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8年,廈門房價開始大暴跌,是否真的
房價跌是必然來的,去年的兩會都成熱門自了,就是住房難那事兒。政府宏觀調控,又加上買市的承受力有限。
但是個人認為目前不會跌的太多
首先,中國人口那麼多,就那麼大塊地。資源有限啊
還有,目前,是房市的一個緩和期,大多數地方只是漲幅下降而已,相比以前上升的幅度減小。
磨合的過程吧,降的程度誰能說的准,靜觀其變吧
2. 廈門房價下跌原因是什麼
8月3日報道,上個周末我又去廈門出差了,所以順便對廈門樓市做了點了解,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廈門地價相比2016年已經腰斬了!2016年的地王有的不敢開盤,有的只能揮淚虧本甩賣,廈門島內那個寸土寸金,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也破滅了,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島內每平米已經下降了1萬-1.5萬/平米,島外下跌6000-1萬元/平米。
據中介們說,現在房價但凡不降到2016年10月份的價格,就別想成交,高位沖進去的投資客,因經歷著煎熬,大套的都要虧上百萬,小套的至少五十萬,但因為限售又不能割肉。
廈門湖裡區的一個中介告訴我,島內房價普遍跌了1-1.5萬/平米,島外跌了6000-1萬/平米左右。環廈門島出橋頭位置的島外普遍也降價1萬左右單價。廈門這邊二手房掛牌價和實際成交的價差會比較大!議價空間較大,基本能成交的價格,客戶都會參考2016年10月份的價位,高於2016年底的價格都很難成交。
比如湖裡區枋湖,普宅,新景龍郡,2015年次新房,86平米,在2017年3月份高峰期賣到598萬元,單價6.95萬/平米,今年同戶型成交在460萬左右,5.35萬/平米,單價下降了1.6萬元/平米,降幅達到了23%。
老破舊更加不抗跌,枋湖新村,83平,樓梯房,2000年建成,高峰期成交到380萬,現在降到290萬。
2017年12月31日過後,廈門房產過後不能避稅是房價下降的很大原因,另外首付款提高了,次新房2017年3月份一次性漲了一萬五到兩萬的單價,調控後就慢慢降下來了,到現在全部跌回到原點。
但島內的豪宅還是很堅挺,真正的有錢人不會受到調控影響拋售,畢竟好的房子是稀缺的。但島外的豪宅卻有所降價,因為島外供給量較大,產品有競爭壓力,不具有稀缺性。
集美區的一個投資者說,他平常接觸到很多投資客,現在大套要虧一百萬才能出手,小套要虧五十萬才能賣掉。
據中介說,成交量回升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和首次置業的剛需,以及廈門周邊的剛需客戶,投資客基本上已經絕跡。
從安居客的二手房價格曲線圖來看,廈門房價確實下降了,就拿均價來說,跟去年10月比,都下降了3000元/平米,所以島外的個盤只會多不會少。
集美區的一個中介認為,廈門房價下跌,
第一,主要是之前泡沫太大了,政府嚴打,開完金磚會議後,利好消失,調控嚴格,市場擠水分,觀望情緒濃厚,買漲不買跌,成交量下滑厲害。
第二,廈門限購後,戶口沒法操作,周邊的各市的人都失去了購房資格。
廈門高房價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人口出現近二十年來少有的凈流出現象,當然目前從統計上還看不出來,因為2017年廈門總的常住人口還是增長了9萬人,不過結構上島內人口確實是減少了。
2018年7月2日,廈門出讓五幅商住地塊,起拍價降至1.7萬-1.8萬/平米,而一個月前,海滄馬鑾灣新城的兩塊地還在2.5萬/平米創出新低,沒想到僅僅一個月,地價又降了30%。
這五塊地,都是底價或低溢價成交,就這樣拿地的除了金地都是國企和央企,而金地也只敢參股,這塊地位於翔安南部新城,靠近隧道口,18950元/㎡的樓面地價與融僑鉑樾府38345元/㎡的樓面地價相比,這已經是腰斬!
