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房價走勢 > 長三角哪個城市房價低

長三角哪個城市房價低

發布時間:2021-01-18 09:08:19

1. 爭論不下!未來10年誰才是中國高房價代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又要拿出來爭論一番了。

關於這兩個區域的討論,真是一件有趣也有用的事情。

大家唇槍舌劍論英雄,結果就是誰也說不過誰。

毫無疑問,長三角和大灣區都是國內經濟發動機,兩地都是好地方。

各有各的美麗,世界上只有一個上海也只有一個深圳,所以只會有一個長三角和一個粵港澳大灣區,非得在內部爭輸贏,完全沒必要。

但我想說長三角,保持恆強就很好,如果還能在此基礎上在走上新台階,那也是再好不過。

而對粵港澳大灣區,我也承認某些方面和長三角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可以換個理解,這種差距,可以被理解為潛力。

我們不能忽略問題,也同樣不能忽視潛力。

【1】

常規去比較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劣,往往因為指標不同、角度不同都給人有偏頗的感覺。

要數文化底蘊、高校數量、民富程度、經濟質量、長三角完全吊打大灣區。

要數人口年輕結構、人口流入、政策傾斜,大灣區顯然又更有優勢。

相比長三角未來走出一個省的氣魄,大灣區的目標是要走出一個市,這就意味著融合程度會更深,這也是大灣區後期的爆發力。

2002年12月31日,深圳發布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遠期規劃,其中有提及要加密都市圈交通網路建設,規劃建設1000公里地鐵、1000公里輕軌和城際鐵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這意味著大灣區的真正融合要加速了,這對於臨深樓市而言,就是房價上漲的一大爆發點。

如果比民富程度、科教文衛實力,大灣區確實不是長三角的對手,但對於樓市而言,我們不能看著確定去找暴擊機會,而是在不確定中找確定,然後再去找暴擊機會。

長三角樓市基本沒窪地,現在入場,太便宜的小心是坑,太高的再出現大漲的概率也不高。

而大灣區正在成長,又因為有港澳這張王牌,佔有很多政策優勢,深圳發展到今不過40年,但是發展的速度和成績已經有目共睹,它所展現出來的不僅是深圳速度,還是中國速度,現在重新賦予「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責任,就是再次給予深圳改革領頭兵的信任。

所以現在大灣區,更像是一個拼搏的年輕人,是一個績優股,長三角是很強,但更像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而大灣區則是一個創業者,雖然起步晚,但後勁非常明顯。

孰優孰劣?肯定沒有高低,因為都很強,但毫無疑問,未來幾十年,大灣區的發展潛力依然會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2. 從宜居的角度考慮,定居南通好還是蘇州好

越來越多的人在蘇州和南通之間糾結,給我們傳遞了什麼信號?一種觀點認為,南通是個低調點的城市,但畢竟只和上海隔了一條江,公路橋鐵路橋通了還是方便了許多,雖和蘇州的區位優勢比不了,可也已經秒掉了全國大多數城市,所以經常會發現沒什麼名氣的南通,在經濟發展上卻排在全國前列。

南通

南通的方向在向宜居城市發展,但南通的房價依然是高水平(雖然比不上蘇州),再結合地區整體的薪資水平偏低,導致在南通買房並不輕松。因此,南通至少目前來講,並不宜居(南通土著除外)……

對此觀點不敢全部認同,如果是從更小的城市出來打拚,毫無疑問是蘇州,因為同樣的情況下蘇州的機會更多。但如果是南通本地人,有一定的社會人脈基礎,且沒有置業的壓力,相信留在南通不會比蘇州差,畢竟南通也是在上升期的城市。

越來越多的人在蘇州和南通之間糾結,給我們傳遞了什麼信號?應當看到,放二十年前,根本就不會有人糾結蘇州還是南通這樣的問題,這說明南通近些年發展得很快,縮小了與蘇州的差距。

南通

蘇州是一個介於上海的繁華與南通的舒適之間的城市,也是許多人理想的定居城市。但若有人同時也貪慕上海的繁華和南通的溫馨感,最終的選擇需要順從自己的需求。

相信南通在全面通航通高鐵、通地鐵之後會迎來飛速的發展,如果生活已經安定並且滿意現狀,完全可以久居於此。但是如果認為自己的發展遠不止於此,當然建議去蘇州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3. 請根據目前情況,分析下當前房價走勢。最好是長三角一帶的。

