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 前瞻 產業研究院 《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去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為6.9%,前兩季度均為7%。三季度增速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增速仍高於此前預期。研究人士指出,在9月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產出數據雙雙大幅放緩的背景下,三季度GDP超預期令人意外。
個人認為,未來中國經濟是L型,L型會有三到五年,目前還沒到談復甦的時候。現在中國已經進入政策落地試點期,當然離大規模的攻堅期還需要政治經濟條件,大致在明年,最晚2017年開始出現。屆時將決定未來五到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制度基礎。和經濟的持續低迷相比,中國樓市呈現出冰火兩重的分化景象。而地產行業在十年間一直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或許冰火兩重的地產現象,會對經濟低迷產生局部提振作用。
2016年全國樓市依然會在艱難的去庫存過程中,但顯然,發達城市已率先復甦。除一線城市的房價保持2015的高漲幅外,二線城市核心區域將會繼續帶動整體房價的上漲。這些城市的共同特點是基本面良好,新房存量低,人口增長穩定且年齡結構合理,二手市場發展成熟。二胎政策對二線城市的利好也將比一線城市明顯。排名前50-60位的重點城市,這些城市樓市已率先企穩,對開發商而言,預期明年大型房企銷售規模有望繼續提升。
2. 如何看待新一輪房價飆升背後知乎
您好!
陳勁松:判斷中國房地產市場,「四個凡是」不能信
第一,凡是簡回單說中國房地答產這個事的不能信。比如說明年泡沫要爆,這個就不能信。我們發現在過去一兩個月,經濟學家陳志武甚至包括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都對未來下了一個基本結論,就是未來泡沫要破,甚至給出了時間,這個堅決不能信。
第二個凡是,凡是用一個地區的事說全國的不能信。用溫州來說深圳,用鄂爾多斯來說武漢,這個不能信。而這種事在中國房地產判斷市場經常會發生。
第三個凡是,凡是上來就批判政府的,不能信。上來就批判政府,說政府怎麼怎麼樣。這個就別信,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成功過。
第四個凡是,凡是上來就批判市場的,說市場不好的,也不能信。那麼信誰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一定說不能信誰。
3. 萬達告別房地產意味著什麼 知乎
意味著做房復地產開發商沒制那麼賺錢了,投資成本高,回收期長,國家政策風險大。現在房地產行業基本上就是看國家政策,銀行不放貸,國家限購,開發商賣不了,想買房的買不上,時間一長資金鏈斷裂,開發商破產的多,就沒人願意做這個了。新樓盤變少,二手房變多,房產稅開征房價上漲。買不起的越來越買不起。長此以往,階級分層。
4. 如何看待知乎
首先簡單的說一下知乎是一個什麼樣的平台,知乎是一個創建於2011年的一個社會化的問答網站,知乎這個名字有些文言文的味道,寓意為「知道嗎?」,據一些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5月,知乎已擁有5000萬注冊用戶,平均日活躍用戶量達13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33分鍾,月PV(頁面訪問量)超過50億。全站目前累計產生了1000萬個問題,3400萬個回答及3500萬贊同。目前的知乎有平pc版和移動版以及手機客戶端。知乎在過去的幾年裡可謂是高端的問答平台,很多行業的專業人士和一些互聯網技術圈的牛人在知乎都是有注冊賬號和參與問答的。可能很多人都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一些類似於360問答、soso問答之類的懸賞問答沒有高質量的回答,而知乎沒有積分懸賞的機制反而能產生高質量的問答,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知乎有一個良好問答生態。因為知乎中有很多專業的人士的回答和瀏覽,這就導致了知乎中熱門問題的回答有了一個價值連城的廣告位的價值,很多人可以在一些問答中加入一些自己個人網站或者博客的地址,或者加入一些自己開源項目的地址等等,因為知乎用戶群體的高端導致了這些東西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進而起到推廣作用,且有些人可以通過專業的回答和獨特的見解來提升自己的在業內的名氣,這無形中就產生了巨大的價值,這是一些普通用戶沒有看到的東西,普通用戶可能需要的只是一個專業的解答而已。
怎麼看知乎這個平台?個人認為現在的知乎已經過去了其黃金的發展的階段,因為現在知乎的內容質量正在逐漸下降。隨著頭條類的自媒體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平台可以進行一些個人品牌和個人影響力的推廣,尤其現在很多問答平台開始進行一些改革,比如網路的網路派、網路知道的行家都開始進行高質量內容的探索,這導致了知乎用戶的流失,內容越來越差。尤其是知乎推出了付費問答模式,這導致了免費的話題很少有專業人士的解答,導致了其公開內容質量的下降。
總結,互聯網總是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沒有任何一種互聯網模式可以長久不衰,知乎的模式也是如此。
知乎的崛起和成熟是中國中產人士和知識經濟逐步興起的一個表徵,有三大特點。
1、用戶整體素質較高,所謂藤校、985211遍地都是。確實精英比例高於一般的互聯網社區,討論質量、氛圍和產出內容的水準上要高於網路知道、360問答、今日頭條等內容,可以代表今日中國互聯網社區ucg模式的最成功的的典範。 2、知乎在從原來的知識共享型內容社區向商業知識變現的利益驅動轉型,代表的是知乎書店、知乎LIVE、值乎的出現和火熱。這是知乎在完成D輪融資後的大手筆,轉型和繼續商業化。 3、知乎為當代知識精英、白領階層程序員群體和高校大學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未來空間廣闊。現在知乎全站有近8000萬注冊用戶,日均活躍用戶能達到1700多萬,已經產出了將近4000萬的問答和2000多場的LIVE,活力巨大
5. 中國房地產為什麼又沖上去了 知乎
您好!
