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現在的高房價從什麼時候開始
房價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起漲的,其原因是: 1.商品房開發成本不斷提高 (1)徵用土地費與日俱增。由於土地的稀缺性和競爭的激烈,使得近年來土地徵用費不斷上漲,地價越來越高。開發商把這些成本轉 嫁到消費者身上,房價自然上升了幾倍。
⑵ 什麼原因導致中國房價這么高
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近30年的高增長,讓很多農民富裕起來,有錢了,他們就想置業,想在城裡買房子,這樣對房子的需求一下子就上來了,房價就不可避免會暴漲。
⑶ 中國房價為什麼那麼高
一、 中國的人口數量與結構決定著住房高增長的需求。 中國的人口數量的增長讓中國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住房生產。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國並未合理的解決人口增長與居住的問題,1978年城市人均居住面積僅為3.6平方米,低於建國初期4.7平方米的水平。雖然改革的三十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市場化之後,每年的開復工總量都在擴大,但仍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縱觀全球曾經發生過的房地產泡沫中又有哪個國家或地區是在人口告訴增長中發生的呢?當人口增長下降且住房能滿足基本需求時,房價就失去了上漲的壓力,如現在的德國家庭總數少於住房總套數,房價自然也就難以上漲了。 中國的人口結構也決定著家庭分裂的速度。中國的家庭人口平均數已從1990年的3.96人/戶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人/戶,並在不斷的下降中。正是因為70年代之後的高生育率決定的,80—90後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斷加速,這種加速會延續大約至少十年。 中國的城市家庭新增戶數從2000年的約700多萬戶上升到2008年的約1100多萬戶。而每年市場化竣工的住房大約只有500多萬套,僅能滿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如果不能加大投資與供給,長期的供不應求現象無法緩解,政策的調控可以平衡一時的供求關系,但不等於滿足、釋放了需求,最終反而讓鎮壓中的需求膨脹,嚴重的沖擊市場的穩定性。 二、中國的城市化需求。 中國正處於經濟數十年持續的高增長中,這個增長中的貢獻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城市化的需求。沒有哪個國家的房地產泡沫是在這個國家經濟的高增長中出現的,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不實現城市化率的提高中實現經濟的高增長。 歷史上中國遺留下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城鄉的二元結構所引發的貧富差別和發展不平衡問題。改革前的三十年中國是重重工業而輕城市化的進程。世界上,特別是亞洲的多數國家都在二戰之後迅速的用低成本完成了本國的城市化進程。大多在人均1000美元GDP時實現了城市化率65—70%。而我國1949年時僅有城市132個,市區人口僅為全部人口的7.3%。到1978年只有城市194個,城市化率僅為17.92%,處於城市緩慢發展的階段。而1978—1995年期間承包制解放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城市化率開始加速。1995年已有城市640個,城市化率達到了29.04%。 從世界各國情況看,30—70%的城市化率為加速和快速發展的階段,70%的城市化率之後為穩定發展的階段。而我國正處於這個高速和加快的城市化率階段,1995年至今城市已達660個,城市人口已超過6億,城市化率已達45%,雖然低於49%的世界水平,但仍以年均1.26%的速度在增長,最高年份達4.65%的增長率。 中國用了三十年的改革時間解決了2億農民的進城問題,但還需解決4億農民的進程問題。如果同樣的速度將需要60年的時間,必須以成倍增長的速度才有可能在未來的20—30年,當我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一時實現城市化率65—70%的水平。 中國現有存量住宅約145億平方米,至少還要建設240億平方米才能在不斷拆舊與拆除中實現這一目標,而長期的供給嚴重滯後,尚無法滿足這個城市化率的需求。 從近十年城市化進程的情況分析,外地非農戶籍人口約佔用城市住房的16.4%,外地農業戶籍人口約佔用城市住房的15.3%,兩者合計約佔用30%以上。不管這些房子是用什麼方式提供的,至少應有這么多數量的住房,而目前的生產能力是無法達到滿足條件的,市場化的供給條件只能在其中擇優錄取了。這個競爭與選擇的手段大約就是價格了。 三、土地資源的稀缺性。 中國現有城市建成區的面積約3.84萬平方公里,僅占國土總面積的0.4%,而農村宅基地的面積約16.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1.75%。如果拿出1%的國土面積來建設城市,則至少可以解決14億人的居住問題。實際中國是不缺少土地的。 