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的房產稅政策是什麼時候出來呀
.
先在上海、重慶試行,但房產物業稅出台後將會快速推動房價繼續上漲,國家稅收目的就可以順利實現了。
應向重慶政府學習的,因重慶加大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房)供應,所以重慶房價在全國城市中目前來說還是最低的,而且是按套內計算。今後通貨膨脹因素會上漲,但至少遏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不能向重慶政府學習的,因重慶只開征高檔房房產稅,雖對抑制重慶房價一點關系都沒有,明擺就是利用政策殺豬殺富,把富人趕出重慶,但重慶老百姓高興。這個城市不適合富人去投資,政府殺富心態嚴重,但適合去做點小生意,小生意做大後一定要轉向其它城市去發展。
目前國家也出政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的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政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後,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非常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國家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房產稅政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例: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2. 解析:房產稅馬上要出台么
官方紛紛表態,房產稅好似呼之欲出
十九大報告對房地產行業未來發展方向,重點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財政部部長肖捷日前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中談及房地產稅,明確未來的房地產稅將按照房屋評估值徵收。
近期黃奇帆表示「房地產稅當然要收,而且不是說要十年,二十年,是今後幾年馬上會發生這件事!」
一、房產稅出台的直接目的是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彌補地方的財政窟窿和償還地方債務
09年在中央四萬億的財政刺激下,地方政府也跟隨大規模投資,使地方的債務規模迅速膨大,地方債務問題一直成為困擾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一個敏感問題,縣級的地方政府實際上已經等同破產,入不敷出,無法償還債務;另外,中央實施營業稅改為增值稅,但是營業稅完全是地方稅,增值稅的70%是交給中央的,相當於稅法改革後,地方的稅收收入大幅下降。
房產稅是地方稅,這種背景下,為了平衡地方的財政收入,實施房產稅,便能夠增加地方的財政收入,償還債務,這是出台房產稅的初衷和目的,而非用來調控房價,那隻是為了順利出台房產稅而尋找的美麗托詞,能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房產稅可以給地方政府帶來新的長期而穩定的稅源,解決地方財政困難的問題。
二、房產稅的直接目的並非為了抑制房價,上海和重慶出台了房產稅,並沒有抑制房價
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試點,並沒有改變上海和重慶的房價上漲之勢,並未抑制房價。北京沒有出台房產稅,上海實施了房產稅,兩個城市可以做對比,房產稅試點以來,上海的房價漲速大幅跑贏全國水平,而且都是高於北京的;重慶屬於二線城市,從區域位置上講,可以和成都類比,重慶和成都的房價平均水平,以及漲幅都是很接近的,而且很重要的是,重慶的住宅產權是50年,其他城市的住宅產權是70年,這是制約重慶房價上漲速度的一個原因。所以可以看出,房產稅的出台,對於房價的影響是比較弱的。
三、土地出讓的收入規模遠遠大於房產稅的收入,當前地方政府仍然依賴土地出售,而非房產稅
以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徵收試點為例,房產稅的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僅2%左右,僅占土地收入的7%,遠遠小於土地出讓收入,土地收入仍然是絕對大頭。重慶三年累計徵收房產稅未超過4億元,而重慶的土地出讓收入卻高達1500億,2011年上海徵收個人房產稅超過1億元,2012、2013年該項稅收收入分別為2億元和3億元左右,上海的土地出讓收入則高達700億左右,房產稅收入僅相當於土地出讓收入的 7%。
目前我國的房產稅由於稅基狹窄,對占總量80%以上的個人住宅免徵,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僅維持在2%左右。因此,即使推房產稅,短期內也難以成為地方財政的收入來源。
四、無論根據實操層面,還是根據當前經濟狀況,我國尚不會全面推行房產稅
在實際操作層面,房產價格的波動與宏觀政經形勢密切相關,如何合理評估房產價格,再來征稅是現實操作的難題,需要不斷地完善。還有經濟和金融風險,也不容易全面推廣房產稅:
(1)房地產仍是中國的支柱產業,短期不可替代
