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移民房和商品房那個風險大
在此發表一些拙見,主要是從宏觀角度定性的分析房價高企中的中國特色社會因素。 1,我們中國的房價收入比為什麼這么高? 房價收入比是國外衡量房地產價格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指標,按慣例一般發展中國家的房價收入比在3-6:1是比較合適的,可是在我國的很多大城市這個指標一般在10左右,像北京上海這樣熱點城市的普通市民家庭可能得不吃不喝十多年才能買得起房子,於是超前消費貸款買房也就成了一個普遍現象。 我個人覺得並非是房價收入比這個參數不科學,它能在西方作為房價准繩被社會接受肯定有它的道理,至於為什麼目前在我們國家"失效"我認為是我們國家相對於西方國家特殊的國情所致。 這種特殊的國情總的概括起來就是一方面伴隨著改革開放,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顯著,隨著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和農業技術的發展,大量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這里不僅有農民工(實際上從購買力上講他們對於城市房價並沒有多少影響),還有那些在農村裡富起來的小廠礦主,小老闆,還有就是千千萬萬像我們這樣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大學生。但是我們國家的這一點特殊國情是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的,這種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所以這只能解釋為什麼這兩年房地產行業持續這么熱,而不能解釋為什麼北京上海這樣一線城市它的房價收入比高的離譜。 我個人認為真正造就這些一線城市房價超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國過去條塊分割的計劃經濟和嚴格的戶籍制度留下的餘孽。計劃經濟和戶籍制度是中國人在過去幾十年中城市發展人口流動的巨大障礙,試問那些生活在"地方",生活在"鄉下"的國人有幾個不知道北京好,不知道上海好(港台除外)。它們集中了全中國最好的幾所大學,最好的醫院,最好的文化娛樂設施,擁有高檔的購物場所,最頂級的酒店,最多最便利的海外航線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吸引富人和投資客的理由。即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北京或者上海的戶口,但是像異地置業這些在計劃經濟時代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如今變得越來越簡便。美國人口不過3億,但他們數百年來均是自由遷徙,擁有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一流的大都市(兩個都市圈和一個加州),加拿大人口更少但是他們同樣擁有一些著名的大城市,他們的房價直接取決於當地就業和收入狀況(房價的本質就該如此)。而四倍於美國人口的大陸卻圍繞著兩個城市轉,有錢人都想往那邊跑房價怎麼能不高?這也就是為什麼北京和上海兩地的房地產金額要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難道這些都是老市民購買的?當然不可能,要知道兩地的GDP總量加起來僅佔全國的8%左右。 我們家在上海有個遠親,開公交車的,居住在那種老式的破樓房裡,比較艱苦。在他現在住的房子附近正好在開發一個小區快結尾了,我爸爸問他為什麼不換套房子住?他說那些房子都不是他們能買得起的,他看都不想看。要知道那是在楊浦區啊(相當於北京豐台之類的地方)。我的感覺北京和上海那些新開發的商品房,高檔小區與其說是給普通市民改善居住還不如說是更多的為了外地的有錢人,投資客的需要。