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房價為什麼這么高,根本原因是什麼
城鎮土地並不稀缺,一到春節,還不是一座空城?越來越多地農村人是湧向了城市,但是也只是工作,不要想的太多,房價並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實際上買房的的人並沒那麼多,越來越高原因:
一是國家政策。某種情況來說,現在的情況只不過是國人,簡單效仿西方對房地產發展過程,國家對經濟的中存的問題沒處理好的緣故。
二是農業和重工業這大核心產也快速消失,注重股票、基金等等的虛假經濟,股票和基金的運用不是西方國家一般,大偏離了本身的定義,因此產生了很多畸形的經濟問題,經濟澎脹。如騙人集資而捲走的事件屢見不鮮。
三是國家大力發展公路、鐵路和飛機場等的基礎設施,造成鋼筋、水泥供一直處於不應求,造成價格過高,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其它原因還有泛濫的地產行業等等情況,造成了所畏的一般概念的建築成本高。
四,房子的實際價值不高,定價虛高,已到有『有價無市』,即有價格沒人買,就像把一個雞蛋賣到1億元那樣的不切實際。
目前房地產大部分買房的人,其實入住的應該在20%—35%,空置房子可想而知,而一般房子壽命只有70年,商業房20-50年,中國每年那麼多房子空閑著,不用多久將都是危房,只能說,一起見證這種遲早會崩潰的實體經濟的。
最終大概會是以一場經濟泡沫為結局。
② 為什麼房價這么貴啊,是不是經濟發達房價貴
房地產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中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與財政掛鉤,那麼這個行業自然會被政策所調控,所以房價的漲跌都是有一個限度的,即使在未來一些限購、限價或是房產稅的政策落實到位以後,房價都不可能出現暴跌的情況,它會有一個「底線」,而這個底線是需要維持財政收入的,所以永遠不會達到白菜價的狀態。
③ 香港的房價為什麼那麼貴
香港的房價貴的原因:
1、收入跟房價沒同步上漲。:人們覺得香港房價高,是因為香港人平均收入的增加並沒有與房價的上漲同步。在香港這種城市,房價不必反映大部分居民的購買力,它對應的是「用家」。
2、供應量超少,供需比例不到1%。
從市場供需來看,香港房子的買家也不可能是所有居民。香港每年的新房供應量只有約20000套。這個數字在曾蔭權年代更低,年均10000套左右,最低曾至8000套。但香港有250萬個家庭,供需比率還不到1%,或者說,只要不到1%、甚至0.8%的家庭買得起,也就可以了。即便按照這個比率,也會有20萬到30萬個家庭買房,但只有2萬套的供應量。
3、香港的房子是賣給投資者的。
或許應該這樣說,現在的房價的確很多人買不起,但這個「很多人」之外的人數,也絕對可以把新增供應量給消化掉。更何況,現在香港的房子,很多甚至也不是賣給「用家」,而是賣給投資者的。所以,現在香港的房價反映的其實是投資者的偏好和實力。投資者考慮最多的,不是房子的實際用途,甚至不是運營用途,而是值不值得進行資金配置。如果投資者現時的偏好是房產,那就會有大量資金湧入。
4、各投資產品中,香港房產回報率最高。
從歷史經驗上看,在黃金、債券、股票和房產之中,投向香港房產的資金回報率是最亮麗的。得手後的投資者們覺得自己是高手,會有成功的路徑依賴,於是會再加碼。
5、高收入人群足以吞掉新房供應
另外一個誤區,是人們總將房價與收入增長掛鉤。房產是投資性商品,而不是消耗性商品。消耗性商品當然要看新增收入的情況,收入增加,大家會吃好用好一點,否則就節儉一點。房子有投資功能,房價反映的是人們積累財富之後,再進行配置和轉換的結果。
④ 為什麼房價這么貴,感覺漲好快10年後房價是不是更貴
10年後房價會更貴還是更便宜?個人看法,會更加貴。現在買不起,10年更加買不起。專家說的話不要信, 專家都有錢,都是富人,肯定買得起。
1、房地產周期的變化趨於平穩
樓市是依靠周期才會產生波動的市場,2008年到2012年,樓市復甦,2012-2014年,橫盤震盪周期,2015-2018上半年,可以看做是上漲周期,幾乎每隔三年,都是穩步上漲的節奏。
但是,從去年到現在,樓市似乎進入了非常平穩的「長尾」周期效應,以前三年一波動的變化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的周期波動。下半年政策仍將以穩為主,但房地產市場面臨進一步規模調整,同時應當警惕部分三四線出現新的庫存風險。
2、看生育率、人口結構的變化
家庭結構的變化會使人們的買房需求下降,實際上,深層次的原因是人口趨勢的變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生育率。
以過往經驗來看,第三輪「嬰兒潮」出現在1981-1991年,2008-2019年房價上漲最猛的這段時期,恰恰就是1981-1991年出生人口的婚期。此外,在2013年,我國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達到10.06億的最高點,也正是在2013年,城鎮每千人房地產新開工套數開始「滑坡」。
這是個很直觀的現象,人多了,買房需求自然會迸發,城鎮化的進程也會加快,新生兒變少了,嬰兒潮沒了,誰還有閑心和閑錢買房子?