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空間依舊巨大、上下游產業鏈很長,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所處的支柱地位仍牢不可撼,特別是在當前經濟持續下滑、新興行業尚未接替成為發展動力的背景下,房產依舊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5-10年內都不可替代。
(2)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政府償債與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地方政府性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度高。截至2012年底,11個省級、316個市級、1396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債務余額34865億元,占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余額93643億元的37.23%。
(3)我國居民的70%財產都配置在房產上,而且杠杠購買,實施房產稅加速放房價下跌的話,會觸發金融風險
我國城市居民近70%的財產配置在房產中,尤其在住房貸款迅猛發展的今天,通過高杠桿配置不同城市的多套房產,也成為了城市中產的首選。
目前我國金融行業大部分抵押物品均與房地產有關,因此房地產價格的縮水,會直 接影響到金融相關業務的穩定,引發一系列系統性風險。
在房地產支柱地位仍無法被替代的情況下,貿然針對個人住房大范圍徵收有實質影響的房產稅,或將導致購房需求在短期內顯著下滑,房價加速下跌,導致居民財富大幅縮水,進而減少開支,抵押品大幅貶值,引發金融風險,導致經濟增長失速、財政收入顯著下降等風險。在當前中央不斷強調穩定金融風險的背景下,難以全面出台房產稅。十九大報告中間也沒有提到房產稅,或緩解市場擔憂。
五、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正在去地產庫存,鼓勵購房;同時這些城市的地方債務率最高,仍然需要依賴土地收入還債。所以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尚不會出台房產稅。
中央政府對今年的一個經濟目標,就是去地產庫存,但指的是去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庫存,因為這些地方的住宅庫存較大,風險較大,需要去庫存。所以今年各級政府出台的樓市調控,主要是針對的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並未出台樓市調控,反而還鼓勵購房,以消化庫存,降低金融風險。所以今年三四城市及以下的城市,房價比較火熱,處於持續的上漲之中。
另外,由於三四線以下城市的產業少,能帶來財政的收入少,所以導致地方債務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他們仍然需要償還債務,化解風險。
所以如果這些城市出台了房產稅,雖然能帶來一些房產稅的收入,但規模都遠遠不能和土地出讓金相比,反而會抑制這些地方的房地產發展,和中央的去地產庫存相違背,也阻礙了這些地方的財政收入,無法解決地方債務的風險問題。
綜上來講,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難以出台房產稅。
六、一線城市和大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在下跌,尚無房產稅出台之需要
2015年開啟的房價牛市,一線城市和大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都出現了較大的上漲,所以抑制房價也是今年中央的經濟目標,去年底和今年年初房地產調控不斷升級和加強,房價出現了明顯的回落。2017年11月份統計局顯示,15個熱點城市的房子總體平穩,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價格分別環比回落0.1%和持平,其中深圳、北京、上海、合肥、上海、廈門、杭州等城市的房子明顯價格下跌,北京、深圳和上海的房價都出現了整體式的下跌,今年北京房價下跌比較大,相對於3月份的房價,已經下跌了15%左右。
圖:10月份10個熱點城市的房價
從之前已經有的試點看,房地產稅都是從新增量開始試點,這樣政策落地的難度小,上海、重慶都是先從增量開始,但這並不意味著房產稅在這些城市就不會擴大。重慶已經逐漸開始擴大到存量。增量開始,也並非指只核查增量,而是對新購房人群核查存量面積,超額的徵收房產稅,以上海為例,如果不新購房屋,之前存量面積不計算房產稅,但如果新購房將疊加之前存量,一起計算房產稅。
3. 重慶的房價為什麼這么便宜啊
朋友,我也是從上海過來的,現在在重慶。呆了一個月有點想在重慶安家了。這邊的空氣比上海好。房價的高低首先由這個地方物價,人均收入所決定。
4. 上海和重慶收房產稅後房價走勢
具體房價是否是因為房產稅的影響而變動無法判斷。可從持有房產的整個周期來看房產稅的版影響,假權設以15年的持有期看,屆時買房個人所得稅(20%)肯定徵收,我曾測試了以下條件下房價短期漲幅。
賣房個稅20%+房產稅0%:房價至少要漲20.6%/年;
賣房個稅20%+房產稅0.6%:房價至少要漲21.3%/年;
賣房個稅20%+房產稅2.5%:房價至少要漲23.8%/年;
這個估算目前還是比較接近近幾年上海房價的漲幅,我的房子上海從2014年初-至今(~4年)近漲了幾乎一倍多,年均漲幅21%,實際漲幅和上面的情況2我的測算很接近,所以可以認為房上海產稅對房產價格的影響約0.7%,確實對房價影響很小(上海是2011年起徵收0.6%房產稅)。
所以全國將來可能徵收2.5%的房產稅,那麼房產稅對房價影響估計+2.2%/年。
5. 上海政府施行房產稅,對個人擁有多處房產的,按照什麼價值收取房產稅
.
