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地產開發 > 衡陽浩韻地產怎麼樣

衡陽浩韻地產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1-02-06 07:01:16

㈠ 你認為東江湖怎麼樣

東江湖:有81億立方米的」水礦」,
南起汝城縣文明鄉塘下村,位於資興市東江上游的東江湖,水質優,監測結果顯示,東江水89項指標全部符合國家地表水一類水質的標准,即東江湖水不經過凈化處理,就可直接飲用。東江湖庫存容量81.2億立方米,素有「湘南洞庭」之美稱。其水庫水位為海拔280米,比長沙海拔高230米,湖水可自流至長沙,運營成本低。充分利用東江湖優質潔凈的水資源,向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郴郴州5市13個縣(市)供應優質飲用水,可以讓1300萬人受益.
往南可以往韶關,廣州,深圳,香港等珠三角供水.
按深圳目前5元/立方米計算,東江湖的」水礦」固定庫容值400億.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位於資興市內,水面面積達160平方公里,蓄水量81億立方米,相當於半個洞庭湖。湖周森林環繞,水質清洌,有湖心島和半島13個,島上有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其中最大的島——兜率岩,島有有兜率寺,寺中有幽深奇特的大溶洞,洞中景態萬千。享有"東方瑞士"的美譽,國家森林公園——天鵝山坐落在東江湖畔。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的資興市境內,地處北緯25°34』~26°18』東徑113°08』~113°44』內。是一處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融山、水、湖、壩、島、廟、洞、庄、漂、瀑、霧、林、園、石、溫泉、狩獵、水上娛樂等於一體的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度假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山色秀麗、景色迷人,其風景名勝與旅遊資源具有綜合、全面之特點,別具雄、奇、秀、幽、曠之特色,較好地匯集了名、新、特奇、險之優勢,且充分體現了現代旅遊之發展方向,是湘、粵、贛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內的風景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分布於東江湖、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程江口等三大區域內,並且這三大區域以資興市區為中心呈園弧狀(半徑約20公里),分處於市區南、東、北三個方位上。

(一)東江湖區域內的風景旅遊以山、水、湖、壩、霧、島、廟、洞、庄、瀑、漂而取勝。其主要資源和景點有:

霧漫小東江。該景點位於風景區北面的主入口處,由上游的東江水電站和下游的東江水電站而成,為長約10公里的一條狹長平湖。這里長年兩岸峰巒疊翠,湖面水汽蒸騰,雲霧繚繞,神秘綺麗,其霧時移時凝,宛如一條被仙女揮舞著的「白練」,美麗之極,堪稱中華一絕。

東江水庫大壩。壩高157米,底寬35米,頂寬7米,壩頂中心弧長438米,裝機50萬千瓦。壩體新穎奇特,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由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的雙曲薄殼拱壩。春雨時節,湖水暴漲,壩閘雙啟泄洪之時,碧綠的湖水奔騰而下,直泄峽谷,飛散成萬千水珠,形成一股巨大的霧汽撲向山谷,彷彿一匹碩大的銀鍛從九天漂然而下,頃刻間雙化成無數的五彩珍珠撒落碧盤,蔚為壯觀。

東江湖。「一壩鎖東江,高峽出平湖」。東江湖是國家「六五」重點能源工程——「東江水電站」的蓄水水庫。東江湖水面寬160平方公里(24萬畝),蓄水81.2億立方米,譽稱「南洞庭」,是我國中南地區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國家水上體育訓練基地之一。碧波清粼的湖面星羅棋布地鑲嵌著數十個島嶼,湖光山色展現出一派旖旎無比的山水風光。飽覽過東江湖裝麗風光的中外遊客無不被這一湖剔透的綠水、浩翰的湖面、疊翠的青山以及湖中形態各異的大小島嶼所陶醉,流連忘返。

猴古山瀑布。由相距近百米的兩道瀑布而成,位於東江大壩附近西南的山彎中。這里青山環抱,古樹參差,西面的大瀑寬近10米,高20多米,直瀉湖面,激起碧波翻卷,浪花飛濺;南面的「百丈瀑」高200多米,從青山夾石中飛流而下,幾經曲折,直抵東江湖面,宛若嫦娥飛舞的白色長袖,將藍天與碧水穿連。兩瀑相對,各自成趣,交相生輝。