3、人口增長的熱點城市,房價不會降
雖然出生率逐漸走低,二胎政策全面開放之後,對出生人口的增長帶動也微乎其微,於是城市間的搶人大戰便應運而生。對於年輕父母而言,橫在眼前的大山便是子女的教育和父母的醫療和養老。
尤其是近年來人人爭搶的天價 "xue qu fang" ,更是讓這些父母綳緊了神經。由於資源的稀缺性,人口往大城市遷徙的規律很難逆轉,只要有持續的人口流入,便會產生購房需求,那麼房價便有支撐。這些一二線的熱點城市,未來只會漲不會降,更不可能變成「白菜價」,畢竟咱們的通脹率一直擺在那裡。
4、未來人們的購房需求或將發生變化
當然房價是否會永遠上漲,這個也不好說。之前第四代住房的概念,曾經在網上火了一把,如果各個城市已經開始有開發商嘗試該類項目,並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將繼續發生變化,購房的需求也將逐漸改變。
中國的老百姓自古以來就有置業的傳統,購買房產是衡量一個家庭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參數,所以中國的老百姓都熱衷於買房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房地產能夠迅猛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現在的房子,以後很有可能會因為折舊而出現貶值,以後更多的人對房子的追求也將提檔。
⑤ 為什麼房價這么貴啊
可能過於長,請耐心看,真的很有用。 高房價問題,近年來已經成為一個舉國關注的焦點問題。當許多人爭論房價「到底該不該漲」、「漲多少」這類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時,曹建海先生卻突破利益的羈絆,用系統的研究,為公眾打開了一扇直擊根源和症結的窗。 高房價下的房地產業在拯救中國經濟嗎?高房價中的暴利被誰攫取了?誰是高房價的真正推手?公眾為何因為住房問題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又如何解決? 曹建海先生在這本書中,都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 曹建海先生認為:「高房價下的房地產業不僅不能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而且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復興的最大障礙。」 其依據是:首先,高房價損害了居民消費福利。在高房價下,出現了一些人住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的局面,影響了一批城市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在高房價下,工人的工資即使上漲,也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義,他們不得不拿出其中的一大部分應付房價或租金的上漲。 的確。中國內需屢拉不動,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死結,高房價起的副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許多城市,買一套房,相當於吞噬掉一個中等收入家庭幾十年的全部收入。他們哪裡還有能力消費?至於那些按揭貸款者,在長達10年、20年、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背負著沉重的還貸壓力,平常不得不節衣縮食,高房價透支了他們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能力!再加上社會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因此留下的巨大缺口仍要由他們來填補,內需還怎麼拉動? 許多專家、研究者、房地產開發商,常常根據我國居民收入增長的速度來論證高房價的合理性,但他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民眾收入的提高並不意味著購買力的同步提高。因為,社會保障的不健全蠶食了民眾相當一部分購買力,更何況,民眾收入的增長速度要遠遠滯後於房價的漲速。 那麼,這些年來,民眾為高房價、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暴利(前者賣房、後者賣地)付出了多大代價呢?1998年至2009年,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10萬億元!相當於2.5個「4萬億救市計劃」。