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價是怎麼漲上去的,背後是誰操控的
房價的漲和跌,其實是兩類人群的博弈。一類人希望房價上漲,而一類人則希望房價下跌,這兩類人群的博弈,最終就決定了房價的漲跌。因此,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類人群誰的勝算更大,那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房價的漲跌,究竟是誰在幕後操控?
希望房價上漲的人群,最主要是炒房者,因為買房這件事,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房價一漲,買的人就多,也就更容易脫手賺到錢。其次,就是開發商也對房價持著上漲的期望,房價的上漲,更有利於房子的銷售,畢竟哪個開發商要是敢降價出售,老業主一定會不依不饒的追究。
再者,銀行也是不樂意房價下跌的,房價一跌,按揭貸款跟著買房人一起減少,銀行的收入也就減少了。至於政府,在全國「土地經濟」普遍施行的大潮流下,沒有哪個地方政府願意看到當地房子不好賣,而導致開發商不再買地的情況吧?
房價的漲跌,究竟是誰在幕後操控?
房價的漲跌,究竟是誰在幕後操控?
而希望房價下跌的人群,幾乎全是需要買房自住的剛需人群,由於經濟實力的限制,因此會希望房價下跌。這部分人群里絕大多數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在房價的把控上幾乎沒有話語權,相比樂意房價上漲的人來說,毫無還手之力。
近幾年樓市房價的上漲,國家沒有直接出面干預,僅僅是嚴控了一、二線城市不再猛漲的局面。而三、四線城市,甚至五、六線城市,則是因城施策,由各個地方政府自行調控,於是大家看到許多地方樓市限購、限價、限售的現象,可最終房價依然還是漲了上來。這些限購、限價、限售的地方,往往都是漲得最凶的城市,限購、限價、限售的作用,只能是凍結樓市,把房價穩定住,維持在高位,通過後期通貨膨脹的上升來填補上漲的空間。
房價的漲跌,究竟是誰在幕後操控?
盡管太多方面不希望房價下降,但無論如何,國家調控樓市,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是很難改變的,這意味著無論炒房者多麼希望房價漲,從而去操控、哄抬房價,都是行不通的。而且炒房者獲利都是依靠二手房交易,二手房交易除了納稅外,對經濟發展並沒有太多貢獻。考慮到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普遍較大,新房的建設和銷售對實體經濟更為有利,也會更好的促進土地交易及房地產從業人員的就業,因此政府也會更支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穩定房價。
② 什麼原因導致房價上漲根本的來說.
我覺得政府高價賣地才是主因,
房地產商投機和炒房客只是政.府
掩人耳目的替罪羊。就如同國家
經濟困難就怪罪於自然災害一樣
,咱們60年代就玩過這招,老套
路了。
③ 仁壽房價為什麼比眉山的房價還貴
1、天府新區概念的建立;
2、人口多,很多鄉鎮人口入城。
其實呀都是上述原因,版導致開發權商窺探出購房者的心理,加之政府的無政府行為(從中做什麼不得而知)。。。等等因素----但要強調的是其實仁壽的房價是虛高,環境不如眉山市區,發展空間也有限,房價高於眉山,炒作的結果!
④ 仁壽和簡陽的房價為什麼漲那麼快
並入成都管了,
⑤ 仁壽房價會繼續上漲嗎
房價,很明顯,,這幾年還會一直漲,,放心吧,,如果這都看不懂,,就不要想著去關心你所認為的經濟問題了,,,,,,,,,,,,,,國家國際貨幣寬松,紙幣充分貶值,,房價不漲,有道理不
⑥ 房價是怎麼漲起來的拜託各位大神
房價上漲的原因:國家炒作地皮,開發商需要暴利,炒房者的炒作及 物價的上漲的諸多因素。房價上漲後,房子價值虛增,所以房租也會 上漲。比如一棟市值一百萬的房子,房租不會低於一百萬存於銀行的 利息。
⑦ 的房價是怎麼漲起來的
我認為房地產價格在上漲或下跌。主要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國家的監管,另一個是市場專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屬住房面積的總價格一直穩定,也就是說,過去一年的波動率不大。這就是政府所謂的軟著陸。即使沒有進一步通脹的空間,下跌的空間也很低。所以不管你想賣還是買,現在是一個機會。
⑧ 房價究竟是怎麼漲起來的
開始因一線城市來和部分二線城市源真實住房需求的擴大,推高了房價,開始引來一些先知先覺的資金進入,促進了房價的快速上漲,反過來又吸引來更多投機/投資資金的進入,更進一步推動了房價的上漲,如此往復循環,房價上漲和資金流入永續不止。
⑨ 仁壽房價還漲嗎
城北那一片肯定要漲啊!之前一直是規劃中,現在都實現了,肯定要漲嘛。我上個月去仁壽北城時代交首付簽合同的時候,就聽說那邊幾個樓盤都等著漲了。
⑩ 房價上漲的原因,誰知道啊
房地產業在過去幾年可能是發展最為迅猛的行業之一,同時也是爭議最大的行業之一。在當前宏觀經濟討論中,房地產業受到普遍關注,主要是因為:(1)房地產業的投資增長是導致2003年投資高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2)2001年以來,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部分城市的房價指數節節攀升,開發商歡欣鼓舞,而購房者則怨氣難消。有人說房地產有泡沫,有人卻說房地產發展非常健康。在這種眾說紛紜的背景下,全面的考察和評價中國當前的房地產行業,不僅對經濟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而且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分析經濟形勢。
房地產高速發展的背後
2003年以來房地產業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200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高於上年,投資規模超過一萬億元,2004年第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大幅攀升,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幅達到44.10%。從第二季度開始,受警容調控的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幅逐季回落,前三季度增幅為28.30%。2003年土地開發面積增速不減,面積超過2億平方米;新開工面積增速加快,占職工面積的比重達到46.5%;從2003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新增土地的政策,使得土地購置和開發面積增幅在第二、第三季度有了明顯的回落。2004年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始終保持30%以上的增長率。全國性房地產銷售價格大幅上升,2004年第一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價格為2677元/平方米,比2003年商品房銷售價格每平方米上漲了300 元左右。在土地、金融等相關政策的作用下,2004年房價丈夫趨於平緩。商品房空閑面積雖增速明顯回落,但總量仍在增加。與此同時,房地產企業2003年總收入達到9300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總額超過350億元,同比增長39%。
