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房價是從哪年開始暴漲的
2009年。
我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從過去總體偏緊、部分地區過緊,發展到今天總體偏松版、部分地區過權剩的情況,很難出現2009年那樣的樓市暴漲。即便是北上廣深等供應偏緊的一線城市,也有限購政策在控制需求規模,從而有利於抑制樓市過快上漲。
不僅是一線市場,杭州、蘇州等二線市場也在6月初集中推地。杭州西溪濕地旁低密度住宅地塊樓面價9975元/平方米,溢價率33%,成為2014年春節以來杭州溢價率最高的住宅用地。
(1)我國的房價從什麼時候漲的擴展閱讀
在市場整體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區間的同時,分化也將更加明顯。從房價上看,一線城市在價格較高的基礎上整體回升並領漲全國,而絕大部分三線城市房價仍然下降。從成交量上看,一線樓市成交量激增,而三四線城市則依然交易冷清。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新數據,今年前5月,一線城市簽約17.11萬套,同比漲幅達到41%;二線城市簽約70.66萬套,同比漲幅為13.4%;三線城市簽約16.9萬套,基本持平;四線城市成交量有輕微下調。
2. 中國的房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上漲的
房價是從2000左右開始起漲的,其原因是中央政府為了拉動國內內需的增長,開始啟動房產改革,專說到背屬景就不得不提到國內房產大亨王石,他曾和朱鎔基總理建議中國的未來幾年房地產市場將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個人覺得中國房市的走高時市場發展結果,當然政府在其中作用不容忽視,到了最近的4-5年房地產持續市場持續高溫,房市泡沫出現,房價高的離奇,這是為什麼我也不知道,現在政府出台經濟適用房,乃至二手房改革等步驟效果都不是很明顯,炒房熱到處可見。
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有不足的地方請指正。
3. 中國房價什麼時候開始漲的
房價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起漲的,其原因是: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3)前期工程費上升較快。經調查,10年來開發項目前期工程費上升了近3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多部門收費。據統計,開發項目在實
施之前必須交納各項費用達30餘項,最終都消化在房價中,致使房價上升。
2.商品住房需求旺盛
一是我國廣大中小城市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對住房需求的增加。二是多年來住房消費觀念扭曲。
沒有宣傳自住其力和適度消費,導致人們普遍地急於要買房、要買大房、要買好房,從而形成對住房市場的過高期望和強大壓力。三是住房
保障制度的欠缺。本來城鎮居民的住房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解決,一部分收入處於中等以下的居民應該通過政府的幫助解決適當的住房。
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來,國家提出了住房保障的各項政策並要求各地落實。可是,各地普遍注意了住房市場的發展,卻忽
視了住房保障件大事,以至於不少中低收入居民無奈地加入了住市場,增加了住房市場的壓力。四是政府對於住房機抑制不力。多年來,不
少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中小城市視房地產價格上升為小事,反而認為財政以從中得到實惠,有意無意地縱容房地產價格的升。在此思想的
指導下,將住房的短期炒作視為市和經濟的繁榮而歡迎或默認,對於投機行為的抑制弱無能甚至放任自流,從而放大了需求,推動了住價格的快速上升。
3.住房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住房消費習慣住大房,據調查,從2004年以來,魯南地區某市開發建設的商品住房,110平方米以上大
戶型住房超過70%,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可以看出,大面積住房的比率過高。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浪費土地資源,扭曲
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不利於解決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 表1:魯南地區某市與全國平均房價對比表(略)
4.商品住房存在投機炒作行為
房地產開發商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購房心態營造商品房漲價氣氛、投機炒作現象,某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聯手惡意炒地、囤房虛售、
哄抬房價進行投機的行為。
5.開發商追求高利潤使得房價增長
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十大高利潤行業中,房地產業名列榜首。開發商取得的高利潤不僅僅是通過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提高商品住房的售價獲得。
6. 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
從宏觀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十多年,這一勢頭還將持續下去。盡管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有若干調整,但是,快速增長的
總趨勢是很難逆轉的。經濟的熱和旺,必然傳遞到住房市場及其價格上來。
4. 中國房價什麼時候開始飛漲的
房價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起漲的,其原因是: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專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屬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3)前期工程費上升較快。經調查,10年來開發項目前期工程費上升了近3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多部門收費。據統計,開發項目在實
