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的房價多少一平是合理的
你這個估價是怎麼來的。。。
房產交易是一個市場,有市場那就是關乎人的慾望。
首先,大城市的房價取決於這個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社會福利,房子本身的價值並沒有那麼高,一樣建造一棟樓房,在一線城市和小縣城這個建造成本是沒有差別的。但是為什麼大城市的房價可以那麼高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基礎建設,比如周邊的地鐵,學校,醫院,大型商場這些的輻射效應提高了附近的確的地區的房價。
還有一部分就是土地價值。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土地上有限的,不可能全部建造居民區,這樣是沒辦法帶動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也沒辦法跟上去。因為這個稀缺性,所以土地產生了價值,當城市發展到某個水平(也就是要明顯優於周邊地區),大城市的輻射效應將開始體現出來,外來人口將會設法湧入這個城市。就產生了供小於需的情況,之後土地價值就會上升,只有當供需平衡的時候這個價格才會穩定。所以,說白了大城市房價上漲是因為很多人想要入住這個城市,只要這個需求存在並且有人願意付這個錢,這個房價對於市場就是合理的。反過來,如果國家管控房價就會導致過多人口湧入大城市,導致大城市本身會面對大量新的問題(比如治安管控,交通,基礎保障等問題),反而會影響大城市的後續發展。同時,人口湧入大城市也會導致周邊的二三線城市發展滯後,缺少發展動力。
至於泡沫的問題,這個是大量資金湧入抬高了價格,之後在高點大量拋出導致虛高的價格狂跌,對之後的購入者造成損失。這種情況在中國現在是以房產限購來管控的,因為不可能達到影響物價程度的持有量,所以這個泡沫是沒辦法形成的。
⑵ 房價多少算合理呢
正確的比例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假如你是在大城鎮生活的話 那麼你的房價比例應該是你的工資的1:1.5 或者是1:2是最合理的! 如果你是在小城鎮的話 那麼應該是1:1 是最合理的
⑶ 房價多少才是合理 六年家庭收入買套房有可能嗎
如果是抄按照過去的演算法,一個家庭不吃不喝攢錢20年,可以買一套房子。
不過中國的經濟比過去好多了,所以現在的房子,一個兩口家庭兩人月入兩萬,10年不吃不喝攢錢就能買得起200多萬的房子。
中國的經濟如果繼續增長,人們的收入會更高,估計未來一個家庭月入四五萬,5年就能買得起一套房。
不過以上是中產階級的演算法,中國還有大量的底層窮人,他們別說月入幾萬了,有的家庭根本就沒有收入,全靠領救濟生活,這樣的家庭就算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的。
⑷ 四線城市,如果買套房,每年應該要增長多少才合理,房價不漲就是跌
四線城市以居住需求為主,投資為副。投資方向最好一線二線城市內,這里的投資者多,需容求也大,轉換率高,推高增值率。而且增值率和國家政策等很多方面影響的,沒有規定說每年肯定上漲多少,有時候一年都是平穩或有跌副,但是在某一年政策一好,馬上上漲很大幅度,但是投資都有風險,加油。
⑸ 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為多少倍
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為2倍。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專,其中,每戶屬住房總價和每戶家庭年總收入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每戶住房總價=人均住房面積×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單位面積住宅平均銷售價格每戶家庭年總收入=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5)房價多少才合理擴展閱讀:
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瘋狂漲價後單價25000元計算,平均200萬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2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4000元,年收入為4.8萬元。
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40,是美國的四倍(房價比10),嚴重偏離合理的房價收入比。一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為4-6,若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高於這一范圍,則認為其房價偏高,房地產可能存在泡沫,高出越多,則存在泡沫的可能性越大,泡沫也就越大。
⑹ 目前房價多少才比較合理
存在即合理,哪裡的房價都是合理的,不合理說明政府管理有問題(調控房價),市場也有問題(不合理百姓還買),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長沙的話,5000到20000萬每平米都有,看地段
⑺ 深圳房價是多少 深圳房價多少才合理
深圳房價漲到多少了?究竟多少才合理?2013年5月深圳新房成交價格已攀升至22322元/平方米,再次創下自2010年3月以來歷史新高。這價格比業內給出的深圳房價為1.5萬元-2萬元一平米要高,而網友的期望值是1.5萬元以下。深圳房價要多少才合理?
