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危機能影響到房價嗎
國債指數保持了完整的上升通道,盤中指數一度摸高至129.10點。分離債指連續七連陽,出現了觸底反彈跡象,在日K線圖上走出V字形態比較明顯,目前下一步將要挑戰60日均線和90日均線,如果挑戰成功,那麼指數將回到了128點平台,實現成功填補下跌窪地。企債指數和公司債指繼續平台整理。由於許多上市公司也發行債券,當公司股票大幅震盪,債券的走勢也將處在比較敏感時期,選擇橫盤整理也許能夠「進可攻退可守」。此外信用債大幅轉暖的外部環境並不明顯,這也是形成目前企債指數和公司債指溫和整理的主要原因。
在個券方面,本周國債大幅彈升的有010107、010213、010303等。公司債中近期出現反彈的有08新湖債、08金發債、11撫州債、11綏化債、10阜陽債、08奈倫債、08鐵嶺債、09懷化債以及大部分分離交易可轉換公司債券。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6.5%,創37個月來新高,環比上漲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7.5%,創2008年10月來新高。預計當前物價上漲的局面可能不會一直持續,鑒於緊縮見效、翹尾影響弱化與輸入通脹減輕,未來物價逐月回落是大概率事件。另外,近期外憂加劇,國內貨幣政策或難有大動作,在資金面相對寬松的情況下,短期債市有望延續回暖趨勢。
另外,在近期歐債危機升級、美債危機餘音未了的背景下,大量避險資金開始湧入債券市場,這也給國債走強提供了支撐。不過,從供求關系角度看,在第三季度的債券供給將繼續有所增加,這也許會對市場承受力提出考驗。估計在短期內國債市場還會以小幅震盪上揚的走勢為主。
根據財政部安排,本周在全國范圍內發行2011年第三期憑證式國債,發行截止至8月23日。據悉,本期國債發行總額300億元。由於今年以來央行分別於2月、4月和7月加息三次,因此本期憑證式國債的票面利率也做了相應上調,其中1年期60億元,票面年利率3.85%;3年期150億元,票面年利率5.58%;5年期90億元,票面年利率6.15%,分別比同期儲蓄利率高0.35、0.58和0.65個百分點。
在加息預期減弱趨勢下,債券的吸引力也將提高。而相比今年前兩期憑證國債,本期國債票面利率與同期儲蓄利率的利差均收窄0.1個百分點,其實這已釋放出未來加息空間有限的信號,債券類資產值得投資者關注。本周在多家銀行網點的國債銷售櫃台,前來購買國債的市民絡繹不絕。多家銀行的國債配額上櫃即告售罄。而此前的7月下旬,財政部發行的電子儲蓄式國債同樣遭到搶購,一些銀行網點甚至開門不到半個小時就宣布售完。
機構投資者最近對國債的關注度也在上升,由於CPI持續保持高位,美債危機又使金融市場未來走勢不明,很多避險資金會選擇購買國債,國債現券市場已持續數天上漲。另外,財政部計劃下周在香港發行總額200億元國債,香港媒體也普遍認為,在金融市場大幅波動之際,這批國債給投資者提供了美債之外的又一個選擇,肯定會受到追捧。
⑵ 房價為什麼還在漲不是金融危機沒過么
從政策層面上講,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嚴格土地管理,使全國土地開發、購置面積增幅下降。上半年全國完成開發土地面積7920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28.5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1.5億平方米,下降51.9個百分點;收緊銀根,商業銀行嚴格控制豪華別墅及用於投資的購房貸款,使房地產開發商貸款首次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住房的供給。
從供給方面分析,8月份房地產竣工面積分類指數為101.74,比7月份下降0.43點,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41點,是近4年來的最低水平。相反,房地產市場需求卻依然旺盛。例如,8月份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為91.67,比7月份下降0.71點,比去年同月下降了2.47點,這已是連續幾個月下降。8月末全國商品房空置面積為969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0.8%,其中上海、天津和湖北等12個地區的商品房空置面積為負增長,上海成為商品房空置面積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區,7月份其同比就下降了37.7%。商品房空置面積連續數月下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目前房地產市場需求仍然巨大,與房地產市場供給緊張形成了反差。
目前房地產市場需求之所以旺盛,主要是區域性房地產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了被動需求的大幅增加。這種需求增加與供應偏緊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是促成我國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的一個突出原因。例如,去年南京的拆遷需求佔住房總需求的50%,天津舊城改造造成60%的住房需求。
同時,也不排除商品房具有需求的潛力。一方面,隨著城市化的加速和消費結構的升級,住房需求作為轉移到城市居民的必需條件,以及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標志,必然會隨之穩定增長。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增加,擴大了商品房購買力。隨著中央提高農民收入政策的全面落實,政府徵用農村耕地費用的提高和經營性用地市場機制的調節,及農村土地流轉的加快,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居民商品房購買力也會進一步提高。
正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這種供需矛盾,促成了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的上漲趨勢。由此,有專家預期,未來中國房地產業投資增長並不會顯著地降下來,房地產價格在相當一段時間里還會繼續上漲。
從國民經濟宏觀指標來看,房地產投資在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並不是很大,目前大約在24%,但對於投資的拉動意義重大。一些專家指出,從當前形勢看,房地產業已經成為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過度投資、銀行信貸增長偏快的一個源頭性因素。今年1至4月,全國房地產投資在去年29.7%的高增長基礎上同比增長了34.6%。雨後春筍般涌現的新開工樓盤,需要大量消耗鋼材、水泥,旺盛的市場需求、巨大的利潤驅動,加劇了鋼鐵、水泥等行業的過度擴張。特別是從7月開始我國鋼材價格出現回升,8月上旬價格普遍上揚,其中中型鋼材價格比7月下旬上漲6.1%,8月中旬以來,鋼材價格繼續在高位運行。對此,有專家提醒,應給予高度重視。因為,居高不下的房價,是否會再次拉動固定資產投資過度增長,這是人們最關注的,也是人們最為擔心的。
