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什麼時候見過政府承諾使房價下降?那老頭也只說過合理價格,通貨膨脹後爆漲都是合理價格,不漲死你才怪呢。
不能抑制房價上漲,因成本增加,能起到刺激推高房價的作用。上海、重慶實施房產稅後,房價已在全國帥先上漲,國家稅收目的可以長期順利實現並貫徹全國實施。
重慶市長黃奇帆:「實施房產稅目的不是打壓房價,長期目的就是健全稅收體系」。
《重慶房產稅改革試點新聞發布會》,視頻: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10127/214761248283.html
政府特別告誡市民:房地產屬於半金融資產,與通貨膨脹、貨幣政策等有關。政府已明白告訴你,房地產將會持續長期上漲。
政府推出房產稅的目的是否打擊房產炒作?而房產炒作是今天買明天賣,但是這些炒作者根本不持有房產,因此不需要交房產稅。郎咸平表示:「房產稅能打擊到的,就是那部分長期持有房產的老百姓。房產稅唯一打擊不了的,就是政府不想打擊的炒房人。」
應向重慶政府學習的,積極補課還欠早就該還老百姓很久的賬,已加大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房)供應,所以重慶房價在全國城市中目前來說還是最低的,而且是按套內計算。今後通貨膨脹、房產稅因素會上漲,但至少遏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不能向重慶政府學習的,美其名曰轉嫁包袱,重慶只開征高檔房房產稅,明擺就是利用政策殺豬殺富,把富人趕出重慶,但重慶老百姓高興。這個城市不適合富人去投資,政府殺富心態嚴重,但適合去做點小生意,小生意做大後一定要轉向其它城市去發展。
目前政府也出政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政府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的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房產稅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政府目的達到。政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房產稅實施後,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政府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政府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政府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非常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因政府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政府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政府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政府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例: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租用的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Ⅱ 房價為什麼不能降
你好,幕後當權者的利益肯定不是房價降不下來的主要原因。目前,貸款購房的年輕人已經漸漸的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如果現在房價大跌影響了經濟平衡,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失業,還會失去承擔自己的房子的銀行貸款還款的能力。銀行不僅會收回房產,還由於這希爾未還清貸款而成為資產負債人。這個情況就不再僅僅是通貨膨脹了。目前的房價問題,從市場角度來分析的話,房價問題無非就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如果房屋的供給量增加,也就是政府可以鼓勵開放商加大對廉租房的投資和建設,那麼房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供過於求是房屋價格肯定會相應的降低下來。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消費者對房屋的需求,例如增加房屋首付的額度,提高房屋的購房門檻,加大對購房者自身的條件要求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房價過高帶來的恐慌。地價納入稅收要求,言下之意也就是說,開發商要開發這片土地,所支付的費用會更高,但是根據市場規律又來說的話,開發商肯定不會做賠本的買賣,他會按照開發費用的一定比例把成本轉嫁給業主,也就是說,對土地進行征稅不僅不會阻擋開發商的積極性,反而會進一步抬高業主購房所支付的費用。所以在此基礎上,房價肯定不會下降。另外,現在國家整體調控的是房價的增長速度,只是限制房價增長速度過快,不會對房價下跌有任何影響的。
所以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做到理性購房,不會盲目的搶房而變相哄抬了物價。望採納,謝謝。
Ⅲ 房產稅能不能起到降低房價的作用