2016年地價3字頭,2017年2字頭,2018年1字頭,一年下一個台階,廈門只能默默流淚,黯然神傷,心裡滴血,又不能放鬆調控,又想多賣點地賺收入,不然基建投資哪來那麼多錢啊。
據廈門一個央企跟我說,廈門市有關部門跟開發商私下打招呼會放鬆限購,鼓勵開發商拿地,要不符合條件的購房者直接簽合同,網簽的時候會直接給他們簽,但沒有正式發文,開發商也不買賬,也不敢去拿地。
因為一般的民營房企沒什麼錢了,大的房企又要考慮到融資成本的問題,地價就算回到1字頭了,也要看他們廈門當地分公司的項目賣的好不好,有沒有錢去買地啊,現在廈門島外的去化這么慢,2016年拿的那些燙手山芋地王還不知道怎麼辦呢,哪敢輕易去拿地,國企嘛跟政府都是一家人,總要給點面子去托市了。
房企也跟我們普通老百姓一樣,瘋狂的時候腦子進水,大家都去搶地,地價跌了反而不敢買了,也是買漲不買跌。
而一般地王出來後,開發商不會虧本賣,地價都這么高了,房價只會更高的言論就會占據輿論主導,也會成為售售們的口頭禪。
但結果是房企自己開始打臉了。
融創的東南府,正是廈門2016年的地王,拿地價3.8萬/平米,普通住宅售價也是3.7萬/平米,虧本甩賣,疊墅賣六七萬,但銷售慘淡。
3. 廈門房價下跌的真正原因
廈門購房者貸款透支了未來一部分的消費能力。導致廈門市場短時間局部的出回現通貨緊縮,貨幣不夠用,房價答漲的太快,引起的房子需求者的購買力下降。導致的短期波動,隨著經濟好轉,廈門的房價還會漲起來的。別忘了,房子的是可以長期持有的,幾十年周期的產品,不會因為一年兩年的降價就崩塌。看美國的房價,跌了最後還是漲起來了。而且美國房產稅比中國重的多,利息比中國低很多,但是最後還是會漲起來。廈門房價下跌,打擊的是那些短周期炒房者。中國正在增發貨幣以通貨膨脹刺激消費,貸款減息,這種大背景下,貸款是劃算的。不論你買什麼,只要是借錢買的都是劃算的。房子也不例外。因為貸款是固定的,而收入會隨著物價的增加而越來越高。這一效應會來得比較慢,年底物價還會繼續漲。通貨膨脹對消費的刺激作用正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等的市場規律,所以讓子彈飛一會才會慢慢意識到刺激消費的效果。然後就是消費升級,經濟活化。不要小看國家隊的控制力,房價不會崩盤的。現在有所下降,也正是買入的好機會。
4. 廈門並不是什麼大城市,為什麼房價卻出奇的高
背景:在泉州、福州、廈門都長時間呆過,盡量客觀評價,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下面就從分別從政府、開發商和老百姓三個利益相關方分別展開分析吧:
一、政府1、最最重要的觀點就是,一切不以增加供地的房地產調控都是耍流氓。
2014年以前數據懶得查了,只貼一個2014年報告里的總結「近五年來廈門市供地呈逐年下降趨勢,2014年成交量更是處於五年來的最低位。近兩年受制於土地整理難度加大,土地市場供應縮減,土地成交建築面積遠不及商品房成交面積的二分之一。」
2014年,計劃出讓商住建築面積446萬平方米,實際出讓商住建築面積137.2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共570.83萬平方米;
2015年,計劃出讓商住建築面積311萬平方米,實際出讓商住建築面積173.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共350.31萬平方米;
2016年,計劃出讓商住建築面積327.9萬平方米,實際出讓商住建築面積165.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共511萬平方米。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簡單結論是:一是每年實際出讓面積遠低於年初的出讓計劃(平均計劃完成率僅為45%),所以不要聽政府怎麼說關鍵要看政府怎麼做;二是商品房銷售面積遠超上一年度的出讓面積,人為製造「供不應求」的飢餓效應。
2、島民(中性詞)思維。其實這也不怪老百姓,政府把最好的企業、景觀、醫院、學校等資源都留在島內,所以也就有了島內房價最保值的觀念。再加上島內外交通在高峰期的不堪重負,導致島內與島外哪怕只有一橋之隔,也有了天然的溢價。政府和開發商可以巧妙地利用島內外來分隔出兩個市場一唱一和。
3、最佳保值增值產品。廈門房市除了08金融危機時短暫跌過外(再之前就是PX事件),房價特別堅挺,是福建省內保值增值最穩定的地方,沒有之一。因此,作為民眾也好,作為企業家也好,一旦有剩餘的流動資金,廈門房子就成了最好的投資品。福建省與國內很多省市不同,是以民營經濟作為主導的,意味著即使GDP等數據不如山東等省份,但是民間積累的財富其實更多。就我周邊來說,不乏經商朋友家裡在廈門有多套房產的。
