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期貨減倉漲幅收窄是什麼意思
期貨減倉漲幅收窄通常是多單獲利平倉出局的結果,表示後期漲勢放緩,有可能出現震盪或者反轉行情。
❷ 調控成果顯現 70城房價「南熱北冷」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經過經濟動能轉換、樓市調控、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項因素的洗禮,2020年的房價圖譜,表現出一些新的變化。
2021年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0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在保持了一貫的穩定走勢的同時,70城房價漲幅出現年末「翹尾」行情。這也側面反映出,房地產市場的韌性不可小覷。
縱觀2020年全年,多項因素的影響,使房價漲幅曲線頗為波折,大致可總結為:一季度低迷,二季度反彈,三季度後轉入調整,12月翹尾。其中,進入四季度後,一線城市重新領漲,成為去年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在區域分布上,「南熱北冷」的局面幾乎貫穿全年,南方城市長期占據領漲的主流,北方城市則位居跌幅榜前列。
從更長的周期來看,這兩種表象背後都有著深層的內在動因。專家認為,這不僅是經濟增長規律和貨幣政策效果的體現,還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樓市走向。
四季度顯現調控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2020年樓市最大的干擾因素。由於市場交易低迷,整個第一季度,70城房價漲幅都處於穩中有落的狀態。
隨後,市場從2020年4月開始反彈,房價也出現回升。在國家統計局的解讀中,4月、5月和6月的房價走勢分別是「穩中略漲」、「略有上漲」、「價格微漲」。在此期間,少數東部城市的恐慌情緒蔓延,房價也出現非理性升溫。
去年7月,為穩定市場預期,監管層連續做出政策表態。除進一步明確「房住不炒」、「三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外,還提出「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另外,旨在對房地產金融進行量化管理的「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也首次提出,並被解讀為行業的重要約束性政策。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期間出台的臨時性貨幣寬松措施逐步退出,貨幣政策回歸到「穩健中性」的總基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樓市逐漸降溫。
到第四季度,調控成效真正凸顯。根據統計局的數據,去年10月到12月,70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上漲的城市數量已降至45個(含)以下,房價下跌的城市數量也明顯增多。而整個二、三季度,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都在50個以上。
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統計,2020年12月,70個大中城市新房價格平均環比上漲0.1%,平均同比上漲2.1%,兩者均為二季度以來的最低。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第四季度,一線城市重新領漲。去年12月,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3%,高於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0.1%;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0.6%,明顯高於二三線城市的0.1%和0.2%。
廣州成為四季度表現最為活躍的一線城市,12月,廣州新房和二手房價格漲幅均為0.7%,位居70大中城市次席。
由於樓市調控政策出台最早、力度最大,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線城市房價總體保持平穩,少有明顯起落。在官方的統計中,反而是二三線城市房價長期領跑。
對於一線城市的「反轉」,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智庫中心總監嚴躍進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過去幾年來,三四線城市主要受益於棚改紅利,二線城市主要受益於人才新政,其房價得到明顯支撐。但隨著棚改熱潮消退,以及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一線城市的價值重新凸顯。當然,一些東部二線城市的房價仍有多項利好支撐,但尚不及一線城市的聚集效應。
至於廣州房價的升溫,則是人才引進政策、深莞溢出效應,以及「價格窪地」 補漲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人口流動的潛在影響
從區域分布上看,去年房價呈現出「南熱北冷」的局面。在房價上漲城市數量、漲幅等方面,南方城市都強於北方。其中,12月新房價格漲幅超過(含)0.5%的城市共有揚州、廣州、福州、合肥、西寧、廈門、丹東等7個,多數為南方城市。
去年疫情平穩後,南方樓市的恢復速度也快於北方。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人口流動,尤其一二線核心城市人才政策的放鬆,導致人口流入長三角、大灣區和長江中部城市群的趨勢不斷增加,這一趨勢在近三年表現十分明顯。去年深圳、杭州、寧波等城市的房價上漲壓力較大,都與人口流入帶來的需求增長有直接關系,這也是疫情平穩後樓市在南部快速復甦的主要原因。
