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年日本樓市崩盤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導致的日
8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20世紀70年代,日本從「投資主導型」轉向了「出口主導型」,具體表現在:
出口快速增長。石油危機後的1974~1980年期間GDP年平均增長速度均超過了10%。隨著出口的快速增長,出口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明顯提高。1974~1985年,出口對整個GNP增長的拉動上升至34.5%。出口占總需求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1985年上升至14.6%,貿易盈餘不斷擴大。同時,日元對美元的匯率比價也逐漸低估,日元匯率處於「抵抗升值階段」。
在這種背景下,1985年9月,美國、日本、英國等5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問題。這便是著名的「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簽署以後,各國開始拋售美元,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美元對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1倍。
在「放任升值」階段,為了應對日元大幅升值局面,1985年10月,中曾根首相的私人咨詢機構提出了擴大內需的政策建議。1986年9月,將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具體化。為應對因日元升值導致出口受阻所帶來的「高日元蕭條」,日本政府採取了「擴張性財政政策」;日本中央銀行則採取了「超寬松的貨幣政策」。連續調低利率,在1986年分四次把基準利率從5%下調至3%,1987年2月進一步調低至2.5%的歷史最低水平。與此同時,1987~1989年,日本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量(M2+CD)增長速度分別高達10.8%、10.2%和12%,從而造成國內過剩資金急劇增加。在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撐下,過剩的資金紛紛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等領域,泡沫經濟逐步形成。
在1987~1990年期間,低利率和充足的貨幣供給刺激了泡沫經濟投機活動。在炒作之下,日本的地價迅速上漲。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商業銀行一直都在以土地作為貸款抵押擔保。在20世紀80年代後半期泡沫經濟形成時期,日本的股價也在一路上漲。
另一方面,在泡沫經濟形成時期,日本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表面美麗」現象。而此時,日本的物價水平(CPI)則始終保持在1%以下,直到1989年才上升至2.8%,這也是為什麼日本中央銀行遲遲沒有採取貨幣緊縮政策的原因之一。在危機發生的數年之後,日本前中央銀行行長應中國金融學會邀請來華演講時,曾經多次以日本的這一教訓為例,提出「中央銀行不僅要關注一般商品價格,同時也要關注資產價格」。
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後,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了長期停滯,並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因而被稱之為「失去的十年」。
㈡ 為什麼日本房價破滅後,現在日本房價仍然比
如果日本房價摺合成人民幣,東京(首都)確實高過北京(首都),但是日本人平均月薪可是7、8倍於北京人平均收入,單比房價沒用的,關鍵看承受力。
㈢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泡沫時期的所有邏輯都會在泡沫破滅後被證偽,幾十年後回過頭來看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愚蠢和無知。不過,相對其他國家而言,日本的結局雖然苦澀,但還不算是災難,因為在1990年的時候,日本已經在海外再建了一個海外日本為自己供血。我們有這么好的運氣嗎?96初,到日本的第一天,住在一棟樓里的鄰居須藤用茶盤端著沏好的抹茶來到我的房間,這可能是他獨有的「初次見面、彼此認識一下」的表達方式。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也只能是簡單的十幾分鍾「寒暄」,須藤把他房間里的電話給了我,讓我告訴家裡人可以通過他的電話和我聯系。在我沒有裝電話的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去須藤那裡接過幾次電話,每次接完電話我都帶點東西過去感謝一下。這樣一來,每個星期抽1、2個小時坐下來聊聊天就成了一種習慣。須藤48歲,是一家從事商業設施管理的管理員,每月工資40多萬日元。我當時很奇怪,他的工資不算低,又是獨身,為什麼還會住在這樣一棟月租金只有3萬多日元、一居(12㎡)一廚(4㎡)一衛(3㎡)、5人合用一個浴室的樓房裡呢?(如下圖)須藤對我這種疑問表示非常理解,他告訴我說,在日本經濟泡沫時期的88年,他花6000萬日元購買了一套二層別墅。現在這套別墅的價格已經跌到了3000萬日元。他把別墅已經出租出去了。他住現在這樣的房子是為了省下錢來和別墅的租金合在一起還銀行的貸款。等他65歲的時候就可以還清貸款,然後再把房子抵押出去得到養老送終的錢。不過,他的妻子並不願意和他一起住這樣的房子,離婚了。
㈣ 當年日本樓市崩盤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導致的日本又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當年日本樓市崩盤是與日元升值和銀行盲目放貸有關。
資本進入日本市場後迅速撤退。這樣,日本房地產被拉上去的價格高到沒人繼續買單了, 所以要降價,降價就恐慌,更沒人買單,所以要大降,以求盡快出手,把進一步虧損轉嫁給接手的人。但是還是沒人買,整個交易停滯,瞬間價格可能就降一大半。這樣其中的泡沫就破了。市場也崩盤了。
隨著日本政府使日元升值,大量熱錢流入日本,日本股市樓市大幅被炒高。產生嚴重的泡沫。日本政府為了減緩增長過塊的投機市場,採取一些列措施。但是泡沫已經形成,一旦日元停止升值和匯率上升,熱錢快速流出,導致日本股市和樓市遭受沉重打擊,給日本的房地產,股票市場以及靠這兩個市場生存的銀行系統遭受沉重打擊。
大量房地產公司倒閉,股票暴跌,投資者資產縮水,銀行倒閉,很多儲戶的存款化為泡影。所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企業資金聯斷裂,很多企業倒閉或外遷,失業率上升,經濟出現負增長。