5. 我國房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內,使得近年容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6. 我國房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近幾年來,我國的房價一直呈現著持續上漲、居高不下的態勢,已成為政府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和人民十分關注的問題。為此,2003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建設部等部委也開展了對房地產市場的專項治理,以期房屋市場價格的穩定。但是幾年過去了,住房價格仍然不斷攀高,不僅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房價漲勢強勁,而且在中小城市和欠發達地區的房價也大幅上漲,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例如北京的回龍觀地區,2001年,普通商品房每平米的價格約在2800元左右,2004年的價格每平米 約為3600元左右,現在則每平米為9000元以上。據統計,今年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6.4%,其中北京、深圳、溫州、廣西北海等城市的房價漲幅已超過1 0%以上。 顯然,目前我國的房屋價格已背離了商品的價值規律,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購買能力,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既有房地產供給結構的不合理、市場需求增加、土地資源稀缺等內在原因,也有市場上大量游資與投機者對房地產價格的炒作、開發商哄抬房價等外在原因,情況是復雜的,造成房屋價格飛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個方面。 供需矛盾造成房價上漲 過去,我國是一個住房困難的大國,人均居住面積較低,居住狀況不盡人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房地產業的興起,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升,使我國告別了城鎮住房短缺的時代,同時也大大刺激了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一是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增長,激發了城鎮居民對住房的新需求。從近些年的房地產市場可以看出,許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小居換大居,舊房換新房,許多居民在積極地改善自己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據調查,約有相當多的居民、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居民有購房打算,他們稱,如果有可能的話,是准備購買住房的。此外,城市改造拆遷,涌現出大量無房居民,所有這些都對新住房提出了需求。二是流動人口的增長對住宅產生巨大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量流動人口的出現對城鎮住房的租賃、購買提出了巨大需求,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為例,各自城市的外來流動人口多達 300萬到400餘萬,如此大量的流動人口,不但成為了這些城市房屋租賃市場的消費主體,也壯大了新房購買者的隊伍。據筆者了解,這些人中的一些稍有成就者,在所在城市購買住房者是屢見不鮮的。三是城市新增人口對住房的需求。四是對一些大城市及發達地區的沿海城市來說,房屋的購買者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其它地區,甚至來自國外。 從住房的供給情況看,近年來,房地產投資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住房供給相對較少,人們對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長,使得供求關系失衡,必然會形成供需矛盾,使住房的價格因需求而上漲。 地價上漲推動房價上漲 由於我國人多地少,土地稀缺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的買賣競爭愈來愈激烈,導致土地價格不斷攀升。從近幾年的土地、房屋市場價格來看,土地出讓價格的增長幅度大於房屋價格增長的幅度。在現實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當一塊土地要出售時,往往會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土地購買者參與競拍。有的地塊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競拍之後,有時竟能拍出一個天價來,而這些地價款必然要攤入房屋的價格中。此外,近年來,建築材料的增長也增加了房屋的成本。 炒買炒賣造成房價攀升 據筆者了解,炒買炒賣房產的現象在許多城市都是存在的,把購置房產作為一種投資的消費者也在逐漸增加。這些人購房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倒賣。他們認為,買賣房屋比炒股風險小,更穩定,更合算,為此,他們有的利用自己手中雄厚的資金,有的向他人大量借貸,有的則通過銀行貸款購買房屋。他們購房後,要麼出租,要麼一手進、一手出,要麼尋找機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獲取較大利益。他們與開發商、代理商互動,向房地產市場發出錯誤信息,干擾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或助長房屋價格的攀升。 開發商捂盤惜售抬高房價 從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情況看,囤積土地、房屋、捂盤惜售已成為部分房地產開發商最常用的抬高房價賺取更高利潤的手段。這些開發商為獲取更大利潤,想方設法囤積土地、空置房屋、捂盤惜售或捂盤不售,製造房屋越來越緊缺的假象,並借機抬高房屋價格。有的房地產開發商則在樓房開盤時,花錢顧人排隊購房,造成虛假的「搶購」聲勢,使一 些購房者產生錯覺,加入「搶購」行列,隨之開發商便抬高房屋價格。還有的房地產開發商與代理商相勾結,隨意抬高售房價格。如北京西五環某一房地產開發小區,2006年4月,該小區樓房開盤時每平方米為6300 元;同年底每平方米上升為8000元;2007年5月每平方米上升為9600元。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價格的飛漲全是人為哄抬起來的,是極不正常的。 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不足 應該看到,住房是一種不同於其他社會商品的、具有社會保障功能的特殊商品,它既是商品,又應更多地體現其社會的特殊保障功能。因此,各國政府在開發住房這一商品時,是十分重視其社會保障功能的。