同時,經過幾年的持續調控,市場深度盤整後,需求也在階段性回歸。其中,上海、廣州等南方城市的回歸尤其明顯,在北方,以北京為代表的核心城市也進入熱度回歸期,但節奏依然慢於南部。
他還表示,北方的鄭州、天津、濟南、青島等城市在2018-2019年的土地市場供應量增長明顯,導致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加之人口流入整體偏少,需求增長的持續性稍弱。這些因素均導致了房價表現的「南強北弱」。
但張波認為,這一現象將在2021年得到一定緩解,天津、濟南、青島等北方城市,甚至東北部分二線城市,都有可能在一季度迎來復甦。但考慮到經濟增長和人口流動大勢,從根本上看,「南強北弱」的局面短期內很難徹底改善。
展望2021年的房價走勢,政策仍被認為是決定性因素。多數受訪者指出,隨著「三條紅線」逐步落地,以及銀行業房地產貸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房地產業將繼續在供需兩端去杠桿,這對於市場的平穩發展大有幫助。
貝殼研究院首席分析師許小樂認為,在貨幣政策回歸中性、購房信貸環境寬松觸底以及「一城一策」持續深化背景下,全國城市房價漲幅將逐步收窄。
但他同時指出,2021年市場將繼續向核心城市聚焦,因此,部分城市房價仍然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首周,市場景氣指數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上海、合肥等城景氣指數較高,這些城市短期內的房價上漲壓力較大。
嚴躍進則表示,近些年來,我國樓市調控的手段愈加豐富靈活,長效機制也在逐步落地,因此,房價平穩仍是未來的大概率事件。雖然區域房價上漲動力較大,但在「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的政策導向下,市場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❸ 全國平均新房價格進入「萬元時代」,房價漲幅會趨穩嗎
會的。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21日發布《全國百城房價報告》(下稱《報告》)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進行測算,今年6-9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單月成交均價均位於1萬元以上,分別為10113、10263、10540、10191元/平方米,說明全國房價正式進入「萬元時代」。
《報告》認為,當前突破萬元價格線已經持續4個月,說明全國房價正式進入萬元時代。而從年初累計均價的數據看,今年1-9月份全國房價為9989元/平方米,也即將進入萬元的時代。需要肯定的是,雖然住宅均價總體上漲,但是漲幅可控。今年1-9月份漲幅為7.2%,四季度依然會有降價促銷的的動作,全國房價漲幅有望趨穩。
(3)什麼是房價漲幅收窄擴展閱讀
各線城市的房價水平
按城市分類看,《報告》稱,1-9月份,四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45640元/平方米,同比上漲5.6%。今年前9月一線城市房價漲幅在5%-10%的區間波動,漲幅可控。
橫向對比看,其也小於二線城市的水平。今年上半年深圳房價有所炒作,但北京、上海和廣州相對平穩。隨著深圳調控政策的出台,四個一線城市房價總體趨穩。在當前房價漲幅走勢下,政策面也會保持穩定的態勢。
二線城市看,1-9月32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5454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3%。《報告》認為,三季度二線城市年初累計房價同比漲幅曲線相對平穩,至少說明沒有反彈。這和今年三季度二線城市購房政策收緊的態勢有關,體現了積極的穩房價穩預期導向。尤其是到了傳統「金九銀十」階段,此類城市依然有降價促銷等動作,客觀上都會促進房價漲幅的趨穩。
三四線城市漲幅略有收窄,1-9月64個三四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220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9.1%。從近期三四線城市年初累計房價同比漲幅曲線來看,略有下行,也說明有一定的降價促銷或讓利現象。
❹ 11月房價漲多跌少 改善性新房漲0.1%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青島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而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之間的戶型年內首次出現環比上漲,漲幅為0.1%。
90平方米以下及144平方米以上的戶型則依舊呈下跌勢頭,二手房也處在下跌軌道。業內人士分析,改善性換房需求刺激三居室價格微漲,但迫於存量壓力,四季度末樓市依舊會忙於沖量迴流資金。
數據:房價環比上漲城市增加
數據顯示,1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27個,上漲的城市有33個,持平的城市有10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2.9%,最低為下降0.4%;與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個,上漲的城市有21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4.6%,最低為下降5.6%。
二手住宅方面,環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40個,持平的城市有1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1.9%,最低為下降0.7%;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7個,上漲的城市有32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8.9%,最低為下降9.4%。
