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控制房價上漲
大家要清醒地認識到:房價要是真跌了,那意味著什麼?--國家經濟衰退回面臨「破產」!所以答無論如何調控,都不會使房價下跌的!
市場調控應該是公民安居以外部分。只有保障了公民安居,社會才會和諧。如果不解決安居,直接全部「調控」,只會讓房價緩漲,而不可能跌!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抑制房價,為何不從免費用地開始?》http://hi..com/e%C2%B7%BE%A3%BC%AC/blog
⑵ 如何控制房價上漲
房價其實一直在漲,國家也在一直調控,可是調控了20年,房價漲了100倍,難內道是國家調容控不了?是的,不動產登記已經開始,但是難度非常大,只能慢慢等待。就算實現了全國聯網,又能如何?名下幾十套房子的多如牛毛,指望開征房產稅抑制房價只是無房戶的一廂情願而已。政府財政依賴土地,房地產已經綁架了政府,綁架了銀行,如果房價下跌,整個社會就會陷入癱瘓。所以,國家擔心房價下跌。國家已經明確定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目的是讓每個人有房子住,但不是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仍然買不起的,只能租房,可是,哪個媳婦會和你住租來的房子?所以,不要期待房價下跌,你等不到。
⑶ 如何抑制房價下降
政府根本就不會讓房價下降的.因為房子代表著國家的經濟.房屋價格增長,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一種表現.
⑷ 如何抑制高房價
中國的土地屬於政府所有。房產建設、銷售過程中的土地費稅佔到總銷售額的一半或更多,中國的房價從根本上應被看作一種稅收。開發商的經營模式是大量儲備土地——土地銀行——並從土地未來升值中獲利。負擔高房價的是每年的新購房者,也就是有望成為中產階級的那部分人。高房價使財富分配極端化,兩極的富人和窮人增多,中產階級規模很小。
在中國,不平等程度正在上升,其中大部分反映的是經濟增長成果分配不均——一些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比其他人獲利更多。然而,絕大多數人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利益,因此,盡管中國不平等程度已處於全世界最嚴重之列,目前社會卻仍然能維持穩定。 但是,迅速擴張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威脅到很大一部分人,使其絕對福利惡化。房產是家庭財富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全世界范圍內,它佔到家庭財富總量的三分之一;而在東亞地區,這一比例更接近二分之一。 在一個有效率的市場中,房產價格由購買力決定。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指標是房價收入比,即住房價格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從美國的4倍到中國香港和日本的8倍,各地諸如房產稅等微觀條件令其房價收入比各有不同。房價收入比由機會成本決定,因為用來購買房產的資金也可被用來投資於股票或債券。因此在有效率的市場中,房產升值率加上租金收益率會等於債券收益率加上風險溢價。
⑸ 如何控制房價
調控房價,不應該打擊有錢大佬,而應該打擊剛需。
比如我換房,是拿著賣房的錢當首付買下一套;賣我房的房東,拿著我的首付+貸款,准備去加錢買下一套。這很可怕,你看——
A拿30萬,貸款70萬,買B持有的100萬的房;B拿到A的100萬做首付,貸款200萬,買C持有的300萬的房;C拿到300萬,貸款600萬,買900萬的房,以此類推。
結果你發現,只有A實實在在兜里掏出來30萬。剩下的A自己買的100萬的房、B的300萬房產、C的900萬房產的所有房款,全是銀行貸款的(當然,B、C之前買房的時候也出了首付,但這一輪換房他們一分錢沒出)。