兜率靈岩。形成於270年前的特大石灰岩溶洞。它掩藏於東江湖中心島——我國江南目前最大的內陸島「兜率島(6平方公里多)」南面峭壁下的兜率古廟內。古廟始建於清乾隆51年(1796年),距今已整整200年的歷史。兜率靈岩溶洞以高、大、雄、奇、深、曠而著稱。洞內冬暖夏涼,鍾乳遍布、石柱擎天、景態萬千。洞深10餘里,洞內的石幔、石柱(36米)、石花之大、之高均堪稱「世界之最」。宋朝謝岩的《兜率靈岩記》被采入《天下名山記》,聯合國溶洞協會專家考察後譽之為「地下大自然的迷宮」、「天下第一洞」。文人騷客們則贊之為「天下洞相似,此洞獨不同」。溶洞開放近10年來,已接待遊客百萬人次,其中接待中央、省部級政界要員數千人次,海外遊客數萬人次。

東江山莊。位於兜率島東南面山腰樹林中,距兜率靈岩溶洞500米。建築面積3300平方米,44間客房,108張高中檔床位,5個大小會議室,卡拉OK、美容美發健身、棋牌室等娛樂設施配套。整個建築依山就勢,高低錯落,色調明快。白粉牆、栗色柱、杉皮蓋頂、楠竹封脊;吊腳樓台,雕木欄桿;庭院連天井,蔽梯接迴廊;彎曲環繞,小徑通幽,既具荊楚驛館客棧之韻味,又兼湘南民宅農舍園林之風格,不僅是避暑、療養、悠閑、度假和舉行各種會議的理想去處,也是湘南旅遊之行的一大難得景觀。

東京寨。緊靠東江湖東岸環湖公路,小石林拔地而起,突兀奇特;山上天橋飛架南北,山下布田村為中國革命糾念地。1928年夏,朱德、陳毅等率部在此休整,並舉行了「八一南昌起義周年慶祝大會」。部隊撤離後,反動派血洗布田村,布田人民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永值後代紀念。

果園風光。位於東江湖兜率島中部,這里果茶成片,樹木成行,春來花茶飄香,蜂來蝶往,秋去桔橙滿園,金果滿堂,這里因受東江湖特有小氣候影響,所產生的「楚雲仙茶」、「東江秀針茶」、「東江銀毫茶」等產品已多次被評為省優、部優名品,享譽海內外。

擁翠峽。為兜率島至黃草途中長約20公里的平源峽谷。青山對峙,碧水宛轉,時收時放;水貫山行,山挾水轉,松濤竹海,山翠欲滴;飄逸平靜的湖水,收盡蒼翠的兩岸峰戀,乘遊艇緩緩行進,端的是進入「世外桃源」。

東江漂流。譽稱「中國生態旅遊第一漂」的東江漂流,位處東江湖上游黃草鎮境內的浙水河上,全程26公里,上段從龍王廟至燕子排,長約12公里,落差75米,急灘108個,穿行於怪石清泉原始次森林之中;下段為燕子排至黃草鎮,長約14公里,為東江平漂。東江漂流以其灘多浪急落差大、水碧石怪魚奇兩岸森林植被佳而聞名,乘皮筏漂流期間,驚險、刺激、安全之感油然而生,是國內目前最具特色的融歷險、探幽、獵奇、拾趣為一體的漂流去處。該項目自1995年正式開漂以來。中央電視1台和4台、中國旅遊報等全國近百家電視新聞機構和報刊雜志社都對此作了典型報道,並已被定為國家體委的漂流訓練與賽事點和湖南省旅遊專項活動精品之一。

(二)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位處東江湖東北面,數十萬畝的森林大山內,群峰競秀、綠樹如雲、溪水潺潺、百島囀鳴、異獸出沒、珍禽易尋,是各類森林旅遊的理想去處。其間主要有世界第一的「銀杉群落」、湖南最高的「天鵝山大橋」、下水堡瀑布、天鵝頂國家森林防火瞭望台、天鵝池、天鵝蛋、漣溪夕陽、國家林業苗圃基地、湯市溫泉、數十種珍禽異獸和森林狩獵等風景旅遊資源和景點。

