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房價一直在上漲,未來會出現崩盤的情況嗎
首先你要搞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房價為什麼上漲,別聽那些專家的,他們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房價高的原因是社會需要生產力,如果每個人都住上了大房子,誰還會去碼頭搬貨啊!所以,房價不能降,那樣才會有一群人為了住上大房子去出苦力。而這,就是根本原因,所謂的崩盤是不可能的,百年之內房價是不會降下去的。
一個社會的建設就來自於人民,但人民沒有那麼大的遠見,只想著自己住上房子就好了,如果你真把房子兩千塊賣給他的話,那他接下來就是養貓養狗,享受生活了。然後,生產力就沒了。
㈡ 中國房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1、中國城市化進程,就是一個人口由農村向縣城、縣城向二線城市,二線向一線城市流內動的過程。而一線容城市總是有限的,北上廣這些房價只能上漲。
2、一個學生,大學畢業,一般都是留在本地,很少有回家鄉的,而大學所在地,一般都是一線二線城市,而留在小縣城的人很少,這就導致人口不斷向大城市流動,自然房價也就更高了。
3、一二線城市,教育水平,生活質量更高,相對來說房價也有增值空間,而小縣城的線房子,自己住還是可以的,如果增值,增值力度不大,除非類似於雄安、通州之類,被天上餡餅砸中的幸福地區。
4、現在的中國城鎮化大約為50%,而城鎮化按照每年1%的增長速度,至少中國的城鎮化應該達到70%。所以至少還要20年時間。所以房價少看也得漲20年。20年以後,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可能還會慣性往上漲,中等城市的房價原地踏步,小城市的房價將出現下跌。小鎮和鄉村(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地處繁華地區的鄉村成為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就消亡了。
㈢ 中國房價上漲有啥趨勢
房價漲跌就和波浪差不多,有起有伏。
㈣ 中國房價為什麼一直都在上漲
我們所謂的房價上漲,其實就是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例如南京重慶)房價上漲。
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全國一共能有多少個,全國不超過20個,而中國富人有多少,都去那裡買房子,自然房價年年上漲。
而一線城市周圍的房價根本就不高。舉個簡單例子,上海市裡房價好幾萬,但是崑山只有1萬,杭州好幾萬,而湖州只有幾千,南京好幾萬,而馬鞍山只有幾千,而他們之間,用高鐵少則15分鍾,多則也就半個小時。
其實在馬鞍山居住,在南京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為什麼不能這樣,原因有以下幾個:
既得利益者反對;我們在北京買房子,真正要享受的不是10萬元一平的房子,而是北京的教育、醫療等等。我在馬鞍山買房子,只能享受馬鞍山的教育醫療,而無法享受南京的。
所以北京必然房價高,你是河北考生,自然享受不到北京的分數......
這就是中國房價高的根本原因。
中國一線城市一共有幾個,如果北京上海房價暴跌,由十幾萬跌至幾萬(或者幾千)我也要去北京買房了......
但是現實是——上海房價,2015年均價5萬,2016年均價6萬,2017年均價7萬......年年上漲,只好限購,限購還不行,只好宣布離婚也要1年才能買房......
中國這么多人,總是有想買房的,想投資的,想兒子結婚的,想上北大的.....
