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樣才能讓房價下降
樓上的提到了供求關系,的確供求關系可以影響價格。我再談一點,房子回之所以價格下不來答,還有種原因就是沒有替代品,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剛性需求,無論價格高與低消費者都要買,為此,國家現在正在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力度,以緩解人們對房子的剛性需求。我大膽猜想一下,下一步保障性住房建好之後,國家有區別對待住房需求,並且會引導消費者住進保障性住房!以上僅為一家之言!
② 有什麼辦法才能使房價下跌
平抑房價應當從兩個源頭著手。
1、緩解住房需求,降低房價的市場拉動力。
為什麼我們的房價居高不下?無論是說政府工作不力,還是說資本炒作,其實都是手段,最終原因是終端的購買需求旺盛,普遍的大眾存在旺盛的購買需求,這種需求在市場上就表現為購買力,從而轉化為房價上升的動力。
解決住房需求問題,應當從3個方面著手:
(1)優化住宅產品供應結構,加大中低價位住房的供應量。
通過政府推出限價房的手段,加大中低價房屋的供應量,這樣可以盡量滿足部分房屋需求,減少商品房市場的購買力。
(2)增加福利性住房的供應量和供應范圍。
福利性住房,特別是經濟適用房現有的供應量過小,供應范圍窄,加大經濟適用房的供應量和供應范圍,可以緩解相當程度的中低收入者的購房需求,並能解放中低收入者的剩餘資產,可以形成有效的社會資產循環。
(3)宣傳影響人民的房屋消費概念。
中國傳統的房屋消費概念是以買房為主,特別是以買新房為主。這樣的房屋消費概念是錯誤的,那麼多20來歲的孩子進入到房屋消費的大軍中來,帶來的是更多的非理性消費、提前消費行為,一則使很多家庭提前陷入了房貸壓力;二則擾亂了正常的房屋消費結構。
應當樹立一個良好的房屋消費結構:租房——買二手房——買新房——買大房子。這樣一個房屋消費結構,可以使市場上的房屋得到最大限度的消化,緩解住房壓力(這里說一點,個人對政府出台的對第二套房屋的限制政策不太苟同,這樣的政策,只能強迫年輕人去直面壓力,購買本不屬於其購買能力范圍的大房子。)
2、平抑土地價格,降低源頭成本。
現在房地產成本中,什麼最高?無疑是土地成本佔了第一位,越是高檔的住房,其土地成本所佔比例就越大。而造成土地成本上漲,除了開發商對於利潤的樂觀估計外,重要的是政府對基層土地價格的控制不利。
政府在土地買賣中一直是最大的贏家,特別是基層政府,很多的鄉、縣政府都是通過賣地實現的政績、稅收、個人利益三豐收,所以地方政府一再提高土地價格,使得房屋成本不斷上漲。高成本必然帶來的是高價格,這是市場的必然規律,所以,要想降低房價,政府必須下大力度整頓內部,特別是基層政府和相關土地部門。
土地和購買力兩個問題,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方面的舉措都不會達成降低房價的目的,應當是互相配合,循序漸進的達到降低房價目的。
個人淺見,簡單論述一下,歡迎討論。
③ 房價會下降嗎 阻止房價下跌的因素有哪些
原因一、現有「房奴」不允許降價
無論在什麼地方,沒有那家開放商敢降價,只要一有風聲說要降價了,前期購買的業主就會來鬧事,又是要求退房,又是要求退錢的。這種所謂的維權案例在全國來說都不在少數,不少人都應該見過,至少也聽過。想想看,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發商就是資金出現問題,想大甩賣都不行。
原因二、傳統觀念的束縛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家的觀念都是烙在骨子裡的。無論到什麼地方,都希望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樣才能稱之為一個家。無論多麼艱難,都回去積極爭取的。都說我國的房價是丈母娘推上去的,沒房就想娶媳婦,不僅連門兒沒有,就連窗戶都沒有。雖然這是一個玩笑,但從很大程度上說明每一個中國人都抱著一顆有房才有家的觀念。
原因三、買漲不買跌的慣性
不管是炒股還是買房,都奉行買漲不買跌的慣性。只要房價一跌,不少人就會想肯定還會再降,相反要是一漲,很多人就會跟風。
原因四、產業鏈影響大
近十年來,房地產以及發展成為我國的第1大支柱性產業,整個產業鏈不僅僅為保持GDP的高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更是解決了數以千萬人的就業問題。只要房地長一倒下,影響的非常巨大。