(三)程江口風景旅遊區,地處耒水上游、東江下游的蘇仙區、資興市與永興縣三縣市交匯區內。總面積約近百平方公里。這里融桂林山水與丹霞地貌之精華而成,人稱「賽桂林」。它以竹翠、水清、山奇、石怪、樹秀、草綠、沙灘平而見勝,極具園林與田園氣息,是一處難得的觀光度假風景旅遊地和自然文化遺產。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除了以上三大風景旅遊資源區域外,還分布著興寧的「十龍潭」、碑記的「爐烽裊煙」、團結的「回龍望日」、市內的「秀內公園」和湖南第一橋——「鯉魚江中承式鋼拱公路大橋」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不僅有東江湖、天鵝山、程江口三大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可一飽中外遊客的眼福和雅興,遊客還可在東江湖內盡情體驗東江漂流、水上牽引升空跳傘、水上飛機、水上摩托快艇、滑水、湖畔垂釣、瑤族民情歌舞表演、游泳、夜遊等一批驚險、刺激的參與性、娛樂性旅遊項目之品味。讓您盡享歷險、探幽、獵奇、拾趣之樂。

東江湖風景旅遊區盛產柑桔、板栗、蕨粉、桂花魚、銀魚、生薑、茶葉、玉蘭片、竹木製品等數十種名優農副土特產品和工藝品。到此旅遊,除可飽嘗大自然的綺麗風光、精美傑作和旅遊精品的風姿外,還可兼得「物美價廉」之購物樂趣。

風景這邊獨好,東江湖風景旅遊區猶如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正逐步走出深閨,越來越來被世人矚目,被海內外遊客青睞。

㈡ 紹興浩韻紡織品有限公司怎麼樣

紹興浩韻紡織品有限公司是2014-04-24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回或控股),注冊地答址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湖塘街道陌塢村。

紹興浩韻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621098148045K,企業法人唐浩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紹興浩韻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批發、零售:針紡織品及原料、家紡產品、窗簾及窗飾、服裝及輔料、服飾、紡織工藝品、皮革製品、文具用品、五金電器、日用百貨、通訊設備、電子產品、機械設備及配件、傢具、塑料原料及製品、紙漿及紙張、化工原料、染料(以上除危險化學品及易制毒化學品);養殖:畜禽、水產品;種植:花卉、苗木、果蔬;房地產中介;貨物進出口(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浙江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857787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1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2034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紹興浩韻紡織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我是一名剛剛上高中的學生,未來志向是自主創業線路或是房地產。理科生,學畫畫。

湘楚文化精神內核分析
摘要:
湘楚文化是中華民族大文化中的一支獨具風採的區域文化,它成長於遼闊富饒的三湘大地,糅合了中原文化與楚蠻文化的芳馨神韻。其賴以生存的精神內核包括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理想追求,崇尚科學、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和勤儉質朴、淳厚自信的風尚性情。湘楚文化因代有傳人,數千年來始終保持了長盛不衰、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

關鍵詞:湘;楚文化;源流;精神內核

楚文化是我國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安徽、四川及其周邊地區,曾經影響到大半個中國。湘楚文化與荊楚文化、巴楚文化一樣,同屬於楚文化的重要支脈,且因承傳楚文化的主旨並形成於浩瀚楚域之湘資沅澧而得名。當然,作為華夏文化的源頭,中原周文化的歷史顯得更為久遠,它像婉轉雄渾的黃河滋潤了中原九洲。荊湘楚文化則糅合了中原文化的神韻和楚蠻文化的芳馨,猶如綿延清麗的長江給荊楚大地以濡養。它與東鄰西里的吳越文化、巴蜀文化,都是開放在上古長江流域的最為絢麗的區域文化之花。