這個你找對人了。
首先給你分析分析,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現在面臨的是跌價內,和不漲容,持平,這種態度去面對大眾人群,觀望一線城市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漲是不會漲幅太大,跌嘛又不跌,所以可以斷言的是目前一線城市是不會漲,只會持平。具體到什麼時候要看明年三月份。
再者說說二線城市,蘇州,崑山,南京,杭州,以及一些三線省市,不會跌,只會漲。因為現在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人均收入已經明顯要跟上一線城市了。所以你認為還會跌嗎?還會持平嗎?不可能。所以樓主自己揣摩吧。
記得給分哦,

4. 中國有哪些經濟發達的內陸城市

很多人一直都自己家鄉GDP的情況,據有關機構研究,2019年中國大陸城市GDP排名已經出爐了。關於2019年度中國大陸城市GDP二十強相對於2018年的排名變化,明顯的可以看出城市間的「明爭暗鬥」,排名靠前的城市幾乎位置很難替換,主要是排面在中間的城市,總有種「你追我趕」的感覺,變化很大!

今天我們來看看,排名前五的這些省會城市的情況,本文的數據都不包含港澳台城市。

第五、江蘇省南京市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廣告
班服定製:伴隨成長的印記,除了青春還有班服!
南京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4030.15億元排名第十一位。

南京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家物流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第四、浙江省杭州市
杭州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5373.05億元排名第九位。

杭州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湖北省武漢市
武漢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6000億元排名第八位。

武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特大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是華中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清朝末年的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被譽為「東方芝加哥」。

第二、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市在中國大陸城市2019年的GDP排名中,以17012.65億元排名第七位。

成都別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四川盆地西部,境內地勢平坦、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農業發達,自古享

5. 如何看待長三角三線城市的未來房價趨勢

個人認為,長三角房價已經飽和,趨於穩定,大起大落是不可能的了
可以關注一下一帶一路周邊房價,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6. 2021年12月份70城房價公布,你認為哪些城市有投資的潛力

一線城市都會有前景,特別是一些熱點城市群,例如成渝城市群,京津翼,長三角等,這些城市群的城市都會比較有投資潛力。近日,國家統計局再度公布消息表示,上個月,國內70個城市的房價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出現小幅的上漲。從具體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商品房價格微漲,漲幅為0.3%,而其他二線城市平均出現0.1%的漲幅,房價水平整體保持穩定,還有三十多個三項城市,也出現0.1%左右的房價漲幅,整體來看,國內房價水平整體保持穩定。從這幾個月的數據來看,房價持穩依舊是主基調,而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之間,房價已經拉開了差距。

而在人口方面,隨著一線城市人才政策的不斷放寬,大量人口涌進大城市,很多二三線城市面臨人口流失的問題,也許這個問題短期內不會起到明顯變化,但長期來看,二三線城市的剛需人群會開始下降,而存量的房產供給過剩,降價就成為必然的事情了。而且在一些經濟發展明顯落後的城市,房價已經脫離了實際的需求,所以未來大幅降價已經是必然的事情。

7. 南京和蘇州哪個城市比較令人愉快呢

我在蘇州呆了八年, 八年裡也去過南京n次, 也有很多同學在南京內, 所以對南京也有很多了解。 以下是容我對兩個城市的一些看法:
1. 經濟方面: 蘇州比南京強, 蘇州GDP佔了整個江蘇省的三成, 因為這里有新加坡工業園區, 裡面有三千多家外企, 所以, 如果你在蘇州找工作的話, 應該比在南京容易。
2. 消費水平: 總體消費水平蘇州略高於蘇州, 但是南京的房價卻比房價高, 這一點讓我很納悶。
3. 生活質量: 南京人生活節奏明顯比蘇州人慢, 蘇州人太多, 太擠,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可能是受旁邊的上海的傳染。
4. 民風民俗: 南京人熱情, 蘇州人則更傾向於明哲保身。 對外地人的接納程度不如南京人。
5. 城市氣質: 顯然是南京強於蘇州, 南京有那麼多高校, 又是省城, 又有軍區, 地方也比蘇州大很多。 當然, 蘇州也有2500年歷史, 文化底蘊也不差。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看法, 供樓主參考。

8. 合肥房價還會漲嗎在合肥買房合適嗎

合適的。合肥房價未來肯定繼續漲價的。在合肥買房理由如下:

合肥經濟勢能持續上漲

經濟,是房價的重要支撐。

合肥經濟水平,你說跟一線大城市比,自然是差了不少,但考慮自己口袋裡的錢,北上廣動輒5萬一平,甚至10萬一平的房子,也買不起不是嘛。

但,合肥經濟有基礎,也有足夠增長潛力,城市整體基本面看好。按照合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目標,未來5年,合肥GDP將超過1.1萬億。

