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歐洲各國房產哪個國家更值得投資
去哪都不如中國來投資!一二線城市房價,呲呲的漲啊!比如揚州,現在比倆月前均價漲了二千塊。都快20%了😁。
B. 歐洲西方國家房價問題
現在歐洲經濟不是很好。房價有跌了。你可以看看網路上的一些歐洲網
C. 外國的房價有中國高嗎為什麼
美國的房價(下)
——美國訪問、交流之六
時寒冰
《美國的房價》上和中發出後,引起的反響出乎意料。一位朋友告訴我說,地產界幾位「胖子」(重量級人物)私下閑聊時,評價說「姓時的最近表現很不好」。其實,對於某些人而言,我何曾「表現好過」?我只是寫下美國之行的一點見聞而已,真不明白何以惹得那麼多人「忍無可忍」,以至於有人興致勃勃地上門叫陣,被我慈祥地摸一下頭又回去洗洗睡了——當然,摸腦袋的事情不能常干,畢竟,搶神父的飯碗是很不厚道的,所以,再出現這類事情希望大家伸出援手幫我一把,只當做慈善了。
對於我前面拍攝的照片,有人說美國的那些房子都是木頭房,以便於隨時拆遷。你當我和那些帶我去看房的在美國生活了30年以上的華人,都是吃泡泡糖長大的么?你當美國是中國,人們時刻准備著離開家園為城市改造獻青春嗎?美國的憲法和法律不是僅供觀賞的。而且,在美國,由於標准要求高,木結構的房屋成本並不低,對防火、防潮、防蟲、透氣等的規定是非常嚴格的(比如,用來建造美式木屋的木材的平均含水率只有17%),否則,一旦因房屋質量出現問題而被告上法庭,所面臨的賠償可能令其傾家盪產。即使在中國,木結構房屋的造價也並不低。為此,我專門咨詢了幾位開發商,並查詢了相關資料。資料顯示:木結構房子全部完工後的總成本與混凝土等其他結構房相當,甚至更貴一些,獨立木結構住宅每平方米的總建造成本甚至能達到6000元左右。
整體而言,即使從絕對值上比較,中國的房價也超過了美國,更不用說像北京、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房價了。如果從房價收入比來看,中國的房價絕對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家不妨參看一下曾在美國生活過的多位財經人士寫的中美房價的比較文章,更可以參看中國和歐洲的房價對比——這種對比更直觀。至於物業稅,我走訪過的住宅小區,物業稅一般在1%(劉廣宇先生所在區域)至1.2%(Jack家所在區域)之間,由於政府通過很多優惠措施減輕自住房者的負擔,實際支付的稅收要遠低於這個規定值,更何況,物業稅都有明確的支出項目,繳納稅收換取了優質的服務,這是美國公民自願繳納物業稅的重要原因。
在《美國的房價》上和中發出後,我也收到幾位在美國工作的朋友的來信,他們提供的資料與我在美國了解到的情況相吻合。
我們今天不妨從簡單的數據入手做做一下比較吧。
2008年,美國人均年收入(全美國民)為3.76萬美元(世界排名第4)、中國2008年人均年收入(全國居民)僅1100美元(世界排名109位),美國人均收入是中國的34倍。當然,這樣算可能會讓一些人不爽,脾氣大點的可能會「忍無可忍」,伸長腦袋讓你摸,以折磨你善良的內心。
我們退讓一步比較吧。中國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200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5781元,約摺合2300美元;2008年,全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收入4761元,摺合700美元。顯然,即使拿中國城鎮的人均收入與美國(含農村)的人均收入對比,中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年收入也僅相當於美國的6%,或者說,美國(含農村)的人均收入是中國城鎮居民(不包括農村)人均年收入的16.3倍。另外別忘記了,美國有健全的社會保障,並且,物價水平低於中國——這一點下篇文章介紹。
這樣比較讓開發商們平衡點了吧?
那麼,美國目前的房價是多少呢?
