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價怎麼樣折算房價新聞報道說按照地價的拍賣價核算出均價為7000元/平方,怎麼算出來的
假設地10公頃.5000萬,4倍房子
公式,房地產總成本1=地皮0.3+建安成本0.2+稅費0.15+利潤0.25
5000萬的地皮價格內,折算房地容產總成本為1.66666666億,房屋有40萬平方米
房屋價格為每平方米416元
第一建築面積太大,縮小建築面積,提高每平方米單價。
深圳南山區地價是8億左右每公頃,價格是你這個的8萬倍,4倍房屋,折算成房價是66666.66元每平方米
② 什麼是樓盤地價房價比
從商品抄房成本的角襲度將土地獲取時的樓面地價水平與房屋開盤銷售時的房價比——即為樓房的成本地價房價比。
我國地價房價比:目前國土部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高調宣稱,中國的地價僅占房價的15—30%,全國平均為23.2%,這個地價的水平遠低於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日本、新加坡。
繼09年6月首度公布地價房價佔比之後,國土部本次再度公布了去年同時點地價房價比均值,即傳統意義上的地價房價佔比。報告顯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居住用地的同時點地價房價比均值為31.29%,基本處於正常市場區間內,而這一數字在去年7月首度公布時為23.2%。
③ 房價一般是樓價的多少倍,那目前中國的房價是樓面價的多少倍,房價是樓面價的多少倍才算是合理
最高34倍最低2倍。一般2倍是合理的,房價隨經濟、需求而變化,沒有計算方式。
一般情況下,樓面價和房價呈正比例關系,樓面價高的房子房價肯定貴,房價一般為樓面價的2-3倍。影響因素:
一、宏觀因素
1、國家政策
國家在房地產方面每次推出新政,都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一些或大或小的震盪,這些新政包括限購、貸款、限戶等。
2、國家經濟狀況
房價走勢和國家的經濟形式密切相關:經濟向好,房價上揚;經濟下行,房價必然進入平緩或者下降通道。
3、市場供需關系
城市的常住人口可能逐年上漲,增長的人口基數為當地房產交易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購買人群。
二、微觀因素
可以把微觀因素分為三個方面,即外部環境、小區情況、房屋情況。
1、外部環境
1)地理位置
對於北京來講,中心房價高於郊區,商圈中心高於周邊,市中心地段的房子生活配套更為完善,商圈也是如此。
2)規劃中市政建設的熱點片區
市政建設會直接提升一個區域的整體價值,也會提升居住區的生活層次。比如北京通州區城市副中心建設。
3)軌道交通和公交網路極為發達的區域
一般在同個區域,離地鐵越近的房子房價越高。
4)教育資源
房價和對口小學的質量也有這一定聯系 。
2、小區情況
1)周邊配套
周邊生活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比如商場、超市、菜市場、飯館、葯店等附近商家是否能最大滿足業主的日常生活需要。
2)小區品質
小區是否是品牌開發商,物業管理水平以及綠化環境如何。
3、房屋情況
1)樓層
一般來講,中間樓層要比兩邊樓層平均價格要高些,綜合來看其視野採光和生活便利程度帶來的舒適感較高。低層有採光差、噪音高等問題,高層生活的便利程度不高。
2)戶型
房屋戶型影響居住的舒適度,好的戶型有良好的通風、採光、動靜分區、有序無浪費等優勢,自然受到追捧,房屋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同一小區優勢戶型,售價會相對更高。
3)面積
戶型大小適中的房屋容易獲得購房者的青睞,自然定價會高一些。太大或太小的房型都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在盡可能促成交易的前提下,定一個更為合理的價格尤其重要。
4)裝修
精裝修的房子賣相好,對於需求精裝房的購房者來說,裝修精美也是一大優勢,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立即入戶。但是價格略高,購房者要再三考慮。
5)稅費
稅費的高低在購房成本上影響著房屋價格,交易稅費一般由購房者承擔,因此,房屋稅費的高低決定了購房成本的高低。稅費少成本低,房屋價格自然高;相反,稅費多,成本高,房屋價格也會被壓低。
(3)房價地價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合理房價:
房價,自住房改革以來,社會民眾貌似從未感到便宜過。20年前,浦東的一些城郊街鎮,房價也不過2000、3000元/平。市區的長壽路為3800元/平,普陀內環內的金陽大廈為4500元/平。
而1998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73.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866.41元。那時如果不是在外企上班的白領,做生意的小老闆,開公司的企業主,不是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普通工作人員買房仍然覺得困難。那時的房價,對外企的白領來說,壓力相對可以!
現在,浦東的近郊正快速邁入城市化,先富裕起來的居民,本地的、外地的、外國的、新上海人,他們匯集成了住房需求與房產投資的一股洪流。房價早已今非昔比。
房價,與資本流同頻共振,只跟著資本走。資本寬裕,資金實力強,房價再高,也會有人購買。說得比較刺扎心與刻薄點,大城市的商品房,其實與居住在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沒有多大關系,只與資金實力強的那部分人有關系。
房價合理不合理,不重要,一切都是相對的。當收入上不去,大城市的房價相對不合理;當收入提高了,住房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心理的不合理因素也就小了。
④ 關於地價與房價
樓面地價=建築面積/佔地面積*地價;政府就是要賣地,才顯示自己的成績,收入了多少。政府知道你要蓋樓,就抬高地價,你要蓋20層的他們就多要錢,你要蓋3層的,當然就少要你錢。因為他知道你掙了多少。
地價越高,房價越高。房產商要讓買房的拿出那一部分來啊。他自己不會貼。
你征地先批,先問你幹嘛用,你蓋樓,政府那就多要你錢。你說自己辦廠,那就價格低多了。政府批不了你買什麼?