房地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發展速度是否正常?或者說,是什麼原因導致房地產行業的高速增長?在這些因素中,哪些是正常因素,哪些是非正常因素?
我認為,房地產市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福利分房體制的終結和城市化的加速,但住房政策改革的措施不到位,是房地產投機行為大行其道,主張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1.城市化拉動了住房消費
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間,全國城市化的水平由1978年的11.9%提高到1998年的30.1%,平均每年增長0.6個百分點,而世界同期城市化的水平每年只提高0.25個百分點。中國的城鎮人口由1.7億增至3.81億人,平均年凈增加1000萬人。1998年以後,由於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國進入了加速城市化的階段,2004年中國城市人口達到了5.23億,比1998年增加1.42億,平均每年增加2000多萬城市人口。人口城市化率達到40.53%。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許多政策名將加速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如決定規定「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按當地規定在就業地區或居住地登記戶籍,並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相應的義務」。僅這一項政策,對中心城市就會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
城市人口的急劇增長帶來了巨大的住房需求。根據中國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達到45%,即全國有6.3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與2004年相比,城鎮人口凈增1.07億,按人均居住面積14平方米(建築面積28平方米)計算,要新建住宅30億平方米;現有居民(5.23億)人均居住面積增加5平方米(建築面積10平方米)需增加住宅面積52億平方米;考慮每年有1億平方米的拆舊蓋新,此期還要新建12平方米的新住宅。以上三項相加+,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要新建住宅94億平方米,即每年建15.6億平方米才能達到人均居住面積14平方米的目標。
可以估計,城市化的進程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持續下去,中國將進入城市化率40%到60%的加速擴張階段。在這一時期,商品住宅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將推動房地產業繼續發展。
2.住房制度改革刺激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1998年,國務院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它表明中國新住房政策開始實施。政策目標是將城市住房消費從實物分配向貨幣分配。從政策導向看,國家明確提出要把房地產培育成支柱產業、把住宅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增長點並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也刺激著住房產業的增長。個人購買商品房的比例從1997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03年的92.5%,個人消費成為推動房地產需求的決定性力量。(圖1 個人購房面積和個人購房比重的發展)
住房制度改革之後,城市居民的50%左右人口獲得了住房,另一半的人口只有租房居住,租方人口的
高比例,使租方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有些失衡,直接表現在租金上,2003年中國的住宅租金高於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世界平均主要城市的租金收益率達到7%左右。(圖2 各國住宅租金收益率比較)
3.土地政策的變化催生了房價
2002年7月1日開始實行土地招拍掛制度,該制度在無意中起到了催生房價的作用。
首先,土地的強制性招拍掛制度使地方政府及有了土地壟斷的強大工具,也有了低價徵用土地、高價招拍掛土地或取巨額土地差價的利益驅動,讓各級政府可以在土地交易過程中獲得巨額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存在難以監管的灰色地帶,使掌握土地控制權的官員參與尋租活動,而巨額租金必然強化地方政府征地、拆遷的行為。因此,土地交易中的巨額租金是地方政府不惜冒著違規違法的風險而肆意的亂征亂用大量的土地,創造了大量的強制性消費需求。據估計,由於政府投資沖動所帶動的需求約占房地產市場供給數量的30%—50%。
其次,土地的強制招拍掛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價格,不但使新推出的產品在這種高土地成本的基礎上上,追求高價位產品的供給以保證開發商的利潤空間,並在市場中創造了一個高房價的預期,讓原本出讓的低成本土地上的產品也在設計高價位的產品,提高了產品銷售價格的預期。
4.存在大量的非自住需求者參與購房、抄房、住房的行為
