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房價的背後,如何看房價未來的漲跌趨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太偏激 畢竟這個社會有很多超有錢的人物 不管他們專的財富怎麼積累的 z f總部可屬能無故沒收吧?這些錢如果不投資到房地產 而是投資到其他產業 糧食?油氣? 無論哪個人民都承受不起
人民可以不買房 但不能不買吃的! 所以對於房地炒作zf可能比較放鬆 其他行業則不可能
對於今後的房價 一線城市會緩慢波動 而不會大漲 zf會盡力穩定 但不管一線城市是漲是跌 2 3 線城市會繼續漲 這就是我的看法
㈡ 如何判定某個地方的房價是高了還是偏低
具體要有沒有人買,大家的需求怎麼樣,如果大家都買房,那就證明,還有漲價的餘地,如果沒人買,那漲了也只是白漲,具體你可以了解一下市場行情,就清楚,過高還是偏低了,因為現在是市場經濟,有需求就有銷量
㈢ 你怎樣看待大城市房價過高問題
我認為每個普通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耗空父母積蓄,背上一生房貸的背後也一定是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其實誰都沒有做錯什麼,誰也不比別人高貴,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俯瞰眾生。
㈣ 請問你們怎樣看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
能怎麼看?無非就是房價高的讓人絕望,讓我等窮人絲毫不敢生有任何買房的念頭,下面具體的細說不買本城市房子的原因。
一:即使是平均房價也高的離譜。我所在的這個城市算是東部所有二線城市裡面的排頭兵,具體的名字我就不細說了,畢竟公開diss人家的房價有點不太好,會顯得我這個從鄉下來的人沒有什麼見識。自打我來這個城市上班開始,我就知道憑我的努力,想要在這里買一套房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讓我沒想到的是,這個城市的房價既然在這么高的情況下,還能百尺竿頭往上再漲一大截,先不說繁華地段房價的恐怖性,就單看全城的平均房價都已經達到了接近3萬一平米的價格,可想而知這是多麼讓人絕望的數字,
雖說全國各個地方每個城市的房價都不低,但是二線城市跟18線城市在房價這一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就拿我的老家來說,全城平均房價只有7000多塊錢一平米,所以倘若我手中有著可以在工作城市付首付的錢,這些錢完全夠我在老家全款買一套小一點的房子,這樣一來既不用還房貸,也不存在任何的生活壓力,即使老家的教育和醫療和二線城市有一些差別,但我覺得也差不到哪裡去,依然在我可接受的范圍內,最起碼我的幸福指數那是直線的上升。
㈤ 中國樓市存在的問題,房價虛高等,怎麼看呢
本質上社會再分配體系出現了問題,是社會財富通過資本再分配!
㈥ 房價現在越來越高,但是還有人說房價會在未來很便宜,對於房價應該怎麼看
不同時機的房價都會不一樣的,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房價的走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房價的趨勢是什麼?
自2019年以來,半年多過去了。在這個時候,我相信每個人對今年的房價走勢都有自己的看法。之前猶豫是否現在買房的朋友現在也應該做出決定。2019年房價的走勢應該會上升,但隨著調控的逐步收緊和各地區去庫存化的任務逐步完成,增速可能會放緩。
以上呢就是關於我們房價的走勢問題,多多觀察希望對你生活有幫助!
㈦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房價的高位運行
天下沒有隻漲不跌的房價,還記得當年海南、香港、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景象么?
