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產開發 > 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

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2021-02-08 00:03:02

1. 請隨便列舉幾條從08年到現在全國房地產市場出台的主要調控政策

首先你要問的是主要政策,所以我的回答不會給你說的太細了,如果有具體問題,你留下QQ我可以給你仔細解答

言歸正傳
08年國家政策主要是管控為主,直至08年9月那場金融海嘯,因為遭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遭受了巨大創傷
國家2008年9月16日和10月8日,央行先後兩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和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難問題,2008年10月22日國務院有關部門採取一系列措施:一是降低住房交易稅費。自2008年11月1日起,對個人首次購買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稅稅率暫時統一下調到1%;對個人銷售或購買住房暫免徵收印花稅;對個人銷售住房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

這些都是國家經濟危機後,扶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

直到2010年國家因為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過快,國家為了遏制房價快速上漲,先後出台了《國是十一條》、《國十條》等政策,後來又上調了儲備金利率這些都是遏制房地產市場的表現

其實從10年以來國家一直在遏制房地產市場
11年又出台了《國八條》,同時在11年國家多次上調儲備金利率。。。

12年基本上沒啥了,就是銀行貸款利息調高後執行的第一年,因為國家上調貸款利息需要次年1月1日實行,所以近年是第一年,到現在也沒啥動靜了,,,不過兩會過後應該會有政策出台,希望你能及時關注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留下QQ,我給你解釋或者你給我留言也行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問題,更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得到你給的最佳答案

2. 08年的次貸危機是怎麼誕生的為什麼會出現次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近年美國等國家放鬆購房信貸標准(不用付首期,不用收入證明,也不計較抵押單位的質素等),形成次級房貸市場。次級房屋信貸經過貸款機構及華爾街用財務工程方法加以估算、組合、包裝,就以票據或證券產品形式,在抵押二級市場上出賣、用高息吸引其它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購買。

但好景不常,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在2006年轉差,美圓利率多次加息,令次級房屋信貸的拖欠以及壞帳增加,次級房屋信貸產品的價格大跌,直接令到歐美以及澳洲不少金融機構都出現財政危機,甚至面臨破產,牽動全球信貸出現收縮。部分基金為了應付客戶大規模贖回潮,於是借日圓平倉,大舉投資的方法再行不通,唯有沽貨套現,即是所謂日圓利差交易拆倉,造成連串的骨牌效應,導致環球股市大跌。

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承諾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隨著這兩家公司的丑聞爆出,政府對兩家公司的業務增長加以限制,整個次貸市場開始爭搶這兩家公司所購貸款。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當房利美和房地美還占房貸市場主導地位時,他們通常會制定明確的放貸標准,嚴格規定哪些類型的貸款可以發放。時至今日,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它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拓展資料

次貸危機從2007年8月全面爆發以來,對國際金融秩序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和破壞,使金融市場產生了強烈的信貸緊縮效應,國際金融體系長期積累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得以暴露。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起源於美國的這次次貸危機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體系受到重大影響,危機沖擊實體經濟。中國也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

金融工具過度創新、信用評級機構利益扭曲、貨幣政策監管放鬆是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美國政府採取的大幅注資、連續降息和直接干預等應對措施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由此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金融調控政策必須順應經濟態勢,符合周期性波動規律;應在加強金融監管、健全風險防範機制的基礎上推進金融產品及其體系創新;應抓住有利時機,鼓勵海外資產並購,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分散海外資產風險。

3. 中國房地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中國房地產是從1978的時候開始的。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至1991年) 1978年理論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率先掛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了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

1982年國務院在四個城市進行售房試點。1984年廣東、重慶開始徵收土地使用費。1987至1991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起步階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開招標出讓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開始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1991年開始,國務院先後批復了24個省市的房改總體方案。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至1995年)

1992年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開始啟動。1992年後,房地產業急劇快速增長,月投資最高增幅曾高達146.9%。房地產市場在局部地區一度呈現混亂局面,在個別地區出現較為明顯的房地產泡沫。

1993年底宏觀經濟調控後,房地產業投資增長率普遍大幅回落。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後開始復甦。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階段(1995至2002年)

隨著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為新的消費熱點。1998以後,隨著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實施,房地產投資進入平穩快速發展時期,房地產業成為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價格持續上揚,多項調控措施出台的新階段(2003年以來)

2003年以來,房屋價格持續上揚,大部分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明顯。隨之而來出台了多項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