先在上海、重慶試行,但房產稅出台後將會快速推動房價繼續上漲,國家稅收目的就順利實現了。
應學重慶政府的,因重慶加大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賃房)供應,所以重慶房價在全國城市中目前來說還是最低的,而且是按套內計算。今後通貨膨脹因素會上漲,但至少遏制了房價的過快上漲。不能學重慶政府的,因重慶只開征高檔房房產稅,雖對抑制重慶房價一點關系都沒有,明擺就是利用政策殺豬、殺富,把富人趕出重慶,但重慶老百姓高興。這個城市不適合富人去投資,政府殺富心態嚴重。但適合去做點小生意,小生意做大後一定要轉向其它城市去發展。
目前國家也出政策公開參與炒房,房產稅轉嫁到租金,看來國家是要打擊沒房住的人多掏租金去租房,目的是想逼老百姓都掏錢去買房。
最終轉嫁到租房人,租金增高,加劇新一輪搶房潮投資出現,房價繼續高漲,稅收增加,國家目的達到。政府轉嫁房產稅可暫時影響供求及保障矛盾,徵收房產稅會使國家會更加強大,國富民弱會更加突出,但為了國家利益,老百姓犧牲一下個人利益吧。
一但房產稅改革後,政府最怕有房的老百姓較真,都去找國家要土地增值那部份錢,或老百姓都去找國家要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權,那國家麻煩就大了,呵呵。
重點:落實解決供求關系,非常簡單的事情,不清楚為何國家要故意搞得特別復雜!!!
房產稅政策短期影響房價很難說,因國家未實質解決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國家每出台一個政策調控,就變相抬高一次成本,越抬越高,最後還是老百姓去買單。所以長期來說是看漲的。
國家新政是「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國家是要求房價繼續上漲,但不要漲得太快。房價下跌不符合國家新的政策,新政本來就是不需房價下跌,但需和諧的溫和上漲。
例:有人去市場花100大洋買了一隻小豬認養10年,1年後長成可以賣1000大洋的大豬,有一社團組織告訴你這豬的增值部份你1文錢不能拿,每年還要再徵收你把豬養大了的養豬增值稅100大洋。就是這種稅,請問你認為應採用何種形式徵收?呵呵。社團組織對豬的打壓的政策就是明白告訴要搶劫,有本事你就別去買豬,看豬價會不會下跌。但豬涉及民生問題,有很多人需要買來吃或養,社團組織如果從源頭上解決有大量的小豬、大豬的供求才是問題所在!!問題是社團組織是否願這么干?而不是單一去研究下一步如何搶劫的辦法。否則搶劫一次,豬價的成本被抬高一次。
漲價不是房漲價,房是每年都要折舊,增值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而持續增值的。
在國外因土地增值要收地產稅(房產稅、物業稅,什麼名稱不重要),國外土地是私有化的業主擁有所有權,業主自己的土地增值了,國外的業主非常高興,當然願意交地產稅。中國也准備征稅,但問題是房是每年都在折舊跌價,中國的土地全部都是國家所有的,老百姓僅僅只有使用權而已。但土地又是持續增值,增值部份也是國家的土地增值,問題是增值部份的物業稅應該向誰征稅?地方政府找中央政府徵收?不可能。去找老百姓徵收,但老百姓的房在折舊貶值,轉而只有轉嫁去抬高房的價格,造成房價爆漲。
6. 房產中介是否如我們想像的那樣收入很高
