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理解中國房價持續上漲的現象
開發商從工行貸100萬花50萬建造一處樓盤A,然後標價10000一平米(實際上4000都會大賺),已該樓盤A作為抵押專打點打點建行,又屬從建行貸1000萬,然後又會500萬建一樓盤B標價20000(實際上、、、),樓盤B作為抵押討好XX銀行,又會貸的錢。錢是銀行的,銀行是國家的,如果房價降下來,銀行的貸款就成了壞賬,所以房子不是開發商在賣,而是銀行在賣,銀行是不希望房子「貶值」的。於是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價值C的東西,被賣到了價值10C,,,100C,,1000C,也就相當於創造了貨幣,產生了經濟泡沫。
❷ 為什麼說房價持續上漲的情況永遠都不會變
因為人民幣會貶值下去,房地產是政府的主要稅收來源。
❸ 房價持續上漲的弊端
還挺有社會關懷精神的,我來貧兩句:
你的題目是房價持續上漲的弊端,我認為弊端的確是就是泡沫帶來的金融風險和民無所居所帶來的社會穩定風險。
1、金融風險請參照97年香港回歸之前的炒房熱,很變態的,當時香港全民炒房後來導致大崩盤,很多炒房客資金鏈斷裂了,直接導致的就是金融體系塌方,銀行錢收不回來了,政府信譽沒了,社會消費萎縮了,全都完蛋了。次貸危機和房地產泡沫也有一定關系,美國金融很發達,不停地研製銷售各種金融衍生品,但是前提是房價上漲,當時很多人買了房子,但是還沒還清貸款的前提下,房產泡沫被擠出,房價開始下跌,於是很多人放棄房屋所屬權,銀行資金鏈斷了,接著世界金融危機就來了。還有我忘了,好像是中世紀歐洲,特別是荷蘭、法國爆炒鬱金香,當時最名貴的鬱金香一盆就可以買別墅、換馬車,這也是泡沫,後來也破了,接著就是民不聊生。這就是房價上漲的金融風險。
2、社會風險、或稱之為民生風險,我認為就是房產對於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產生的巨大挑戰。首先是中國人傳統觀念中對於房屋、土地的本能擁有欲,其次是中國社會轉型的大勢所趨。眾所周知,前幾年農民數量還在7-8億,現在已經萎縮近4億,城鎮人口大概也是這個數量,剩下的都是流動人口。他們有個不太好聽的名字,叫做農民工。他們也是我們的同胞,但是就因為生在農村,所以在追趕潮流湧入城市,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社會的結構性問題,而擁有一套城市住房也許是她們的終生夢想。而很多城鎮人口對於房屋改善的需求也在提升、拆遷戶的安撫問題等等,都牽涉房價。可以想像,如果房價永遠畸高,這些人永遠都不能買房、不能穩定下來,社會怎麼和諧?
3、至於房價持續走高的原因,媒體都在報道,專家都在發言。我在這進行粗淺的解讀一下:
第一、郎咸平曾經說過,中國民營資本在不斷萎縮,所以民間資本,也就是民營企業家積累的錢,開始流向房地產,民營企業家不做買賣了,為什麼?因為大政策對於大國企很有利,對於小型民營企業很不利或沒有傾向。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民營老闆就干一件事,買房。因為近年中國市場一再證明,房子只漲不跌。因此買房穩賺不賠。你說這能怪這些比老百姓有錢的小資本家們嘛?
第二、中國暴發戶們,就是煤老闆們。這些人在北京買房的傳說已經家喻戶曉了,拎麻袋買房,售樓小姐數錢數到抽筋。。。。這些煤老闆因為改革開放中的一些政策發家了,這是社會改革深化無法避免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但是他們有錢了除了挖煤還能幹什麼?在皇城根買房唄。根據調查,這些人買了房子不賣也不租,就放在那裡,為什麼?保值。
第三、上面是需求層面的問題,房子被有錢人打包買走了,需要房子的老百姓職能看著房子漲,因為市場是開放的,如果政府還想過去發糧票一樣發個「房票」,也許老百姓們還有個機會。現在政府又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我認為最重的莫過於房產稅,就是讓擁有很多套住房的人持有高成本,讓他們養不起房,必須賣方!這樣供給層面就松動了。另外,政府原來出台了個招拍掛政策,你可以查一下,這個政策就是讓房地產商砸錢,誰多誰拿走。地王為什麼那麼大爭議?就是因為政府土地出讓政策有問題,房地產商拿地就貴了,賣必然也要貴。那麼地王都誰拿地?多數都國企。國企的錢是誰的?是人民的!但是國企的老闆經常處於自身政績的的考慮,根本不會過多考慮土地價格是否高低。這是他們的問題嗎?也許是,也許不是,我們應該看到規則的問題。人性是不會變得--趨利。
一說房子這問題吧,就沒邊了,太多可以聊的。至於你提到的科研、製造和重工方面的投資,過去的7000億,後來又有什麼40000億。這些都是政府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出台的一攬子投資計劃,因為中國原來是外部需求拉動型的,金融危機對貿易沖擊那麼大,而老百姓的錢又不是那麼容易掏出來的,所以政府就自己掏腰包買鐵路、增產能、修機場。基礎設施是該建的,這種gdp增長不是虛增,是實增,但是不是可持續增長。畢竟工廠產能、高鐵和機場的容量和運營成本都是有極限的,過猶不及,反而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可以關注一下最近對於高鐵建設的批判。
房子價格如果合理,價值道路建設和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國內需就可以被拉動起來,老百姓買房買車,社會財富就會不斷地製造並被積累起來,國家就富強了。但是很重要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社會保障問題,中國看病、上學、養老的成本太高了,社會保障不完善,誰家不存點錢應急?誰還敢花錢買房買車?如果社會保障到位了,房價正常了,通貨膨脹可以有效抑制,我們可以看到,城市化進程剛剛開始,中國的發展動能是不可估量的。這些理順了以後,我相信超過美國的經濟總量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在我們有生之年,應該可以過上非常棒的日子。
還是充滿信心吧,我覺得現在政府很清醒,只是中國的發展道路沒有什麼國家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摸索,慢慢走,慢慢調。有耐心、抓機會,早晚nb!