沈陽市出來台《沈陽市人源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以22條政策舉措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根據《意見》,沈陽將加大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力度。公積金貸款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0%,二套房貸款的最低首付比例為20%。實行「認貸不認房」政策,最高貸款額度提高為單方50萬元、雙方70萬元、三方90萬元。
《意見》鼓勵大學生、中職生購房,首現「零首付」購房。具體措施為支持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對畢業未超過5年的,公積金連續繳存時限由6個月降為3個月,首付比例實行「零首付」政策;在校生購房給予每平 200元的獎勵政策。同時,對高校、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新畢業生購房的,給予契稅全額補貼政策。
望採納,謝謝
6. 為什麼同是平均收入較高的行業,房地產的員工相比金融、IT在知乎/互聯網不怎麼活躍,不喜歡分享行業知識
其實作為房地產的員工,之所以比金融和it在知乎上或者互聯網上活躍是有原因的。
其實干房地產這一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貨真價實,而且與客戶接觸的時候也是實打實的接觸,讓每一個客戶了解自己的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
做房地產這一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現場施工而售樓的人快,而是要和線下的一些客戶進行緊密的聯系,把房子介紹出席的太重要了,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干房地產這塊兒的員工真是太忙了,沒有機會去結束這些互聯網上的東西。
7. 如何看待北京房價扼殺年輕人創造力 知乎
沒辦法的事
北京人口嚴重超標,外地長住人口就1000多萬人,每年大量外地大學畢業生和初中學歷的外地人來京找工作都需要房子,北京資源有限能蓋居民樓的地方越來越少,房價自然就漲的快無法降低
既然你全國人民都來北京不走,那漲房價也合理,誰有錢誰留,北京未來就是以房以經濟控制人口,受不了的沒錢的生活不下去的自己就離開北京了
北京也無法禁止外地人來北京呀,所以這事無解,自己非要來京受罪不建設家鄉那怪誰
8. 房地產踩盤怎麼顯得有底氣 知乎
說話大方自信聲音豁亮
你要給別人的感覺就是你的業績很好
走路橫著走!
9. 如何看待一線城市 年輕人買房 積蓄 知乎
用半生青春奮斗,用一生積蓄買房
10. 如何看待知乎的
這個不好評價,只能作對比,我的理解如下,希望能夠幫助你,就拿網路這個產品平台回做對比,你可以自己參答考下!
1.問題:
網路:網路的問題大多是生活中遇到的實際的問題,不管問題大小,只要你遇到了,基本可以在網路知道找到答案;
知乎:知乎的問題更多的是「如何評價」之類的東西,大部分是一群閑人憑空發出來的,真正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比較少。「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說得就是這個。
2.答案:
網路:大部分人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回答的。一般較短淺易懂,回答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簡潔明了的解答問題。不管是高智商還是低智商問題,總有人認真回答你。
知乎:一半人在編故事,一半人在抖機靈,剩下很小一部分人是認真回答問題的。短小能夠解決問題的答案不被接受,答案必須長!哪怕你得饒很多個圈子,一定要弄得很長。弄得別人都看不懂是最好的。對於問題類型挑剔,問問題前得掂量自己的問題「逼格」夠不夠高,逼格太低的問題要麼被無視要麼被嘲諷。
所以說網路知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的最佳答案一般有效果。而知乎排行第一的答案。。。。當作故事會,看看就好,不能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