(3)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1、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為3326元,到2004年時均價已上升至6385元,漲幅達到92%。

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

3、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價更大多已經突破16000元每平方。

4、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

5、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6、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來補充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7、開發商賺取高額的利潤而政府收取開發商高額的出讓金。

8、高地價,高利潤,就有了超出當地平均居民家庭年收入10倍20倍的房價,在這一利益鏈條的捆綁下中國大陸的高房價才持續升高。

4. 中國房地產市場為什麼會在08年後出現快速的發展

08年底的時候剛好趕上世界金融危機發生,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次貸危機。這次危機導致了很多國回家和地答區出現了比較大的經濟蕭條,大量的城市人口失去工作。
我們國家為了避免發生這種事情,國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來挽回經濟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房地產行業就成了核心,因為房地產帶動的上下游的產業鏈非常多,國家的有利政策的推動,包括0809年的銀行利率的一個優惠,7折,多方面的有利政策促使房地產市場快速火爆,進而拉動了經濟的發展。
在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大環境下,房地產行業還是一個支柱行業,再加上互聯網+的迅速崛起,實體經濟就抵不過房地產+互聯網兩艘巨輪了,一直到現在,還沒有能與房地產行業抗衡的支柱產業。

5. 2008年金融危機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幾月幾日開始金融危機,主要是什麼影響金融風暴

2007年8月9日 開始。
影響原因: 美國人貸款買房子,買了房子之後發現房價比實際得價錢要高出很內多,然後就非常得生容氣,接著就不還銀行得錢,這叫次貸危機。這就是產生金融危機得原因了,害處可多著呢,你也應該看了很多新聞,很多企業倒閉了,物價跌了,很多人失業了,工作難找了 等等一系列得害處。

6. 中國房地產市場從何時火爆起來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從2000年以來進入本世紀,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的推動下迅速升溫。

1、2001年房地產投資6245億元,佔全社會總投資36898億元的16.9%,到2004年房地產投資升高到14480.75億元,占社會總投資58620.28億元的24.7%。

2、與此同時,政府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以期望房地產業成為新興的支柱產業。

使用的方法包括:退還個人所得稅,降低交易契稅,放寬銀行貸款條件,加大房地產業扶持力度等等。

3、在這種背景下,房價開始迅速竄升,這波房價波動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6)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1、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為3326元,到2004年時均價已上升至6385元,漲幅達到92%。

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

3、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價更大多已經突破16000元每平方。

4、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

5、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6、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來補充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7、開發商賺取高額的利潤而政府收取開發商高額的出讓金。

8、高地價,高利潤,就有了超出當地平均居民家庭年收入10倍20倍的房價,在這一利益鏈條的捆綁下中國大陸的高房價才持續升高。

7. 金融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具體時間

次貸大記事

1987:尚未倒閉的華爾街大證券商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 Inc)為Imperial Savings Association發行了歷史上第一款CDO(擔保債務權證 資產證券化家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標的資產通常是信貸資產或債券)產品。

1997:CDO已經成為自從資產抵押綜合類證券市場中成長最迅速的產品種類。

2001:數理分析師兼保險精算師David X. Li發明了Gaussian copula模型,使得CDO能夠快速定價。這是CDO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

2003——2006:新發行的資產擔保債券和抵押貸款擔保債券中,次級債權比重逐年增加。2004:全球CDO發行量達到1570億美元。

2005:全球CDO發行量達到2720億美元。

2006:全球CDO發行量達到5520億美元。有分析人士認為,全球CDO市場在2006年底接近2萬億美元。市場新發價值2000億美元的mezzanine ABS CDO,其中70%的債券都涉及次級債券。mezzanine ABS CDO主要由3B評級的抵押債券組成。

2007:全球CDO發行量達到5030億美元。

2007年6月15日:房貸美發布首次季度虧損2.11億美元凈虧損。這個結果令人驚訝。究其原因是不斷上升的利率損害了其抵押組合的價值。這一虧損與2006年第一季度20億美元的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

2007年6月22日, 貝爾斯登籌集32億抵押貸款,力求拯救旗下基金:高等級結構信貸基金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Fund), 與此同時與其他銀行就貸款拯救另外一家麻煩基金——高等級結構信貸加強杠桿基金 (High-Grade Structured Credit Enhanced Leveraged Fund)進行談判。美林只能出資1億美元。