泡沫非常大。
偏偏是這些以房換房的剛需,賣出去上一套騰出來名額,就不太受二套房的貸款限制(北京對換房剛需限制依然很大,棒棒)。
至於有錢大佬,都是好幾套房的,名額都用滿了,再買也得全款,沒有什麼泡沫。
你看,房價泡沫都是剛需炒上去的,有錢大佬,只是順便。
這說明——
剛需越多,泡沫越大,有錢大佬買的越多,樓市越穩定。
那怎麼辦?很簡單——
應該連貸款都不給貸,並開放購房名額限制,有錢大佬隨便買,愛買幾套買幾套。
最後就會形成,房價非常穩定,毫無泡沫。但是剛需也貸不了款,誰也買不起。房都在大佬手裡。
反正誰也買不起,結婚的時候,丈母娘也不要求男方有房了,大家全租房過日子。社會走向了和諧。
大佬買了這么多房,也住不過來,房價穩定,轉賣來回炒也沒意義,於是大佬全都租給剛需,剛需租房過。
原有大佬炒房,由於畸形的租售比,租房子收入是不賺錢的,必須轉賣才賺錢。大佬傾向於簽短租約,所以租客權益難以保障,一旦賣房就會出現「被房東趕來趕去」的窘境。
而在我的建議中,由於房價穩定,租金回報成為投資目的,大佬會非常願意和租客簽長約,甚至在租售同權(多地已經提出)落實後,大佬很樂意讓租客用自己房子的學位,提升租金收益。這樣租售比就回到了正常水平。讓剛需的租客權益得到了保障,大佬也提升了租金。
當然,這里的大佬,不應該是自然人,而應該是法人。
因為——普通大佬再有錢也就買個二三十套,他們干不過投資機構。投資機構一買起房來,都是上萬套地持有,一個小區一個小區地掃貨(已經有了雛形,萬科在全國拿下多塊住宅用地,無法銷售,全部住宅必須全部自持經營)。普通剛需雖然買不起房,但可以對這些投資機構進行投資。作為投資機構的小股東,普通剛需依然可以通過投資機構來分享機構的收益。
最後,房產向投資機構進一步集中,最後萬科、恆大、保利與房產信託投資基金成為中國明星企業,這一階段,首富依然應該從王健林和許家印中產生。
⑹ 怎麼樣才能控制房價拜託各位大神
控制投機炒房,新房轉手至少5年以上。。。
⑺ 如何抑制房價過快增長
只要房子跟學區戶口這些脫鉤,房價,很快就可以抑制,不要說增長,跌下來都有可能,所以方法不是沒有,就看能不能使用。
⑻ 如何從根本上抑制房價
從今年初開始出現的一些大城市房價上漲,發展至今呈現出愈演愈烈的態版勢,面對遏制不住的房權價,准備購房的群體已經陷入集體性恐慌之中。就目前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最主要的矛盾似乎已經不是過高的房價與民眾有限的購買力之間的矛盾,而是民眾強烈的購房需求與房地產市場供應不足之間的矛盾。因此,要解決這個矛盾,地方政府只有加大土地供應,推出更多商品住宅,來滿足這種需求。但現實情況又是,一方面房價漲勢凌厲的情況集中於幾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其土地供應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每次推地,都引來攜有巨資的開發商哄搶,地王頻現,這種狀況又反過來作用於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價沖高,並進一步激發市場的恐慌情緒。
⑼ 政府如何抑制房價的/
中央政府現在的做法是:
首先,慢慢收緊銀行信貸(最近的加息和提專高准備金率就屬是,當然也有收縮流動性的意思),並逐步提高房地產行業信貸門檻,從而來約束房地產行業良性發展。
其次,強力推進公租房和保障房建設,對商品房市場進行分流,暫時減少剛性需求,進而抑制商品房價格因需求過快上漲。(同時也是保障民生的舉措)
最後,提高住房保有階段的成本,即積極准備開征房產稅,以抑制投資保值需求。同時與保障房政策相結合,既有效的抑制了投資保值需求,又解決了中低收入階層住房問題。(因為增加的房產保有階段成本肯定會轉移到租房者身上,而保障房的廉價租金會拉低商品房租憑價格,也就增加了商品房保有者的成本,抑制投資需求)
總結政府調整房價的方法就是:抑制投資、投機、保值增值需求;逐步分流、緩解剛性需求,從而平穩房價,讓房價實現軟著陸。
中央政策是好的,但施行起來效果怎樣,還需要地方政府配合。目前房價還不存下降的可能,因為地方政府的利益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