青島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3.5%,其中,144平方米以上戶型環比降幅最大,為1.0%,同比下降7.3%;90平方米及以下戶型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2.2%;而作為改善型主力的90-144平方米戶型則逆勢上漲,漲幅0.1%,同比下降2.3%。
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持平,同比下降0.7%,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戶型環比持平,同比下降0.4%;90-144平方米戶型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8%;144平方米以上戶型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1.2%。
解讀:優惠政策效果不斷顯現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解讀稱,今年以來,中央陸續出台了包括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積金政策調整等一系列房地產優惠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33個和40個,分別比上月增加6個和2個;持平的城市個數分別為10個和14個,分別與上月相同和比上月增加5個;下降城市個數分別為27個和16個,分別比上月減少6個和7個。
從漲幅看,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漲幅已由自7月份連續四個月的漲幅回落轉為漲幅擴大,分別比上月擴大0.2%和0.3%。其中,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漲幅均擴大;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由降轉平,二手住宅價格環比持平。
同比房價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漲幅持續擴大。1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上漲城市個數分別為21個和32個,分別比上月增加5個和8個;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中,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別為48個和34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同比綜合平均漲幅持續擴大,分別比上月擴大1.5%和1.2%。
城市間房價同比漲跌差異明顯。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均上漲且漲幅相對較大,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2.4%和1.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8%,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則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6%;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均下降,但降幅分別比上月收窄0.7%和0.5%。
分析:去庫存仍是明年主基調
據悉,上月我市新建商品住宅的成交套數為13225套,比 10月份增加了 1979套,環比上漲14.96%。有分析師認為,目前我市多數開發商的首要問題是去庫存而非提價。
從新建商品住宅的分類來看,90-144平方米的面積段同比是上漲的,結合市場情況而言,偏改善產品的價格是在增長的,因為這部分產品迎合了當下正在增長的需求趨勢;90平方米及以下戶型目前為止仍然是占據市場主流需求的剛需產品,庫存量大,開發商低價跑量是常態;此外,144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環比、同比下降,表明我市純粹改善類產品整體去化速度緩慢。
當前庫存壓力仍然存在,因此2016年整體仍以平價去庫存為主基調,但分化會進一步加劇,中心城區和其他地區的分化會更加明顯。市南、市北、嶗山價格受供應短缺影響有望走高,李滄、城陽也有望微張,而對於其他區域,除核心地段外,上漲動力不足,不排除部分新區仍有下降空間。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2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❺ 2016年全國有哪些城市房價上漲的城市排名
2016年,全國房價上漲的勁頭還是蠻大的,主要是一二線城市,熱門城市集中在長專三角地屬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呼包鄂地區以及一些地方省會城市,一線城市諸如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這四個絕對房價會繼續飆升,至於二線城市的話比如天津、杭州、南京、包頭、武漢、合肥、西安、大連、青島、蘇州這些城市的房價也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會冷一些,個人認為,如果手頭經濟不是很充足的話,買個二線城市的房子也不錯,至少不會賠啊。
❻ 過去一年中深圳漲幅第一,天津跌幅最大,這兩個城市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統計顯示,7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總體穩定。