倘若這些資金不被既得利益集團掠奪,中國的內需何以長期萎靡不振? 可想而知,當這些巨額利潤集中在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手中的時候,對民眾購買力的蠶食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內需屢拉不起,中國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遠遠小於發達國家,也與此有關。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結果,是貧富差距的拉大和中國消費能力的下降。 曹建海先生從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角度,進一步論證了其觀點。他認為:「高額的房價使產業資本投資其他產業的收益率下降、風險加大,迫使產業資本投向利潤高、技術門檻低的房地產業,或者直接將資本投入樓市,而這將會造成更大的泡沫。高房價推動的高工資勢必推動商品價格的虛高,將使中國製造業步香港地區的後塵,失去國際競爭力。即使世界經濟復甦,中國產品的出口也將失去擴張的機會。」 這一觀點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不僅指出了現在的問題和隱患,更預言了未來的危機與困境,如果了解日本房價泡沫破滅後的慘狀,就不難理解曹建海先生預警的真誠與可貴。 凡是過於倚重房地產業拉動的經濟體,幾乎都經歷過崩盤的慘狀,中國難道會成為唯一的倖存者嗎? 至少,從尊重客觀規律的角度出發,我們更應該提前解決問題、消除隱患,而不是在豪賭中逐漸喪失自我修正的機會。而這也正是曹建海先生向高房價宣戰的意義之所在。在人們聽慣了房地產的重要作用之後,曹建海先生的觀點所飽含的,不僅僅是研究者所具備的良知和勇氣,更是他對於民族經濟未來的展望與預言——這何嘗不是一種大愛? 那麼,是什麼因素在推高中國的房價? 答案是:過於倚重房地產,商品房一枝獨秀,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壟斷。 在發達國家,開發商供應的住房在整個住房供應體系中所佔的比例,一般都在25%左右,而保障性住房或者帶有保障性特徵的住房,則佔比非常高。比如,美國帶有保障性質的住房,佔了整個住房供應體系的80%。而在新加坡的整個住房供應體系中,保障性與帶有保障性的房屋佔比高達97%。新加坡政府規定:佔住戶總數3%的富人由開發商提供住宅,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讓金,入住後收取高額物業稅;而對佔住戶總數80%的中低收入者,提供由政府控制戶型和房價的房屋;同時,對佔住戶總數8.5%的困難戶,供應由政府補貼的60-70平方米的房屋,對佔住戶總數8.5%的特困戶,出租42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每月僅收十幾新元房租。新加坡設計的這種住房體系,既很好地解決了國民的住房問題,也能有效避免房價的失控——其實,在這種大背景下,商品房的漲跌已經無關大局。 而在當今中國,由於經濟適用房被架空,廉租房許多地方政府沒有動力建,城鎮居民自建房被禁止,導致整個城鎮住房供應體系的90%以上被商品房所佔領——商品房佔比之高,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商品房一手遮天,正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壟斷地位牢不可破,房價持續上漲,民眾為住房問題深切憂慮的根源。 一些與既得利益集團為伍的學者認為,中國房地產業與近60個行業息息相關,倘若房價下跌,將影響中國經濟的復甦,因此,他們喊出了諸如「買房就是愛國」這樣的口號。問題在於,中國房地產業對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在房價下跌至接近民眾購買力的階段,不是體現得更明顯嗎?恰恰是高房價導致的購買力的下降,嚴重抑制了房地產的積極作用,使得房地產業成為民族經濟發展的障礙。 曹建海先生對那些荒謬觀點的駁斥非常有力。他認為:「我國各種自建房、集資建房、單位建房的慾望很高,也完全有能力建房;中低收入群體對於獲得政府保障房的期望很大;農村集體宅基地建設小產權房銷售的願望也很大;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家園的願望很大。但是由於體制的限制,除災後重建外,上述有效住房需求則牢牢地被我國的土地管理和建設開發管理體制禁錮了;保障房建設政策的執行則被限定於『不會沖擊商品房市場』的原則下,將保障房建於偏遠地帶,並且定價水平越來越接近於商品房。可見,與其不惜毀壞未來銀行體系拯救房地產商,不如通過體制調整疏導居民住房消費的需求,同時為銀行體系建立房地產信貸危機的『防火牆』,於國於民更為有利。」 