這一事件表明貝爾斯登很可能被迫清算其CDO產品,降低其他投資組合中相似資產的價格。兩只基金的高級負責人Richard A. Marin被競爭對手雷曼兄弟前任副總裁Jeffrey B. Lane取代。 投資者們開始批評標准普爾,惠譽國際以及穆迪的投資者服務,認為他們對信譽度有限的美國抵押債券的評級不能准確地反應違約率。

2007年7月16日,貝爾斯登兩只次級債對沖基金倒閉。

2007年下半年:CDO產品大幅減少。第四季度全球CDO發行僅為47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74%。

2007年8月10日,全球央行聯手為金融系統注資,以平復緊張的市場情緒。美聯儲在先期注資24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次注資380億美元。

2007年8月18:美聯儲貼現窗口利率由6.25%降至5.75,並鼓勵銀行到貼現窗口尋求幫助。

2007年8月22日:雷曼兄弟——次級抵押貸款打包證券化的領軍人物——表示將關閉其中一個房貸機構,並裁員1200人。

2007年8月31日:布希在白宮發表講話表示,將盡力通過降低支付門檻,提高貸款上限以及在價格上提供更多的彈性等方式,改進美國聯邦住宅管理局。

2007年9月1 8日:搖搖欲墜的北岩銀行遭遇擠兌。驚恐的消費者們在很短時間提款達40億美元。

2007年10月17日: 標准普爾下調了今年發行的1700隻與次級債相關的債券的評級,包括超過36隻幾個月前獲得該機構最高評級的債券。

2007年10月24日,美林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其中79億美元損失來自CDO。這是近六年以來該公司的首次季度損失。事隔六天,斯坦利•奧尼爾引咎辭職。2007年11月4日,花旗集團主席兼CEO查理•普林斯辭職。「我對造成損失的相關業務行為負責。對CDO的投入規模基於我的判斷,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辭去CEO一職。」

2007年12月11日: 瑞銀在遭遇進一步減記100億美元後,將10%的股票出售給新加坡和中東投資者。

2007年11月21日: 房貸美公布第三季度損失達到20億美元,並警告說該機構已經不具備足夠的資本以滿足抵押貸款承諾。

2007年12月18日:歐洲央行向金融系統注資3480億歐元,以緩解由美國住房市場下滑所引發的全球信貸緊縮以及傳統的年底對現金需求的增多所帶來的緊張情緒。

2007年12月19日:摩根士丹利公布了72年歷史上首次季度損失。第四季度該公司與次級債相關損失達94億美元,累計達108億美元。

2008年第一季度:發行量跌至11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94%。不僅如此,幾乎所有2008年第一季度的CDO都改由中間市場貸款或杠桿銀行貸款,而非房屋抵押。

2008年1月: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林、瑞銀相繼公布第四財季季報,損失增加。

2008年2月13日:布希簽署價值1680億美元的經濟激勵計劃。

貝爾斯登:2008年2月底——3月10日 , 貝爾斯登的股價在十天里下跌了20%。投資者紛紛撤出資產,市場對該公司的信任幾乎見底。貝爾斯登用111億有形資本支撐3950億美元資產,杠桿率超過35。資產流動性也差於其競爭對手。

2008年3月10日,一家大銀行拒絕了貝爾斯登20億美元短期貸款的請求。貝爾斯登高層不得不尋求其他途徑,然而跡象已經很明顯:該公司信用全無。

2008年3月11日:美聯儲宣布一項2000億美元的項目,旨在允許金融機構,包括美國主要投資銀行用其風險最高的債券換取回報率非常有保障的國庫券。

3月11日,高盛的信貸衍生產品業務部在向其客戶發送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稱,高盛將不再就貝爾斯登的衍生產品交易為他們提供擔保。

2008年3月12日,高盛內部郵件的內容傳出,投資者和對沖基金彷彿山洪爆發一般將投資撤出貝爾斯登。而此時貝爾斯登CEO艾倫•施瓦茲匆匆趕回紐約總部並接受CNBC采訪,堅稱流動性無任何壓力,更何況流動性危機。

2008年3月13日,施瓦茲回到紐約召集高層會議,不得不正視流動性喪失的問題。施瓦茲絕望中於當晚聯系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

2008年3月14日,上午九點,貝爾斯登宣布獲得摩根大通300億美元的注資,並最終獲得美國政府支持。

2008年3月17日,摩根大通提出以每股2美元,總價2.36億美元的價格購買貝爾斯登。

2008年3月24日,為平復股東的憤怒情緒,摩根大通將出價提高到每股10美元,總價11億美元。該收購於5月30日完成。

2008年3月19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周二將關鍵利率大幅調低75個基點,至3年來的最低水平。