❹ 房價持續上漲的原因有哪些
近幾年來,我國的房價一直呈現著持續上漲、居高不下的態勢,已成為政府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和人民十分關注的問題。為此,2003年以來國務院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建設部等部委也開展了對房地產市場的專項治理,以期房屋市場價格的穩定。但是幾年過去了,住房價格仍然不斷攀高,不僅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房價漲勢強勁,而且在中小城市和欠發達地區的房價也大幅上漲,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例如北京的回龍觀地區,2001年,普通商品房每平米的價格約在2800元左右,2004年的價格每平米 約為3600元左右,現在則每平米為9000元以上。據統計,今年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6.4%,其中北京、深圳、溫州、廣西北海等城市的房價漲幅已超過1 0%以上。 顯然,目前我國的房屋價格已背離了商品的價值規律,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購買能力,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既有房地產供給結構的不合理、市場需求增加、土地資源稀缺等內在原因,也有市場上大量游資與投機者對房地產價格的炒作、開發商哄抬房價等外在原因,情況是復雜的,造成房屋價格飛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個方面。 供需矛盾造成房價上漲 過去,我國是一個住房困難的大國,人均居住面積較低,居住狀況不盡人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繁榮、房地產業的興起,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升,使我國告別了城鎮住房短缺的時代,同時也大大刺激了人們對住房的需求。一是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的增長,激發了城鎮居民對住房的新需求。從近些年的房地產市場可以看出,許多居民改善住房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小居換大居,舊房換新房,許多居民在積極地改善自己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據調查,約有相當多的居民、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居民有購房打算,他們稱,如果有可能的話,是准備購買住房的。此外,城市改造拆遷,涌現出大量無房居民,所有這些都對新住房提出了需求。二是流動人口的增長對住宅產生巨大需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量流動人口的出現對城鎮住房的租賃、購買提出了巨大需求,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為例,各自城市的外來流動人口多達 300萬到400餘萬,如此大量的流動人口,不但成為了這些城市房屋租賃市場的消費主體,也壯大了新房購買者的隊伍。據筆者了解,這些人中的一些稍有成就者,在所在城市購買住房者是屢見不鮮的。三是城市新增人口對住房的需求。四是對一些大城市及發達地區的沿海城市來說,房屋的購買者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其它地區,甚至來自國外。 從住房的供給情況看,近年來,房地產投資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落。住房供給相對較少,人們對住房的需求日益增長,使得供求關系失衡,必然會形成供需矛盾,使住房的價格因需求而上漲。 地價上漲推動房價上漲 由於我國人多地少,土地稀缺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土地的買賣競爭愈來愈激烈,導致土地價格不斷攀升。從近幾年的土地、房屋市場價格來看,土地出讓價格的增長幅度大於房屋價格增長的幅度。在現實中我們往往可以看到,當一塊土地要出售時,往往會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土地購買者參與競拍。有的地塊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競拍之後,有時竟能拍出一個天價來,而這些地價款必然要攤入房屋的價格中。此外,近年來,建築材料的增長也增加了房屋的成本。 炒買炒賣造成房價攀升 據筆者了解,炒買炒賣房產的現象在許多城市都是存在的,把購置房產作為一種投資的消費者也在逐漸增加。這些人購房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倒賣。他們認為,買賣房屋比炒股風險小,更穩定,更合算,為此,他們有的利用自己手中雄厚的資金,有的向他人大量借貸,有的則通過銀行貸款購買房屋。他們購房後,要麼出租,要麼一手進、一手出,要麼尋找機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從中獲取較大利益。他們與開發商、代理商互動,向房地產市場發出錯誤信息,干擾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秩序,造成或助長房屋價格的攀升。 