原因五、通貨膨脹的因素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小時候的物價與現狀的物價相比,已經翻了多少倍。90年代一毛錢還能買到好幾顆糖,要是某個同學有10塊錢的話,那就是懷揣巨款了。在如今這個連白菜都在不斷上漲的時代,房價下跌的概率有多大就不言而喻了。
原因六、投資房產相對安全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投資渠道相對有限。投資股市吧,難以駕馭。在加上今年股市行情,更是讓不少人談之色變。而投資房產相對股市來說,就非常簡單粗暴了,只要有錢,買下來放在那裡就行,這種實體的東西只要能在心理上更加得到認可,即使賣不出去,還能用過來出租。因此,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都在一定程度撐住了房價的下跌。
原因七、你不買總有人買
在如今這種大環境不好的情況,還是能看到不少的日空盤新聞出現。很多人認為這是炒作。其實,日空盤確實是存在的。只要產品真的好,恰好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就不愁賣不出去。
原因八、城鎮化的推動
即使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相對發達國家來講,還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還會有數以千萬的人奔向城市,只是各個城市之間有所差異罷了,但並不影響最終的結果。
原因九、銀行不會讓開發商降價
舉個例子,開發商從銀行貸10億來建房,其實只需要5億就能建好,另外的就是開發商凈賺的。但是建的這些房子已經抵押給銀行了,需要值10億以上銀行才能賺錢,如果一降價,銀行就只能虧老本。因此,銀行也不會允許開發商降價。
④ 如何說服那些等待房價下跌的人買房呢
證明通脹幅度>房產降價幅度即可。
⑤ 誰在阻攔中國房價的下跌
美國彼得森研究所近日發布研報稱,縱使房價下跌50%,中國商業銀行仍能像21世紀前十年那樣持續相對常態化運營。
彼得森研究所的結論主要有兩個依據,首先是此前交通銀行一份結論為縱使房價下跌30%,其對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不會產生太大影響的研報。交行報告說,縱使房價下跌40%至50%,不良貸款率將僅增長3.8至5.6個百分點。
另外,目前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所以縱使房價下跌50%,不良貸款率不過將達到6.6%。
事實上,早在2011年,時任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曾表示,根據壓力測試的結果,即使房價下跌5成,銀行業也能夠承受。
可惜這個觀點只是被媒體用來博了眼球,沒有對政府調控、銀行和開發商甚至購房者產生什麼影響。全國房價甚至迎來新一輪上漲。
如今的樓市已經處在風聲鶴唳的邊緣,不同於之前只在三四線城市出現降價、放鬆限購的現象,廣州、上海、杭州這樣的一二線城市也紛紛加入降價行列,杭州、天津有關放鬆限購的傳聞也不絕於耳。
據搜房網統計,北京4月份樓市成交面積甚至出現52%的大幅下降。那麼房價能否真的出現50%的降幅呢?這個恐怕得問問地方政府、銀行和開發商答應與否。
危及命門 地方政府圖窮匕首見
一季度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跌25.2%,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繼續放緩,首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地方政府。
據統計,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30個地方政府公告稱一季度未能達成經濟增速目標。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預測,地產下行將直接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0.9個百分點,並將直接拖累GDP增速0.3個百分點。
而且繼浙江興潤置業債務違約之後,中小房企倒閉潮有山雨欲來之勢。
在穩增長保就業的大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對樓市的態度恐怕已是圖窮匕首見——救,一定得救!