合肥一年流入人口9.6萬

安徽省已經連續5年,出現人口迴流現象,而這其中,毋庸置疑,合肥占據重要位置。

合肥2017年一年流入9.6萬人口,在全國主要城市中,比較靠前,比起近鄰——南京,人口流入量多4萬有餘。

截至2017年,合肥人口總數接近800萬。在人口體量上,合肥占據一定優勢,並且近10萬的年凈人口流入,將保持住合肥的人口優勢。

合肥拿出20億吸引人才

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的流入,其意義遠不只是人口紅利,更對城市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2018年,合肥人才新政出台,強勢吸引人才來肥。未來五年,合肥市將投入超過20億元吸納人才。

據統計,在啟動新政之前,合肥人才凈流入率為負0.72,新政實施後人才凈流入率達到了6.55,變化高達7.27,排名全國第4。

9. 哪個城市房價便宜,工資水平較高,適合女生發展

關於去哪裡打工好,沒有說最好,只有更好,這條打工的路,得自己選,別人給的不一定對於你來說是最好的。首先得了解各個城市和自己來做決定,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合不合適由自己來衡量。 中國最具活力的地方四大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三角對比
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幾個地方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也是外來人最多的地方,外地人最多,說明這個地方能吸引他們打工。如果你打工的話,建議還是到這些大城市去,畢竟他們的基礎設施跟得上,還有就是他們的機會比較多,一些小城市,機會都是很少的,
一、 珠三角、長三角的一線城市:比較年輕的可以去深圳廣州 上海 等一些大城市去體驗一下,發展空間大,旅遊增長一下見識。但是這些地方人多,環境差,消費高,競爭激烈壓力太大,適合短期發展,鍛煉鍛煉,不是很適合長期在這邊工作,適合有鬥志肯吃苦的人發展。如果你要去那裡發展,真的很難,除非你的學歷很高,並且是一個實踐型人才,要不在那裡根本就談不上成功。珠三角是個容易製造墮落的地方,如果沒親戚在這邊,一個人的話最好別過去!

珠三角:一般來說包括廣東省惠州、深圳、東莞、廣州、中山、珠海、佛山、江門、肇慶九個市(不算港澳),發展較早,以東部如深圳、東莞、廣州較早,主要局限於深圳和廣州兩個中國一線城市,珠三角似乎只有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城市集群效應相對較弱,但是經濟最發達富裕,受國家政策優勢明顯,人最多,但珠三角隨著香港的回歸已經完成了它的角色,不論從歷史上,還是地理上,珠三角都對中國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大,只是起了一個試驗,帶頭的作用,因為有香港,但是這個條件已經不存在了,發展已也於飽和,逐年下降衰退,速度減慢,外資企業也在慢慢地向長三角轉移,人力轉移造成用工難問題,主要的還是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升級是指發展機器生產化本來生產10000件要100人現在用機器操作一個就能完成生產任務。人才資源逐漸下降,沒太大前景,但總體水平較高,是輕工業基地,以加工業為主,治安差,高新技術,電子行業和鞋業比較發達,福利好。目前,珠三角用工短缺的主要是從事「三來一補」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製鞋、玩具製造、電子裝配、服裝加工、塑料製品加工等行業,這些行業是依託多年來的廉價勞動力發展起來的。珠三角是在承接港澳加工貿易產業轉移中發展起來的,珠三角經濟發展的軟肋是自主創新相對不夠,其產業科技含量整體上比不上長三角。珠三角的大多數產品的核心技術部件都是國外生產的,主要給外企、台商做加工。這樣,利潤來自低廉的勞動力且利潤不高,沒辦法提高工人工資,很難改善工人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在人文精神上,珠三角對以人為本的理解是建立在企業文化中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上的,只將人理解為生產要素之一,尊重人主要是尊重有資金有能力創造價值的人,就連顯而易見的道路交通公共資源都向高產出人士嚴重傾斜,追求的公平是在人的能力和財力面前的平等,強調的是競爭和敢闖、優勝劣汰,物競天擇。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又不如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優勢產業集群:電子電器、運動服裝飾、家用電器產品、通信設備、it產品(硬體方面)。