換句話說,當我們要計算房價收入比時僅僅採用當地居民的收入是不符合中國目前的國情的,而如果我們真正去算算那些購買住宅的人,無論是全國范圍內生意場官場上的富人,投資客還是本地的白領,金領他們的房價收入比還真是在6:1左右,甚至更小。 同樣道理,受制於計劃經濟和戶籍制度的影響和慣性,我們的各大省城和一些沿海城市因為同樣對周邊地區的吸引力而使得房價和當地居民收入比普遍高於6:1這個世界一般標准。 一代代下來,房價就像刷子,他按以有財富和今後財富的創造能力把人分了類:大富的移民出了國,小富的在京滬或沿海地區,普通人只能待在二三線城市,絕大多數的農民工最後還是回鎮上。雖然很殘酷,但這很可能就是事實。 2,我們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為什麼會出現泡沫? 我在上面的敘述並不是認為我們中國特別是北京上海兩地的房價是正常的,我只是認為一定的泡沫有它的合理性,一個遠遠超出當地人們承受能力的房價都是不正常的,有大量泡沫的。雖然長期看北京和上海的發展遠景非常好,尤其是上海,但是房價,特別是房屋的租賃市場,它一方面直接關繫到投資收益問題,另一方面是和當地的就業情況和收入水平直接掛鉤。從去年開始上海的房價屢創新高,但是租賃市場卻相對低彌,報上還有一次登載說上海電力公司查電費發現很多房屋長期空置(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參看相關的報道)。過高的房價和不得不壓低的租金共存顯然是不合理的,升息或許是個辦法,不過我現在想思考一下為什麼這么多資金投資於房地產,即使租金不高房價上升空間極其有限它們也不撤走?換句話說為什麼不蹦盤!我想有一種解釋就是很多投資客他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地方可供投資--反正這些錢閑著也是閑著。 就拿我自己家庭的情況來說,寒假回家時和父母商量去上海買房子的事情,我堅決反對,理由很簡單,就是房價收入比太高,我當時以為上海的房價肯定會跌,至少是微跌,結果這半年下來到了暑假整個上海樓市比年初還小幅上漲。前些日子父母終於決心要去上海買房了,在莘庄外環附近,離地鐵莘庄站步行一刻鍾(類似北京朝陽東五環一帶),6200一平米,比年初貴了300一平,我說爸爸我畢業的第一年算是白幹了。這次我沒有反對,並不是我看好上海的樓市,實在是事出有因。說來怕各位不信,我家在寧波下面的一個戶籍人口僅12萬的小縣城,市區新開發的樓盤已經漲到5700-6000一平米,就是那種六七層的板樓,用我他*的話說就算有泡沫上海的泡沫也沒我們那兒嚴重。 我父母都是中學教師,這兩年通過買賣房產(商鋪)也賺了點小錢,不過比起我母親的那些同事來可就很普通了,他們很多人就是直接炒地皮,就我們那兒的說法:炒房子算是最低等的,商鋪第二,炒地皮才是最賺錢的。 在我們那兒還有兩個比較獨特的現象,一是農村戶口比居民戶口好,因為一旦拆遷農村戶口的給地,城鎮戶口的給錢,錢不及地; 二是拆遷比市場上出售好,因為政府一般是按照市場價的120%賠償。事實上真正炒房子的人不但有私營企業主,但更多的是那些受過一定的教育有一定技能的"中產階級"。特別是水電,煙草,電信,財稅,公安,醫療,教育等等單位的人,如果說私營企業主的利潤可以擴大再生產,那麼像我們家那樣的"中產階級"實在是沒有其他投資的渠道,讓我們去炒股嗎?我們不太信任那些見不到的,容易授權力影響被暗箱操作的東西,看看股市的表現就知道了。 香港房產都經歷過泡沫,rib是樓市股市一起跳,十多年還不見好。但是我們看到rib的房產泡沫的破滅本質上也是由資本逐利性導致的,"賣掉一個rib買回四個美國",如果按照rib國土為美國的25分之1計算,rib國土平均地價將是美國的100倍,而人均GDP也不過1.5倍的樣子。更重要的是當時已經有很多很多的rib人在美購置不動產,當rib人看到相似的房子rib要比美國好多倍的時候,它為什麼不把錢投在美國呢,畢竟美國又不是"臟亂差的爛地方"。香港也是一樣,別的因素(比如東南亞金融危機)不談,至少隨著深港之間往來越來越便利,深港城市發展差距縮小就應該使深港兩地的樓價差距減小。 回到我們大陸的情況,尤其是對江浙滬三地的一些中產階級,金領,一部分私有企業主而言,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去買國外的房子,就算買得起也不一定能去住。難道讓我們用閑錢去大街上買回一千台大彩電?那是笑話了。放在銀行里雖然沒有風險,但是靠它增值實在不是我們可以接受的,所以一看到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畢竟地皮房產是有限的,於是大家一窩蜂的就去了,而且就算目前看不到升值的空間大家也不願意出手--實在是因為沒有其他的投資途徑可走了。