日本度過難關:
日本面臨十年停滯,一方面消化經濟危機帶來得呆壞賬,國家加強調控注資。另外大力開發本國市場,加大產品研發,想著高精尖發展。
還有不得不提的中國因素的影響,日本的復甦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
日本大量企業在華投資,賺取大量利潤,貼補國內市場,而且中國大量的需求,使得日本企業找到了新的市場,中國成為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國,而中國有位日本提供大量廉價的產品,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進口國。日本經濟慢慢的復甦。
(4)日本房價是怎麼破滅的擴展閱讀:
樓市崩盤,指房產市場價格,突然出現急劇下跌。崩盤最初是股市裡的用語,現今被樓市廣泛引用。樓市的崩盤,主要表現就是地區房價出現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陷入兩難的地步,購房行為大大減少,房地產業進入階段性的蕭條。
而一旦樓市崩盤,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讓該地區的房地產業甚至國民經濟出現停滯。
當房地產市場出現樓市崩盤的時候,會有以下情況出現:
1、大量爛尾樓的出現;
2、銀行大量的壞帳無法收回;
3、大量規劃好的待開發土地閑置;
4、土地價格爆跌;
5、二次置業的人購買的房屋變成負資產。
㈤ 日本樓市的興衰史,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1990年,日本房價最瘋狂的時候,東京圈(相當於北京)的人均年收入為694.1萬日元,專(相當於今天人民幣39萬元屬);使用面積75平方米(摺合建築面積約為100平方米,精裝修)的中高層住宅(相當於中國的商品房),距離圈十公里以內(大概相當於北京5環以內)的均價為39萬*18.7=729萬元,摺合7.29萬元/平方米。距離圈20~30公里均價(相當於北京5環~6環均價)為39萬*8.95=3.65萬元/平方米。要知道這可是在日本經濟最鼎盛的時代,人均收入達到39萬人民幣,最瘋狂時期創造的房價最高值,此後東京房價地價一路下跌,最多時跌幅70%,直到現在,26年以後,東京房價也僅恢復到當初高點的50%左右而已。回頭看我們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僅為當初東京的1/3~1/5,可房價基本上已經與東京房價泡沫鼎盛時期接軌。
㈥ 日本房地產崩盤從開始到泡沫破裂經歷了多長時間
日本泡沫房價破滅始版末
http://shbbs.soufun.com/lsht~-1~2537/97459500_97459500.htm
㈦ 日本房價破滅後,最後的接盤俠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日本的那場抄發地產襲崩盤危機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對於國家經濟上的,還有很多日本家庭上的。先來想想他們當時的處境,大多都是一夜貧窮,甚至於妻離子散。這樣說真的不誇張,就像是金絲塔上的金孔雀,當初飛得有多高,摔下來的時候就有多慘。而當初日本的房價最鼎盛的時候,甚至遠遠超過了美國。
現在離當年的那次房地產崩盤已經過去很久了,日本的經濟已經慢慢恢復並且變得平穩,房價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當初的那次沖擊帶給這些家庭的傷害卻是沒有辦法消失的。或許他們現在有的人已經越過越好了,或許有的人依舊貧困,物是人非罷了。
㈧ 日本房價是怎麼破滅的
1985年,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日元大幅升值,房地產市場也隨之急劇升溫。在此後六年內,日本六大城市的商業地價狂漲三倍多,需求旺盛投機盛行,房價也不可遏制持續走高。這種情況並沒有引起日本政府足夠的警惕,反而採取了不恰當的金融和財政政策,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瘋狂。在情況最為嚴重的1987年,日本政府並沒有採取任何宏觀調控措施來緩解過熱的市場,還錯誤地認為日本經濟形勢一片大好,任憑國家和民眾全部捲入到泡沫中去。
然而,1989年,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接著房地產泡沫破裂,國民經濟出現災難性的後果。此後十年,日本長期處於蕭條期,經濟增長始終徘徊於衰退與復甦之間,被經濟學界稱為「失去的十年」。
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中國目前階段的經濟特點與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前的宏觀環境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同樣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同樣面臨著本幣升值壓力和貨幣升值後的「財富幻覺」,同樣是消費物價指數(CPI)給人以低迷的假象,同樣是國民相信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同樣是低利率政策和流動性過剩,同樣是資產價格狂漲。
當然,中國與日本還有很多不同之處。不同之處在於,中國似乎在吸取日本的教訓,宏觀政策相對偏緊。但宏觀調控所達到的效果並不顯著,而日本病在中國經濟身上的症狀反而變得越來越明顯。
相對於日本而言,中國宏觀經濟面對的決策困難更多。日本在日元升值前,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已經完成。而中國在本幣重估過程中,還要考慮沉重的就業問題。此外,日本企業當時實行終身僱傭制,僱主與員工關系緩和,而中國的企業勞資關系脆弱,經濟衰退必然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再有,日本國民收入相對平均,普通人分享了「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帶來的增長利益,國民能夠從容面對衰退。而中國貧富差距拉大,經濟衰退勢必給城市低收入人群和農村人口帶來無法預知的生存壓力。
正是考慮到中國經濟的諸多現實問題,中國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並沒有實行嚴厲的金融和稅收政策。所以,看似偏緊的政策實際沒有打到要害處,以至於房地產價格越調越高。
或許最為有效的措施還是拿房地產下手,在盡可能避免金融風險的前提下,讓銀行、開發商、投機者和部分消費者分擔調控的經濟成本。從這點看,最有利的調控手段當然是實行更為緊縮的貨幣信貸政策,包括提高房貸首付比例、連續加息、限制給開發商貸款等。
沒有人願意中國經濟染上日本病,更沒有人願意看到日本式的經濟泡沫在中國吹大和最終破滅,而這需要拿出行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