楚蠻文化誕生於「三苗之居」。「三苗」是一個族類繁復、部落眾多的族系,包括楚人和部分越人、濮人等等。春秋時期,「楚介江淮」;戰國時代,「楚地千里」。「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衡山在其北」,是為「三苗之居」。《國語•鄭語》和《史記•楚世家》都曾指出,楚人是祝融的後裔。祝融系高陽氏顓頊之後,任高辛氏帝嚳的火正。火正的重要職責是觀測天象,以正農時;春時「出火」(傳播火種)燒荒以備耕種,冬時適時「內火」(保存火種)以備來年之用。由此可見,楚人的先祖是我國上古時代著名的天文學家。據《尚書•堯典》記載,祝融之後的羲和也是「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司天之官。他們是人們心目中的火神與農神。對於祝融的功績,西周鄭國的史伯贊曰:「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帝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南嶽衡山祝融峰,既是祝融觀測天象以正農時的處所,也是後人緬懷和祭祀火神祝融的地方。

到了商代,殷人將祝融部落稱之為「荊」。《詩•商頌•殷武》寫道:「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根據《詩經》的記載,當時祝融部落既受到殷人文化的熏陶,也遭到殷人武力的鎮壓。直到商末周初,荊人殘部西遷丹水之陽,在酋長鬻熊的率領下,背棄日趨敗朽的商紂,親附如日初升的姬周。鬻熊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滅商有功,其曾孫熊繹被周成王分封於楚蠻之地,於是才有了「楚」這一正式的國號兼族號。

考察湘楚文化的源流,從歷年發掘出的文化遺存中我們發現,洞庭湖西北部即常德地區的沅水、澧水中下游的原始文化,從屬於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序列,與鄂西的沮漳流域的文化序列非常接近。沅澧中下游的原始文化在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並不斷產生變化的同時,幾乎於西周早中期便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據《史記•楚世家》記載,周成王「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熊繹所封丹陽的地望,雖然目前人們的看法並不一致,但較多學者根據枝江、松滋發現的遺存,認為其位置應在枝江一帶。毗鄰松滋的湖南常德、益陽,可能同屬孕育楚文化成長的土地。例如位於澧陽平原的彭頭山遺存,距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在城鎮建設和水稻栽培方面都表現出很高的文明程度。

洞庭湖東部地區在西周的早中期,仍屬於古越文化的分布范圍。西周晚期即周夷王時,「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春秋時,「楚文王遷羅子自枝江居此(即今長沙市,建羅子國)。」從此,楚文化在洞庭湖東部地區占據了統治地位。考古資料還顯示,春秋晚期,楚人進入湘西、懷化、邵陽及益陽安化、常德桃源地區開發資源。至此,楚文化幾乎遍及整個湖南。八十年代初在資興發掘出一批既有楚文化風貌、又有越文化傳統的戰國墓群;九十年代在湘西發現兼有巴、楚文化因素的墓葬。這些資料證明湘楚文化在融合其他文化因素過程中,已具備明顯自身特徵並逐步形成楚文化范疇的小區域類型。到了戰國中期,楚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進一步南移。可能是楚滅吳後,出於與越對抗的需要,長沙開始成為楚國南方邊陲的要塞,益陽、常德、湘鄉、衡陽、資興相繼出現楚人的軍事駐地。楚滅越後,湖南更是楚國穩定的戰略後方,經濟、文化也得以迅速發展。直到戰國晚期,由於秦文化的擴展,楚文化才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作者: ericson123 2007-4-6 20:23 回復此發言

--------------------------------------------------------------------------------

2 湘楚文化精神內核分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統一。楚文化作為單一性的民族文化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是,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支即其區域文化之一,湘楚文化以其反映湖南人獨特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和以其獨樹一幟的精神內核,千百年來,始終激勵和鞭策著三湘兒女為著中華民族的振興、為著湖湘大地的興旺而奮斗。

梁啟超先生在《新民說》中有一段關於民族精神的精彩論述:「凡一國之能立於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後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源泉也。」簡言之,「在最初的祖先身上顯露出來的心情和精神本質,在最後的子孫身上照樣出現」——這就是民族傳統,這就是文化遺產。以此衡量湘楚文化的精神內核,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表述。