但中國面臨著土地制度的約束性條件,無法讓農村的土地,特別是宅基地產生集中的效應,並讓農民的宅基地可以變成進城的資本。尤其是中國對糧食安全的顧慮不得不出台嚴守十八億畝紅線的政策。於是土地在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生產與城市發展的多項選擇中成為了資源極度稀缺的產品。 土地是再生的資源,但土地的用途則是多樣性的。目前國土的可耕種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7%,但實際的農田只剩了18億畝多一點,其中約13—15億畝用於糧食的生產,其餘用於經濟作物等。但從土地利用的變化看,變成只剩18億畝耕地的原因與建設用地的增減直接關系並不大,而最大量的則是退耕還林的生態保護。 而全國的建設用地中又有基礎設施用地、工業項目用地、交通水利用地、旅遊用地、軍事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等多項。城市建設用地中又有商業、辦公和住宅用地之分。住宅用地中還要分保障性住房用地和商品房用地等多類。結果最終的全部建設用地中房地產用地只剩了4.5%,而商品住宅用地就更少得驚人了,於是土地的稀缺性就埋下了招拍掛中不斷出現天價的種子。 文章參考 http://51ajia.com/News_Detail.aspx?id=1816
⑷ 中國房價什麼時候會下跌
個人看法,房價會下跌,也就是那麼一說。降肯定是要降,但是降多少呢?這內就是個問號?房價漲的時容候,幾千幾萬的往上漲。房價降肯定是大快人心,但是降個三百,五百的,解決什麼問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該買不起房子還是買不起房子。
⑸ 中國的高房價什麼時候才降得下來
我認為,中國房價不存在暴跌的現實依據。小縣城房價是可能下跌的,但是至少北專上廣深等一屬線城市不會暴跌的(房價不漲就是仁政了)。
我們所謂的房價高,其實就是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例如南京重慶)房價高。一線城市(例如北上廣)和核心城市,全國一共能有多少個,全國不超過20個,而中國富人有多少,都去那裡買房子,自然把房價推高了。
房價很難降下來,在這其中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何以言之?首先可以先想想咱們政府每年的收入來源,如果只是靠納稅人交錢,怎麼可能支撐著這么多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其中肯定有其他的收入來源,而拍賣土地就是之一,也是來錢最快的方法之一了吧。
國家需要錢,那土地肯定買的就貴,只有這樣,才能從那些房地產商那裡拿到錢去搞我們的國家建設,而國家建設的錢肯定是少不了的,所以只是地皮就很貴的。
房價的走勢也影響著很多方面,再說了政府也不會讓房價降下去,那麼房價怎麼可能會下降。所以,想等著房價降下來,還不如等著天上掉餡餅呢!因此,好好掙錢吧,我覺得房價降是不太可能了,漲還是有可能的。
⑹ 中國房價從哪一年開始起來的,什麼原因造成的
2000年抄
以來進入本世紀,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的推動下迅速升溫。與此同時,政府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以期望房地產業成為新興的支柱產業。使用的方法包括,退還個人所得稅,降低交易契稅,放寬銀行貸款條件,加大房地產業扶持力度等等。在這種背景下,房價開始迅速竄升。這波房價波動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⑺ 中國的房價一天比一天高。我們普通老百姓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房子啊。房價什麼時候可以下降啊
要問房地產的答案,可以問我,絕對有理的解釋,請耐心看完。
房地產那些事兒,如果就事論事的說,是很模糊的,所以我想從頭到尾,給你一個詳細的解釋,以便於你能從根本上讀懂中國房價。
第一、什麼是房。
房分兩種,第一種是保障性住房;第二種是商品房。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用國家的土地,建造的房屋,一般又分為經濟適用房、廉租屋、棚改房等等。居住人沒有對房屋的所有權,居住價格也相對便宜,經濟適用房的價格,一般國家設定為當地人均年收入的六倍,但是不能轉賣,要賣也是能原價賣還給政府。保障房的建設,其目的是為了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這也是一個正常政府的基本義務(保證公民的衣食住行教育)。
商品房則是另外一種概念,商品房的所有人擁有房屋的所有權以及土地的所有權(在中國例外,是土地使用權),私人房屋及私人土地的升值後帶來的財富也由個人擁有(產生財富後納的稅稱之為房產稅),所以,商品房是一種典型的金融產品,是一種很正常的投資渠道。
第二、一般國家的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系。
剛才我提到了房產稅,沒錯房產稅正是連接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之間的關鍵點。
政府為了達到居者有其所的目標,就必須為中、下產階級的人建造保障房,(首先給你住的地方,然後再由你自己決定,是要多努力賺錢買商品房,還是賺多少花多少瀟灑走一生,你自己決定)那麼政府造保障房的資金怎麼來?當然是房產稅了!
