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這題如何做會計分錄謝謝(投資性房地產)
(1)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500
貸:銀行存款 500
(2)
借:銀行存款 20
貸:預收賬款專 20
借:預收賬款 20
貸:其他業務屬收入 20
(3)
2007年末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2008年末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2009年末確認公允價值變動: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4) 借:固定資產 518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500
——公允價值變動 20
『貳』 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由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涉及到遞延所得稅怎麼處理
投資性房地產計量由成本模式轉化為公允價值模式,計稅基礎: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確定(按照歷史成本該提折舊繼續 提折舊);
賬面價值:按期末公允價值計量。即:
本題計稅基礎=歷史成本-折舊=3940-468=3472
賬面價值=期末公允價值=4472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一般計稅基礎都雖歷史成本,改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變化的只有賬面價值。
在稅法中不承認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稅法只承認賬面價值,所以當公允價值高於賬面價值的時候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而會計上轉換成公允模式以後就不計提折舊了,二稅法中還要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所以就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稅法按照歷史成本計量只認投資性房地產賬面價值,在稅法中不認其公允價值,成本法下,計稅會計沒有差異,但是轉了公允價值計量,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
報表反應的也是公允價值,計稅基礎還是按照成本模式的,兩者之間差異不就出來了所以會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模式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需要把變更時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留存收益。
(2)投資性房地產涉及所得稅如何做分錄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以後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在確認相關資產、負債時,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
(二)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於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於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資產負債表日,預計未來期間很可能無法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所得稅——當期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
『叄』 投資性房地產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投資性房地產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借: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借:所得稅費用
貸:固定資產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3)投資性房地產涉及所得稅如何做分錄擴展閱讀: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准則確認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資產。
根據稅法規定可用未來年度稅前利潤彌補的虧損產生的所得稅資產,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等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
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
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肆』 關於投資性房地產所得稅的處理
2011年 6月30日:
出租: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205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版 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 2500
資本公積--其他權資本公積 50
考慮遞延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1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2011年12月31日 公允價值變動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 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0
考慮遞延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43.75 【(2100-1875)*25%-1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43.75
『伍』 投資性房地產會計分錄怎麼做
當採用成本法核算時,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貸:投資性房地產
當採用權益版法核算時,要看權處置時是虧損還是盈利,盈利的話貸其他綜合收益,虧損的話借資產減值損失,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
『陸』 投資性房地產處置會計分錄怎樣做
一、處置分錄:
1、當採用成本法核算時,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累計攤銷
貸:投資性房地產
2、當採用權益法核算時,要看處置時是虧損還是盈利,盈利的話貸其他綜合收益,虧損的話借資產減值損失,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資產減值損失
貸:投資性房地產
其他綜合收益
二、處置總結:
當投資性房地產被處置時,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預計不能從其處置里取得經濟利益時,應當終止確認其項投資性房地產。
企業出售和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時,應當把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
(6)投資性房地產涉及所得稅如何做分錄擴展閱讀: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
一、投資性房地產在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予以確認:
1、企業能夠取得與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相關的租金收入或增值收益;
2、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該確認條件與企業的一般資產的確認條件相同,並無特別之處。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時點:
1、用於出租的投資性房地產以租賃開始日為確認日;
2、持有以備經營出租的空置建築物,以企業管理當局就該事項作出正式書面決議的日期。
3、持有以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以企業將自用土地使用權停止自用,准備增值後轉讓的日期為准。
『柒』 投資性房地產會計分錄處理問題
1.辦公樓轉成投資來性房地產
借:投自資性房地產-成本500
貸:開發成本500
2.辦公樓公允價值550萬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50
3.收取租金
借:銀行存款10
貸:其他業務收入10
4.收回辦公樓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5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450
借:固定資產1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400
貸:投資性房地產-成本500
借:其他業務成本4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400
『捌』 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分錄怎麼寫就是它們之間的差額怎麼轉
1、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變更日公允價值)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攤銷)(原房地產已計提的折舊或攤銷)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准備
貸:投資性房地產(原價)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或借記)
盈餘公積(或借記)
2、將計量模式變更時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將計量模式變更時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調整期初留存收益。涉及所得稅影響的,調整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
(8)投資性房地產涉及所得稅如何做分錄擴展閱讀
在房地產市場比較成熟、能夠滿足採用公允價值模式條件的情況下,才允許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從成本模式計量變更為公允價值模式計量,而已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
《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第十二條規定:企業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模式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成本模式轉為公允價值模式的,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按照相關的規定處理。已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不得從公允價值模式轉為成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