2009年10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的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0.48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0萬元(美國所發布的房屋中間價是比平均價更能反映房屋平均價格水平的指標)。換句話說,在美國每套約20萬美元的房子,是絕對的主流。需要強調的是,這指的是美國的新房價格,二手房價格的中位數一般要比新房中間價低4萬美元左右。
美國的新房指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呢?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與預測研究室主任劉熀松先生曾經撰文指出:美國的房屋面積一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的單價摺合成人民幣大約6800元/平方米。
其實,這樣算並不嚴謹。因為,美國的住房不像中國這樣按照所謂建築面積計算,美國是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的,而且,諸如車庫、陽台、地下室、儲藏室這樣的都不算入面積,綜合折算下來,美國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當於中國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這也顯出中國既得利益者用建築面積計算房價的高明)。即便這樣,還沒有考慮前後院,美國住房的前後院也是不算入面積的。另外,還有四點不同:其一,美國的房子在中國被稱為別墅,而中國被稱為房子的住房在美國只是公寓。嚴格說來,美國的房價與中國的別墅價格相比才是恰當的。那樣的話,差距就更離譜了——中國公寓的價格遠遠超出了美國的別墅價格。其二,中國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當於一次繳納了70年的租金,而美國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遠歸其所有。其三,中國的是毛胚房,美國的是精裝修房。其四,美國的住房質量和品質更好,美國的住宅平均壽命是80年——100年,而中國是30年(這個數字連開發商自己都「供認不諱」,不妨看看他們此前寫的文章)。
在中國,許多普通人,用花費畢生心血積累的財富,換取的是價高質次的商品房。美國中低收入者花費幾萬美元就可以買一套房,房屋質量雖然不能跟幾十萬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種花草,是一片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且,位置稍遠一些的房子,幾萬美元的照樣舒適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磯的時候,我們開車去看一位朋友,導航儀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同名的街道,那裡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價格也就4萬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園一般。
正因為美國的房子品質好價格低,所以,才有那麼多的官員、商人,悄悄地在國外買房,心甘情願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體驗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復還」。最聰明的當屬開發商,他們一邊說中國的房價低,美國的房價高,一邊又悄悄地把財富轉移走,去國外買房。據一位開發商職業經理人估計,至少超過一半的有實力的開發商,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了國外。他們自己則既不買也不住他們所聲稱的由他們自己建造的「絕對物有所值」的房子。
美國的住房政策對建設美國特色(原諒我用這種表述)的和諧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國對公眾購房尤其自住房有很多優惠政策。通過媒體的報道,國內的讀者一般都知道,美國自住房住滿兩年以上出售時享有增值稅減免優惠,自住房貸款利息可抵消個人所得稅等等政策。其實,還有更多。據《》一書介紹,美國建立住房體系過程中,有兩大主題:一是自有房。為了讓民眾買得起房,美國政府採取補貼等措施,幫助民眾買房。「聯邦和州政府長期以來一直通過降低抵押貸款的利率來減少自有房的費用。更近些的辦法對低收入住戶的本息還貸支出進行補貼,使得他們可以獲得購房所需的抵押貸款……到1972年為止幫助40萬戶家庭成為了有房戶。」(該書第265、266頁)後來,聯邦政府又通過發行抵押貸款收益券等方式,為購房者提供補助。