在我國,住房的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對低收入家庭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制度上,而從我國這些年的房地產開發來看,顯然,對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開發比例太低,抓得也不緊,沒有把優先開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作為房地產開發的重點。以北京來說,該市於2006年初公布了在三年內要建2000萬平方米的各種類型的保障性住房,但時至今日,除西三旗限價房和宋庄地塊有動靜外,其他項目都無動靜,照這樣下去,恐怕低收入家庭要想得到一套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是很困難的。在這種 情況下,相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在近期看不到解決保障性住房的希望,便無奈地選擇借錢購房,本人身邊就有兩個這樣的例子。無疑,這部分人加入購房者行列,客觀上進一步加大了供求矛盾。 住房問題是關繫到民生的重要問題,也是關繫到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對此,黨中央、國務院歷來是很重視的。相信,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解決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升息、提高准備金率、控制信貸投放節奏等措施的採取,我國的房價會逐漸穩定的。
7. 房價漲到什麼時候
房價受制於供需關系。並不只是看地方政府的調控,有人指望地方政府的調控來控制房價,這種想法是有些不切實際的。
1、首先我國樓市現狀有以下幾個特點:少數人擁有多數房(房產分布並不均勻),相當多的人是沒有住房或者擁擠在較小的面積里的(確實存在住房需求),房價也不均勻(有的地方房價高,有的低),住房共給能力有限(形式單一、依靠開發商蓋樓)。
2、以上來看,總的來說就是共給能力有限,需求巨大。這種現象導致了房價的高的基本面。
3、調控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但是治標不治本。房價要跌的根本環境必須是供大於求,而不是人為的限制需求,製造虛假的供大於求。這就如同治理洪水不能一味靠賭,要因勢利導,適當的給予樓市一定的空間。
所以,房價短時間內不會跌,還會繼續漲一會,這是必然的客觀現實。在房價不跌的情況下,如何保障人們的正常的從事生產活動,維持經濟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才是調控的主要目標。如果房地產行業不變革,生產力不能從根本上提高,住房供給量達不到超量共給,房價就會一直漲。而這個改革,需要時間周期,也許五年,也許十年,房價關繫到民生社會經濟,不可以過於樂觀,我們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同時,也應該包郵一顆希望,那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相信黨,相信人民的力量終將客服一切艱難險阻。
8. 房價是什麼時候開始上漲的起始原因
.
很簡單的問題,不知道為何國家故意搞得特別復雜。-----解決市場供求關系而已!
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9. 我國房價上漲的原因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2)折遷安置費強勁上漲。拆遷安置費用大,各項合理不合法因素多,補償費用高,使得該項成本總體呈上升趨勢。
(3)前期工程費上升較快。經調查,10年來開發項目前期工程費上升了近3倍,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多部門收費。據統計,開發項目在實
施之前必須交納各項費用達30餘項,最終都消化在房價中,致使房價上升。
2.商品住房需求旺盛
一是我國廣大中小城市正處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導致對住房需求的增加。二是多年來住房消費觀念扭曲。
沒有宣傳自住其力和適度消費,導致人們普遍地急於要買房、要買大房、要買好房,從而形成對住房市場的過高期望和強大壓力。三是住房
保障制度的欠缺。本來城鎮居民的住房不可能完全靠市場來解決,一部分收入處於中等以下的居民應該通過政府的幫助解決適當的住房。
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以來,國家提出了住房保障的各項政策並要求各地落實。可是,各地普遍注意了住房市場的發展,卻忽
視了住房保障件大事,以至於不少中低收入居民無奈地加入了住市場,增加了住房市場的壓力。四是政府對於住房機抑制不力。多年來,不
少地方尤其是經濟欠發達中小城市視房地產價格上升為小事,反而認為財政以從中得到實惠,有意無意地縱容房地產價格的升。在此思想的
指導下,將住房的短期炒作視為市和經濟的繁榮而歡迎或默認,對於投機行為的抑制弱無能甚至放任自流,從而放大了需求,推動了住價格的快速上升。
3.住房結構失衡
長期以來,大部分中小城市居民住房消費習慣住大房,據調查,從2004年以來,魯南地區某市開發建設的商品住房,110平方米以上大
戶型住房超過70%,8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住房不到10%,可以看出,大面積住房的比率過高。住房供應結構不合理,浪費土地資源,扭曲
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價格,不利於解決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問題。 表1:魯南地區某市與全國平均房價對比表(略)
4.商品住房存在投機炒作行為
房地產開發商針對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購房心態營造商品房漲價氣氛、投機炒作現象,某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聯手惡意炒地、囤房虛售、
哄抬房價進行投機的行為。
5.開發商追求高利潤使得房價增長
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十大高利潤行業中,房地產業名列榜首。開發商取得的高利潤不僅僅是通過降低成本獲取,更多的是通過提高商品住房的售價獲得。
6. 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
從宏觀背景來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十多年,這一勢頭還將持續下去。盡管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有若干調整,但是,快速增長的
總趨勢是很。難逆轉的。經濟的熱和旺,必然傳遞到住房市場及其價格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