2008年4月:瑞士和德國最大的銀行賬面減記達到230億美元,與此同時來自,美國的銀行損失繼續加劇。

2008年4月2 9日: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為幫助陷入困境的房屋擁有者,通過立法補貼3000億美元,為瀕於失去房屋的人們提供再融資渠道。

2008年5月17日:財政部長鮑爾森表示經濟已經開始回升。然而這個樂觀的表態後來被證明言之過早。

6月12日,華爾街第四大投行雷曼(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宣布:「荷勃特·邁克戴德(Herbert H. 'Bart' McDade III)將接替約瑟夫·葛里高利(Joseph Gregory)替換格里高里任首席營運長(chief operating officer),同時首席財務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埃林·卡蘭(Erin Callan)由伊恩·勞伊特(Ian Lowitt)取代。」消息公布當天,雷曼股價下跌4.42%,收於22.70美元。

2008年6月14日:失去房屋的美國人逐漸增多。被拍賣的房屋數量與一年前相比上升了近50%。

2008年7月:危機波及房利美和房貸美。兩方股價暴跌,這反應了投資者關於房地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惡化的市場預測在某種程度上達成共識。

2008年7月:自從貝爾斯登遭遇麻煩後,圍繞雷曼兄弟的傳言愈演愈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向數家對沖基金發出傳票,旨在打擊流言。2008年7月9日:美聯儲認為危機很可能持續到明年,並且在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惡化。

2008年7月14日:布希宣布拯救房利美房貸美的相關方案。

2008年7月16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計劃發布緊急禁令,限制對主要金融公司,包括房利美和房貸美股票的賣空行為。

2008年7月1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為期30天的賣空禁令,范圍包括房利美、房貸美和雷曼兄弟在內的19隻金融股。2008年7月28日,金融股頹勢依舊,房利美和房地美等股再探次貸危機來的低點。市場擔心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無法維持本季度股息,兩家公司股票因此雙雙下跌。房利美下跌1.24美元,至10.31美元,跌幅11%;房地美跌幅6.7%,至7.72美元。

2008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總額達3000億美元的住房市場援助法案。該法案旨在幫助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擺脫困境,並對美國購房者提供幫助。

2008年8月6日,負責監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稱「雙美」)的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下稱FHFA)稱,正考慮為抵押貸款機構設置新的資本金標准,並表示將從速推進該計劃。 「雙美」處於破產邊緣後,雖然得到了政府的擔保,但其恢復正常運作,得到市場的信任,需要有一個新的資本金的標准。這是個棘手的問題,需要股東的大量注資。FHFA的前身原聯邦住房管理局花了九年才確定了原來的標准。

2008年8月4日:越來越多的高信用房屋擁有者無法償還房貸。

2008年9月7日 雷曼再度公布一項大規模管理層重組。雷曼在聲明中稱,長期任職歐洲和亞洲業務的主管艾薩克斯將放棄這一職位,並於今年年底離任。歐洲及中東首席運營官薩瓦雷特和固定收益部門主管莫頓也將卸任。費爾德和李亨順將取代莫頓擔任固定收益部聯合主管,班克提和麥斯勒將取代薩瓦雷特擔任歐洲及中東聯合負責人。此外,上述獲任命的四人還將加入公司執行委員會。

2008年9月14日,美國銀行以及英國巴克萊銀行相繼放棄收購談判。

2008年9月15日 擁有158年歷史的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由於陷於嚴重的財務危機,宣布將申請破產保護。

2008年9月15日 為穩定本國金融市場,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向英國短期金融市場緊急注資50億英鎊(約90億美元)。

2008年9月15日 法國財長拉加德(ChristineLagarde)表示,法國當局已對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Brothers HoldingInc.)旗下法國分公司Banque Lehman BrothersFrench進行臨時接管。在一份聲明中他還提到,大體上法國銀行受該美國投行巨頭破產的影響有限。

2008年9月15日 澳大利亞央行在每日公開市場操作中向金融系統凈注入13億澳元的現金,以緩解市場資金外流。

2008年9月15日 加拿大銀行曾於向金融市場注資8.95億加元。

2008年9月16日 為防止金融危機進一步擴散,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6日向金融系統注入700億美元資金,試圖通過增加市場流動性緩解信貸緊縮形勢。美聯儲聲明,准備在必要時注入更多資金。