開發商捂盤惜售抬高房價 從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情況看,囤積土地、房屋、捂盤惜售已成為部分房地產開發商最常用的抬高房價賺取更高利潤的手段。這些開發商為獲取更大利潤,想方設法囤積土地、空置房屋、捂盤惜售或捂盤不售,製造房屋越來越緊缺的假象,並借機抬高房屋價格。有的房地產開發商則在樓房開盤時,花錢顧人排隊購房,造成虛假的「搶購」聲勢,使一 些購房者產生錯覺,加入「搶購」行列,隨之開發商便抬高房屋價格。還有的房地產開發商與代理商相勾結,隨意抬高售房價格。如北京西五環某一房地產開發小區,2006年4月,該小區樓房開盤時每平方米為6300 元;同年底每平方米上升為8000元;2007年5月每平方米上升為9600元。從中可以看出,這種價格的飛漲全是人為哄抬起來的,是極不正常的。 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不足 應該看到,住房是一種不同於其他社會商品的、具有社會保障功能的特殊商品,它既是商品,又應更多地體現其社會的特殊保障功能。因此,各國政府在開發住房這一商品時,是十分重視其社會保障功能的。在我國,住房的保障功能主要體現在對低收入家庭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制度上,而從我國這些年的房地產開發來看,顯然,對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開發比例太低,抓得也不緊,沒有把優先開發經濟適用房、廉租房、限價房作為房地產開發的重點。以北京來說,該市於2006年初公布了在三年內要建2000萬平方米的各種類型的保障性住房,但時至今日,除西三旗限價房和宋庄地塊有動靜外,其他項目都無動靜,照這樣下去,恐怕低收入家庭要想得到一套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是很困難的。在這種 情況下,相當一部分低收入家庭在近期看不到解決保障性住房的希望,便無奈地選擇借錢購房,本人身邊就有兩個這樣的例子。無疑,這部分人加入購房者行列,客觀上進一步加大了供求矛盾。 住房問題是關繫到民生的重要問題,也是關繫到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問題,對此,黨中央、國務院歷來是很重視的。相信,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解決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加上央行升息、提高准備金率、控制信貸投放節奏等措施的採取,我國的房價會逐漸穩定的
❺ 中國房價持續上漲有什麼原因
房價的漲與跌,主要影響因素是當地的庫存和供求關系,當供大於求,則房價上漲無力!內
在「3·25」新政的持續影容響下,上海、深圳樓市持續看跌;一線城市樓市供求關系逆轉,呈現供大於求態勢,出現明顯降溫。業內人士預測,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帶來了房地產新的泡沫風險,未來樓市可能出現大逆轉.
需求部分: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大,對商品房需求量十分巨大遠遠超過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房子成為了高價奢侈品。供給部分:首先是新房方面,一線城市可供應土地日益減少,拿地成本的持續走高推高了新房房價;其次是二手房方面,存量房流通不充分,市場上行期供需矛盾更為加深。在這種供需長期失衡的狀態下遇上寬松貨幣政策,價格上漲成為了必然。
由於一線城市庫存規模實際上還在減弱,所以根據目前的供求關系,其實價格繼續上漲依然是有充分的理由。
❻ 未來房價還會持續上漲嗎,如果是請說明根據
我回答過類來似的問題,再來自回答一次吧。
我個人的觀點是總體房價還是會穩中有漲的。也就是說,總體保持穩定,但是還是會繼續上漲,不排除有個別地區、個別樓盤會暴漲暴跌。
理由如下:
1,宏觀貨幣數量在增長,房地產就是一個巨大的吸納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只要通貨膨脹還在繼續(也就是cpi繼續上漲),房價沒有理由下跌。當然這是名義價格。
2,大部分城市的剛需。人口還是會往社會福利好的地區流動。人口的流入帶來價格的上漲。這是真實價格上漲。
3,不排除暴漲暴跌的情況。市場說到底還是人的行為因素為主。人的行為往往就不是理性看待問題的。
❼ 為什麼說房價持續上漲會導致通貨膨脹
房價上漲,是因為房價預期,因為預期房價不會降,會一直漲。所以人們就會去買,購買增加房價就會漲,這樣來回購買拋售。投機資本會積累大量寸頭。手中的錢多了,自然就會去購買商品,造成商品價格上漲。
❽ 房價持續上漲對經濟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的話,對政府絕對有好處. 有利於稅收增加. (為官員三公消費專以及其他消費創造條件). 壞處就屬是1房價上漲會拉大我國的貧富差距.從而降低消費水平,對國民經濟覺得是個極大的障礙. 2對於產業多元化不利.房價提高,炒房的人多了. 更多的人選擇炒房. 這對於其他的產業有極大的不利. 很多平民選擇這種高回報的投資,但提高房價並不是政府決定保障的. 因此房價一旦下跌會對炒房者造成很大的損失. 其實政府也是巴不得漲價 然後拆了又建 ,建了又拆.
❾ 請運用微觀經濟學的知識解釋過去十年中國房價為何持續上漲
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商品的價值決定價格,由於建造房屋的成本上升,所以房價上升,其次,供求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