專家認為,房產稅的徵收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國房地產的供求關系,自然也就不能真正起到調控房價的作用
國際經驗來看,徵收房產稅並未對房價產生明顯的打壓。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韓國在1986年-1989年 和2005 年分別加強了對物業稅徵收,但此後1-2 年的房價漲幅反而從此前的5%左右上升到了10%-15%,而日本1973年和1991年兩次提高房產稅後不久均因經濟危機導致資產價格崩潰,效果難以觀察。
美國房產稅對房價影響以負向為主。也就是說,在徵收房產稅時,美國房地產市場需求和供給對房價的沖擊將變小。
重慶房產稅對房價的沖擊效應「先正後負」,與美國房產稅沖擊軌跡並不一致;從影響力度看,重慶房產稅對房價的沖擊效應遠不如美國,重慶房產稅政策當前尚沒有發揮抑制市場供需非理性波動的效果,對熨平房價效應較差。
「房產稅調控作用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從短期來看,由於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保護以及在執行層面推進的困難,使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大量徵收房產稅的動力,從而往往有意降低評估價,並設置較寬的免稅范圍,降低了房產稅的實際稅負;從長期來看,決定房價的核心因素在於供需,房產稅的徵收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一國房地產的供求關系,自然也就不能真正起到調控房價的作用。」申萬宏源房地產行業研究員殷姿認為。
其實,從房產稅的徵收結構來看,中外的迥異也是造成房產稅對房價影響效果不一的一個因素。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房產稅是主要發達國家地方稅收收入的主要來源,而在我國稅收中佔比較低。2012年美國房產稅收入佔到整個地方稅收收入的78%。從我國稅收上看,2011年房產稅收入1102億元,僅佔地方財政收入的2.68%,遠遠低於美國。我國房地產征稅制度與其他國家有明顯差異,國外征稅范圍更廣稅率也更高。我國現行的房產稅仍按照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徵收,排除了對住宅徵收房產稅,而上海和重慶的試點僅針對增量或高端住宅,且稅率較低。
Ⅳ 如果房產稅不能降房價 會怎麼樣
首先,如果房產稅抄不能降房價襲,那還研究個屁啊,顯然房產稅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就是一個明顯的增量稅,既然不降房價,也就不會影響樓市的熱度,不影響熱度,也就不影響地方政府賣地,不影響他賣地,他還能再順道收很多稅,他應該笑的合不攏嘴才對,怎麼還會有人反對呢?跟個稅和其他交易環節征稅不同,收其他的稅,基本上是全民反對,而房產稅至少有一多半人擁護,這么好的政策,沒道理討論十幾年都沒結果。往自己兜里裝錢的事,怎麼會如此費勁?科學嗎?當年連自行車稅咱們都努力的收過,而且很快就執行了,不可能這么大的肥肉視而不見。
Ⅳ 微觀經濟學為什麼征稅不能降房價
可以告訴你,賦稅抄對需求沒有直接的影響,而是間接影響。首先是賦稅影響價格,價格影響需求,需求又影響供給。
當賦稅增加時,產品價格變高,客戶需求減少。這個關系裡賦稅是通過影響價格而導致需求減少的,價格是一個過度的環節,所以沒有直接的影響。
另外,這個問題還需要考慮一些具體的產品,分析他們的需求彈性問題。有的產品即使賦稅提高,價格上漲,需求還是不變的。例如自來水,因為是缺乏彈性的,符合這個邏輯。
Ⅵ 房產稅徵收後,房價會降嗎
目前國家也出政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前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政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後,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很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政府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房產稅政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Ⅶ 政府徵收房產稅能降低房價嗎
肯定會有影響,但11年的走勢會是出房產稅的1-3個月內房價會有小浮動波動,但是我敢肯定的說絕對不會影響房地產的大盤走勢。必定會漲。
中國靠房地產支撐拉動GDP。房地產如果崩了 中國經濟也就崩盤了,房地產是最大的消費品,是中國消費鏈的龍頭,如果他斷了 其他行業及附屬,服務行業相繼崩盤,哪屆領導人也沒說過讓房地產降價,都是說防止過快增漲。
中國經濟決定了今年國際金融的發展走勢,從國內看 人民幣在貶值,從國際看人民幣在升值,國內持幣的必然會把錢放到不動產上,國際熱錢也會大量進入中國,難道你還會認為房產稅會對中國房價有多大影響嗎?
有人說德國出台房產稅 德國房價聯系N年降,沒錯,事實是降了,可是德國每年人口是負增長,德國有3300萬家庭,德國有3600萬套房子,人口還在不斷減少,你說出台啥 他不降??
哪個國家發展不是從城市化開始?城市化必然會造成城市人口密度加大。而相繼會出現城市化的一些問題,房價過高就是表現最突出的表現,
10年前,大家都是房價高,可是每年都在漲,國家出台各種各樣措施,以前契稅1%到3%以前沒有營業稅,現在出了5.5的營業稅,貸款從可以0首付到7層,3套拒絕貸款 看看這么多政策哪個影響大趨勢的走勢了?