2008年9月16日晚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已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陷於破產邊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美國政府將持有該集團近80%股份。

2008年9月17日 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集團和雷曼達成總價約17.5億美元的收購協議:前者以2.5億美元收購了後者在北美市場的投資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同時以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者位於紐約的總部資產和在新澤西州的兩個數據中心。

2008年9月17日 印度央行向當地銀行體系注資473.6億盧比。

2008年9月17日 韓國在市場上留存了未售價值3.5萬億韓元的回購協議。

2008年9月18日英國萊斯銀行18日宣布已與英國最大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達成協議,將以122億英鎊(約合21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後者。受美國次貸危機沖擊,哈利法克斯銀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驟降56%,其股票17日收盤價僅為今年年初時的五分之一。

2008年9月18日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TIC)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中國共持有美國國債5187億美元,較6月份大幅增持149億美元,仍是美國國債第二大持有國。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為5934億美元,較上月增持96億美元;英國為第三大持有國,規模為2908億美元,較上月增持104億美元。

2008年9月18日 日本政府於日緊急向金融系統再注資2.5萬億日元,日本政府曾於16、17日分別向國內市場注資2.5萬億以及2億日元。

2008年9月18日 澳大利亞向金融系統注資30.15億澳元。

2008年9月18日 俄羅斯央行下調最低存款准備金率。

2008年9月18日,美聯儲(Fed)與英格蘭銀行、歐盟銀行、加拿大銀行、日本銀行及瑞士國家銀行達成共同協議,表示Fed將以隔夜拆借和短期貸款方式向全球各大央行提供1800億美元資金,其中,歐洲央行的掉期額由原來的500億美元提高到1100億美元,瑞士央行的掉期額度亦由120億美元升至270億美元,從而保證這些央行能向各自的商業銀行提供短期美元貸款。美聯儲認為,這將緩解金融機構短期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2008年9月18日 香港向本地注入了15.6億港元。

2008年9月18日 中國央行6年來首度降低利息和准備金率。

2008年9月18日 匯金公司增持上市銀行股票等措施的同時,中央匯金公司表示,為確保國家對工、中、建三行等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的控股地位,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價,中央匯金公司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

2008年9月18日 國資委支持中央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增持其所控股上市公司股份,支持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

2008年9月18日晚間 中國財政部決定從9月19日開始,對現行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徵收方式由雙邊改為單邊,即原先由買賣雙方繳納印花稅變為出讓方單獨繳納,受讓方不再徵收。稅率保持1‰不變。

2008年9月18日 英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作出在股市"禁止賣空"的決定。

2008年9月19日 美國總統布希與財政部長保爾森都表示,美國政府最新處理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計劃,可望於本周末出爐,下周進行立法。這項計劃將花費巨資,但強調方案將藉此提供金融市場穩定,保護美國納稅人。

2008年9月20日 為避免華爾街金融危機持續惡化,美國政府正部署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救市措施,處理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計劃涉及多項措施,包括成立一個官方信託機構,購買金融機構的按揭壞賬,估計需動用5000億美元。

成思危做客「小谷圍金融論壇」開出時間表

新快報訊 (記者 陳紅艷 實習生 賴敏虹 通訊員 劉慧嬋)「我相信2-3年內金融危機將會過去。2011年,我們將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昨日,著名經濟學家、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做客由華南理工大學、廣東銀監局等共同主辦的「2008小谷圍(島)金融論壇」,給全球經濟復甦開出明確時間表。廣東省副省長宋海也作了主題報告。

金融危機是信用危機

「金融危機也是一場信用危機,而信用危機實質上是信心和信任的危機。

」成思危如此定義,他進一步說,「政府採取印花稅單邊徵收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止作用。但政策不是萬能的,治本之策應是恢復公眾對金融機構、金融系統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談及當下房地產價格該不該跌的熱門話題,成思危認為,房地產對拉動經濟很重要,如果房價暴跌會引起金融風險。他解釋:「在我國當前情況下,每投入100元,可以拉動220元的相關產業需求,如搬家、裝修等。如果房地產大家都看跌,買房時就會越想看它跌更多,房地產拉動經濟的作用就削弱了。從美國金融危機中我們就看到,一旦房地產價格下跌以後,造成的威脅巨大。」