除杭州外,3月以來,長沙、常州、無錫、鄭州、福建等多地均曝光出擬調整現有的房地產政策以刺激樓市,涉及限購松綁、購房入戶等多個方面。
而天津、福州、杭州等地則召集房企研討通過松綁限購等,刺激樓市銷售;無錫、河南是藉助新型城鎮化的戶籍制度改革,刺激樓市消費。但唯一落實的卻是4月22日無錫出台戶籍新政。
不過在28日晚間,南寧市房管局發文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內的北海、防城港、欽州、玉林、崇左市戶籍居民家庭可參照南寧市戶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寧市購房,正式發文松綁限購。這被視為地方政府打響救市第一槍。
市場還預計杭州將在五一後松綁限購。姜超直言,地產是地方政府的命門,預計部分城市放開限購或更進一步地下調二套房首付成數。高華證券宋宇也認為,房地產領域可能是政府下一步採取放鬆措施的領域。
如果房價持續走低,勢必影響房企開發熱情,購房者也會持幣待購,地方政府的收入將受到極大影響。房價下跌50%?地方政府首先不答應。
銀行面臨大考 不敢坐視房價大跌
另一個不允許房價下降50%的主角是銀行。由於流動性緊縮,銀行早已經取消了對首套房的貸款利率優惠,同時部分地區還需要綁定保險和理財產品。可見銀行對房貸業務的冷淡。
而且這種冷淡恐怕要持續一段時間。人民幣持續貶值、套利資金流出,流動性再度趨緊。浮動幅度擴大後人民幣貶值加速,4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6.2583,套利資金流出增多,二季度流動性將逐步趨緊。
中期來看,中國銀行業今年面臨最大風險就是不良貸款激增。據一季報顯示,銀行利潤增速繼續下降,而不良貸款則出現反彈。
房價若下跌50%,對於3.78萬億房產開發貸款和1.12萬億地產開發貸款共計4.9萬億元貸款,將帶來較大風險。
除去這假設的風險,銀行今年將直面4200億美元信託產品到期考驗,而兌付高峰將在5月份馬上來臨。據路透社報道,一系列投向包括房地產以及煤礦等銀行被要求避免的行業的信託產品將從5月進入兌付高峰。
據悉,目前信託基金是中國社會融資和影子銀行體系中一條增長相當快的渠道,至9月屆時到期的信託產品將從一季度的6940億飆升至1萬億人民幣。
因此一旦信託產品違約將對銀行業甚至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連鎖反映,由此那些債台高築的公司能否如期還本付息的擔憂將與日俱增。
不管是否真的能夠承受房價下跌50%,銀行恐怕不會坐以待斃。
萬科「感冒」能否集體傳染開發商?
萬科12年來首次出現單季度凈利潤下滑的情況,王石講了多年的「樓市寒冬」終於讓萬科「感冒」了。
而這種「感冒」能否成為流行性病毒?房價下跌50%最後的希望能否在開發商身上實現?
綜合媒體報道,廣州、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都出現了開發商降價促銷的案例。莫尼塔地產調研也顯示4月全國房地產銷售出現進一步下滑,對於5月份的銷售,開發商和中介預期不高。開發商一季度普遍未完成銷售目標,差距在20%~30%,目前銷售目標將以量為主,所以會適當推出一些優惠。
而4月中國房企海外融資總額僅14.74億美元,幾乎創下最近一年來新低。房企海外融資明顯回落,或將促使開發商加速降價賣樓。
不過也有好消息,上海證券分析師應楠殊指出,目前市場資金成本由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下降而出現下行。利率的下行能夠緩解部分岌岌可危的信用風險的暴露,也對開發商緩解資金鏈大有裨益。
但不要高興過早。在地方政府、銀行為了維持資產質量,開發商的苦日子可能快到頭了。在地方政府放鬆限購的大背景下,已經有杭州房企表示將在五一限購放鬆之後漲價。房價下降50%的最後一條路能行得通嗎?
⑥ 2019房產局勢已定,禁止房價下跌是不是造謠
國家一再提倡市場經濟,這個禁止不了。沒人買了就是跌到底了
⑦ 如何讓房價快速下跌
重回政府主導經濟就行,不允許開發商拿地,政府統一規劃修建住房。根據成本居住環境等條件給出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