㈡ 北京東五環最便宜的房價是多少,在什麼地方
你看看康佳溝怎麼樣?7000
採納哦
㈢ 2017北京東五環富力又一城房價會漲嗎
如果不出什麼特別強硬的政策,北京房價會一直漲。
㈣ 為什麼東五環外傳媒大學附件的房價特別低
我看你把傳媒二外的區域描述的很好,但實際上那不過是表象。真要有你說的那麼好,大家不瘋搶啊,這兒房價相對便宜,肯定是有原因的。給你分析一下。
先說地界。其實,傳媒大學和二外這片區域是屬於北京市區的邊界,北京市區的劃界就是「西到石景山,東到定福庄」,說白了,定福庄這兒就是北京城鄉結合部,很偏僻的。如果不是兩所高校撐著,這兒老衰敗了,那些生活商店幾乎都是為學生而開的。自二外向東至土橋,很多平房,也有很多自建房出租給「北漂」的工薪族,每到上下班的時候非常的擠。
這就說到交通了。先不說八通線換來換去很麻煩,你在上下班高峰坐過傳媒大學站或雙橋站的八通線就知道了,人特別多,基本上擠不上去(有次我早上八點過拎著行李去傳媒地鐵站准備轉機場快線,工作人員不讓進。說現在人都擠不進去你拉箱子的更沒戲。後來打車,用了接近三個小時,差點晚點)。就沒行李的也通常是三四趟才能勉強上去,上去後臉貼玻璃的那種。如果自駕的話,一入大悅城的范圍幾乎別想動,那兒在高峰時段非常堵,公車更不用說了。如果你是在國貿上班的話還好些,要是更城中心的地方工作,或者去一趟海淀,真的是很不方便。
然後說人員構成。前面說了,自二外到土橋有很多自建房或者出租房是給「北漂」的,這里的流動人口很多,人員混雜,容易起糾紛事故,很多人只是把這片區域作為暫居地,真在這兒買房的人很少,我知道的買房的也是拿來做出租的,還是做成隔間那種,價格很便宜。治安會有一定隱患。
還有一個政策的問題。國家對於城鄉結合部的住房產權政策有漏洞的(邊界處城不城鄉不鄉,最不好管理),有許多開發商賣的是小產權(20年),你一個不小心,可能就中陷阱了。而且對於這種邊界區域,以前一直都是種莊稼的,國家真的是說拆就拆,到時候陪你點款,裝修費都不夠(西四環的四季青一代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直賣小產權)。
最後,就是一個性價比問題了。我這段時間也在考慮買房,對比過。這塊區域的售房成交率並不很高(別聽那些中介吹)。有錢的都找交通更便利,條件更好的區域;稍微拮據點的會選擇更遠一點的通州。反正定福庄通州買房都上不了戶口沒什麼福利,而通州離定福庄也不遠,雖然是完全的郊區范圍,但也有地鐵,駕車離這兒也就是10幾20分鍾的,而且房價更便宜,在成熟的小區的話,治安會更有保障。
所以,定福庄這塊兒幾乎是處於「夾心餅干」的狀態,地理位置不是特別偏(好歹是城邊)但也不是很有優勢;表面看著還算繁華,實際上像樣的超市都沒有一個;人員流動大,有安全隱患;房價均價在一萬五至一萬八左右,看著好像較低,但實際上沒什麼升值空間(要投資找黃金地段了,要居住會找更便宜但交通條件差不多的通州一帶),還有住個一二十年就有被拆的風險……
綜上,定福庄這塊兒的房子不是很好賣。你也知道市場都是由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的。買的人少了,房價自然就跌了。
㈤ 北京東五環的遠洋一方房價未來3個月內會跌嗎還是會漲跌多少漲多少
5環也要看地方和樓盤,例如玉泉路附近的萬達廣場、遠洋山水到現在還是13000以上,但是偏僻一點的南五環會便宜一點,但是比較起來,房價基本未降,降的只有
㈥ 想在北京東五環外買套房子,大概房價是多少
樂東300,和 中建玲瓏山 是在開的新盤。不過都是50年產權,如果貸款首付百分內之五十,貸款年限10年!東五環容外品質和小區綠化整體不錯的就是 <水郡長安 >了,
有需要的話電聯15117960380,水郡長安東區3-106陽光上東經紀-李瑞鵬!