我們做不到「英雄救美」

由於中國經濟總量巨大,發展迅速並擁有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世界各國對中國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寄予很大期望。中國究竟該不該「出手救美」?成思危認為,中國GDP僅佔世界的6%,人均GDP則在世界百名之後,在外匯儲備仍要小心謹慎:「我們做不到『英雄救美』。幫助美國救市,在金融危機中我們只能承擔與國力和發展程度相適應的責任。中國外匯儲備大,現在能做的,是不拋售,少量增持。增持是對美國救市表示支持。事實上,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

對於未來經濟形勢走向,成思危持樂觀態度。「有風險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要金融創新,而應該是創新與監管同時兼顧,是一個先有創新,然後監管,再創新再監管的過程。我相信2-3年內危機將會過去。2011年,我們將迎來世界經濟的復甦。」

個人認為為了穩定人心,國家在艱難時期都會比較樂觀預測。。實際上要遲些……

8. 2008以前歷次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樓市】情況

歷次全球金融危機
一、1720年南海泡沫——英國
二、1837年恐慌——美國
三、1907年銀行危機——美國
四、1929年大崩潰——美國
五、 1987年黑色星期一——美國
六、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墨西哥
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泰國
八、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美國

雖然各種金融危機的特點和原因大相徑庭,但是危機的爆發、蔓延和升級等過程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世界著名經濟學家金德爾伯格在《金融危機史》(2006)中不無諷刺地表示,金融市場的各種「理性」行為可能導致整體的非理性,即出現「囚徒困境」,實際上是喪失了對現實和理性的感覺,甚至是某種近似於集體的歇斯底里或瘋狂。

金融危機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間接的,主要是通過資金層面和心理預期成面發生影響。

從資金成面看,美國金融危機使大投資銀行損失慘重,資金周轉不靈。從中國收縮資金是他們的選擇之一,高盛、摩根斯坦利都在出售他們在中國原來購買的房產。但是另外還有一些在這次危機中並沒有受到世紀沖擊的投資基金、私募基金,他們在危機之後把到眼光聚焦到了中國的一些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通過設立房地產投資基金的方式來進行股權投資,簽訂回購協議,把抄底房地產作為一種機會。因此,影響是復雜的,還需繼續觀察。

從心理預期角度看,美國金融危機對房地產的影響是不利的。由於害怕危機對消費需求產生不利影響,新的房地產項目投資變得更加謹慎,如果大家都裹足不前,市場的蕭條就會來臨。

從購買這個角度看,金融危機增加未來的不確定性,人們可能推遲消費,投資性的購買也會推遲,這樣就可能使房地產市場經歷一波長時間的調整,其實現在調整已經開始,雖然中央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對刺激消費的作用有限,對刺激投資性需求幾乎沒有作用,因為房地產投資不是看房子的成本是多少,而是看其未來的升值空間如何,而現在前景很模糊,這部分需求就進入了觀望狀態。

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時,中國房地產市場本身就已經開始了調整,美國金融危機將使房地產市場的調整的幅度進一步加大。國內的房產市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從中央到地方都寄予厚望,不希望其繼續萎縮,但是由於各種社會、政治原因,房價大幅度上漲的狀況也很難出現,所以未來中央即使出台政策調節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回到前幾年的火爆還是很困難的,但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如美國一樣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我個人估計在美國金融危機延續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調整期會比較長2010年中國會率先走出這一輪的經濟衰退,到那個時候會有較好的前景。

9. 2008年金融危機是幾月份開始的

您好,

首先,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知道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匯豐控股為在美次級房貸業務增加18億美元壞賬准備。
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逼債,作為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請破產保護、裁減54%的員工。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美國第十大抵押貸款機構——美國住房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繼新世紀金融公司之後美國又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抵押貸款機構。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銀行瑞穗銀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團宣布與美國次貸相關損失為6億日元。日、韓銀行已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產生損失。據瑞銀證券日本公司的估計,日本九大銀行持有美國次級房貸擔保證券已超過一萬億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內的五家韓國銀行總計投資5.65億美元的擔保債權憑證(CDO)。投資者擔心美國次貸問題會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強大沖擊。不過日本分析師深信日本各銀行投資的擔保債權憑證絕大多數為最高信用評等,次貸危機影響有限。
其後花旗集團也宣布,7月份由次貸引起的損失達7億美元,不過對於一個年盈利200億美元的金融集團,這個也只是小數目。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10. 2008年中國的房地產為什麼出現衰退

美國次貸危機,自行網路之。

閱讀全文

與08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從什麼時候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