「除了住房抵押貸款利息支出免交個人所得稅之外,其他針對有房者的稅收政策還包括不動產稅減免、出售住房所得的資本收益減免,以及由免稅債券資助的面向首次購房者的低利率貸款……除稅收支付之外,聯邦政府為低收入者提供的資助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支付具體住房工程的建設;二是幫助租房者獲得私人市場的住房;三是為州及地方政府提供資金,使其發展自己的項目。」(第6頁)根據《》一書的介紹,美國自有房住戶的住房支出絕大部分(接近80%)在其總收入的30%以下,而且,美國的社會保障健全,這使得民眾有更多的資金用於消費,所以,很少聽到美國拉內需,人家一直是超前消費。與美國的情況相比,中國由於社會保障不健全,相當一部分收入要用於彌補社會保障不足的缺口(教育、醫療、養老等等),能夠用於買房的收入應該佔到總收入的10%是合理的,但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比例在中國到底有多麼令人觸目驚心!不然也不會有「房奴」這樣的詞產生出來。
在美國,對於買不起房的人,政府通過提供房租補貼等方式幫助他們。「總的說來,目前有將近690萬低收入家庭接受某種形式的房租補貼,其中,受政府工程補助的私人所有出租房是最大的補助項目,提供了200萬套廉價住房。租房券作為第二大項目,提供塞180萬套廉租房。公共住房排名第三,提供了120萬套住房……剩下的190萬套廉租房由低收入住房稅收補貼、免稅多戶住房債券和Home項目資助。絕大多數受資助的住房獲得了多種渠道的補助……住房政策不只局限於提供項目資助和稅收激勵,它還涉及與住房有關的融資、開發、租賃、銷售等各個方面。換句話說,所有致力於為低收入和少數族裔住戶提供住房的制度、法規與實踐都是住房政策的中心。」(該書第7頁)而在中國,最大的問題是住房的最大受益者是地方政府,他們為了力推房價以把地賣個好價錢,建設保障性住房的動力嚴重不足。保障性住房跟不上,任何調整房價的措施都必然失敗。實際上,許多調控手段被巧妙地扭曲成了推高房價的手段。
美國建立住房體系的第二大主題是收入融合(IncomeIntegration),簡言之就是化解貧富對立,建設和諧社會。兩個辦法,一是「分散」,幫助公共住房居民和其他極低收入住房搬入中等收入、通常位於郊區的社區,二是「收入融合型住房」,即把不同收入階層的住房置於同一建築或同一開發項目中。(全書第269頁)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不想再像前兩篇那樣,用自己拍攝的照片作為說明,免得有人繼續說我不客觀。在拉斯維加斯的時候,我拿了兩本當地出版的售樓指南,本想找個掃描儀,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全部掃描出來,讓大家看看,20萬美元以下的房子,在美國是不是主流,讓大家明白,「美國9月份的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0.48萬美元」到底是一個什麼概念。但是,我們偌大一個報社,居然沒有掃描儀,我只好用數碼相機翻拍下來代表主流的信息,讓大家看個大概。由於才疏學淺,時間匆忙,不當之處請指出,本人即更正。
再說明一點,這只是我在美國的一些見聞。美國不是天堂,但是,我們要汲取它好的一面,經常對照別人的優點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各級官員從諸如「釣魚」這樣的繁雜事務中擺脫出來,認清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執政者通過重視諸如住房這類民生欺騙、麻痹人民的可恥伎倆,認真執行中央的各項民生政策,正確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以使民眾擺脫房奴的枷鎖,在生活質量上趕超英美,使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露出猙獰的面孔,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使中國特色的執政理念成為各國效法的典範,在人類歷史上寫下最光輝的一頁。
D. 歐洲房產投資到底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房產投資,保值增值
歐洲一些移民國以通過購買居住性房產這一為中國投資者所熟悉的投資方式,針對中國買家,在該國購買一定價值的房產,即刻自動獲得臨時或永居身份。
由於曠日持久的歐債危機迫使歐洲經濟不景氣,歐元兌人民幣匯率圍繞「8」元大關起伏,一邊是國內限購令、高房價,一邊是歐洲樓市處於低谷期,此時是把握歐洲國家現行的買房移民政策,將人民幣資產置換成歐元資產,抄底歐洲房產的最佳時機!此外,所購房產可用來出租,收益回報可觀。
一人投資,全家綠卡
更多投資人想帶父母出去一起生活,卻受到移民法的限制,比如美國、加拿大都明確表示,不可以帶父母一起移民。而歐洲移民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明確允許可以帶父母一起移民的國家,「畢竟中國人的傳統想法都希望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可以讓辛勞一生的父母子孫繞膝,安享晚年。」
高質教育,子女即享
