;另一種可稱之謂「崩潰論」。認為不僅中國房產市場己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整個經濟也到了崩潰的邊緣,叫你聽了毛骨悚然。其實,這兩種觀點都不符合中國的實際。中國的房產市場,既不是太平無事,也絕非要馬上崩潰。客觀的現實是,有泡沫,需解決,如任其發展下去,那確實終有一天會破滅。何謂泡沫?通俗的說,是由於大量的房產投機資金通過搶購房產,使房產市場出現了高比例的「偽需求」,從而導致房價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的現象。對我國現實的房產市場,雖不能把它看成己成崩潰災難,但也確不能掉以輕心。存有泡沫是客觀事實,如不認真對待,防微杜漸,泡沫一旦破滅,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一、房地產業拉動經濟增長,是一個偽命題
二、高房價造就嚴重的社會分化,影響消費擴張和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高房價和建築垃圾化是中國政治腐敗的標志,形成黨群、官民對峙局面,嚴重損害了共產黨的聲望
四、高房價是中國城市化的最大障礙,解決「三農」問題必須解決高房價
五、向高房價挑戰、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問題,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義不容辭的職責
4. 高房價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壞處的有
5. 房價越來越高會導致什麼
房產泡末,像90年日本滯漲(日本的敬意危機是由股票導致的,不久危及到房產)一樣的撒 那次可是導致日本經濟10年零發展哦~
也能導致所有人都像前看
6. 高房價將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
房價持續走高,來會導致源老百姓手上的存款貶值,生活水平下降,因為房價持續走高,銀行放貸不斷增長,央行加緊印人民幣,形成通脹,造成貨幣貶值,簡單的說,如果一套房本來賣20萬,漲到40萬的時候,你在房價20萬的時候生活很小康,如果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房價40萬的時候你會感覺生活吃力,總是缺錢用,因為你的存款的購買力下降了,原來5塊可以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需要10塊材買的到
7. 高房價可能帶來哪些危害
其一,高房影響金融行業發展。今年以來,不少地區的銀行都減少或停止對房地產行業房貸,一方面是由於當地措施使然,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今年短短10個月的時間里,已有400多家房企因資不抵債而申請破產。而還有不少房企形同「植物人」,早已沒有了業務。爛尾、延遲交房、質量糾紛數量開始增多。炒房客的逐漸散退,也讓「斷供」現象明顯增多。可以說,再照此發展下去,銀行的壓力也是不小。當金融行業受到威脅,國民經濟還能穩步提高嗎?
其二,高房價會使人才散退。眾所周知,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與他們重視和發展人才有很大的關系。要知道,華為每年花在引進高等院校的優質畢業生的資金,在全世界的企業里都是數一數二的。任正非說:國家搞四個現代化,最重要的是工業現代化。工業現代最最主要是有土地換工業成長。現在城市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空間就會越來越小。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生活成本太高,可能就會"逼走"優秀的人才。
其三,高房價將讓企業失去"競爭力"。此前,華為總部從深圳遷至東莞,原因正是因為土地成本太高了。難道是任正非付不起房費嗎?怎麼可能!之所以這樣做,是他早一步看透了這種發展對實體經濟的沖擊。他認為:「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業的發展,每一個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發展」。「 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事實證明,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大規模的行業不景氣、公司倒閉、商鋪關門大吉、企業裁員……之類的危機,這些也都不能說與房地產沒有半毛錢的關系。換句話說,房價太高必然使土地成本上升,不僅是工業的還是居住的,都可以使企業的成本大幅增加,產品成本高了,如何參與國際銷售和競爭呢?因此,即便是像華為這樣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科技企業,也還是為高房價產生的高成本而痛心。
8. 高房價帶來的影響
房價高漲GDP就高,地方政府的功績就越大,而地價高導致賣地收入又可以回使地方政府財答政收入高,所以各地豪華辦公樓這幾年是越來越多了 ,中央政府同時也有錢了,經濟GDP也高啊,表面也繁榮了,但是泡沫一旦破滅其影響不僅是銀行業,房地產業,牽涉到全國各個產業,還有就是最直觀的,高房價導致老百姓負擔重,一輩子的錢都被地方和中央政府賣地收入做了貢獻了,而且由於很多炒房人和先買很多房的人,越來越有錢,窮的買不起房子的人就越來越窮,導致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啊
9. 房價持續上漲對經濟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的話,對政府絕對有好處. 有利於稅收增加. (為官員三公消費專以及其他消費創造條件). 壞處就屬是1房價上漲會拉大我國的貧富差距.從而降低消費水平,對國民經濟覺得是個極大的障礙. 2對於產業多元化不利.房價提高,炒房的人多了. 更多的人選擇炒房. 這對於其他的產業有極大的不利. 很多平民選擇這種高回報的投資,但提高房價並不是政府決定保障的. 因此房價一旦下跌會對炒房者造成很大的損失. 其實政府也是巴不得漲價 然後拆了又建 ,建了又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