目前,中國的投資渠道單一,商品房投資成為比料利息收入高而相對風險小、不用過多專業技術與管理能力的最佳投資選擇。從靜態收益率看,由於租房人口的高比例,使租房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有些失衡,直接表現在租金上,2003中國的住宅租金高於主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直接平均租金收益率在4.8%,而中國的主要城市的租金收益率達到7%左右,遠遠高於因恆存款的收益率。再從動態看,2001年以後,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價格都在上漲,使房地產投資產生了較大的盈利機會。當這種力量在「羊群效應」的作用下,以很快的速度增長,加劇了市場中的需求,
高速增長的房地產業帶動了其他行業的投資過熱,加劇了中國經濟中的瓶頸問題。
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5118億元,比2002年增長26.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22729億元,增長28.7%更新改造投資8444億元,增長25.1%,房地產開發投資10106億元,增長29.7%。房地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8.3%,相當於整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69.9%。由於房地產投資的快速增長,直接帶動鋼鐵和建材行業的快速增長,2003年的鋼鐵行業和建材行業投資分別比2002年增長96.6%和121.9%,而鋼鐵和建材行業的快速增長又推動能源、電力、運輸等行業的增長。
首先,房地產業的高速增長導致全國「大煉鋼鐵」。從需求結構看,房地產是鋼鐵行業的最大買主,2003年,房地產行業的消費占鋼鐵行業消費的54%。2003年在全國城鎮化建設以及房地產加快發展的強力拉動下,鋼結構建築快速發展,建築鋼材市場火爆,小型、線材、中厚鋼板、焊管等鋼材品種貨緊價揚,鋼鐵企業積極適應市場,努力增產,滿足市場需求。2003年小型鋼材產量約達6820萬噸,同比增長約26.45%,中厚鋼板產量約達3412萬噸,同比增長33.02%,重點統計大中型國有鋼鐵企業小型、線材等建築用鋼材產銷率均超過100%。
由於房地產投資的大幅增長,使2003年度國內鋼材價格繼2002年上漲以後仍大幅上漲,大部分鋼材品種再次創出新高,鋼材價格已超過1993年房地產泡沫式的水平。中國鋼鐵需求的快速增長推動世界鋼鐵原材料價格的上揚。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中國鋼鐵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鋼鐵行業的資源緊缺,鐵礦石、焦炭、廢鋼價格大幅上升,而這些原材料成本約佔到鋼廠生產成本的40%以上。與之相關,礦石進口海運費也出現了大幅飆升。
其次,房地產業時代能力短缺的「元兇」。電力短缺是2002年以後困擾中國經濟的突出問題。繼2002年全國12個省級電網出現拉閘限電後,2003年全國21個地區先後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電力供需形勢緊張的矛盾較為突出。2003缺電范圍進一步擴大,電力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前三季度有21個電網出現過拉閘限電。2003年全國GDP增長為9.1%,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以此相對應,發電量分別增長45.3%(用電量增長15.4%)遠遠高於GDP的增長。
之所以出現上述兩個特徵,只要因為高耗能行業的高速增長,用電結構重型化。2002年中國鋼材、有色金屬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9.7%、19.6%和14.5%。2003年鋼材、有色金屬、鋁材等工業產品產量增長速度均超過了20%。高耗能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直接拉動了高耗能行業用電量的增長。而工業用電時中國電力需求的主體,佔全社會電力去秋總量的73%。同時,高耗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了全國GDP用電單耗的持續回升。
對於如何有效控制房地產業市場投資增速過快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1)應該採取措施禁止房地產投機炒作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導致房地產市場高速增長的一個和重要的原因是投資性買房行為的大量存在。在上海、杭州、北京等中心城市,投資性買房已經佔到相當比例,上海政府公布的數據是16%,但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實際比例已經超過50%,大量的商品房囤積在投資者手中,遲遲不能進入最終消費市場。如果政府出台政策抑制這些非正常的房地產需求,就可以緩解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系。
禁止房地產炒作是有充分理由的。有人認為,禁止炒作是違背市場經濟原則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國外的理論和實踐已經表明:一般商品市場可以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帕累托最優,但房地產市場是個特殊的市場很容易產生市場失靈,完全依靠市場競爭解決不了問題,需要一個公平公正的政府對他實行強制的外部監管。和股票市場一樣,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者也普遍存在「典範示範偏差」和「羊群效應」等心理現象,通俗地說就是追漲殺跌。這種心理市的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價格操縱行為容易得逞,而這又正是房地產市產和股票市場需要政府外部監管的理論依據。
另外,禁止房地產炒作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選擇。房地產炒作的本質是先富裕起來的少數人利用自己的資金優勢向尚未富裕的大多數人賺取暴利的行為,這既違背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目標,也有違實惠的基本道德標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