一、蓽露藍縷的創業精神,天下均平的理想世界

《史記•楚世家》曾經記載了一段析父的評語,它客觀地反映了楚國草創時期艱苦卓絕的創業精神:「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蓽露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周成王將其一塊鞭長莫及、方圓五十里的蠻荒之地封給熊繹,楚部落從此就在這片窮鄉僻壤上耕墾、繁衍、奮斗、創業。經過500餘年的開疆辟境、積聚發展,至楚莊王時,「並國三十六,開地三千里。」到了春秋晚期,楚國的軍事、政治勢力越過長江、洞庭,征服了洞庭湖以南乃至兩廣北部的「荊蠻」、揚越等土著民族,「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終於成為稱霸諸侯、雄視齊秦的泱泱大國。

給予楚人人生理想極大影響的莫過於道家的「積弱圖強」、農家的「君民並耕」思想。鬻熊不僅是楚國的開國元勛,也是道家哲學的開山人物。後人曾將其口傳語錄記敘成文,形成《鬻子》一書。書中主要論述了為政之「道」,《漢書•藝文志》因此將其列為「道家」。《鬻子》指出「昔者五帝之治天下也,其道昭昭若日月之明然,若以晝代夜然。發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鬻熊提出的「道」,首先具有明確的社會功利目的,這就是賓士天下、「為天下福」。其次,基於初始時期的楚國「辟在荊山」、「小國寡民」,鬻熊還強調:「欲剛必以柔守之,欲強必以弱保之。積於柔必剛,積於弱必強。」鬻子從辯證的角度論述了積弱圖強、守弱保剛的道理。熊繹的南封於楚、建都於郢;楚莊王的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無一不是積弱成強、蓄勢而後發的結果。

老莊哲學的出現,標志著楚人世界觀、人生觀的成熟。「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他在《道德經》80章中指出:「小國寡民,使民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從而構建出一幅擯棄什佰之器與舟輿甲兵,人們返樸歸真、知足常樂的理想社會圖景。老子的這種力圖以自我內心的平靜來抵消現實社會中的矛盾,既表現出弱國小民的無可奈何的軟弱心理,也表現出道家的均平無爭的理想世界。莊子(名周。人們根據古人以謚為氏的習俗,認定莊周即楚莊王後裔)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道學思想,主張齊一物我、齊一是非、齊一大小、齊一生死、齊一貴賤,幻想「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希望人們安時處順,逍遙自得,「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以求得養生避禍。戰國時期,小國貴族在長期的兼並戰爭中深感其社會理想不能實現,因此失去了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夢想著從現實中逃遁,覺得只有無為而治,天下才能太平。道家哲學正是戰亂中的小國貴族社會理想的反映。

莊子並非毫無自己的理想世界,他也有過「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的豪情壯志。他與屈原的生活年代大致相同。屈原曾經企圖通過幫助楚懷王立法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可惜楚懷王輕信讒言而疏遠了他,他只能在《離騷》、《國殤》等詩篇中表達對上下求索、「導夫先路」的理想抱負的禮贊和對楚國先烈的勇武剛強精神的緬懷。屈原的遭遇無疑給了莊周以深刻的影響。因此,他在《雜篇•徐無鬼》中,通過「郢匠運斤」的寓言故事,對那位任憑匠石運斤斫削鼻堊卻「立不失容」的郢人的早逝,表達出無限的惆悵和終身的抱憾。

作者: ericson123 2007-4-6 20:23 回復此發言

--------------------------------------------------------------------------------

3 湘楚文化精神內核分析

此外,農家許行的「君與民並耕共織」的理想境界也曾給楚人以極大影響。許行是楚國人,曾率弟子數十人由楚至滕,捆履織席為生。許行提倡神農之教,認為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從事農耕,自食其力。「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餮而治。」公開反對滕國國君自擁倉稟府庫,厲民自養,不勞而獲。他的這種思想曾被孟子和班固斥之為「悖上下之序」的「鄙者」之言。許行主張不分階級、貴賤,人人自食其力;希望賢明的「君主與民並耕共織」,把國民帶入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的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實際上也是楚國下層人民追求烏托邦式的自耕自織自給自足的理想社會的深刻表達。

