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些地段一般的房子,房價卻很高。是為什麼
在台北市信義計劃區、大安區一帶。
最貴約一台坪250萬台幣,換算大陸約一平米約17萬人民回幣。
這是指住宅,不是商答鋪或寫字樓。
台灣賣房都是有裝修好的,高檔房價的裝修都是高檔外國貨,拎包即住,不像大陸多是毛肧房,所以台灣房價算比大陸便宜。
但是,台灣稅很重,每年都要繳房屋稅、地價稅這2項費用,年年都要繳,長期持有的成本很高,如果是投資的,要考慮好。
② 現在的房價為什麼會那麼高呢
和我們這里比起來,深圳還是便宜的。
房價是市場綜合作用的結果,不是按某一方的意志為轉移的,應全面、客觀理性地進行分析。
政府、開發商、購房者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這無可非議。對購房者來說,關鍵是要看清房價高的真實原因,以及今後的市場走勢。
一、政府層面。總體上說,政府也不希望房價過高,特別是高層。但現有的行政體制,以及其固有的機制,使這種願望難以實現。各級政府領導都需要政績,都要發展地方經濟,加快地方建設,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各級政府都缺錢,怎麼辦?最便捷、最有效的,就是土地開發。很多地方政府,特別是沿海地區,某些縣市政府土地開發收益占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了名符其實的「土地財政」。當過政府領導的人都知道,這也是無奈之舉,沒錢怎麼辦事。而土地是稀缺資源,國家實行最嚴格的控制政策,這又推動了地價的上漲。土地成本的提高,為高房價打下了基礎。近年來國家盡管出台了若干政策,想抑制房價虛高,但效果甚微,就是這個原因。
二、開發商層面。開發商作為企業,追求高額利潤是其不變的真理。不能由此就抱怨他們缺德,罵他們奸商。如果開發商只做善事,不按市場規律辦事,那就不是真正的企業了。
三、購房者層面。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樂業。人總需要住房的,所以對住房就形成了剛性的需求。綜觀高房價地區,分析一下,有多少人是在炒房的。其實大部分人還是買來住的,或者是為子女作準備的,也有一部分是為了改善居住條件的,是一種真實購買力的體現。你不買,他會買,正因為有強大的需求,才能使房價居高不下。 炒房因素也有,但在整體中所佔的比例其實並不高。
四、房價走勢。房價在一定時期內將會持續上漲,盡管目前由於大氣候影響,一般地方都上漲不快,或略有下跌,但這只是短期的。有限的供應量和旺盛的需求,不會使房價大跌的。再則,我國目前通貨膨脹壓力很大,從人民幣匯率、能源原材料大漲、居民存款總額、經濟周期規律、2006工改等等因素,都可以看出,通脹只是時間問題,應該不會超過3年。通脹後,存款縮水,而住房保值,會使更多的人選擇買房。
因此,各種市場行為都有其內在的原因,隨著市場的發育成熟,價格也將逐步趨向理性。但有一點基本可以肯定,房價不會大跌,特別是供求矛盾還比較突出的地區。對我來說,要早做准備了。要麼換工作賺更多的錢,要麼換地方,最理想的是有更高的工資,然後貸款買房。
③ 房價為什麼這么高,根本原因是什麼
城鎮土地並不稀缺,一到春節,還不是一座空城?越來越多地農村人是湧向了城市,但是也只是工作,不要想的太多,房價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實際上買房的的人並沒那麼多,越來越高原因:
一是國家政策。某種情況來說,現在的情況只不過是國人,簡單效仿西方對房地產發展過程,國家對經濟的中存的問題沒處理好的緣故。
二是農業和重工業這大核心產也快速消失,注重股票、基金等等的虛假經濟,股票和基金的運用不是西方國家一般,大偏離了本身的定義,因此產生了很多畸形的經濟問題,經濟澎脹。如騙人集資而捲走的事件屢見不鮮。
三是國家大力發展公路、鐵路和飛機場等的基礎設施,造成鋼筋、水泥供一直處於不應求,造成價格過高,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泛濫的地產行業等等情況,造成了所畏的一般概念的建築成本高。
四,房子的實際價值不高,定價虛高,已到有『有價無市』,即有價格沒人買,就像把一個雞蛋賣到1億元那樣的不切實際。
目前房地產大部分買房的人,其實入住的應該在20%—35%,空置房子可想而知,而一般房子壽命只有70年,商業房20-50年,中國每年那麼多房子空閑著,不用多久將都是危房,只能說,一起見證這種遲早會崩潰的實體經濟的。
最終大概會是以一場經濟泡沫為結局。
④ 為什麼房價那麼高
簡單闡述幾大原因:
1.國家對住房市場的貨幣化。03~07年時多次出抬多項措施來鼓勵促回進房地產發展,把房地產業答定性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至於房價大漲之門由此打開。
2.貨幣供應量撐起高房價。貨幣的超發越多,房價就漲得越多。其實次貸危機一定程度救了地產商,使到ZF不得不實行「曲線救市」。使房價變成一匹脫韁之馬。
3.延續上面原因,樓市一定程度上成為貨幣吸納的「海綿」。貨幣需要需找對貨幣吸納的「海綿」。而房價的連年上漲充當了這一角色。
4.有利可圖,一本萬利的暴利,使到不少企業轉而投資房地產,投資過熱,需求強烈,而消費者的恐懼心理(怕買不到房),紛紛買房,又進一步推高房價
⑤ 為何房價和地價會那麼高
目前房價的高,
其實糟糕的經濟形勢作為基礎,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鎮居民自行買地建房,賦予了商品房這種金融商品一個硬性消費的強大支撐力,導致商品房價格過高。
如果聽起來難懂,我就給你打個比方,以車來說明。
一般人出行,通常是坐公交,租車,打的,或者電瓶車自行車等方式,只有有錢人才能自己買車,如果我是一個中產階級,稍微有點寬裕,可能買輛差一點的車,幾萬塊錢,加上每年養車1萬5,大概5年的成本是三萬多塊錢,在一般的二三線城市,出行是比較方便的。如果我覺得買車不劃算,每天打的的話,平均一次10元錢,一年可以打三千次的士。這樣作為我本人來說,選擇性比較強。