最後的話:作為福建人,我走過所有的地市,也對八閩大地多樣的文化、美食、景緻、歷史和建築所吸引和自豪。但我其實深深的擔憂廈門乃至福建的房地產市場,長期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未來的城市競爭,高素質人口的引入和產業的升級至關重要,而高房價只會驅逐年輕人、提高產業成本、扭曲企業投資方向。廈門不是北上深,何德何能承擔如此高昂的房價。曾經有位領導評價廈門,說廈門是一個適合養老的城市,現在想起才發覺深以為然。如果家底不是比較殷實的年輕人,我個人是建議去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從職業發展也罷,從宜居角度也罷,何必死磕廈門。
5. 如今廈門房價還會上漲嗎
漲啊,肯定的
6. 客戶覺得廈門房價虛高,二手房都在降價,不著急購買怎麼引導他買一手房呢
國家有明文規定,房地產開發商和房產中介機構不得拒絕職工使用公積金貸款。 住房城鄉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國土資源部《關於維護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購房貸款權益的通知》(建金[2017]246號 )
7. 廈門的房價今年會再下降嗎
廈門的房價今年也不一定會下降,因為今年好像沒有什麼情況的影響房價,所以不看好房價會下降
8. 杭州房價連夜調降15%,這是什麼情況呢
主要是阿里巴巴員工的股票無法套現,導致杭州周邊買房的剛需人群大減,房價隨之暴跌。主要是阿里巴巴本來有一家公司要上市,這家公司剛好在杭州,上市之後,本來會有大量有經濟能力的剛需購房者去買房,但現在上市被擱置了,所以導致杭州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遭到打擊,最有經濟能力的那群人,現在手裡的股票也沒辦法套現了,所以杭州的房價也隨著下跌,不過15%是媒體誇張的說法,只是靠近阿里巴巴的那片區域房價有一些下滑,但幅度也並不大。
所以盡管杭州的房管政策出台多日,杭州各區域的房價也處於穩定狀態,但在之江板塊,卻絲毫不受政府的管控影響,蹭著阿里巴巴的熱點,房價一路上漲,最高的時候,兩天時間內,銷售賣出了一個多億。盡管現在上市已經被暫緩,不過房價也沒有出現大幅下滑,只是增速不像以前那樣高了,似乎大家還在觀望這群剛需人群能不能最終套現成功,促進房子銷量。
9. 廈門島內房價現在如何
一位曾從事過房地產行業的人士說,廈門房價的這一輪下跌,就是一個投資客逐步退出的過程。而廈門樓市,也終將回歸理性。「就像大海的潮水,有漲有落,只不過潮退了,就可以看出誰在裸泳了。」
8月初,「廈門樓市崩盤」被市場熱議,有自媒體報道稱「廈門地價相比2016年幾近腰斬,2016年的高價地有的不敢開盤,有的只能揮淚虧本甩賣,相比2017年3月高峰期,島內每平米已經下降了1萬元-1.5萬元/平方米,島外下跌6000-1萬元/平方米」。一些評論文章更是直言廈門樓市「崩盤」、「神話」破滅。
林釗是廈門一家房地產自媒體的主編。他這兩天格外忙,無數的外地朋友打電話問他廈門樓市「崩盤」的情況。「廈門的樓市是在調整,是在最嚴格的限購限售令下,廈門樓市的投資客已經沒有生存空間。一部分泡沫在破滅,但絕對不是崩盤。對於崩盤論,我們很氣憤,准備寫文章反擊。」
廈門樓市到底怎麼了?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來到廈門,探訪樓市的真實情況。
中介
「房價比高峰時每平方米降了約1萬元」
8月9日,廈門思明區蓮岳路上的一家千千房中介門店經理李佳告訴北青報記者,廈門房價的確降了,她所在門店主要代理的幾個小區比如育秀里、蓮岳里現在均價在四萬八左右,比高峰時期降了大約1萬元每平方米。蓮岳里一套兩室兩廳66平方米的房子,賣300萬元,還有議價空間,附近有松柏一小這樣的優質小學,已經掛了好些日子還是無人問津。「以前都是好幾個人搶一套房,門店都擠滿了,現在店裡來看房的人很少,一個月也難成交幾套房。」
思明區麥田房產體育路店的一名業務經理劉偉則表示,今年小區的掛牌價每平方米差不多跌了5000元左右,跌幅在10%左右。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下跌比較厲害一般是那種過度炒作的「老破小」,一些品質比較好的小區調整幅度很小。「與其說是全面暴跌,不如說廈門樓市開始分化,房產交易開始趨於理性。」
廈門湖裡區的一個中介也表示,島內房價普遍跌了1萬元每平方米,島外跌了5000元到10000元每平方米左右。由於議價空間變大,二手房掛牌價和實際成交的價差也比較大。「買房的客戶都會參考2016年底的價位,高於2016年底的價格都很難成交。如果下跌持續,去年廈門最猛的一波漲幅將被抹平。」