70個大中城市中,60座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售價指數環比上漲,上漲的城市數目較上月減少3座。天津、上海、南充3城新建商品住宅售價指數環比回落,深圳等7城環比持平。具體來看,一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略有升降;三線城市漲幅均與上月相同。
圖1 | 7月,有60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比上一個月的63個有所下滑
而在對市場狀況更為敏感的二手房領域,價格波動相對更大。
房價指數數據看,7月份全國70個城市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漲幅為0.4%,同比漲幅為6.5%。從漲幅的環比數據看,二手房漲幅相比6月份略有擴大,洛陽成為此次二手房環比漲幅最大的城市。
❼ 城市的發展前景和房價有關系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11e8e38cc0904bc0.html 顯示,環比來看,十大城市中五個城市綜合指數上漲,上漲城市數量較上月減少兩個。2015年10月,十大城市中,深圳、上海等五個城市的綜合指數環比上漲,上漲城市數量較上月減少兩個。上漲的城市中,深圳漲幅最大,為1.14%;上海、南京、北京分別上漲0.70%、0.24%和0.20%;天津漲幅較小,為0.10%。下跌的城市中,成都跌幅最大,下跌1.12%;杭州、武漢、廣州跌幅均較小,在0.1%-0.25%之間,重慶跌幅最小,為0.09%。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同比來看,十大城市中六個城市綜合指數上漲,上漲城市數量與上月相同。具體來看,深圳繼續保持漲幅最大,為18.64%,漲幅較上月幅擴大0.73個百分點;南京上漲3.39%,漲幅較上月擴大0.12個百分點;上海上漲2.60%,漲幅較上月擴大1.11個百分點;武漢上漲2.28%,漲幅較上月擴大0.16個百分點;北京上漲1.81%,漲幅較上月收窄0.06個百分點;天津漲幅為1.43%,漲幅較上月擴大0.59個百分點。重慶下跌5.51%,跌幅較上月收窄0.76個百分點;杭州下跌1.40%,跌幅較上月收窄0.55個百分點;廣州下跌1.07%,跌幅較上月收窄0.59個百分點;成都下跌0.97%,跌幅較上月擴大0.75%。
❽ 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將成今年政策趨勢
房地產市場今年開局繼續保持放緩的步伐。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環比漲幅繼續收窄,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格開始全面回調。春節過後,西安、大連等更多城市樓市調控政策微調。分析人士認為,「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將成為今年政策趨勢。
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58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上漲城市數量繼續減少,有12個城市房價下降或持平。
從價格漲幅來看,據測算,1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上漲0.6%,漲幅較上月進一步收窄,創9個月以來新低。
「全國房價漲幅繼續收窄,表明市場仍在降溫。從去年四季度開始,房屋交易市場就開始降溫,這種降溫勢必會在交易價格上有所體現,預計這種降溫趨勢還會繼續。」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
據統計局數據,1月份,一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分別上漲0.6%、0.1%和0.9%,深圳下降0.1%;31個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漲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均回落。
不過,1月份,70大中城市房價同比漲幅有所擴大。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這並不能說明樓市回暖。易居研究院研究員王若辰表示,由於部分城市限價有所松動、高價地拿證開盤導致的結構性變化的影響,使得統計數據存在「部分失真」的情況,預計未來幾個月70城市新房價格同比漲幅將跟隨環比漲幅呈現下行走勢。
更能反映真實供需的二手住宅市場價格則全面開始回調。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其中,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1%、0.3%和0.3%,上海持平;31個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由升轉降,下降0.1%。
中原地產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時隔45個月,最具房價代表意義的一二線城市二手房價格從今年開始全面下調。如果後續沒有明顯的信貸政策變化,預計這一調整趨勢將延續。
去年底以來,菏澤、廣州、杭州、青島、珠海等多地陸續微調樓市政策。今年春節過後,又有常州、西安、大連等更多城市加入微調隊伍。
張大偉預計,整體來看,今年穩定房地產發展將成為政策趨勢,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成為最關鍵的政策方向。
來源: 上海證券報
❾ 股票市場的 現價收窄是什麼意思
你想要說的是股票漲幅或者跌幅收窄吧,而不是現價收窄。舉例如下:
一隻股票,交易時間盤中漲幅到了5.3%,然後一路向下,到收盤漲幅只有2.7%,這就屬於典型的漲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