但是如果有一天,的士公交都被取締了呢?要坐車只能買車了,後果會怎麼樣?後果肯定是汽車的售價水漲船高,因為你的出行是離不開汽車的,除非你提早1個小時出發上班,否則你就只能買車,那汽車的售價可不是調控就可以調住的哦。
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就是那麼一個原理。
住房分兩種,第一種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種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國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屋、公租屋、棚改房等等。居住人沒有對房屋的所有權,居住價格也相對便宜,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一般國家設定為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轉賣,要賣也是能原價賣還給政府。保障房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這也是一個正常政府的基本義務(保證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則是另外一種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擁有房屋的所有權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在中國例外,是土地使用權),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後帶來的財富也由個人擁有(產生財富後納的稅稱之為房產稅),所以,商品房是一種典型的金融產品(這里請注意,為什麼炒大蒜是違法的,炒房子是合法的,就是因為大蒜不是金融產品,然而商品房是金融產品),是一種很正常的投資渠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導致開發商形成政策性的壟斷。
在國外,除了到房產公司買商品房外,還可以以個人名義向政府買地,然後由政府規劃,設計房屋的外部形狀,統籌規劃,自己建造房屋。這也是我們經常在國外電影裡面看見的二~三層的小別墅房屋。但是中國不能那麼做,中國老百姓只能從房產公司買房屋,城鎮人口是不可以直接向政府買地造房屋居住的。所以形成了房產公司壟斷居住房屋的現狀。
那麼搞清楚了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差別,我們在來說說商品房和保障房之間的關聯。
剛才我提到了房產稅,沒錯房產稅正是連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鍵點。
政府為了達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標,就必須為中、下產階級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給你住的地方,然後再由你自己決定,是要多努力賺錢買商品房,還是賺多少花多少瀟灑走一生,你自己決定)那麼政府造保障房的資金怎麼來?當然是房產稅了!
那麼什麼是房產稅呢?可以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潤當中,繳納部分的稅。
而繳納房產稅本身不會對商品房的所有者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因為土地增值了,有錢賺了才達到納稅的標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會很願意納稅給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產稅後,就有這個資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國家的一般情況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的關系,商品房的價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設就越完善,而且還不單單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設,房產稅還被用於地方治安和教育事業。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合理的徵收房產稅,關繫到一個城市的居住環境。
但是這是一般的情況,中國情況特殊,是不適合房產稅的,因為其他國家徵收房產稅的目的不是讓商品房的房價跌,而是讓商品房的房價漲,再拿漲的部分取出稅來補貼保障性住房,而中國目前是要讓商品房的房價不漲,所以中國還沒有達到徵收房產稅的先決條件。
中國房地產的現狀和形成原因。
剛才說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關系,然而在中國則比較特殊。不同的國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但是有個基本點,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後有商品房的市場,但是中國卻是相反的,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保障房會那麼的少呢?
我們應該都記得,現在的80後,小時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單位里分的。這個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們小時候,保障房的佔比足有90%。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為什麼呢?
那要從98年說起!