㈤ 中國房地產瘋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其實大家關注的核心問題不外乎都是「房地產調控何時能夠放鬆?」。因為但分懂點經濟的都心知肚明,只要政府允許商品房存在,所謂的「限購」總不會長久之計。中央的決心再大,目的也不過只是抑制和促進房價回歸合理,而非不讓去建商品房,取締房地產市場。內地房地產市場近二十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直到泛濫成災一發不可收拾的全部過程。在經歷了上一輪(2007-2008年)房地產瘋狂上漲,以及隨金融危機之後出現的短暫下滑之後,預感到將會發生的更大的房地產危機。 兩條房地產的基本原理:1)住房需求「1+1」任選一個人在城市裡,都要至少有一張床有一間房;2)中國住房需求=13億人口×GDP「13億」指的是城市化進程中的人口基數;「GDP」則指中國三十多年高速發展帶來的財富人群增長數量; 中央政府從2003即開始了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而實際的結果盡人皆知不用在此綴述。那是什麼原因導致調控屢試屢敗,無終而果呢?概括起來說,就是政府制定的政策自始至終也沒有真正找到中國房地產瘋漲的根源,每一次調控無不是頭痛醫痛,腳痛醫腳。中國房地產問題產生的根源不在房地產而在城市化、在國家的政體、在多年來GDP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太多復雜的因素攙雜其中,所以,解決房地產所出現的問題,只對房地產下葯永遠都是頭痛醫痛,不可能解決任何問題。這些復雜因素中,最主要的幾點給羅列出來: 一,政治和政策問題:土地財政、現行土地出讓制度、財稅體制、房地產稅制體現系、城鄉土地二元制、土地出讓和開發中的官員貪腐等等,這些問題能否改觀尚不得而知。二,政策與市場的關系問題:建立一個完善的住房供應體系,需要政府去投入解決中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保障;同時以市場化解決中高收入人群居住以及合理的房產投資。保障性住房問題,中央政府是在09年之後也才剛剛真正意識到,才開始動手解決。但初始實踐和過於急躁,其決策水平和解決手段上現在看都尚屬小兒科,現在採取的「大躍進」方式,早晚需要修正。商品房市場現在是狗熊屁股硬壓下來,在需求未解未疏的情況下,稍有放鬆能量就一定還會反彈放量。1999年雖有經濟適用房政策推出,但由於粗放式建設,相關配套機制遠不完善,經濟適用房實施起來完全走樣兒。2003年在當時建設部房地產業司舉辦的一次座談會上,我即發言說認為經濟適用房本身就是在製造泡沫。比如北京天通苑經濟適用房包括一些影視文化名人整門棟的買下來投資,另一個經適房今典花園許多政府機關的高官都在裡面買房,很多是用於投資,停車場里豪車遍布。2011年中央一邊壓任務要求全國建1000萬套保障房,同時出政策重壓房地產市場。各地方城市最終上報的保障房建造數量是否真實不得而知,符合既有保障條件的有效供給過剩乃是必然。而房地產市場一片冷清的背後,並沒有真正壓下去需求,巨大的需求在待勢而發,其積聚的能量一定只會強過09年,而絕不會次之。採取如此極端的方式處理保障房和房地產市場之關系,雖然顯示了中央對於抑制房地產泡沫和進行經濟轉型之決心,但方式未免過於武斷。結果可能會是所有人不願意見到的,保障房和商品房市場都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三,土地、財稅體制存在的問題:土地出讓金收入早已是地方城市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各地城市近年大規模興起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堅強後盾。此一輪房地產調控之嚴厲,瞬間斷了各地方政府的財路。某種意義上講,對房地產調控最大的抵觸並非開發商,而是各地方政府。地方發展的沖動是推高房地產的引擎,真要想抑制談何容易。上述所羅列幾點主要影響中國房地產之因素,其實是一張中國錯綜復雜的房地產利益關系圖譜。關於細節的展開我想許多人早已有過無數次論述,這里沒有必要重復贅述。本文所要闡述的核心是要說明一個很少有人提及的,卻又是中國房地產最為適用的簡單的「房地產原理」,就是「住房需求的1+1」和「中國住房需求=13億人口×GDP」。首先說「住房需求的1+1」。一個人居住於某地,起碼要有一張床,稍有條件的則要有間房供其居住。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世間道理。「中國人口總量世界第一,所以房子的數量也必然是第一」。對不起,這並不是我所要說的判斷結論。本人想要強調的是,在當代中國,影響住房需求的關鍵是要看人口的移動。移動帶來增量需求,也帶來了我們難以解決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在這里有必要重提「春運」這個讓國人一年一次無比敏感的字眼。官方公布的數據:2012年全國春運客流量達到驚人的31億人次。這個數字在2010年時是25億,2005年則是17.9億。春運客流總量是全國就業流動人口的直接體現。這一點,相信不會有人有所質疑。