地方政府拿什麼說明政績?當然GDP 。房價跌了。消費鏈斷了,官員烏紗帽必然掉了。
有力的說明很多,我就不一一在說了。反正一句話,房價必漲(10年內)能買的起的買,買不起的永遠也買不起。
Ⅷ 假如房產稅不能降房價 會怎麼樣
2011年在全國率先進行房產稅試點的上海和重慶市就被外界當作未來房地產稅推行的參考標本。外界對兩地試點效果褒貶不一,不過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修文給出了12字評價,「細致扎實、運行平穩、成效明顯」。
前幾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關於這個話題,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做出了點評。
周天勇:要把房價降下來,除了開征房產稅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但開征房產稅一定要有幾個比較重大的配套改革。
一是保持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所有權不變,但土地使用權,要確權到法人和自然人。
二是土地財產權一定要具備交易、入股、出租、繼承、抵押等商品屬性。
三是要廢除延期制,就是50年、60年、70年期限的規定。現在,中央也提出「有恆產才能有恆心」。另外,征房產稅實際上是征財產稅。但規定了50年、60年、70年的使用期限,征稅就沒有法理上的合理性。要以產權換征稅權,房子永久是產權人的,但產權人要交稅。
另外,一定要廢除現行的行政寡頭壟斷賣地,實際上,現在房價被推高,主要是由於行政寡頭壟斷賣地以及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所有自然人、法人的土地都交由市場掛牌、平等入市,集體土地也平等入市,不需經過徵用來評議地價、評議房價。但要以合理的房價為基礎征稅,不能對泡沫征稅,現在房價太高,以這種價格征稅,納稅人難以承受。比如按照北京市6年收入或者5年收入能買得起一套房子的合理價格征稅。100平米的房子,按照市價征稅可能要征10萬塊錢,但以合理房價征稅可能就7000塊錢,這有一定的可接受性,對100平米一次征10萬塊錢的房產稅,我估計基本不可能。
此外,要分清消費性居住住宅和投資性住宅。消費性住宅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房價征稅,投資性住宅可以按照市價征稅,但不宜累計征稅。比如有三套、四套房子,累計征稅可能一年要徵收一百萬塊錢,租金都沒這么多。即使三、四套中有北京的學區房,按市價征稅的負擔也很重。
房產稅怎麼開征,方方面面的配套改革要細致設計。比如對一些退休的、低收入的群體,還有對最高價時購入房產、按揭壓力比較大的群體,要退稅或是減免稅收,讓房產稅的徵收能穩步開展,一定會撲滅房價過高的火。
經濟之聲:如果開征房產稅,廢除了地方政府賣地的收入,地方政府收入基本上會瞬間短缺,地方財政本來就緊張,在財權、事權還沒有理順的情況下,或者分稅制改革還沒有調順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收入的缺口怎麼辦?
周天勇:其實現在一些三線、四線城市土地財政收入基本上已經斷檔了,一是房屋過剩,二是地也賣不出去了,能賣出去地的主要是一線城市,像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實際上,財政困難的不是這些大城市,而是三線、四線城市。其次,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房產稅來替換土地出讓金,我計算了一下,城鎮大概有350億平米房子,即使按均價7000塊錢計算,也有250多萬億資產。按照1%稅率征稅也有25000億的財政收入,減免完後也有20000億,再加上二手房、土地交易稅,一定能把土地出讓金抵回來,而且能均衡分配。
經濟之聲:稅基、稅率、徵收方式,可能每一條都是挺復雜的系統工程,落實不容易。但從民眾角度來講,實際上又給民眾加稅了,在現有的稅負條件下,民眾會不會稅負過大過重?
周天勇:這是一種再分配,現在城鎮居民住房財富的持有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大概前三年統計、抽樣調研,13%的人沒有房子,是租房子住的,66%的人有一套房,21%的人有多套房,擁有多套房的平均起來大概人均有五、六套房。實際上,開征房產稅,產權人為原來積累的財富交稅,實際上是財富再分配的過程,對66%的這些居民而言負擔不大,交房產稅的實際上是這21%擁有多套房的人,這些人已經從土地增值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財富,交點錢也是應當的。
經濟之聲:這一套房是在一線城市一套房,還是在全國一套房。有很多人從二線、三線來到北京或者其他一線城市,新購置房屋,這個統計是在全國范圍還是在一個城市來統計的?
周天勇:是對有戶籍的城鎮居民的統計,不包括務工農民。
經濟之聲:如果房價真的下跌,金融系統所受到的沖擊大不大?
周天勇:第一,確實要對這個風險進行評估。第二,我們面臨的兩個問題,一是泡沫繼續積累會發生什麼問題,二是房價這么高會不會把實業擠出去。實際上,我們現在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沒有一個改革全好或者全壞,取其危害輕的,取其長遠會變好的。因此,即使到時候金融體系可能會受到一些沖擊,我們也得忍受。
Ⅸ 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征稅不可能降房價
按照馬克思經濟學原理,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商品房也是如此,房價回高低並不取決於其答價值,所以增加房地產的稅收,只會增加交易成本,如果供給短缺這一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買單,如果供大於求,將會由銷售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