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溫州大羅山從哪裡爬上去啊
溫州大羅山一般可以從瑤溪景區出入口進去,也可以從茶山五美園登山。當然也有人從仙岩景區大門登山也可以。
❷ 去溫州大羅山要怎麼去
兔兔愛多寶魚16級2009-05-01 3.2.1 仙岩景區 仙岩景區位於大羅山景區西部,居於溫州與瑞安的中心地帶,104國道與在建的雨台溫高速公路從其西則穿越,交通便捷,但目前仙岩景區與大羅山其它景區尚無游線連接,呈相對孤立之勢。 仙岩景區以瀑潭景觀享譽全國,朱自清筆下的梅雨瀑、梅雨潭幾乎植根於所有中國人心目之中,但是旅遊開發、宣傳力度與其資源享譽度以及資源自身的品質明顯滯後,造成了人人都知道梅雨潭,卻不知道梅雨潭就在溫州大羅山的現實。梅雨潭、梅雨瀑是仙岩乃至整個大羅山景區的最具開發潛質的景觀,可成為大羅山旅遊資源的形象代表。 仙岩景區由虎溪連接而成包括梅雨瀑、梅雨潭在內的五潭三瀑與凝灰岩山體結合的自然山水景觀,在溫州地區堪稱最佳,是大羅山景區自然山水的代表,加上化成洞景區的清幽洞景,天河景區浩淼的水景,以及整個仙岩景區保持良好的生物群落、珍稀動植動種,使得仙岩成為整個大羅山景區最具有自然山水生態旅遊開發潛質的景區。 同時,仙岩也不乏具有深遠歷史內涵的人文景觀,與仙岩山水天人合一的壽禪寺,永嘉學派的講學地——止齋祠,以及始於南朝遍布於仙岩山水之間的摩崖石刻,尤其是現代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此留下的足跡與文字,更使仙岩的自然山水增添了人文之靈氣。目前,人工建築與自然景觀和諧共處,未來開發應能夠保持這種平衡。 3.2.2 瑤溪景區 瑤溪風景區位於大羅山東北部,溫州龍灣工業新區西南側,景區與溫州港、溫州機場咫尺之遙,交通區位優勢在大羅山西大景區中得天獨厚。同時,瑤溪景區與天柱寺景區同處大羅山東麓,景區內可直接眺望東海海景與日出景色,甌江、東海、龍灣新區城市景觀與瑤溪山水景觀交相輝映,將成為瑤溪景區景觀資源的一大特色。 瑤溪景區內部現主要包括五大子景區——千佛塔—國安寺景區、龍崗寺景區、張璁祖祠、鍾秀園與瑤溪山莊景區。除瑤溪山莊景區之外,其餘皆為人文歷史景觀為核心的景區。而瑤溪山莊景區內部的板障潭、水石同蹤等自然山水景點堪稱瑤溪自然山水的精華。但從整體上看,由於歷史人為開山毀林,瑤溪自然景觀質量受到影響,尤其是連片的大型基地選擇山坡而建,更是對山景造成了破壞性影響。同時,瑤溪景區目前缺乏登山觀江望海賞日出的景點,沒有能夠發揮其棣山面海的優勢,同天柱寺景區相比此特色發揮不足。 瑤溪景區同目前以人文景觀為主要優勢資源,但各人文歷史景點點狀分散分布,交通聯系不便且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千佛塔、張璁祖祠、永昌堡幾下橋富歷史價值的景點相互獨立,未形成景點群,以及游線網路,各自為政,未能發揮集團優勢吸引更我的遊客,無法增強遊客在瑤溪景區游覽的連貫性、趣味性。 3.2.3 天柱寺景區 天柱寺景區位於大羅山東南片區,東臨溫州龍灣工業新區,南臨瑞安區,以山峰、飛瀑、碧水、寺院為特色景觀,是溫州新區的城市背景。天柱寺在天柱峰下,四周群山環繞。天柱峰,獨秀挺拔,高插雲霄,如柱鼎立。寺以峰名,峰因寺彰。附近有湖山勝景,古剎筠風、東海朝暉、廣寒小憩、西潭飛瀑、成洞橫雲等六景。 