關於深圳房價合不合理的問題,某網站調查結果是,超過六成的網友認為深圳合理房價應該在1.5萬元以下,但是81%的網友認為深圳房價還會漲,甚至有33%的網友認為房價會大漲。
深圳合理房價到底為多少,業內給出的答案是1.5萬元-2萬元一平米,但調查顯示,64%的人認為深圳的合理房價應該在1.5萬元以下,有23%的網友認為房價應該在1.5萬-2萬元一平米,僅有13%的網友認為合理房價應該超過2萬/平米。
即便如此,依然有81%的網友認為深圳房價還會上漲,甚至還有33%的網友認為深圳房價仍然會大漲,48%的網友認為深圳房價會漲,但是漲幅不會太高,僅有19%的網友認為深圳房價短期內不會上漲。
有業內專家指出,深圳合理房價應該與深圳平均工資掛鉤,去年公布的目前深圳平均工資為3892元/月,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人的收入拿去買房,一個人的收入用來養家,花二十年的時間買一套90平米的三房,計算下來,每平方米的單價應該為10378元,也就是對與普通深圳人來說,花兩個半月的工資來買一平方米的房子,這種計算結果應該比較貼近深圳合理房價。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6-0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領取看房紅包,百元現金直接領
⑻ 一個縣城房價多少算正常
按道理來說,小縣城房價漲勢肯定緩慢。如果是投資,又沒有太多資金的話可以考慮二線城市非市中心的周邊區域。除了那些交通,房地產商,地理位置這些因素外,我覺得房價會不會漲主要還是看這個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也就是外來人口多不多。如果一直增長,那就值得投資,如果人口變化不大,那就不要輕易下手。如果這個城市一直能吸引外來人口,那麼就會逐漸輻射周邊擴散,所以提早買了周邊就會漲起來。如果人口穩定,那就是一潭死水,也漲不了多少。
⑼ 房價一般是樓價的多少倍,那目前中國的房價是樓面價的多少倍,房價是樓面價的多少倍才算是合理
最高34倍最低2倍。一般2倍是合理的,房價隨經濟、需求而變化,沒有計算方式。
一般情況下,樓面價和房價呈正比例關系,樓面價高的房子房價肯定貴,房價一般為樓面價的2-3倍。影響因素:
一、宏觀因素
1、國家政策
國家在房地產方面每次推出新政,都會對整個行業帶來一些或大或小的震盪,這些新政包括限購、貸款、限戶等。
2、國家經濟狀況
房價走勢和國家的經濟形式密切相關:經濟向好,房價上揚;經濟下行,房價必然進入平緩或者下降通道。
3、市場供需關系
城市的常住人口可能逐年上漲,增長的人口基數為當地房產交易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購買人群。
二、微觀因素
可以把微觀因素分為三個方面,即外部環境、小區情況、房屋情況。
1、外部環境
1)地理位置
對於北京來講,中心房價高於郊區,商圈中心高於周邊,市中心地段的房子生活配套更為完善,商圈也是如此。
2)規劃中市政建設的熱點片區
市政建設會直接提升一個區域的整體價值,也會提升居住區的生活層次。比如北京通州區城市副中心建設。
3)軌道交通和公交網路極為發達的區域
一般在同個區域,離地鐵越近的房子房價越高。
4)教育資源
房價和對口小學的質量也有這一定聯系 。
2、小區情況
1)周邊配套
周邊生活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比如商場、超市、菜市場、飯館、葯店等附近商家是否能最大滿足業主的日常生活需要。
2)小區品質
小區是否是品牌開發商,物業管理水平以及綠化環境如何。
3、房屋情況
1)樓層
一般來講,中間樓層要比兩邊樓層平均價格要高些,綜合來看其視野採光和生活便利程度帶來的舒適感較高。低層有採光差、噪音高等問題,高層生活的便利程度不高。
2)戶型
房屋戶型影響居住的舒適度,好的戶型有良好的通風、採光、動靜分區、有序無浪費等優勢,自然受到追捧,房屋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同一小區優勢戶型,售價會相對更高。
3)面積
戶型大小適中的房屋容易獲得購房者的青睞,自然定價會高一些。太大或太小的房型都有其特有的局限性,在盡可能促成交易的前提下,定一個更為合理的價格尤其重要。
4)裝修
精裝修的房子賣相好,對於需求精裝房的購房者來說,裝修精美也是一大優勢,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立即入戶。但是價格略高,購房者要再三考慮。
5)稅費
稅費的高低在購房成本上影響著房屋價格,交易稅費一般由購房者承擔,因此,房屋稅費的高低決定了購房成本的高低。稅費少成本低,房屋價格自然高;相反,稅費多,成本高,房屋價格也會被壓低。
(9)房價多少才合理擴展閱讀:
合理房價:
房價,自住房改革以來,社會民眾貌似從未感到便宜過。20年前,浦東的一些城郊街鎮,房價也不過2000、3000元/平。市區的長壽路為3800元/平,普陀內環內的金陽大廈為4500元/平。
而1998年,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773.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866.41元。那時如果不是在外企上班的白領,做生意的小老闆,開公司的企業主,不是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普通工作人員買房仍然覺得困難。那時的房價,對外企的白領來說,壓力相對可以!
現在,浦東的近郊正快速邁入城市化,先富裕起來的居民,本地的、外地的、外國的、新上海人,他們匯集成了住房需求與房產投資的一股洪流。房價早已今非昔比。
房價,與資本流同頻共振,只跟著資本走。資本寬裕,資金實力強,房價再高,也會有人購買。說得比較刺扎心與刻薄點,大城市的商品房,其實與居住在這座城市的大部分人沒有多大關系,只與資金實力強的那部分人有關系。
房價合理不合理,不重要,一切都是相對的。當收入上不去,大城市的房價相對不合理;當收入提高了,住房的選擇也就更多了,心理的不合理因素也就小了。
⑽ 房價收入比多少算合理
房價對收入比(Ratio
of
house
price
to
income)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國際版上,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權,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