房產商要掙錢就的抬高房價,要高於地價。
房產商要買地,要是蓋2層,就賠大了。因為院落,路基,廣告,售樓小姐的工資期間費用,送禮,請客,事故,人情降價,等等都是商家下本,所以買了地怎麼也的蓋高層。不然叫房地產?
除了買地下本,餘下的就是蓋樓下本,除了買地,單純的蓋樓每平米你知道多少?說出來嚇死你,不到200元。所以都是地皮惹的禍。地價高,房價高,反之亦然。
給你講個故事,豬是買房的,驢是蓋房的,老虎是賣地的,猴子是銀行的。豬就去猴子那裡貸款,買房。驢賣給豬一套,按揭貸款。這樣豬還了20年帳。猴子掙了10萬利息,驢掙了豬5萬現金。老虎賣給驢1200畝地後,升職了,還掙了2000萬。
當然豬的多少制約著房價的高低,豬多了,房價高,反之亦然。市場需求制約著市場價格。
我說的比較通俗。你的明白?
⑤ 樓面地價如何計算
樓面地價的具體計算公式為:樓面地價=土地總價格 / 建築總面積,其中建築總面積=土地總面積*容積率。
也可以這樣理解:
樓面地價是指單位建築面積所分攤的平均的土地價格,簡單地可以理解為在土地上蓋出房子後,每單位售價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樓面地價最真實地反映了建築單價中所包含的單位土地成本價格。
樓面地價的計算公式如下:
樓面地價 = 土地價格 /規劃建築面積= 土地單價 / 容積率
備註:規劃建築面積=土地面積×容積率
(5)房價地價比怎麼算擴展閱讀:
基準地價既土地初始價,也稱城市基準地價,是指在城鎮規劃區范圍內,對現狀利用條件下不同級別或不同均質地域的土地,按照商業、居住、工業等用途分別評估的一定使用期限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在某一時點的平均價格,並由市、縣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平均價格。
基準地價不是具體的收費標准。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等宗地價格,是以基準地價為基礎,根據土地使用年限、地塊大小、形狀、容積率、微觀區位等因子,通過系統修正進行綜合評估而確定。
房價中的樓面土地價格計算和兩個指標有關系,一是土地本身的價格,二是規劃容積率。土地價格就不用多說了,計算時要包括各種購買土地時所發生的費用;容積率就是用規劃總建築面積除以佔地面積,比如在一萬平方的土地上建15000平方的房子,那麼它的容積率就是1.5。
假設一個小區土地價格為40萬/畝,容積率為1.8的話,兩種方式得出樓面價:樓面地價=400000*0.0015/1.8=334元/平方米(0.0015畝是1平方米)。&樓面地價=400000/(666.6*1.8)=334元/平方米(一畝約666.7平方米)
影響主要原因
1) 材料方面: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 ( 混凝土坍落度過大,砂石含泥量大) ;
2) 工藝方面:板筋保護層厚度不均,混凝土成型過程缺陷( 混凝土振搗不密實) ,操作方法不規范( 未按施工工序搓平、壓光);
3) 管理方面:管理不到位( 檢查驗收不到位) ,操作人員技術差( 操作人員經驗不足,缺少培訓);
4) 機械方面:抹光機械性能差,模板質量差( 模板平整度、剛度差);
5) 環境方面:成品保護不好,養護方法不當( 養護不及時) ;
6) 測量方面:標高有偏差( 水準儀精度誤差) 。
⑥ 一套房子的樓面價怎麼計算,一套房子的百分之幾【包括地價及各種稅費】上交政府了
樓面價的計算公式為:樓面地價=土地總價格 / 建築總面積,其中建築總面積=土地總面積*容積率。
樓面價是指房價中的樓面土地價格計算和兩個指標有關系,一是土地本身的價格,二是規劃容積率。計算時要包括各種購買土地是所發生的費用;容積率就是用用規劃總建築面積除以土地面積,
樓面價簡介;
樓面價是指土地總價格除以該土地的允許最大建築面積,每個土地在獲得時,基本都有容積率規定,框定了該土地建築的最大面積。
樓面價和房價的關系;
1、樓面價表明了該項目在銷售時,單位售價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商品房的最終售價包括了樓面價,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指出的土地價格會作為商品房最終售價的參考標准之一。
2、而一般情況下,樓面價和房價呈正比例關系,樓面價高的房子房價肯定貴,房價一般為樓面價的2~3倍。但實際情況中也會有不成比例的情況:
⑦ 如何計算地面樓價 地價與房價的關系
樓面價、樓板價、地面價的含義及計算公式介紹:
樓面價是指土地回總價格除以該土地的允許最大建築面答積,每個土地在獲得時,基本都有容積率規定,框定了該土地建築的最大面積。
計算公式:樓面價=土地總價格 / 建築總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