也就是說,這個寵大巨量的流動人口除了在自己家鄉的房和床之外,在他們的工作生活地,至少還要有他們的一張床和一間房。而我們從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春運數字增長之快速變化之大,無疑也可以讓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七年間,隨中國流動人口的急速增加,就業目的地城市的住房需求也一定在同步快速增長。我們再去看中國城市的房地產,這七年間,中國房地產恰恰是最快速增長的七年。北京這樣的國際化城市,城市中高端商品房市場的需求與這個城市空港客運量變數有著直接的關系。北京首都機場自T2候機樓建成之後,雖然2008年奧運會又搶建出T3,但一直運力追趕不上需求,運力不足始終困擾著機場當局。最新的消息,2012年北京首都機場客運量預計將達到9300萬人次,位居世界第一。而這個數字在2009年時僅有6500萬!對京、滬、穗這幾個作為核心開通的城鐵、高鐵的城市來說,城鐵和高鐵通車給這些城市輸送了較之前更多、更龐大的外來人口。一個多小時就可以乘坐高鐵從山西、山東、河南、遼寧等地進出首都。交通條件的改善,「來了就不想走的人」客觀上進一步增大了中心大城市的長期住房需求的壓力。信息和交通等物質條件的快速改善,對中國牽動世界的城市化進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別是近年高鐵超速建設,高鐵對於所連接城市有何影響?給城市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連接城市的人口流動趨向呈何規律?其GDP以及產業經濟的偏離或轉移是否存在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真的希望歸口的國家最高權威研究機構,比如中國社科院那些花著納稅人錢的學者們去認真系統地好好的多去研究,而不要整天到晚除了說房價漲還是跌,就是評開發商好還是壞。下面再來說「中國住房需求=13億人口×GDP」這個原理。這個等式解讀起來,比上一個「1+1」原理則要復雜得多。因為人口數和GDP對應著諸如:城鄉差距、戶藉制度、資源分配、行政體制、財稅制度、城市化戰略,以及人性學、人口流動學、馬斯洛需求理論等等一系列的因素。美國總統里根卸任前的《最後一次演講》裡面的一段話:為什麼有那多麼人不惜冒著子彈射殺的危險,翻過那道牆(柏林牆)來到我們這個國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憑借一葉小舟漂泊過太平洋來到我們這個國土?……因為在我們這個國土上的孩子,他們想到吃什麼樣的冰激淋,就可以吃到什麼樣的冰激淋。……因為我們知道,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他們每個人的權利。人往高處走,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權利!這個真理,我想更適用於當代中國。因為在中國近三十年高速經濟增長過後,我們至今仍面對著有目共睹的巨大的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沿海與內地差距,我們仍存在甚至還在繼續擴大著城鄉民眾接受教育的差距、醫療保健以及救護的差距、生活資源享受的差距、社會公共設施享受的差距,以及個人尋找發展、就業、創業機會的差距。「人往高處走」構成了當今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現狀促使的人口往城市集中流動的基數規模。而出於創富和安全的需求,則讓當代中國財富和富有人群過於密集的湧入大城市。回顧過去七、八年間中國房地產急速增長的規律,我們不難發現,房地產發展最快、房價上漲領先的城市,絕大多數與這些城市的輻射力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也就是說,一個城市的輻射范圍越強,外來人口湧入的壓力也就越大,房地產上漲也就越快。比如北京、深圳、上海這幾個城市,其輻射外來住民的范圍都是全國甚至全世界;杭州、成都、大連、青島等城市屬於區域性中心輻射城市,這些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主體上都被外來購房人群所主導。從馬斯洛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去看,鄉鎮和小城市先富裕起來的民眾移居至大城市,符合馬氏理論的「安全需求」。山西煤老闆在山裡一夜暴富後,先想的是要把妻小父母以及他的財產移到相對安全的大城市;小縣城裡靠手工作坊積累起財富的江浙農民,也要想著把兒女送到上海、北京去上學前途才有保障。改革開放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讓中國大陸13億人口解決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但對於13億人口基數下涌現的巨量的巨富階層和中產階級,離「小地方」進入大城市是多數人必然的選擇。所以就有了「村裡的去縣里,縣城裡的去省城,省城的人去京、滬、深,大城市的人向國外移民」這樣一幅世界前所未有的、龐大的移民洪潮線路圖。