房屋面積一居;56-62平(135萬左右),
兩居;112.69(190萬左右)復式
三居室;148(東南,西南)270-280左右
152(南北通透300-320左右)低板
155(南北通透300-320左右)
㈦ 北京二手房價連降6個月是真的嗎
剛需房、學區房、改善豪宅均出現超百萬元降價 全款買房比例超過商業貸款比例
北京二手房連降6個月最高降幅超過20%
本月7日開始,不少小區已經率先開始了供暖,然而,冬日裡的暖意明顯沒有傳達到冰冷的樓市裡。二手房方面,調控政策經過大半年的發酵,作用愈加明顯,無論是西城、海淀的學區房還是朝陽、豐台的改善盤,甚至昌平、大興的剛需二手房,都出現了明顯的降價。
根據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末,北京二手房成交價格連續下跌,從未上漲。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尤其是一些核心區內的房齡較大、戶型較小的老舊房源,降價幅度相比今年的成交高點,都超過了20%。
二手房最高降幅超過20%
在王府井某家基金公司上班的孫小姐,嚴格意義上並不是急切需要用房的剛需,父母名下有兩套大三居的房子,讓她從來沒有為住房感到憂愁過。但隨著工作越來越辛苦,每天從五環外的家裡到王府井上班,往返差不多需要兩個半小時耗在路上,這讓孫小姐每天都感到很疲憊,於是買房,離公司近一點就成了她最迫切的需求。
不想距離父母太遠,又想有地鐵直達公司,於是5號線周邊的北三環、北四環一帶就成了孫小姐重點關注的區域。
「剛考慮買房的時候,正好趕上調控,於是買房計劃放緩,如今重新開始看房,發現原來關注的小區都降了好多。」孫小姐告訴北青報記者,她每天都會在網上查看一下惠新西街北口和惠新西街南口附近的兩居室二手房。到了年底,房源相對來說增多了不說,價格也下降了不少。
「惠新里小區是我最心儀的,距離惠新西街南口步行幾百米的距離,上班很方便。」孫小姐透露,3月底的時候,經紀人催促她盡快下手,原因是南北通透的兩居室成交價格已經到了9.5萬元左右,當時一套80平方米的兩居室報價780萬,成交價也得至少760萬。可如今,孫小姐再去看房時,整個小區房源的報價也普遍在7.5萬元/平方米上下。仔細一算,價格降幅都達到了20%。
以該小區的三居戶型為例,9月至今掛牌的五套房源,僅有一套售出,三套房源的業主選擇了停售。負責跟蹤該小區業務的一名中介人員表示,成交的那套房源是因為價格相較之前類似房源價格下跌了近100萬元,加上買家是為了結婚購房,也比較著急,雙方很快就實現了成交。
上述中介人員表示,從他從業的歷史和接觸的業主看,一般房源上線幾周即選擇停售的業主,很多都不急於出售,掛牌的主要目的就是試探一下市場,看看能不能遇上合適的買家。當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有的業主會將房源價格定得很高,碰碰運氣,而市場冷清的時候,房主一般會按照自己的預期進行掛牌,沒人買單後,不急著出手的房主就會選擇停售。
他最近接觸業主感覺下來,預期明顯出現松動,如果碰上真的很有誠意的購房人,業主都比較願意坐下來和買家認真談,一般多多少少都會給出一定價格上的讓步。而一些不願意在價格上作出讓步的業主,直接就選擇停售。
鏈家研究院研究員魏艷霞分析稱,市場成交及新增供需似有恢復到9月中上旬穩中微升態勢的跡象,但回溫乏力。成交節奏依舊緩慢。二手房業主預期有實質性松動,月度掛牌價數據顯示,與4月相比,10月新增掛牌價下跌12.6%,隨著預期的松動,態度也有所緩和,客戶在交易中話語權增強。
交易量降至日均300套以內
價格雖然下降明顯,但成交情況依舊不樂觀,據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統計, 10月份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5500餘套,同比2016年10月同期下滑72.8%,日均網簽只有270套。
