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一名房地產估價需要怎麼做
地產評估是一個系統的學科,不是你翻閱兩本書,就會評估的。
建議一:到專門的房屋評估機構,並獲得國家一級資質,有的還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他們有絕對的評估資質和信譽保障,但是在這些評估機構需要繳納大量的評估費用。
建議二:中介公司一般會有免費的評估的服務,但部分小中介會出現評估價和售出價存在幾萬元的差價,出現公正與公平方面的問題。
建議三:某些專業的房地產網站會有房源信息,可以通過比較掛牌的房屋價格估算出自己的房價,但同時也會出現信息不全面,滯後性,一些房屋出售了但還沒及時更新。
建議四:報紙也會有房產專刊,告訴大家評估房價方面的內容,但無法定時、定期刊登全部的房源信息。
房產評估費用的計算
房屋總價100萬元以下(含100萬元)的,收取評估總價的0.42%,100萬元到500萬元的(含500萬元)累進計費率為0.3%,500萬元到2000萬元的收取評估總價的0.12%,2000萬元到5000萬元(含5000萬元)的收取評估總價的0.06%,5000萬元以上的收取評估總價的
二手房實用簡單的評估概算方法
排除供求關系因素,可以同地區商品房價格為基準,試著這樣來測算二手房價格:
1)折舊率。房屋竣工後即進入折舊期,混合一等結構房屋折舊期限為50年,每年的折舊率扣減2%,框架結構扣減1%。
2)戶型。舊房戶型落後,「三小」套型(小廳、小廚、小衛)扣減10%,其它戶型扣減4%。
3)樓層。以小高層為例:1層和2層為基準價,5層和6層扣減3%,7層扣減5%,3層和4層為加3%,若是頂層則扣減5%。
4)朝向。如無朝南外門窗,扣減5%。
5)小區環境。無物業管理和非獨立封閉分別減5%,省、市重點中小學區加15%。
6)心理因素。人們一般不願意購買二手房,會有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扣減8%。
計算公式:
附近商品房價-(商品房價×折舊率+商品房價×戶型+商品房價×樓層+商品房價×朝向+商品房價×小區環境+商品房價×心理因素)
⑵ 如何根據賣地價估算房價
出讓年限: 50年,可能是工業用地或商業用地!可能在4300左右每平米
⑶ 打算入手一套別墅,商家提到的贈送率非常高,可我擔心送的面積還是算在房價里了,怎麼估算它的建造成本
題主你說的這抄個其實很難估襲算。
任何樓盤的造價都是要看什麼時候拿地,拿地的成本是多少,再看他花多少錢來修建、營銷。
一般來說房屋的預計售價會在樓面地價的基礎上有一個上升比例和幅度,但是不是那麼嚴格。跟開發商想要的利潤空間也有關系的。
作為別墅產品,贈送的面積高是很正常的。如果像你說的建築面積和實際使用面積的比例,其實非常不錯,只要你覺得價格和產品合適,就可以考慮。買房子總是要讓別人賺錢的,總不可能你自己賺到,你說是不是。
買的300,可以用的有接近700,這個的實用率是很高的,你在南寧買的話,說不定是看的江山麓府吧,如果是就沒選錯哈,是干貨!
⑷ 房地產企業如何估算房價的,中間的成本與利潤稅金等是如何計算的,有沒有具體例子可以說明
樓主您好!
一方面通過基本的公式推算出基本房屋價格。另一方面是房屋價格修正。主要考慮其他一些諸如環境,房屋條件,經濟環境、供求關系等因素進行適當增加或降低以其達到一個科學合理的價格。
一房價年收入比法。
1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2以某地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若以中產階級家庭,假設夫婦月工資為4000,則家庭月收入達8000元,年收入為9.6萬元,則取房價收入比7,計算得房屋總價為67.2萬,單價8400元每平方。
3國際上通行的房價年收入比是房價為年收入的3~8倍。如果這個比例越高則意味著人們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購存夠買房的錢。同時,可以用這個指標來粗略估算房價,用估計的家庭年收入乘以房價收入比。
二房屋價值修正:
1房價的估算要考慮多種方面:宏觀經濟環境,供求關系,成本、利潤和泡沫等方面當然不會是每個經驗都對房價有明顯的影響,這里只是做簡要介紹,讀者在進行綜合考慮的時候一定要全面,同時不必均勻用力,挑選最影響房價因素的3~5個進行基本的判斷即可。
2房屋自身狀況
房屋為「三小」套型(小廳,小衛,小廚)應扣減10%;
1層5層為基準價,2層6層下降3%,7層降5%,3層4層增加3%;
無面朝南窗扣減5%,如果選擇頂樓則扣減5%;
無物業管理和非獨立封閉小區房價在基準上扣減5%
3宏觀經濟
周邊經濟有衰退/繁榮趨勢,有重大國家政策利好消息,可適當增加5%-20%。
4供求關系
供求關系是影響房價的直接因素,結婚置產,改善住房條件增加房產等剛性需求,資金投資需求,供不應求狀況都會導致房價上漲。
周圍房屋空置率。如果空置率超過15%表明房價中存在泡沫現象應適當降低。
省、市重點中小學附近房價增加15%。
更多房產知識,點擊左下角「樓盤網」.樓盤網,為愛找個家.
⑸ 如何估算房價
現在國內商品房價的一般構成是「3+3+3+1」的比例,即「30%的土地成本+30%的建安成本+30%的報建、行政費用和稅費等+10%的開發商的利潤」。
1.土地成本(25%-30%):房價里的土地成本指樓面地價,簡單地講,就是單位建築面積平均分攤的土地價格。也可以理解為土地上蓋出房子後,每平米售價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樓面地價能最真實地反映建築單價中所包含的單位土地成本價格。
2.建安成本(30%):是房價中相對穩定的部分,它是房屋建築成本和房屋設施設備安裝成本的簡稱。房屋建築成本是建設房屋的投入,安裝成本是安裝房屋設施設備的投入,兩者都包括材料成本投入和人工成本。
3.開發地產的行政費用和稅費(30%):主要產生在規劃、報建、預售等環節。直接與房地產相關的稅種有13個,主要包括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土地增值稅、印花稅等。據機構測算:假設房子市值是100萬元(單價8000元/平方米,面積125平米),這套房負擔的稅收為這樣幾種。除此之外,還有城鎮土地使用稅、契稅、房產稅或城市房地產稅。這里我們不再贅述。簡單地說,一套總價100萬元的房子,相關稅費可能接近30%。
4.利潤率(10%):利潤還有多少?對於每一家企業來說都是巨大的爭奪點,利潤率越高,也就意味著企業的融資開發等成本越低,而這就看各家開發商的本事了。就目前來看,對於房企的利潤比例較為清晰還是上市房企,但是上市房企本身目前的現狀也不樂觀。近期蘭德咨詢在一份覆蓋202家上市房企的統計中表示,去年53%的企業凈利潤已觸及10%紅線, 預計今年房地產業就將成為中利行業。那中小房企的利潤還有多少?就有可能直接觸及生死線以下。
⑹ 未來三年房價走勢如何估計
房價泡沫或破滅,「十二五」期間內地房地產業將面臨結構性調整。過去的十年裡,我國處於版城市權化進程當中,房地產的迅猛發展是必然的結果,在短短的十年間,房價已經飆升了五六倍。未來房地產泡沫有兩種趨勢,「一是消化掉,但這不太可能;二是泡沫破滅,這是必然的。而這些投資者將會面臨著一場歷史性的洗禮。有專家認為,明後年國內的股市會大幅上升,有望超越樓市。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