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高層房,樓層越高越貴呢
根據該房源的具體位置以及它對採光 視野 景觀的佔有度 佔有度越高自然價格版也就越高。例如權18層的高層住宅 最高價格應該在13-17樓如果1樓和頂樓有附加值 那麼他們的價格也未必是最便宜的,如1樓送私家花園。頂樓復式或送露台等等。其次還有東西戶的差異自古以來東為上之說深入人心所以再同一樓層上東戶自然比西戶貴。再加上鄭州層差普遍在50-500元/㎡之間你的30層和2層錯個1000元/㎡也是很正常的
⑵ 為什麼電梯房樓層越高房價就越貴
1、樓層越高,樓房的結構要求就越高,工程造價翻倍的往上漲。2、樓層越高,公共分攤面積就越大,開發商需要把這部分的成本攤到價格里。
⑶ 為什麼高層小區越高的樓就越貴,越高就越喜歡,比如32 33層都很多人買呢
通常的說法是,越高越容易觀景,並且隨著樓層的增加,觀景效果也越好,越高越避免樓間的回陽答光(包括光線)的遮擋。盡管從政府的規劃管理部門都會從「法規」的角度對高層建築的「遮擋、採光」問題進行規范和控制,但事實的執行上,「高層遮擋」問題並沒有有效杜絕。而「觀景」的問題卻不是哪個項目都適用的,例如,天津的城市景觀效果本不十分理想。
⑷ 為什麼高層房價頂樓最貴
高層房價頂樓最貴,是因為頂樓的空氣和高度都是比較好,並且頂樓的視野也比較開闊,看的會比較遠一些。
⑸ 為什麼樓層越高,房價越貴呢
在大連這邊呢,中間樓層最貴,因為彩光和高度適中,依次的兩邊便宜,高層別底層貴的原因,就是採光和噪音程度咯
⑹ 房價與容積率或樓層高度的關系
容積率(Plot Ratio/Volume Fraction):項目用地范圍內總建築面積與項目總用專地面積的屬比值。
計算公式:
容積率=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地率也是如此。綠地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以上是摘抄的,其實就是如果容積率大的話就是蓋的房子多,價格相對就便宜。但是居住的舒適度就不好了,你想一個小區住10個人跟住1000個人事不一樣的。
⑺ 是不是樓層越高 房價也越高
不一定 得看樓房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啦
象我們家住的樓 一共才6層 2 3樓最貴 1樓適中 6樓是最便宜的啊
⑻ 為什麼高層房價頂樓最貴
風景問題
⑼ 為什麼高樓層的房價比低樓層的房價要高
1是:因為高樓層的成本更高,2是:比較好賣
⑽ 樓房為什麼樓層越高越貴
不是,直接舉例說明:
如果是多層無電梯的,一般二三樓最貴,其次是一樓跟四樓,最便宜的是5樓或是其他頂層;如果是高層17樓,1樓與17樓頂層是最便宜的,16樓是最貴的,自一樓開始往上逐漸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