數據統計,上周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1898套,環比前一周下降了5.6%。日均網簽約271套。
結合周網簽量走勢、每日網簽量走勢可以看出,北京二手房交易目前仍然穩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分析表示,經歷新一輪調控帶來的直線下滑和快速觸底後,北京二手房市場已經開始向正常交易水平恢復,但回升的幅度小,速度慢,走勢顯得理性而穩定。
胡景暉表示,今年「317新政」及一系列後續政策出台後,市場上的投機投資得到了很好的遏制,許多正常的、剛性的需求也因市場下行預期的增強而進入了觀望和等待期。在此期間,北京二手房交易迅速低位企穩,房價也持續小幅下跌,經過幾個月的觀望後,部分需求開始重新考慮入市。
全款買房成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調控政策關於首套房認定的變化,使得二手房市場的交易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對於大部分購房人來說,首付提高至八成以上,進一步促使全款買房的增多。
市場研究院統計顯示,10月北京的二手住宅交易中,全款支付的比例為33.3%,商貸支付的比例為23.9%,市管公積金支付的比例為26.9%,其它支付方式的比例為15.9%,這也是北京二手房交易中少有的全款買房比例超過商業貸款的現象。
總的來看,前10個月,商貸支付購房的比例曾經超過一半,但3月調控開始,商貸支付佔比不斷縮小,從過半下降到了四分之一;全款支付佔比不斷擴大,一度從四分之一增加到近半;市管公積金支付佔比及其它方式的佔比也一直穩步擴大。到8月、9月、10月時,全款佔比穩定在33%左右,商貸佔比穩定在24%左右,市管公積金佔比穩定在將近27%,其它方式穩定在15%左右。可見,在政策、交易量開始穩定的情況下,北京二手住宅交易的支付結構也逐步穩定了下來。
業內人士表示,貸款仍是當前絕大部分人購房所必須採用的方式,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高房價城市,由於公積金貸款額度較小,使用商業貸款購房曾是大部分人的選擇。「317新政」後,二套以及非普通住宅的首付比例大幅提高,銀行貸款利率也不斷提高,批貸門檻嚴格,一系列政策讓商貸購房的比例大幅縮小,全款購房及其它方式的比例大幅增加。
90平方米以下戶型為二手房交易主力
據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市場研究院統計,北京二手住宅10月的交易中,一居室佔22.1%,兩居室佔55.3%,三居及以上佔22.6%,各戶型佔比與9月的21.7%、55.6%、22.7%基本一致,整體結構保持穩定。
10月北京交易的二手住宅中,60平方米以下、60-90平方米、90-140平方米、140-200平方米及200平方米以上各佔36.0%、37.9%、20.3%、4.9% 、0.9%,除60-90平方米環比9月增加了1.1個百分點外,其它各面積段佔比與9月的差距都在1個百分點以內,整體結構同樣保持穩定。
胡景暉表示,兩居室符合大部分家庭的居住空間要求,價格也更為合適,所以一直是北京二手房市場的房源供應主力和市場需求主力,佔北京二手房交易過一半以上。從面積上看,非普通住宅總價高,首付比例高,交易困難,所以絕大部分的二手交易都是140平方米以下的非普通住宅。
而在非普通住宅中,60-90平方米的住房更符合大部分家庭的空間需求,所以交易佔比最高;60平方米以下由於總價較低,有更多的人能夠承受,所以交易佔比基本與60-90平方米的一致;90-140平方米大多是改善型家庭所需求,更高的總價對家庭經濟實力也有一定需求,所以交易佔比最小。整體來看,90平方米以下的二手房仍會是市場的主力,也是成交周期相對較短的熱門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