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今年1-7月,廈門二手住宅掛牌均價分別為50908元、51000元、51060元、49245元、49206元、49117元及48494元。廈門房地產聯合網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廈門二手房(居住用房、非居住用房)共成交10479套,與2017年下半年相比下跌28.63%。其中,二手住宅共成交6465套與2017年上半年20012套相比,同比下跌55.3%;與2017年下半年相比,環比下跌25.42%。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廈門的許多資訊網站,許多業主直接掛出房源賣房。「大降65萬急售」「一口價、打八折」「誠心買條件還可以談」等字眼頻繁出現在賣房信息中。一名中介人士稱,目前許多房東急著拋售房子,買房人多次下調房價或者承諾保稅已經非常普遍。
「但客戶普遍的心理是買漲不買跌」,李佳對北青報記者表示,由於沒有成交量,廈門的好多小的房產中介門店都已經沒有了生意,許多門店的員工都開始轉行,一位做了好多年房地產經紀的朋友前幾天剛轉型去做保險了。
買房人
「再等等,不要當最後的接盤俠」
雖然樓市成交慘淡,廈門卻不乏在觀望中猶豫的買房群體。姚雯是廈門的一位公務員,2013年在廈門島外集美區買了一套房子,不到五年,她150萬元左右買的70平方米的兩居室在去年高峰時期已經升值到了近300萬元,由於考慮到孩子上學的問題,她一直想把房子置換到島內。這兩個月,她一邊尋找新房,不斷在島內看房,一邊在著手賣房。
這兩個月,姚雯感覺她是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房子掛出去以後無人問津,在跟中介商量之後,她把價格降到了260萬元,來了幾個看房客,其中有一個要價240萬元,結果一猶豫,這位看房人就已經在同小區定了另外一套房,已經交完定金了。另一方面,島內的中介天天給她打電話,推銷特價房,打折房。
姚雯所在小區出售的房源有二十幾套。她說,「以前是賣方市場,看中的房源一猶豫就被人搶走了,現在壓力轉移到了賣房人身上了。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已經悄然發生了逆轉。買房人現在都不著急,慢慢挑,中介現在都反過來幫著買房人砍價。」
姚雯說,她的孩子明年幼升小,還有大約半年多的時間,她還可以再觀望觀望。
在廈門從事教育行業的王楠也是觀望群體的一員,她原本打算入手一套島內的小一居,但親戚朋友們都勸她再看看,廈門的樓市過去幾年漲的太多了,現在的下跌可能才剛剛開始。「我好多朋友都勸我,寧可再等等,等這一波降價潮穩定下來,不要當最後的接盤俠。」
開發商
「在廈門拿地越來越艱難」
廈門翔安區位於廈門島的北部,按照廈門城市總規劃,廈門將構建起「一島一帶雙核多中心」的組團式海灣城市,翔安新城將作為廈門城市副中心,承擔東北部發展的重任。一條10分鍾左右車程的隧道連接了廈門島與翔安新城。過去兩年,這里是房地產開發的一個熱點區域,各大開發商紛紛砸重金在此購地,呈抱團之勢。許多房地產觀察人士將這里的地價和房價的變動視為廈門樓市的風向標。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7月2日,翔安X2018P01地塊最終成交總價達15.98億元,樓面價21182元每平方米,被海晟奪得。翔安X2018P02地塊,被特房以總價17.02億元、樓面價19814元每平方米競得。這兩宗土地出讓後引起市場熱議。
因為,在不到一年前,2016年8月26號,離此處不遠的地方,2016XP06地塊由融創以30.76億元、樓面價為37512元每平方米競得,溢價率142%。翔安2016XP04地塊由廈門融僑以42.18億元的總價競得,樓面價38345元每平方米,溢價率139.66%。
雖然這兩個時期拍賣的地塊區位屬性並不完全一致,但廈門地價「腰斬」的傳聞即由此而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就認為,2016年地塊和2018年新出讓地塊相比,一個位於地鐵環繞的熱點新城,一個直線距離在2.4公里至2.8公里的非熱點區域。但廈門地價的下跌在廈門房地產業內人士看來已是不爭的事實。
廈門克而瑞機構相關數據顯示,近兩年廈門土地樓面價確實直線下滑,2018年最新的全市平均樓面價為21879元每平方米,相比2017年下降近兩成,與2016年的頂峰時期相比,則下降約三成。
來源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