1993 年,海南房地產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 60%以上。" 天涯,海角,爛尾樓 " 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
1997 年至 1998 年一年時間,香港樓價急劇下跌 50%~60%,成交大幅萎縮,房屋空置率上升。
1991 年,日本房地產大泡沫在空前瘋狂後轟然崩潰,隨後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而當前中國房地產呈泡沫跡象,絕對房價已經偏高,全球前 12 大高房價城市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佔了 4 席(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地王頻出,居民恐慌性搶房。
1992 年,總人數不過 655.8 萬的海南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短短三年,房價增長超過 4 倍。最後的遺產,是 600 多棟 " 爛尾樓 "、18834 公頃閑置土地和 800 億元積壓資金,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 300 億元。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 60%以上。" 天涯,海角,爛尾樓 " 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海南不得不為清理爛尾樓和不良貸款而長期努力。
大量資金被投入到房地產上,高峰時期,這座總人數不過 655.8 萬的海島上竟然出現了兩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平均每 300 個人一家房地產公司。
當時炒房的各路人馬中,有包括中遠集團、中糧集團、核工業總公司的中央軍,也有全國各地知名企業組成的雜牌軍,炒房的大部分的錢都來自國有銀行。
據海南省處置積壓房地產工作小組辦公室資料統計,海南省 1989 年房地產投資僅為 3.2 億元,而 1990-1993 年間,房地產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 143%、123%、225%、62%,最高年投資額達 93 億元,各年房地產投資額占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例是 22%、38%、66% 與 49%。
當然,這些公司不都是為了蓋房子。事實上,大部分人都在玩一個 " 擊鼓傳花 " 的古老游戲。
1992 年,海南全省房地產投資達 87 億元,占固定資產總投資的一半,僅海口一地的房地產開發面積就達 800 萬平方米,地價由 1991 年的十幾萬元 / 畝飆升至 600 多萬元 / 畝;同年,海口市經濟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 83%,另一個熱點城市三亞也達到了 73.6%,海南全省財政收入的 40%來源於房地產業。
據《中國房地產市場年鑒(1996)》統計,1988 年,海南商品房平均價格為 1350 元 / 平方米,1991 年為 1400 元 / 平方米,1992 年猛漲至 5000 元 / 平方米,1993 年達到 7500 元 / 平方米的頂峰。短短三年,增長超過 4 倍。
1993 年6月24日,隨著銀根的全面緊縮,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熱頓時被釜底抽薪。 這場調控的遺產,是給佔全國 0.6%總人口的海南省留下了佔全國 10%的積壓商品房。全省 " 爛尾樓 " 高達 600 多棟、1600 多萬平方米,閑置土地 18834 公頃,積壓資金 800 億元,僅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壞賬就高達 300 億元。此後幾年海南經濟增速斷崖式下跌。
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澱資金甚至高達 200 億元,爛尾樓面積超過了三亞,被稱為中國的 " 泡沫經濟博物館 "。
開發商紛紛逃離或倒閉,銀行頓時成為最大的發展商,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一度高達 60%以上。當銀行開始著手處置不良資產時,才發現很多抵押項目其實才挖了一個大坑,以天價抵押的樓盤不過是 " 空中樓閣 "。更糟糕的是,不少樓盤還欠著大量的工程款,有的甚至先後抵押了多次。
據統計,僅建行一家,先後處置的不良房地產項目就達 267 個,報建面積 760 萬平方米,其中現房面積近 8 萬平方米,占海南房地產存量的 20%,現金回收比例不足 20%。
一些老牌券商如華夏證券、南方證券因在海南進行了大量房地產直接投資,同樣損失慘重。為此,證監會不得不在 2001 年 4 月全面叫停券商直接投資。
1995 年 8 月,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以解決省內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投資房地產而出現的資金困難問題。但是僅僅兩年零 10 個月,海南發展銀行就出現了擠兌風波。1998 年 6 月 21 日,央行不得不宣布關閉海發行,這也是新中國首家因支付危機關閉的省級商業銀行。
從 1999 年開始,海南省用了整整七年的時間,處置積壓房地產的工作才基本結束。截至 2006 年 10 月,全省累計處置閑置建設用地 23353.87 公頃,占閑置總量的 98.17%,處置積壓商品房 444.82 萬平方米,占積壓總量的 97.6%。
" 天涯,海角,爛尾樓 " 一時間成為海南的三大景觀。