那麼什麼是房產稅呢?可以這么理解,商品房的所有者,因土地的增值,而得到的利潤當中,繳納部分的稅。
而繳納房產稅本身不會對商品房的所有者帶來任何不利的影響,因為土地增值了,有錢賺了才達到納稅的標准,所以商品房的所有者會很願意納稅給政府,而政府索取了房產稅後,就有這個資金去建造保障房。所以,在一般國家的一般情況下,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的關系,商品房的價格越高,保障房的建設就越完善,而且還不單單收益的是保障房的建設,房產稅還被用於地方治安和教育事業。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合理的徵收房產稅,關繫到一個城市的居住環境。
但是這是一般的情況,中國情況特殊,是不適合房產稅的,我之後會詳細解釋
第三、中國房地產的現狀和形成原因。
剛才說道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個共生關系,然而在中國則比較特殊,不同的國家,保障房和商品房的比例各有不同,有的是8:2的比例,有的是9:1、7:3,但是有個基本點,就是先有保障房的前提,然後有商品房的市場,但是中國卻是相反的,1:9,也就是保障房比例是1,商品房是9。
那麼為什麼我們國家的保障房會那麼的少呢?
我們應該都記得,現在的80後,小時候和父母居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單位里分的。這個分的房子,就是保障房,在我們小時候,保障房的佔比足有90%。但是現在基本上都沒有了。為什麼呢?
那要從98年說起!
中國在98年後,由於改革開放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這里可以詳細查閱網路:下崗),下崗危機到達最高峰,失業率高,就業率低,當時政府想到的辦法,就是停止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的建設,然後讓原本應該買保障性住房的老百姓自己掏錢去買商品房,政府拿了土地出讓金後,再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把城市美化好後,再進行招商引資。而在建設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眾多就業崗位,就業問題得到緩解,就業率得到報障後,周邊行業(比如鋼筋水泥)就得到發展,就業人數多了,零售業生意就好做了,中國經濟就得到了喘息的時間。然而這樣,必然會產生住房問題。
由於保障房的建設停滯了,商品房的剛性需求則日益凸顯,而商品房也是一個金融產品,將一個金融產品賦予強大的剛性需求,其結果是非常恐怖的。我剛才說過了,商品房本身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不同於炒綠豆,炒大蒜,綠豆大蒜屬於民生食品,炒作這東西是犯法的,屬於違反「反壟斷法」,抓住要坐牢的,但是商品房本來就是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作用本來就是包含了投資用途,炒房雖然不合情,但是卻合理合法。恰好有正值80後年輕人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對於房屋的需求越發的大,故此在近年來,房價來了個大爆發。
所以,從對房地產問題的起因看來,形成今天房地產問題的根本,就在於保障房的建設沒有到位,中國雖然經歷了下崗危機,拿房地產來飲鴆止渴也是無可奈何,但是近年來政府的拿土地來吃飯的政策,本人覺得非常的不合理。
第四、中國房價的助長勢力——國有壟斷企業
剛才說到房價高的原因是金融產品注入了強大的硬性需求,而硬性需求的來源在於糟糕的就業率,國家放棄保障房的建設目的也在於此。故此,追根究底,就在於就業率。
所以,解決高房價的的根本,就在於如何提高就業率。而以目前的形式看來,恐怕不容樂觀。
中國主要的就業崗位提供者,就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的生存處境極為堪憂。中國的民營企業提供了中國幾乎90%的崗位,卻在外資企業和國營事業單位兩頭大鱷的夾縫中生存。
能源、信息、礦業,這些代表著工業革命的行業,全部由國營單位壟斷,更要命的是,這些壟斷企業所壟斷的是老百姓必須消費的領域,不但壟斷,他還創匯、最求利潤。在國外,是沒有事業單位編制的,只有民營企業和政府機構。而政府機構是完全非營利的。而我們的事業單位非但盈利,他甚至還介入了中國房地產。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開放了壟斷企業,會是什麼情況、
首先就是大量的民營資本投入,大量的投資者投入的結果,就是企業數量大幅度增加,企業增加了,從業人員就會增加,而且老百姓的消費會大量降低,目前我們的油價屬於世界領先水平,寬頻、水電、通信等都屬於世界領先水平。所以開放壟斷市場,是屬於一舉三得的行為。去年因為調控,部分的房地產資金離開了房地產,尋求別的投資途徑,但是由於壟斷企業過於強勢,實體經濟不景氣,最後這些資金還是回到了房地產。所以開放房地產是我們國家的當務之急。而我們的民營企業有了好的生存空間,利潤也會提高,民營企業有了利潤,國民收入自然提高,而且民營企業也會有足夠的研究經費,企業的技術水平也會得到提高,這也會提高中國民營企業與外企的競爭力。
第五、目前的調控和房產稅根本不可能解決中國房價問題
很多經濟學者和老百姓都呼籲國家調控,已經房產稅的出台,個人覺得在現階段,不管是調控也好,房產稅也好,都不可能解決問題,只是欲蓋彌彰。
剛才我提到了,高房價的來源在於糟糕的就業率,而糟糕的就業率則來源於市場的不景氣、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狹窄。所以調控和房產稅最多能緩解房價的表面現象,無法治根治本。
而在目前我們國家施行房產稅更是無稽之談。
我有四大理由反對中國在現階段施行房產稅
理由一、政策只堵不疏。我剛才說了,導致高房價的原因,在於經濟的惡化,企業的生存空間狹窄照成。而治理房價,不管是最近宣揚的「中國式的房產稅」還是之前的限購令,都是屬於大禹治水的「堵」的過程,而事實證明,去年把房地產的「熱錢」通過調控政策趕出房地產後,由於缺乏可靠的投資項目,熱錢經過一番周折後,又回到了房地產,可見是有堵無疏!所以,在現在的環境下,房產稅的出台,根本無法起到調控房價的作用,因為這是屬於治標不治本,況且房產稅還有擊垮中國經濟的風險!