但目前景區開發力度相對較弱,天柱水庫、瀑布等風景資源破壞嚴重,山麓地段多污染企業,墓地在朝向良好的坡地大片分布,整個景區處於無序狀態。 天柱寺景區東望大海,是大羅山距離東海最近的景區,觀日出效果最佳,景區內天柱水庫、蜂台水庫周圍花崗岩山體奇特,氣勢雄偉。尤其在溝口地段美人崖天然生成,可引用蜂台水庫水源恢復美人瀑景觀,將成為天柱寺景區代表景觀。 3.2.4 茶山景區 茶山風景區占據大羅山西北,隔三垟水網與溫州主城區相望,是大羅山區距離溫州主城最近的風景區,也是目前大羅山內部開發強度最大的一個景區,包括五美園、卧龍、山重樓、香山、花果山五個亞景區。其中五美園、香山寺等景點初具規模,結合秋季的楊梅節、柑橘節,每年吸引來自溫州以及外地遊客數十萬人。 茶山景區是大羅山內花崗岩地貌景觀最為典型與集中的地區,岩石造型奇特,洞府景觀幽深、奧妙,卧龍溪峽谷、瀑布景觀壯美、險峻,名望雖不及仙岩,但具有山水觀光、探險旅遊的潛質,尤其結合北側的三垟水網,開發山水越野運動(登山、山地車、輪滑結合皮劃艇)的潛質巨大。另外香山寺是大羅山區最大的佛教寺廟,可成為整個景區宗教旅遊的代表景點。而茶山西麓溫州高教園區的建設也將為此景區帶來更穩定的客源。 追問: F u c k 你媽誒,這些你姐姐我還不知道阿? 日日日,是問你怎麼去那
❸ 溫州仙岩鎮多少人口
人 口
39889
浙江來省溫州市甌海區仙源岩街道 位於大羅山西麓,東北與茶山街道(甌海區)、海城街道(龍灣區)為界,南以塘下街道(瑞安市)為鄰,西北連麗嶴街道(甌海區),西接潘岱,街道辦事處駐在河口塘村。鎮域地跨溫瑞塘河兩岸,104國.
❹ 仙岩到大羅山的具體路線是什麼
公交線路:47路 → 53路 → 大羅山班線,全程約23.2公里
1、從仙岩內鎮步行約30米,到達容仙岩街道站
2、乘坐47路,經過8站, 到達鵝頸頭站
3、步行約170米,到達鵝頸頭站
4、乘坐53路,經過4站, 到達高教園區(北)站(也可乘坐38路、52路)
5、步行約10米,到達高教園區站
6、乘坐大羅山班線,經過13站, 到達大茶山村站
7、步行約1.2公里,到達大羅山風景區
❺ 大羅山在那裡
大羅山位來於現溫州市自區的東南部,由四景一水網構成,它們分別是:仙岩景區、瑤溪景區、天柱寺景區、茶山景區和三垟水網。根據溫州市總體規劃,大羅山將是溫州市未來的「綠心」和「綠楔」,溫州市區將環大羅山發展。大羅山將主要起生態保護功能,即對市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及小氣候環境將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❻ 溫州大羅山那個風景區最好玩
仙岩景區
仙岩景區位於大羅山景區西部,居於溫州與瑞安的中心地帶,104國道與在建的版雨台溫高速公路從其西權則穿越,交通便捷,但目前仙岩景區與大羅山其它景區尚無游線連接,呈相對孤立之勢。 仙岩景區以瀑潭景觀享譽全國,朱自清筆下的梅雨瀑、梅雨潭幾乎植根於所有中國人心目之中,但是旅遊開發、宣傳力度與其資源享譽度以及資源自身的品質明顯滯後,造成了人人都知道梅雨潭,卻不知道梅雨潭就在溫州大羅山的現實。梅雨潭、梅雨瀑是仙岩乃至整個大羅山景區的最具開發潛質的景觀,可成為大羅山旅遊資源的形象代表。 仙岩景區由虎溪連接而成包括梅雨瀑、梅雨潭在內的五潭三瀑與凝灰岩山體結合的自然山水景觀,在溫州地區堪稱最佳,是大羅山景區自然山水的代表,加上化成洞景區的清幽洞景,天河景區浩淼的水景,以及整個仙岩景區保持良好的生物群落、珍稀動植動種,使得仙岩成為整個大羅山景區最具有自然山水生態旅遊開發潛質的景區。 我認為比較好玩。