目前對未來房價走勢判斷,可以轉化為對未來城鎮化、居民收入、貨幣松緊和利率高低的判斷。當前基本面還有一定空間,比如 2015 年城鎮化率 56.1%,未來還有十多個百分點的空間,將新增城鎮人口 2 億人左右,但區域分化明顯,一二線高房價,三四線高庫存。既然 2014-2016 年房價上漲主要是貨幣現象,因此未來關鍵在貨幣松緊,房價走勢可能三種前景:第一種是貨幣政策回歸中性穩健,加強對貸款杠桿和土地投機的監管,2014 年底啟動的這一輪房價上漲周期接近尾聲,未來橫盤消化;第二種是繼續實施衰退式貨幣寬松,貨幣超發和低利率,則房價可能不斷創新高;第三種無論是主動的收緊貨幣(比如基於對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擔憂)還是被動的收緊貨幣(比如美聯儲超預期加息,匯率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增加),利率上升,房價面臨調整壓力。
房地產泡沫具有十分明顯的負作用:房價大漲惡化收入分配,增加了社會投機氣氛並抑制企業創新積極性;房地產具有非生產性屬性,過多信貸投向房地產將擠出實體經濟投資;房價過高增加社會生產生活成本,容易引發產業空心化。當前應採取措施避免房價上漲脫離基本面的泡沫化趨勢,可以考慮:通過法律形式明確以居住為導向的住房制度設計,建立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的長效機制;加強監管銀行過度投放房貸;實行長期穩定的住房信貸金融政策,避免大幅調整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透支居民支付能力,穩定市場預期;採取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財稅改革改變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和住房發展機制。中國經濟和住宅投資已經告別高增長時代,房地產政策應適應 " 總量放緩、結構分化 " 新發展階段特徵,避免寄希望於刺激房地產重回高增長的泡沫風險。當前中國房地產尚具備經濟有望中速增長、城鎮化還有一定空間等基本面有利因素,如果調控得當,尚有轉機。
㈧ 如何徹底解決高房價的問題
房價高主要是高在地皮。這個是因為稅收體製造成了,不進行稅制體制改革,中國地皮專就不用說降屬價的問題,因為目前,地方政府的最大收入是地皮。現在所說的消費稅也就是人均超過平米數收取的費用就是為了要給地方政府穩定的財政收入,也是稅制體制改革的起步、 中國在解決房價和車子過多城市污染的問題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用暴力手段控制需求。這個稍微動腦子想像都是錯誤的。就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應該增加使用成本來控制房價和汽車。這才是良好的辦法,而現在的控制最後很有可能遭到市場的報復,使得老百姓最後為錯誤買單!
㈨ 從稅收政策來看如何抑制高房價
房價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話題。高房價增加了百姓的顧慮,制約了百姓的消費。為此,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的稅收政策,嚴格限制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堅決遏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4月17日,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制定了10條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將通過調整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和採用行政手段,增加房屋供給,減少投機需求。強調要發揮稅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產收益的調節作用。
筆者認為,遏制高房價,稅收政策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但不能誇大稅收的作用,單靠稅收政策的作用,解決不了高房價的問題,必須綜合運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稅收政策,打好政策的組合拳。為有效發揮稅收對房價的調控作用,需要合理選擇稅收制度。有人提出,開征物業稅是遏制高房價的一個非常有力的舉措,政府應盡快推出物業稅。我們知道,物業稅是對納稅人擁有的物業(包括房產)在保有環節徵收的一種稅,通常以物業的價值或收入為依據徵收。物業稅實質上是財產稅或不動產稅。2003年10月,我國首次提出「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擬開征的物業稅,表面看好像是個新稅種,其實是一個新名稱下的房地產稅。設想把現有對房地產徵收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營業稅等稅種以及相關的行政性收費合並為物業稅。開征物業稅的目的是規范財產稅制,優化稅制結構,完善稅制體系,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同時,發揮財產稅對富人的調節作用,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筆者認為,開征物業稅,自然有利於抑制房價上漲。
但目前還不具備全面開征物業稅的條件。理由是:第一,是否把現在對開發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並入物業稅,在認識上存在較大分歧,也面臨實踐難題;第二,要把多個稅種和部分收費合並為一種稅,制度的設計需要建立在廣泛調查,深入思考,反復論證的基礎上,需要一個過程;第三,開征物業稅,需要有較完整、准確的房地產產權資料,而我國至今還沒有建立較為完整的房地產權屬檔案;第四,物業稅以物業的評估價值為計稅依據,我國目前房地產評估機構不多,評估人員數量不足,且業務水平有待提高。可見,現在開征物業稅的條件還不成熟,在短期內先擴大房產稅的征稅范圍,待條件成熟再全面開征物業稅的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