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員工收入和房價比例大約在多少算合理
正確的比例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假如是在大城鎮生活內的話 那麼房價比例應容該是工資的1:1.5 或者是1:2是最合理的
如果是在小城鎮的話 那麼應該是1:1 是最合理的
比如加入在重慶的話 收入是平均水平1500話的 那麼房價應該是1500~~2000左右是最合理的
② 工資和房價的比例,多少是比較合理的
公司能夠跟的上房價漲幅大,我想這應該就是職場裡面比較成功的一些人吧,在北京那個地方,很多普通白領的工資一個月30,000左右,但是房價確實60,000
③ 一個城市的房價是人均收入的幾倍才算合理
沒有標准。都是在炒作。。。。為了賺錢。。。。。
關鍵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
才知道房產商是暴利。。。。。!!
呵呵,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逐漸體現出來,09年的經濟更不容樂觀。
全國2億多平方米的空置率,開發商壓力會更大。。。!!
建議最近一年不要買房,房價才剛開始下跌,遠沒有跌到底!!
現在很多樓盤僱傭學生充當萬人購房團的,給人們造成虛假搶購行情,以抬高房價。。。。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弊病,開發商和一些政府部門,離開最終讓人民安居樂業的宗旨,而是一味地爾虞我詐,離開誠信和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理念。。。
我們老百姓只有保持清醒的認識,大家團結一起抵制高房價。。。!!
買房的黃金期早就過去,90%的買房人賺取了百分之幾百的利潤,卻把所有的風險扔給了現在想接手的人。如果你不是必須買,就不要買。
最近查處蘇州副市長和房產商受賄一億多元啊。。還有上海盧灣區長。。。
相信只要國家加大查處反腐敗力度每個城市都會有這種貪污受賄,官商勾結,造成房價虛高的問題。。。。
查處的腐敗問題越多,房價就慢慢跌倒他應該的水平。。。
根據易居網統計數據顯示,廣州房價下跌幅度達37%;深圳有的房子縮水近50%,北京,上海已經開始呈現下跌趨勢。。。。
房價到底貴在哪裡?
房價成本的秘密,對開發商而言,無疑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有太多見不得人的東西,被裹挾在「成本」這個藏污納垢的概念之中。比如說,競標土地行賄官員,銀行貸款打理關系,這些成本始終無法端上檯面;再者,房價離譜的暴利,一旦廣而告之,勢必不能見容於訴求平衡的社會心理,點燃大眾的仇恨。
「在廣州樓房建築成本,每平米就是679塊錢(包含材料人工費)!誰不信,我可以把發票拿到北京,拿到新華網,一樣樣地算個清楚,讓全國人民看看!」這兩天,一個知情的網友說出了內幕,不知道有多少房產商人在恐懼。。。。
④ 房價崩盤時候,每平米房價是平均工資多少倍
關於美國房價: 1、美國房價也和中國一樣因為地段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價位回,像紐約舊金山這樣的大答城市,房價比較高些 2、海外投資者們現在已經將眼光投向了東南亞地區,因為這里距離較近,而且環境優良,地段價值窪地,收益高
⑤ 房價與工資的對比多少才算合理
房價抄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襲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4到6之間)。
但正確的比例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單價25000元/平方米計算,平均200萬左右;
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年收入為14.4萬元。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3.9,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15年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
房價收入比排名前十位是:深圳27.7、上海20.8、北京18.1、廈門16.6、福州14.7、太原12.2、天津11.7、杭州11.3、南京11.3、廣州11.1。
拓展資料:
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即:
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其中,每戶住房總價和每戶家庭年總收入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每戶住房總價=人均住房面積×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x單位面積住宅平均銷售價格 每戶家庭年總收入=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⑥ 的一線城市房價是收入的多少倍比較正常