曹建海先生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所謂房地產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神話。他指出:「從房屋形態的最終層面看,剔除土地位置引起的價格差異,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在使用價值上並無任何不同,差的是後者不能為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不勞而獲的暴利。由此看來,以商品房投資為絕對主體的房地產開發業所創造的GDP,本質上是通過排斥居民自建、單位自建、政府保障性住房等形態而獲得的不當得利,不僅對城鄉居民消費,而且對農工商等經濟實體發展,都形成了嚴重的透支。」 結論是,政府應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非盈利性或微利性住房,同時為開放居民自建房、集體土地房屋平等流轉等創造條件。這些住房同樣會拉動近60個行業的發展。並且,民眾購房的支出大大減少,有利於民眾財富的積累,當然也有利於支持他們在其他領域的消費。 房地產定位的調整,不僅有利於民生問題的解決,而且,困擾中國經濟多年的內需不振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⑥ 房價這么高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房
1、買不起的人被迫買房。對於房地產市場中最弱勢的群體剛需來說,手中的購房資金嚴重不足,光是為了湊齊首付,就不得不掏空「六個錢包」,買房後還得背負高額的房貸。
但剛需卻有各種不得不的理由被迫買房,最常見的就是「丈母娘現象」,小兩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丈母娘卻非要逼男方買一套婚房才願意嫁女,男方無奈掏空「六個錢包」,終於湊齊首付買了房,但婚後小兩口卻不一定會過得幸福。
2、已買房的人為了改善生活環境而買房。在已經買了房的家庭中,他們已經有房子住了,但他們為啥還要買房?隨著家庭人口增多,現在的房子已不夠一家人居住,只要換購一套面積更大的房子,或是再買一套夠三口之家住的房子,自己和父母分開居住。
另外,隨著父母年齡增大,城市裡喧囂的環境已經不適合父母居住,只能前往郊區另擇佳居。
3、部分投資客是為了「買房」而買房。雖然有了「房住不炒」,但炒房投資的人從不缺乏,一二線城市相對旺盛的購房需求,足以支撐房價不下跌,為投資買房的人找到了房子保值增值的理由。
買房等待房價上漲後轉售出去賺取差價,或是買房後用於租賃賺取租金。
(6)為什麼房價這么貴啊擴展閱讀:
買房注意事項:
1、看開發商資質等級及證書:開發商的資金實力以及開發項目的能力和開發商的資質等級有直接的關系,同時還要看開發商的五證二」是否已經齊全,齊全了才可下手,很多購房者就是沒看或者無視這一點,到最後開發商跑路了求助無門才後悔不已。
其中,」二書「包括《住宅質量保證書》、《住宅使用說明書》,「五證」包括《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 。
2、產權是否明確:買房的時候要問清楚有沒有產權,而且產權是否明確。
3、看地段、環境:房地產市場影響房價最重要的因素是地段。這也是很多人選擇房子要考慮的重點因素。選擇市中心交通好、配套成熟的房子,還是配套目前不成熟、周邊升值潛力大的郊區房,這需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來定奪。
4、看房子設計:戶型面積及格局極大的影響著購房者住進去之後的舒適度,合適的面積、合理的戶型設計會留給購房者一個好的居住體驗。
面積的大小,很大程度上由購房者目前的經濟水平決定,戶型由購房者的目前或未來家庭成員來決定。如果購房者購買房子用來投資,那麼戶型設計是否新穎也是影響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中國房價是否面臨全面失控?
⑦ 為什麼現在房價這么貴
地價+建設成本+財務成本+稅費等是組成房價的!首先地方政府想讓房價賣的高,這樣財政才有版收入,才能搞地權方建設,只有引進大型房企打響品牌才能推高房價,大型房企高價拿地造成老百姓下意識的認為開發商不賺錢(其實呢,還有你看不到的協議);第二大型房企都有自己的債務,這些利息都要算到房價里邊去,第三大型房企進入當地一般施工的企業都是當地的(雖然有掛其他名稱),這類隱形的利益輸送成本也高!綜合種種原因,才是高房價的關鍵所在!
⑧ 我好絕望啊,為什麼房價這么貴啊
自己先盡力做好當下,也不要太絕望,
這不是個人現象,以後的事情也不好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