中國在98年後,由於改革開放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里可以詳細查閱網路:下崗),下崗危機到達最高峰,失業率高,就業率低,當時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的建設,然後讓原本應該買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錢去買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讓金後,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把城市美化好後,再進行招商引資。而在建設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眾多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得到緩解,就業率得到報障後,周邊行業(比如鋼筋水泥)就得到發展,就業人數多了,零售業生意就好做了,中國經濟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然而這樣,必然會產生住房問題。
由於保障房的建設停滯了,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則日益凸顯,而商品房也是一個金融產品,將一個金融產品賦予強大的剛性需求,其結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剛才說過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不同於炒綠豆,炒大蒜,綠豆大蒜屬於民生食品,炒作這東西是犯法的,屬於違反「反壟斷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來就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作用本來就是包含了投資用途,炒房雖然不合情,但是卻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後年輕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對於房屋的需求越發的大,再加上近年來投資環境惡化,經濟前景堪憂,大量熱錢流入房地產,故此,房價來了個大爆發。
自從06年起,中國製造業全面衰退,使得大量工廠倒閉,大量資金撤出製造業,在07年湧入股市,08年股市崩盤,資金流入房地產。導致房地產全面過熱,房價隨即爆發。
所以,我們的商品房價格高昂,糟糕的經濟形勢作為基礎,保障房的缺失、以及禁止城鎮居民自行買地建房,導致商品房價格肆意高漲,而解決辦法就是一手開始對製造業開展經濟刺激計劃,使得房地產熱錢能夠回到製造業,另外一隻手開始建造保障性住房,爭取在未來的5年後讓保障性住房降低房屋硬性需求,逐漸影響房地產市場;同時,學習國外,開放老百姓在政府的規劃下,允許老百姓個人購買土地建造房屋,
打破開發商的壟、斷。
⑥ 房價為什麼那麼高
不是房價太高,是你太沒用!
中國富人比想像中多。
胡潤最近發布的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內地千萬高凈值人數高達134萬人,億萬高凈值人群數量8.9萬。
廣東一個省千萬資產人群數量就高達24萬人,北京一個市23.8萬人,上海則有20.5萬人。
這134萬人都是對北上廣深房產具有直接購買力的人群。如果要算信貸杠桿,家裡凈資產300萬、甚至100萬以上(一套300萬的房首付不到100萬)也可以買北上廣深的房,那就更多了。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2013年的數據顯示,資產100-200萬家庭佔比8.9%,200-1000萬的佔比6.9%,1000萬以上的佔比0.6%。
所以資產100萬的家庭佔比為16.4%,比例大約六分之一。以中國4億家庭計算,大約有6560萬家庭(涉及近2億人)資產達到和超過100萬。這些潛在購買人群數量很大,超出一般人想像。
我們在高呼房價要壓死人,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套房的時候,可能那些能壓死你的房價也只能壓死你而已,中國房價泡沫馬上要破喊了幾百年,依然沒破,依然有無數接盤俠在接盤,在中國依舊有無數的人在這樣的房價下買的起房,只是不是你而已。
我們這代人,從小沒有對自己規劃的意識,一直都是看別人做什麼,自己千萬別落下。人人都哭喊著,父母不能隨了自己意,但真的給你點自由度,立刻抓了瞎。選什麼工作,是不是要跳槽,領導難搞怎麼辦?統統能焦慮的睡不著覺。
我租的房子在東京杉並區,住了不少有錢人,但是房主年紀大多比較大而且還在還貸款。年輕人婚後很多也和父母一起住,直到有能力買房。由於日本的房子是由長子繼承的,長子和父母住,長子以外的人,婚後要去外面租房,一般也是租個十年八載才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東京的平均購房年齡是35歲,還貸款要還到退休。這是個成熟的、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城市,這里的房子沒有人炒作,
⑦ 房價為什麼會長那麼高
北京房價和上海房價類似,泡沫情況不是很嚴重。主要原因在於需求很高。中國有錢人總數不少。而其中想進入北京的不佔少數。因為戶口原因,外地人才想留到北京,必須要有房子。旺盛的需求是北京房價高的主要原因。
⑧ 為什麼這幾年的房價,比十多年前高那麼多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因來,第源一社會在發展。第二炒房。十年前,很多城市沒有地鐵,沒有高架橋,沒有燈光秀,沒有外賣和嘀嘀,這十年,豬肉都漲了五倍,工資漲一倍。萬物皆在增長,房價怎麼會不長呢(好吧,的確有些地方的房價十年沒漲)另一個原因,銀行炒房。人們賺的錢就那麼多,房價在漲,沒有人買也漲不起來,但是銀行不斷的給人們貸款,借錢給沒錢的人買房,導致房價不斷上漲,銀行敢借,老百姓就敢炒,銀行敢借,地產公司就敢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最後我想說我國的房價並不高,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像北京上海對標東京紐約的房價,表面上差不多,仔細一看,還是東京紐約房價更高一些。為什麼人們覺得房價高,另一個原因就是貧富分化。有人能從銀行借幾個億,有人從銀行里一塊錢都借不到。整個社會中的頂部和底部之間的差距變大了。
⑨ 為什麼那麼高的房價沒人站出來反對,而是默默接受。
房價是人為地抬高的,很多人因為房價漲而收入大翻番,買不起房的人是覺得房價高,但是買不起房的人都是沒錢沒地位的底層人,再反對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