最近《安家》熱播,演繹了房產中介工作的各種心酸苦辣,雖然導演編劇竭力還原現實中房產中介的工作狀態,但電視劇畢竟是電視劇,要給觀眾呈現美好的景象,然而現實中,房產中介的工作遠比電視劇中的勞累辛苦得多。 現實中普通房產中介的收入遠沒有電視上表現的那麼多(極個別TOP SALES除外)。除在北上廣這種超一線城市以外,國內其他城市的房價遠沒有電視上看到的那麼高,目前一線城市成都、武漢、南京、重慶等城市的房價一般在1.5-3萬/平左右。比如說一套2居室的房子,建面大約90平米,套內大約70-75平米,我們取房價中間值2.25萬元/平米,二手房交易是按建築面積計算,那就是2.25*90=202.5萬元。就按200萬元計算。中介收費一般是房款的2%,加上貸款和各種稅費,就按2.5%計算吧,那就是200*2.5%=5萬元。 一般人看這50000元一定會覺得很高,但房產中介工作人員實際拿到的並沒有那麼多。因為所有的中介費要全部交回公司,由公司根據客戶交(貸)款進度和工作人員實際工作情況發放,而且並不是100%全部發放給工作人員,房產中介公司為了維持經營,一般會拿走中介費50-80%(每個公司規定不一樣,管理費的比例也不一樣),員工只能得中介費的20-50%。 遇到公司厚道,它可能會抽50%的管理費,那員工就可以提成50000*50%=25000,大家一定會想:這也不錯啊,一個月提成也有25000,加上底薪(扣掉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至少也有26000-27000吧。 錯! 如果你運氣好能力強,每月至少開一單,那基本能拿到這個數。但一般員工根本就拿不到那麼多。為什麼呢? 因為很多房產中介公司規定,員工的底薪不是無責底薪而是有責底薪。每月必須要開單才能拿到底薪,否則就沒有底薪。那就有人要說了:如果不開單,那就是白乾,你(公司)不給我發工資,那我走就是。中介公司為了防止人員流動過快,就實行了有責底薪制,即:你不開單時沒關系,我仍然按照說好的底薪發給你,這算公司借給你的(工資),一旦開單後,就要把之前沒開單的底薪全部扣回來,扣除之後有剩餘的再發給你。 比方說,招聘時告訴員工底薪為4000月(稅前),如果該員工連續4月不開單,公司仍會照4000准給員工發工資,該員工在第5月賣了上述說的2居室,應該提成25000,那第五個月應得提成就是25000-4000*4=9000元。加上5月份的底薪(扣除稅費和五險一金後),拿到手的大約11000-12000左右。 這是按100%回款率計算的,如果客戶是貸款或分期付款,那提成的金額也要按照回款率計算,這樣算下來,到手的錢也不過7-8K左右。 有的朋友就要說7-8K/月也不錯啊。我想告訴你的是:這是理想狀態!很多中介不可能每月能開一單。 為什麼呢? 作為二手房的房產中介,你不可能全市所有二手房都要做,你只能做你那門店周邊樓盤的二手房。 打個比方,你所在的門店周邊大大小小一共有30個樓盤。那你只能做這30個樓盤的生意。不能跨區做。就像《安家》里徐姑姑給老嚴夫婦找鋪面一樣,他推薦老嚴夫婦到其他區去做生意,就要把客戶轉給其他區門店的工作人員。當然,你可以和其他區門店工作人員協商好:客戶是我的,房屋你給客戶找,成交後我倆按比例提成。 有的朋友就會說,房似錦怎麼可以跨區給林茂根找房子呢?那是因為她做的是老洋房生意,老洋房是一個不普遍、少量的特例房子,當然如果你有時間有能力,你也可以跨區做這種特殊的生意。 話回前提。你現在周圍只有30個樓盤,就只能做這30個樓盤的生意。但30個樓盤的房子不是全部能交易,而是有業主要出售,才能交易。比方說,一個樓盤同時段大約有10戶要出售,那30個樓盤就是300個房源。不要以為300個房源很多,生意一定好。房源多就意味著這里的房子好賣,競爭壓力也大,說不定周圍大大小小的房產中介門店有20-30個之多。 你想想,平均每個門店10-15套房源,每個門店一般都有5-20人(門店大小不同,工作人員人數就不同),按平均法則分到每個人頭上又有多少套呢?而且不是每個月都能保持平均每個樓盤出10套房源的(這只是理想狀態)。如果這300套房源里有一部分是獨家房源,不是公共盤,那這20、30家門店的工作人員每人分到的房源就更少了。更何況房產中介這行不是吃大鍋飯不是平均主義,真的是一步一腳印努力,爭先恐後與別人競爭、搶出來的業績。 如果能開發出獨家房源(業主只授權給你一家門店銷售他的房子),那就是極好的!肉爛了在鍋里,不管怎麼賣付出多少努力辛苦,總是能賺到中介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