對於投資人來說,子女受教育的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歐洲有著世界一流的教育資源,聞名世界的高校,專業優勢上則更為突出,比如德國的機械設計,法國的藝術,瑞士的酒店管理等。
移民歐洲後,子女未來將擁有在整個歐盟和歐洲經濟區的自由發展空間。求學期間,學生享有非常大的優勢,值得關注的是本國或者歐盟學生僅需學費的三分之一。
並且投資房產還可以方便孩子留學,一來能在子女留學時為他們提供住處,二來可同時將其他房間出租,收取租金,待子女完成學業,還可將房屋出售時拿到的增值的錢來填補子女留學的費用,真正實現了以房養學。
歐盟身份,自由通行
每年全球大約有上百萬人移民到歐洲,他們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個國家生活和居住,同時又可以自由通行於其他國家。只要成為一個國家的永久居民就可以自由在其他成員國定居和工作。移民歐洲的好處之一就在於取得了一個歐盟或申根國家的永久居留權,就等於取得了整個歐盟或申根國家的永久居留權。
國際生活,理想之地
歐洲是全球旅遊、經濟發展水平最發達的大洲,有政治、經濟實體的區域一體化組織歐盟作為經濟的主要推動力,擁有多樣的氣候、如畫的風景、多元的文化、廣闊的市場以及發達的經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嚮往的熱土、理想工作和定居之地。隨著國際化生化方式的不斷普及,未來將有更多的投資人選擇移民歐洲,全家享受高品質的生活。
E. 歐洲的房價貴嗎和上海比
歐洲整體物價都很高,沒有什麼便宜的,但如果你有錢,什麼都是便宜的(尤其倫敦一類的大都市)
F. 現在歐洲的房價怎樣
中國2線城市的價格,歐洲主要城市價格更貴
G. 全球哪個國家房價最高
世界房價風雲榜第一名:摩納哥 房屋每平方米平均價:47578美元 上榜理版由:僅有32796人口和1.95平方公權里土地的歐洲小國摩納哥,是蜷縮在法國南部地區的國中之國,在2008年的世界房地產評比中榮升為全球第一的高房價國家
H. 去歐洲買房的人為什麼那麼多
澳洲房地產的抄優勢。
1、澳大利亞的生活水準屬於世界上較高的國家之一,其生活成本卻大大低於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等許多國家和地區。
2、澳洲多個城市被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城市,經濟之都悉尼已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五大最佳居住城市,擁有可人的氣候、獨特而舒適的生活環境、高質量的社會與文化基礎建設。同時,文化之都墨爾本也是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I. 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房價最低
韓國:50平米的房價接近4.5億韓幣,即300萬韓元/平米(相當於17800元人民幣/平米),為月收入總額的150%。而首爾人自己的估算要高得多:市中心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一般在1000萬人民幣左右,均價差不多是3萬元人民幣/平方米。
日本:面積大約60-80平方米,價格大約350萬人民幣。面積85-100平方米,價格以700萬人民幣起。
德國:1977年至今,德國平均房價僅上漲60%,而同期個人收入已增長3倍;過去10年裡,德國物價平均每年漲幅2%,而房價每年上漲1%,扣除物價因素,德國房價實際上在以每年1%的速度縮水。德國普通住宅每平方米均價在1000歐元到2000歐元(如柏林為1700歐元左右)之間。
美國:2014年9月美國房價中位數為17.65萬美元,繼續保持近一年來的穩定上漲趨勢,但仍未達到2007年的房價高位19.63萬元,投資入市被持續看好。加州房屋實際售出單價為2800美元每平方米。
愛爾蘭:首都柏林市中心的兩室公寓大概40萬歐元左右。離市中心開車30分鍾范圍之內兩室公寓20萬歐元左右,帶小院子的連排別墅40萬歐左右,兩層,三個或四個房間。
瑞士:瑞士的房地產市場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最大的特點是:價格透明,穩中有升,房屋總體質量非常高。中型城市的房產價格大概在3 000~5000瑞郎每平方米,約為(19000—320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
葡萄牙:在里斯本,普通公寓價格一般為1000~1200歐元/m2,豪華公寓為3000~5000歐元/m2,海邊小型公寓1000~2000元/m2。
芬蘭:房價一般在1500-2500歐元/平。
雅典:雅典市中心均價:2500歐元/平米;北部郊區均價:3700歐元/平米;西部郊區均價:2400歐元/平米;南部郊區均價:3500歐元/平米;比雷埃夫斯均價:2400歐元/平米;阿提卡東區均價:2500歐元/平米。
西班牙:馬德里是西班牙最大城市,位於市中心、距離市政廳約600米距離、戶型在93~114平方米的房產,售價為50萬~70萬歐元,租賃價格1100~1500歐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