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買房子的時候說的是3800,一平方算的時候為什麼算的4100多
你這個房子是在哪裡買的怎麼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你在簽合同的時候沒有認真看多少錢一個版平方米嗎。說好了又怎權么樣只要還沒有給錢你可以不買他房地產還能夠打劫不成,這樣的手段太拙劣了讓人感覺受得了欺騙。還是你這個房子分期付款所以算下來就等於這么多錢一平方米。你自己要問清楚啊不然你就要花很多冤枉錢了。
2. 五百萬的家庭資產在中國大概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在全國前10%。
如果這筆資產放入到三四線城市,那麼階級又會不一樣,已經可以專稱作屬富裕家庭了。
畢竟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完全不能和一二線相比,500W完全可以買個兩套房屋,一套自住一套出租,同時還會有剩餘一兩百萬的存款,那麼500W完全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了。
(2)4100的房價在全國算什麼水平擴展閱讀:
收入計算:
居民可支配收入包括現金收入,也包括實物收入。按照收入的來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項,分別為: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
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和各種福利;住戶或住戶成員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凈收入;住戶或住戶成員將其所擁有的金融資產、住房等非金融資產和自然資源交由其他機構單位、住戶或個人支配而獲得的回報並扣除相關的費用之後得到的凈收入。
3. 縣城4100的房價值得入手嗎旅遊小縣城
你好,只要不是那種人口大量外流的縣城,經濟發展別太差,4100的房價還可以,如果不考慮樓上噪音,次頂樓還是可以的。
4. 我們想在小城鎮買一套房子4100一個平方,算不算貴值不值得買
1,看需求。你需要這來個房子嗎?你是源用來住,還是打算租出去?如果住,是否適合住,如果租,好不好租。自己建房子都要2000元一平米的成本。四千多的房子真的很值得。但是如果不需要,就是另一回事了。舉個栗子,火星上有一個房子,10元1平米,好便宜啊。你買不買?看起來好便宜啊。但是你能去住嗎?恐怕這輩子你都買不起去火星的機票。出租也是一樣的道理,有些人覺得我買個火星的房子,我租給別人不行嗎?問題是,誰會去火星租房子?根本就沒人去,你租給誰?
2、看支付能力。你錢夠不夠買。你是全款還是貸款?現代貸款的利息高了,如果你的收入不能覆蓋還款,將來資金鏈斷了,得不償失。房子也沒了,錢也沒了 。要避免高杠桿。在能力范圍內支付。
5. 縣城的房價已經長到4150了,我想問問這在全國什麼水平,現在不買房還會繼續長嗎
馬上入手,四五線城市房價是不會跌的,我們縣城房價現在漲到4500-5000了
6. 工資4000在中國是什麼水平
工資4000在中國是什麼水平?總體來說這個工資水平平時不高的,但是你在不同的城市、年齡、行業,那麼高低判斷也不同,如果是在小城鎮,這個工資水平也不算低,畢竟我們國家7成網民的月薪不超過5000元,但是如果你是在一二線城市,那麼這個工資也就是剛畢業的收入水平,當然了,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什麼特別技能的上了年齡的人來說,這個工資水平在一二線城市也是平均水平。
在北京、上海和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平均月薪基本都過萬了,這個也是現實。普通的縣城,超市的員工工資一般也就是兩千多,這個也是現實。
7. 三四線房價4100一平方合理嗎
合理的。2015年房價基本是:
一線准一線(南京)房價平均價15000,
二線省首府城市房價均價7000
三線省地級市房價均價5300
縣城均價3000~4500
。所以說,4100算合理的了
8. 五百萬的家庭資產在中國處於一個什麼水平
單純以數字平均計算,在全國前10%。
9. 四千一平米的樓房在全國是什麼水平
四千塊錢一個平方米的商品房,在全國來說,屬於低房價的水平。如果按照價格分段,如超高價,高價,中等價位,低價。四千每平米的商品房價格,就是屬於低價位的層次。
10. 4億元財產在中國算什麼水平
如果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國的「中產階層」的確有點名不副實。
我們看到美劇里中產階層的生活是這樣的:一輛高級轎車緩緩駛入一座兩三層小洋樓,修葺整齊的草坪上兩三個孩子打鬧嬉戲……但是,當下中國的「中產階層」離美劇里勾勒出的這種美好畫面相差甚遠。
李強,1985年出生,從安徽農村走出來,讀了個不知名的大學,目前在北京的一家私企工作。老婆是他同班同學,前些年工資比較低,一直沒存過錢。他2009年借錢在北京郊區購買了一套小產權房,現在父母住著。他的孩子6歲,為了孩子讀書,他在市中心租房,2012年買了輛代步車。目前無任何存款,但也無欠款。
夫妻倆稅後月入1.4萬,年終獎5萬左右,基本上一年收入有20萬。他本想在北京城區再買一套房,可目前租住的房子是學區房,要價10萬多每平米,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首付就得200萬。這么大一筆錢,根本不敢奢望向別人借錢去湊首付。
一般理解,家庭年入20萬,也應該算是中產了,但李強總擔心若是遭遇到什麼變故該怎麼應對:「在私企一直有很大的危機感,所以我現在晚上還得學習補充知識。感覺很累,很迷茫。」
李強只是當下充滿焦慮的所謂的中產者之一。記者采訪了解,讓眾多所謂的中產者們焦慮的因素表現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超高的房價是焦慮的「重心」!