二、 長三角:就兩省一市,江蘇浙江和上海,一般是指上海、南京、杭州、無錫、蘇州、寧波、常州、鎮江、揚州、南通、紹興、台州、湖州、舟山、嘉興、泰州,中國唯一入選的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國家最具發展力量的地區,我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人均不如廣東,起步晚,但是城市多,選擇空間大,現在正在崛起,發展最快,離珠三角差距越來越小,似乎快追趕上珠三角,優勢越來越明顯,但何時優勢最大化。近年來,長三角的企業紛紛南下「挖」有經驗的外來務工者,近幾年廣東省的外來務工者流失率過半,其中來自長三角的競爭為最主要的原因,中央政府更加考慮東中西平衡發展和社會橫向公平,而珠三角經濟先對穩定,而接下來長三角長期內會有更大的優勢,還有金融危機,東莞很多工廠倒閉了外來務工都跑到長三角了,還從長遠看,由上海作為依託,南京、杭州視為長三角經濟圈的兩個副中心,發展前景全國最大,政府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教育發展好,生活工作環境優越,人性化管理,那裡的包容性和人情味更濃一些,人才資源充足,治安又是全國最好,是綜合工業基地,工資也不比珠三角幾個城市差。而長三角的製造業一開始就跨越了單純的來料加工生產模式,引來外資在本地孵化,形成了高層次的配套經濟模式,帶來這一地區的巨量產業規模。長三角地區不僅吸引外資是珠三角的近兩倍,承接的主要是日本、韓國的產業,而且引來的大多數是高新技術項目。這些企業大多是做自己企業的品牌,產品的附加值比較高。同時,對工人而言,具有較好的工作條件和報酬。計劃經濟體制延續下來的一些社會管理制度使農民外出打工的成本相當高。由於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的存在,使外出打工幾年甚至十幾年的青年農民,仍然不能把戶口遷入到他們的工作所在地,不能融入當地社會,孩子不能到父母工作所在地讀書,民工的工傷、養老、失業、醫保等待遇都存在不少實際問題和體制問題。這必然會影響農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而長三角地區卻相對較好地解決了農民工的部分問題。長三角地區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提高農民工收入,保障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尤其是工傷保險、最低工資保障、醫療保險,上海還有養老保險。近幾年來,長三角一些地方政府嘗試為外來務工者建立最低工資、醫療和養老保險、子女就學等制度保障。而珠三角在這方面卻沒有明顯的改變,在勞資關繫上,長三角地區的政府監管力度則要相對嚴格。在人文精神上,長三角對以人為本的理解是對人的自身存在和人的價值、意義、權利、尊嚴的理解和把握,強調的是對人的尊重,追求生活品位,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精緻和諧。因此,在勞動力市場上,長三角對外來務工者的吸引力也大於珠三角。就現在來講,長三角有國家的政策傾斜和支持,而珠三角更多的像一個任由其發展的地區,國家有意把長三角打造成國家想要的長三角,而對於珠三角則放之任之,珠三角的優勢在於靠近港澳地區,東南亞地區,遠離國家政治中心,敢闖敢乾的個性與性格。相比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潛力、人才的集聚以及消費市場等因素都更有優勢,這一點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體現得更加明顯。長三角一帶的上海市、杭州、南京等城市名校眾多,各類專業人才聚集,文化氛圍是廣東不能相比的,而在金融危機之後,大量外貿公司開始回頭尋找國內市場時,長三角的優勢又得到充分體現。而且,長三角地區的內貿市場更大,同時長三角地區對內陸市場的輻射面也比珠三角大。長三角更有優勢,原因首先隨著渤海灣地區經濟的崛起,在交通、運輸方面長三角地區更能「南北逢源」;另外,一個地區的競爭力和這個地區的文化底蘊有關,這需要幾百年的沉澱,長三角商業文明的歷史要追溯到明清時期,這是珠三角無法比擬的;最後,隨著上海市經濟地位的進一步提高,珠三角香港因素的優勢會被逐漸抵消,因此從長期發展來看,長三角更有優勢,機械、化工、紡織、毛皮皮鞋、食物各式飲料、it產品(軟體系統方面)雙方共同大力發展的新產業:會展、中介、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汽車、鋼鐵、石化、船舶等先進製造業;生物葯品、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高科技產業;現代農業,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集群:總而言之,珠三角挺近在前,長三角崛起在後。

三、環渤海(京津唐):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以重工業為主,國企多,政府支持力度大,人才資源豐富,但發展水平不如長三角

四、西三角(成都、重慶、西安):中國第四級,其實不適合製造業的發展,主要是因為政府的戰略布局和西部開發,出口難,所以以滿足內需的產業為主。發展邊境貿易和石油開采等礦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產業鏈不完善,產業結構單一,但受政策支持,缺乏人才資源。

閱讀全文

與長三角哪個城市房價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