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價收入比是什麼意思
您好!
房價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不同機構可能採用不同的統計指標和版不同的計權算方法,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
即: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
房價收入比的高低,反應的是某個城市購房的難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產行業的泡沫。
Ⅱ 什麼是房價租金比和房價收入比
一,房價租金比house price-rental ratio:是指每平方米的房價與每平方米的月租金之間的比值,大致反映了房屋以出租方式取得的投資回報。一般情況下,若要滿足5%-6%的投資回報要求,房價租金的比值為196-232,如果房價租金比超過300,說明該區域房產投資價值變小,房價高估,也就意味著房地產泡沫嚴重;如果低於200,說明該區域投資潛力較大,房價泡沫不大。
1,房價租金比反映了房屋的投資回報率問題。
2,僅從使用的角度來說,無論購房還是租房,都能滿足居住的效用。但是,一般認為住宅租賃通常難以用於市場投機,市場均衡狀態之下的租金往往真實反映了住宅市場整體的供需關系;而居民的購房行為往往具有潛在的投資性,使得住宅買賣交易往往具有投機性,房價可能發生背離價值而產生泡沫。所以,房價租金比是衡量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單價2萬5千元計算,平均200萬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年收入為14.4萬元。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3.9,偏離了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4到6之間)。
1,房價收入比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家庭收入與房價之間的關系,但這是理論上的,不是完全絕對的。
2,很難說明房價收入比高了人們就不買住宅、或房價收入比低了人們就都去購買住宅,因為這里還有一個購房消費(或投資)傾向問題,也就是說居民家庭願意拿出多少比例的家庭收入去用於購房支出,而影響居民消費(或投資)傾向的因素就太多太復雜了。也就是說,當房價收入比下降時,如果居民不願意花錢去買住宅,仍然簡單地歸結為「房價高」,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Ⅲ 什麼是房價收入比
您好!
房價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不同機構可能采版用不權同的統計指標和不同的計算方法,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
即: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
房價收入比的高低,反應的是某個城市購房的難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產行業的泡沫。
Ⅳ 房價與收入差距
這個千萬別比較,
記得之前有個數據是:
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單價25000元/平方米計算,平均200萬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年收入為14.4萬元。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3.9,偏離了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4到6之間)。
但是,很多個別情況:
比如阿里、華為的員工,工作幾年只要不被開,基本都有約100萬的股票、期權。收入不等同於工資,有投資收益、企業分紅收益,等等。
只能說社會的兩極分化在變大,資產越高,越容易創造財富。越窮,越難。。。。
Ⅳ 房價和收入的關系
按國際的標准,收入房價比一般為1:3——1:6,而目前我國已遠高於這一比例。
Ⅵ 房價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關系在什麼范圍,房價屬於正常,什麼范圍,房價較高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房價收入比版=每戶住房權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
所謂房價與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世界銀行制定的房價與收入比標準是5∶1,聯合國的標準是3∶1。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國內專家通常採用的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合理標準是3-6∶1,也就是說,家庭購房價格在其年收入的3-6倍為合理范圍。
房價收入比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指標,能大致描述一個城市的家庭收入與房價之間的關系,通過不同年份的房價收入比,就可以看出這個城市居民購買住宅的支付能力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
國內目前流行的3至6倍的說法,據考證是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銀行專家黑馬先生(AndrewHamer)在進行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時,提出的一個世界銀行認為「比較理想」的比例,哪知道這個比例對中國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
Ⅶ 房價除以工資是叫什麼
應該6-10倍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