某種意義上講,由於城鄉差距,以及大城市與小城市資源等各方面存在的日益拉大的差距,房地產事實上只是中國大陸「財富馬泰效應」的物質表徵,是中國當下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的物化體現。一直以來總有一種觀點在左右著政府的決策,這就是用「房價-收入比」判斷房地產是否存在泡沫,或者判斷房價是否過高。我一直以來認為,此理論在其它任何一個國適用,但在中國絕不適用。原因只有一個:推動中國城市房價快速上漲的力量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城市外湧入的「移民」。如果拿著山西煤老闆的收入與北京或三亞的房價去做比對的話,房價高不高大家彼此都心知肚明。業內一種說法是,全國的「縣太爺」至少有八成人在首都有自己的房產;遼寧某市衛生局兩個普通的幹部在國貿對面的建外SOHO合著買了一個整層用來投資。此輪調控之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北京四環以內購買豪宅的客戶超過六成為非京藉人士。所以,若要真正了解中國住房之需求,真要制定正確的房地產管控調節政策,前提則是必須要研判正確中國的人口流動趨向以及數量。在沒有對流動人口進行理性分析判斷的前提下,採取壓制、限制之類的做法,其結果一定還會適得其反。
㈥ 中國房價未來幾年,會有一波上漲行情,你信嗎
大家都知道,現如今,咱們中國的房價已經嚴重偏高,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房價,說是天價都不為過,畢竟一平米幾萬塊的房價,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買得起的。而且房價的攀升會導致很多問題出現,比如年輕人結婚門檻變高,畢竟現在年輕人結婚都是需要准備房子車子和存款的,要不然女方根本不可能會嫁。所以,大家都希望房價能夠降下來,降到一個合理的區間。但是坊間有一種說法,就是說中國房價在未來幾年,不只不會降,還會有一波上漲行情,這種說法僅僅是聽起來,就足以讓老百姓恐慌。那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就是中國房價在未來幾年裡,是不是真的會有一波上漲行情呢?這個說法究竟有沒有可信度呢?接下來,冷眼就給大家簡單聊一聊這個事情,看看中國房價在未來幾年會有一波上漲行情的說法,究竟可信不可信。希望冷眼的分享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們,同時也希望大家都踏實努力賺錢,都能買上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㈦ 中國的房價為什麼會上漲
中國人的平均家庭資產,房地產已經到了74% 從這里看,已經沒有上升空間,三四線城市庫專存高企,加上屬現在中國購房主力已經過度到獨生子女一代,人口紅利消失,未來難樂觀,目前的短期上漲,應該視為一線城市持續湧入外來人口,以及國內資產配置荒帶來的末升段,和金融市場任何產品的末升段一樣,上漲往往集中而快速,二三線城市的跟漲更是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資金行情。但是也正因為這樣。房價暴跌會引起中國居民財富的縮水,也會讓跟房地產相關的水泥鋼鐵,建材,基建行業下跌,同時家庭財富縮水帶來的是購買力的下降,那服務業,消費業都會被拖累,我國還要保持6.5的gdp增速,所以不可能暴跌
㈧ 中國房價持續上漲有什麼原因
房價的漲與跌,主要影響因素是當地的庫存和供求關系,當供大於求,則房價上漲無力!內
在「3·25」新政的持續影容響下,上海、深圳樓市持續看跌;一線城市樓市供求關系逆轉,呈現供大於求態勢,出現明顯降溫。業內人士預測,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帶來了房地產新的泡沫風險,未來樓市可能出現大逆轉.
需求部分: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大,對商品房需求量十分巨大遠遠超過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房子成為了高價奢侈品。供給部分:首先是新房方面,一線城市可供應土地日益減少,拿地成本的持續走高推高了新房房價;其次是二手房方面,存量房流通不充分,市場上行期供需矛盾更為加深。在這種供需長期失衡的狀態下遇上寬松貨幣政策,價格上漲成為了必然。
由於一線城市庫存規模實際上還在減弱,所以根據目前的供求關系,其實價格繼續上漲依然是有充分的理由。
㈨ 如何看待經濟學家張五常說的「房價上漲是好事,代表你的財富上漲」
中國的房價行情是一直持上漲的趨勢。有許多人為了買房而不得不努力工作,只為了還清房子的貸款。許多年輕人也成為了房奴,只為了能早點把房子的貸款還清。當代中國的年輕人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經常面臨著許多難題。如何看待經濟學家張五常說的「房價上漲是好事,代表你的財富上漲」?
房價上漲對於一部分來說,代表著財富的上漲。但是對於許多沒有房子的人來說,並不能代表他的財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