❼ 溫州大羅山有什麼好玩的
仙岩景區
仙岩景區位於大羅山景區西部,居於溫州與瑞安的中心地帶回,104國道與在建的雨答台溫高速公路從其西則穿越,交通便捷,但目前仙岩景區與大羅山其它景區尚無游線連接,呈相對孤立之勢。 仙岩景區以瀑潭景觀享譽全國,朱自清筆下的梅雨瀑、梅雨潭幾乎植根於所有中國人心目之中,但是旅遊開發、宣傳力度與其資源享譽度以及資源自身的品質明顯滯後,造成了人人都知道梅雨潭,卻不知道梅雨潭就在溫州大羅山的現實。梅雨潭、梅雨瀑是仙岩乃至整個大羅山景區的最具開發潛質的景觀,可成為大羅山旅遊資源的形象代表。 仙岩景區由虎溪連接而成包括梅雨瀑、梅雨潭在內的五潭三瀑與凝灰岩山體結合的自然山水景觀,在溫州地區堪稱最佳,是大羅山景區自然山水的代表,加上化成洞景區的清幽洞景,天河景區浩淼的水景,以及整個仙岩景區保持良好的生物群落、珍稀動植動種,使得仙岩成為整個大羅山景區最具有自然山水生態旅遊開發潛質的景區。 我認為比較好玩。
❽ 大羅山有什麼特點
大羅山位於現溫州市區的東南部,由四景一水網構成,它們分別是:仙岩景區、瑤回溪景區、天柱寺景區、茶山景答區和三垟水網。根據溫州市總體規劃,大羅山將是溫州市未來的「綠心」和「綠楔」,溫州市區將環大羅山發展。大羅山將主要起生態保護功能,即對市區的大氣污染、水污染、雜訊污染及小氣候環境將起到良好的調節和改善作用。
❾ 大羅山和羅山的區別
您好!
大羅山
大羅山位於現溫州市區的東南部,由四景一水網構成,它們分別是:仙岩景區、瑤溪景區、天柱寺景區、茶山景區和三垟水網。
神話傳說中的玄門聖山,相傳乃是鴻蒙元氣凝結所化。乃是太上老君的道場~"玄都紫府"中的玄都。玄都紫府:玄都指的是"大羅山",紫府就是指"八景宮"。三大無上仙宮之一(玄都紫府:大羅山~八景宮、玉京金闕:昆侖山~玉虛宮、仙域真境:蓬萊島~碧游宮)。大羅山巔之上有一洞,名喚"玄都洞"。洞內有一宮,名喚"八景宮"。太上聖人(太上老君)居其間,普講道德箴言。
玄都洞外有一對聯,聯曰:道判混元,曾見太極兩儀生四象;鴻蒙傳法,又將胡人西度出函關。
大羅山仙境之美有詩為證,詩曰:
仙峰巔險,峻嶺崔嵬。坡生瑞草,地長靈芝。根連地秀,頂接天齊。青松綠柳,紫菊紅梅。碧桃銀杏,火棗交梨。
仙翁判畫,隱者圍棋。群仙談道,靜講玄機。聞經怪獸,聽法狐狸。彪熊剪尾,豹舞猿啼。龍吟虎嘯,翠茖鶯飛。犀牛望月,海馬聲嘶。異禽多變化,仙鳥世間稀。孔雀談經句,仙童玉笛吹。
怪松盤古頂,寶樹映沙堤。山高紅日近,澗闊水流低。清幽仙境院,風景勝瑤池。此間無限景,世上少人知。
羅山
查詢資料,並未有什麼山叫做羅山,即便有也是地方的山丘,並不出名。
通常羅山是指羅山縣。
羅山縣屬信陽市,地處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形多樣,從南至北分別為山地、丘陵、壟崗和平原,全縣總面積2077平方公里,土地構成比例大致為五山一水四分田,轄19個鄉鎮,303個村(居)委會,總人口77萬(2014)。
隋開皇十六年始置縣。曾先後哺育了三國名相費禕、治水名臣黎世序、歷史學家尚鉞、起義將軍張軫等七十多位歷史名人。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