一線城抄市房價上漲主要有襲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市場供應緊張導致的。住宅是不動產,土地價值決定了房價水平。一線城市地少人多,建設用地非常緊張,比如上海市要求2020年以後實現建設用地零增長。再如北京去年商品住宅計劃供地1000公頃,實際供應517公頃;今年計劃供地750公頃,上半年實際供地僅175頃。另外,市場需求旺盛。一線城市就業機會多、工資收入高,每年吸引幾十萬畢業生、各類人才、農民工等,所以每年新增住宅需求巨大。隨著收入提高,本地居民改善性購房需求持續增長。還有投資性購房需求,雖然近幾年限購將很多人攔在了門外,但只要房價上漲,就不可能杜絕投資需求。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樓盤精品化的趨勢。近幾年,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尤其是三四線市場低迷之後,一線城市成為眾多大房企、中型國企、激進型民營企業的必爭之地。近幾年「麵粉貴過麵包」的土地屢見不鮮。既然樓面價已超3萬,甚至5萬,開發商只能把樓盤精品化、高檔化,以吸引對高房價抗性小的精英階層,於是精裝修、高科技、貴配套等漸成「標配」,這都需要「砸錢」,自然增加了房價成本。
⑦ 房價一般是人平均工資多少倍
如果是一個月工資買一平方米是合理,如果每平方米房價是五倍到十倍甚至更高那就離譜了(北上廣深現在就是如此)。
祝你好運
⑧ 房價是工資幾倍正常
經過市場的試驗來看,房價還真的是不能靠調控政策來左右。近日,有網路媒體稱,當前深圳的首付貸問題又開始興起了,相關部門也在整治。但是有購房者認為,深圳的房價是控制不住的,因為這里典型的地少人多。
所以即使在樓市調控的環境之下,也絲毫沒有影響到深圳的購房市場,需要房的人群還是會拼了命的去買房。老百姓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思維,那就是房價不可能跌的,等待下去只會付出更加重的代價,要買房就得趁早。
沒錯,在一線城市就是這樣,其實無論專家是看跌還是看漲房價,但是對於一線城市的房價基本上是沒有人持懷疑態度的,雖說一線城市的房價是過於高了,但是總是會有大批的人去,自然也有大批的人買得起,否則也不會有市場。
有專家曾說過,房價應該是月收入的兩倍,而現在看來肯定是不止這個水平了。就連有網友都說了,你看看現在的房價都不知道有多少倍了。可能就連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都是月收入的好幾倍,說明這完全不符合市場的邏輯。
但是偏偏這樣小的城市,房價收入比過高的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才更加的有危險,因為這樣的房價無疑是虛高的,隨著人口的遷出和經濟的緩慢增長,未來怎麼漲上去的還得怎麼跌下來,中小城市的房地產風險系數要比大城市高的多。
無論是專家還是企業家,大多都是不看好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就說過,三四線城市完全沒有必要調控,因為這里的高房價肯定是長久不了的,未來房子都沒有人買,還去調控幹嘛?所以說在這些城市買房切不可操之過急!
⑨ 現在的房價是平均工資的幾倍
按照國家復統計局《勞動統計報表制制度》的規定,在崗職工是指在本單位工作並由本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以及有工作單位,但是由於學習、病傷產假等原因暫未工作仍由本單位支付工資的人員。在崗職工不包括鄉鎮企業從業人員,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城鎮個體勞動者,離休、退休、退職人員,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民辦教師以及其他按有關規定不列入職工統計范圍的人員。 根據2007年有關統計結果, 2007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5012元。其中,企業單位23498元,事業單位30196元,機關單位30236元。 如果算上那些臨時工作者,平均年工資15000-20000
⑩ 房價和月收入之間,差多少倍是屬於正常的啊
在我的老家,剛畢業沒啥背景的普通人一個月大概能賺1500元,我老家的房子回每平米大概是3000左右,答也就是說不吃不喝兩個月的工資能買1平米的房。不出意外的話工資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大概就是這樣了。
如果您的工資不吃不喝兩個月可以買1平米房,而且您的工資還能保持每年增加20%。那麼恭喜您,您在我國屬於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