目前,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房價高得離譜,一套房至少四五百萬,對比李強家庭年收入20萬,根本不算高收入。現實中類似李強的中產者們,除去各種生活成本、開支,確實已沒有多少余糧,只能平平淡淡地安於現狀,根本沒什麼奢望。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何謂中產,目前官方沒有給出定義。而社會上關於中產階層的界定一直頗有爭議,甚至還衍生出很多關於中產階層的「定義」,其中不乏「被中產」「偽中產」和「超中產」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混亂現象。
2016年7月,《經濟學人》雜志指出:中國的中產階層有2.25億人,他們是目前全球最焦慮的人。該文對中國中產階層的定義是:「家庭年收入在1.15萬到4.3萬美元,即家庭年收入8萬到30萬元人民幣之間的群體。」
蘇海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國際上通行的對「中產階層」的定義,指其收入和財產處於社會平均水平及其附近區間或收入、財產中位數及其附近區間的人員的集合。如按此定義測算,目前我國有3億多中等收入群體。
這個數據跟中國的現實國情相比,顯然不符。
由於現階段我國社會平均工資收入不高,大多數勞動者的收入處於平均數以下,社會分配格局還遠不是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橄欖形」,而是底部偏大、中上部偏細尖的「金字塔形」,據此,蘇海南認為,不宜簡單套用國際上確定中產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標准。
基於多年研究,蘇海南對中國中產階層做了嚴格界定:其收入處於全國或當地社會平均水平與較高水平之間、其家庭生活水平達到全國或當地小康與比較富裕程度之間的人員。
具體量化標準是:中產階層成員的收入在各地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平均值與平均值的2.5倍之間,即從全國層面看,2013年勞動者個人年收入在6萬至15萬元或家庭收入在8.5萬至22.5萬元,家庭人均住房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及以上且另有一定數量金融資產者,就可以認為進入了中產階層;而在北上廣深,收入則須達到全國平均值的兩倍,即2013年個人年收入12萬至30萬元或家庭年收入17萬至45萬,且其住房問題基本解決並另有一定金融資產者,才能在當地稱為中產階層。
按照以上定義,蘇海南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並參考一些研究機構對居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測算得出:目前我國中等收入勞動者有1.6億多,約佔全國從業人員總數7.7億的20%;加上其贍養人口合計約為2.4億人以上,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3.67億的18%。當然,今年已經進入2016年,上述收入和財產標准區間也應適當提高,中產階層人數和比重也可能會有所變化。
中產收入陷阱遠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
當今中國,大家談論比較多的是「中等收入陷阱」,即一個國家人均GDP始終徘徊在4000~12000美元區間而不能增長到12000美元之上,從而邁入發達國家的行列。當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帶來的挑戰還沒有釐清,「中產收入陷阱」這一新概念又「橫空出世」。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日前他撰寫的《中產收入陷阱遠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一文,引發廣泛關注。
李稻葵認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大概率事件,但能否避免「中產收入陷阱」值得警惕,中產收入陷阱遠比中等收入陷阱可怕。他甚至認為,當今中國社會,已經出現了「中產收入陷阱」的端倪。
比如,「最近以來,我孩子的一些同學的家長在忙著辦移民,他們擔憂的是孩子們不能適應中國高度競爭的中小學教育;我周邊的不少朋友,由於擔心空氣質量對子女健康的影響,也選擇了出走;還有一部分家庭,擔心未來難以支付高額的醫療、養老費用,決定移民到澳大利亞等公共衛生體系比較健全的國家。即便那些還沒考慮移民的中產朋友,碰到我經常問的問題也是:人民幣會不會長期貶值,家庭資產如何轉移到國外。凡此種種現象,無非集中反映了中產階層的焦慮。」
在李稻葵看來,中產收入階層的焦慮,來自高稅負下對個人可支配收入增長的憂慮,來自不斷攀高的房價和教育、醫療、養老的高成本。更為嚴重的,「中產收入陷阱」會導致國家喪失社會政治發展的穩定器,導致國家遲遲不能邁入成熟穩定的社會政治發展階段。
如果李稻葵所言「中產收入陷阱」成立,無疑,中國將面臨一個艱難的坎兒。
但是,在蘇海南看來,是否會陷入「中產收入陷阱」,要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及其深層次綜合配套改革的進展。如果改革力度不大、決心不大、措施不落實,「中產收入陷阱」是有可能出現的。 「當下最要緊的問題是,中產階層的比例還明顯偏低,首先要改變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現狀,努力擴大中產階層的比例,接下來,才是如何避免陷入『中產收入陷阱』」。
到2020年,我國中產階層有望達4億人
目前我國中產階層比例僅占總人口的18%,當下首要問題,是要擴大中產階層的比例。
而擴大中產階層比例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建設的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取得好的效果,確立目標至關重要。
蘇海南認為,可考慮到2020年,使中等收入勞動者總數增加到2.7億,佔比提高到30%以上;加上其贍養人口,中等收入群體增加到近4億,占屆時全國人口總數的28%以上。到本世紀中葉,可設定目標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發展成為中產階層,其總數提高到9.6億人以上,占屆時全國人口總數的70%左右。
按照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4年,通過改革和保持全國經濟增速年均不低於6.5%,有希望將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由2013年底的1.6億人左右,擴大到2020年的2.7億人,7年擴大1.1億,每年擴大約1600萬,加上其贍養人口,中產階層將由2013年的2.4億增加到近4億。
要達到預期目標,必須深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及其深層次綜合配套改革。
國務院近日印發《關於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幹部隊伍以及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七大群體,提出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發展中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推出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另外,為保證七大群體激勵計劃落實推進,《意見》也提出了六大支撐行動。
「如果能夠將2013年出台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以及今年剛出台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好,同時把經濟體制、社會體制乃至其他方面的改革都堅定不移、有條不紊地抓緊、抓落實,擴大中產階層的目標有望得到實現。」蘇海南對此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