理由二、開征房產稅,無房一族未必得到實惠,開征未必有實效。
這個理由應該是很充分的,事實上有房一族,在買房的時候就已經納稅了,而且納的稅還很高,也是房產稅,再徵收等於是重復交稅,而發改委明文規定,土地出讓金有10%是必須用於保障房建設,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再加上房屋轉讓過程中的個人所得稅,是可以達到人人有房住的目標的(預計4年時間就可以滿足3億人的住房問題),但是從去年看來,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造廉租房的目標沒有一個地方是達標的,可見地方政府對政策的抵製程度。
那麼就很容易分析了,如果是沒錢造保障房,你收稅,為了平衡財富分配,那還算個理由,問題是有錢不造,不去督促地方政府,反而跑來增加賦稅,這合理嗎?老百姓已經面對了極大的生活壓力,生活成本不斷提高,通貨膨脹日益嚴重,而且中國本來就是賦稅最重的國家,幾乎沒有之一,我想請問,再加稅,老百姓吃得消嗎?你增稅,有沒有考慮過在別的地方減稅呢??
理由三、加速社會矛盾。有房一族和無方一族會因為房產稅的問題產生對立。
理由4:房產稅容易導致中國經濟滯漲。這個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第一、銀行系統很有可能奔潰。
第二、中產階級直接被打回成低收入階級,一個國家的支柱,往往不是那些富翁,而是中間的中產階級,一個國家是否強盛,同樣也是看中產階級人數的佔比,如果房產硬著陸,就等於摧毀了中產階級,
第三、中產階級被摧毀,會連帶各行各業。那些針對中產階級為消費群體的商家,將不可避免的收到牽連,然後繼續蔓延到其他的各行各業。從此,金融危機開始!
我覺得中國如果有房產稅,那根本就是不合法的,因為房屋價值中的大部分是土地,我請問中國有誰個人的房子是有土地所有權的?沒有的,全是土地使用權,既然土地都是國家的,那地方政府怎麼可以上你家去征國家所有物——土地的稅?再打個比方,在別的國家,老百姓房子下面發現了石油,那是屬於個人的,在中國,就請你配合國家法律條款搬家吧!
最後,回到你的問題
之前的回答,我們已經了解到,高房價的來源在於糟糕的經濟環境,以及必須開放壟斷企業的解決方案,那麼我們就回到你的問題。
首先你想要擁有房子,你得明確你想擁有的是什麼房子,如果你事業有成,但是卻買不起幾萬一平方的商品房,那你確實是應該抱怨政府,正是政府沒有工作到位,才導致了你本該有條件購買商品房卻買不起,如果你的收入在同一個城市裡不是很理想,那就應該把希望寄託在政府建造保障房上。個人覺得,如果政府有一天決定從根本上入手去解決房地產問題。你的住的問題就應該會得到解決,至於調控和房產稅,我建議你不要把希望寄託在這個上面。
⑻ 中國房地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房地產是從1978的時候開始的。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
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
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8)中國房價什麼時候開始高擴展閱讀
1、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為3326元,到2004年時均價已上升至6385元,漲幅達到92%。
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
3、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價更大多已經突破16000元每平方。
4、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
5、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6、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來補充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7、開發商賺取高額的利潤而政府收取開發商高額的出讓金。
8、高地價,高利潤,就有了超出當地平均居民家庭年收入10倍20倍的房價,在這一利益鏈條的捆綁下中國大陸的高房價才持續升高。
⑼ 中國的房價漲到什麼時候
房價上漲與GDP的高速提升有斬不斷的聯系,這是根本原因。說白了就是,大傢伙內手裡有錢了,容購買力上升了,干點什麼好呢?置業吧!其次就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我們是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有制才是主流,作為國家主體來說,它想讓房價不上漲,房價很快就會停止上漲。然後就是我們所說的炒房團的影響,有很多通過各種手段賺了錢的人,想把錢轉為實業或者說讓錢變合法,讓它轉幾圈是個好辦法,當然腦子有恙的拿出來顯擺的人不算,那種人純粹是腦子有坑。有市場就有上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