⑶ 美國金融危機之前為什麼房地產價格會不斷上漲
美國這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其實是2001年"9·11"及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以來的美回國房地產市場泡沫。在金融危機答爆發的前五年,美國不少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都上漲一倍以上。而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之所以這樣快速的被吹大,是其這幾年影子銀行通過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給住房購買者過度便利的金融杠桿及流動性。
⑷ 08年金融危機中中國房價為什麼不降反增
需求:中國有龐大的剛需,世界罕見
供給:保障房供應不足,開發商潛規版則太多(如捂盤惜售等權),炒客手上也捂了不少造成供不應求
體制:土地出讓金、稅費、關系費等佔到房價的四成
經濟政策:太多社會資源過於集中在少數城市,中小城市和鄉鎮配套不完善,地區發展差距太大
觀念:有房才有家在中國深入人心,進入婚嫁年齡的人數越來越多
城市化:中國正在進行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農村大量人口湧向城市
戶籍、城鄉二元制度:城市人城市戶籍能享受到比農村多很多的實實在在福利政策
通脹:中國通脹嚴重,物價上漲,人民只好用房子等保值性較強的特性來抵禦通脹
預期:正如炒股一樣,人們買漲不買跌,房價連年持續上漲是事實擺在眼前,投資的見到有利可圖或剛需見到擔心以後漲更多買不起等等多種因素集中在一起造成大量的需求集中爆發,而供給卻是有限的,所以,上漲是必然的事了。我想你多少知道些了?希望能解決你的疑問。
⑸ 08年金融危機和房地產漲價有關系嗎
有關系。
2008年金融導致我國很多出口貿易型的企業倒閉,很多工人失業下回崗,一答時出現了返鄉潮,經濟增長有下行的風險,再加上歐美也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泥足深陷,
世界經濟大環境對我國來說很不利。
在這種背景下,我國政府推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一時間高鐵、高速公路、地鐵、房地產等很多項目紛紛上馬。此番投資確實
刺激了投資和消費需求,保證了經濟增長,但是不可否認中央政府嚴重高估了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過量的投資導致了流動性泛濫,經濟過熱。
⑹ 為什麼2008年金融危機房價大跌,今年疫情影響多地房價卻上漲呢
2020年全球受到疫情沖擊,導致全球經濟出現下滑或者衰退,但還沒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出現,多地房價上漲都是正常。而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在危機之時房價大跌是正常的事。
2008年金融危機
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不管是經濟,金融市場,還是樓市都沒有倖存,都是全面暴跌。
首先,08年爆發的是金融危機,股市、債市、基金、期貨等都會大幅下跌,而這些金融市場殺跌,會導致很多人資金緊張,或者防止爆倉,從房地產抽資金到金融市場補充抵押物,防止爆倉。
第三:過去十幾年全國各大城市的房價都經濟暴漲,每個城市的房價存在不同的泡沫。
房價泡沫低的跌幅小,泡沫高的下跌速度和幅度大,沒有泡沫有經濟支撐的城市房價不跌反升。
每個城市房價泡沫不同,經濟不同,發展潛力不同等這些都會影響房價,造成房價漲跌現象。
總結分析
總之2008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全國房價都集體出現下跌,但2020年不同,並未進入危機,房價不會集體下跌,分化嚴重,今年房價有漲有跌,但總體都是漲少跌多。
今年房價是分化嚴重,跟2008年金融危機的房價沒有可比性,整個市場環境不同,自然會讓房地產整個行業的行情不同。
⑺ 經濟危機 房價是會漲還是會降
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房價會有所起伏,但最終是會降的,除了某些黃金地段,可能會不降反升。
經濟危機的過程中房價會降是因為,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爆發的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也是經濟周期中的決定性階段。
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是:
1.社會動亂;
2.國民經濟調節和經濟恢復;
3.政變。
經濟危機爆發,加劇了社會各種矛盾的深化。
主要表現在:
1.經濟危機造成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對社會生產力造成嚴重的破壞。
2.經濟危機進一步加深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3.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
4.經濟危機加劇了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矛盾。
(7)為什麼金融危機房價漲擴展閱讀
歷次危機
編輯
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危機
⑻ 為什麼金融危機下房價反而上升了呢
因為國家的政策,投入了四千億的資金用來緩解金融危機的壓力,可是房地產產業專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屬支柱,各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商的利益掛鉤,最為緊密,因此這四千億的資金大部分流入到房地產里,導致房市再次升溫,因此房價的泡沫又再繼續……
⑼ 金融危機與房價變動的關系
相互依存,相互影響,表現如下:
1、房地產被過度炒作會誘發金融危內機容,美國2008年的次貸金融危機就是由房地產市場引發的;
2、金融危機危機的發生會導致房價的下跌,房價下跌,導致銀行貸款無法收回,加劇金融危機的規模和范圍。
3、房地產市場過多炒作是只是誘發金融危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