二、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矢志不渝的愛國熱情
藝術中國
楚人的愛國敬祖思想最直接、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將先祖的發祥之地奉為聖地。例如鬻熊為楚奠定了基業,曾居丹淅二水之間的丹陽。於是其曾孫熊繹遷居荊睢二山之間、八世孫熊摯紅別封於蘷,均將所居之地稱為丹陽。而郢在「欲以觀中國之政」的楚武王時即成為楚國的重要陪都,後來楚國多次遷都,但新遷之都均以郢為名,所以今天湖北有宜城之郢、鍾祥之郢、江陵之郢,河南有淮陽之郢,安徽有壽陽之郢、阜陽之郢。

1942年發現的長沙子彈庫楚帛書中的《四時》篇,首章記述的是包犧規天步地,疏浚川海,觀日月遞進,悟「四神」輪換,於是推步一歲、分列四時。第二章記述包犧之後千餘載,九州失衡,山陵傾倒,四神(四時)運轉不暢。天遂以青、赤、黃、白、墨五木之精賜予炎帝,炎帝命祝融率四神,奠「三天」「四極」,從而恢復了日月的正常運轉。第三章共工推步「十日」,確定天干、置閏,區分晝夜晨昏。帛書中關於炎帝、祝融的傳說,值得我們特別重視。《呂氏春秋·孟夏紀》和《禮記·月令》都曾記曰:「孟夏之月,日在畢,昏在冀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這里將天象與五行、四方、四神、干支等配合,由南方紅日(古人認為,夏之神在南方,屬丙丁、火,色赤),聯想天人相應,從而推演到炎帝、祝融主司南國。炎帝是日神。《白虎通·五行篇》稱:「炎帝者,太陽也。」日中有火,因此日神統轄火神。根據天人合一的天象分野還有:「南方之極,自北戶南至炎風之野,帝炎帝、神祝融司之。」炎帝、祝融為南方之神,而羋姓的楚人即是祝融之後,長沙出土的楚帛書自然突出炎帝和祝融的傳說。株洲東郊歲歲奉祭炎帝陵,南嶽主峰號稱祝融峰、建有祝融寺,這些都充分證明楚人對祖宗神靈的景仰和崇拜。

楚人景仰祝融,除了他們奉祝融為始祖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祝融是一個知曉天文、精通歷法的火神。他不辭辛勞,跋山涉水,觀測星象,確定農時,春天點燃燒荒備耕的第一把火,冬天保存火種以供來年之用。他讓天地充滿光明,他給人類帶來希望。「祝融亦在昭顯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在那個刀耕火種的歲月里,火種和農時直接維系著人類的生存。祝融無疑在楚人心目中便成了勇於探索、造福人類的神靈。

18世紀末,約翰·朗格在《一個印第安譯員兼商人的航海與旅行》中第一次提到了圖騰崇拜:「野蠻人的宗教性的迷信之一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totam(圖騰),即自己所鍾愛的精靈,他們相信這種精靈守護著自己。」遠古華夏族的圖騰是龍。龍不僅是漢民族的象徵,也是古老中國的象徵。聞一多先生認為:龍的基調是蛇,龍的最初形象可能是由巨蛇演化而來的。《說文》曰:「南人蛇種」。按照《說文》釋義及聞一多先生的考證,南方楚人應是信奉龍圖騰的。但是不可否認,鳳在楚人的心目中,是至善至美的神鳥。楚人認為,只有在鳳的導引下,人的精魂才得以飛越九天,周遊八極。所以屈原在《離騷》中期盼:「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日夜」。莊子在《逍遙游》中贊嘆:「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史記·楚世家》也記述了楚莊王以一飛沖天的鳳自喻。而楚辭《離騷》中,屈原更是多次以鳳喻人喻己。楚人之所以將最美好的品格和最英武的形象賦予鳳,是因為他們相信出自荊山的鳳與他們的祖先有著某種親緣關系。「他們尊崇鳳,就是尊崇自己的祖先;他們鍾愛鳳,就是鍾愛自己這個民族。」

作者: ericson123 2007-4-6 20:23 回復此發言

--------------------------------------------------------------------------------

4 湘楚文化精神內核分析

楚人景仰祝融、崇尚鳳凰,一方面明確地表現出尊重客觀,順應自然,精於觀察,獻身科學的現實主義精神;另一方面則又體現出他們理想高遠,充滿幻想,富於創造,想像奇特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身上,更加明確地表現出志向高遠,忠於祖國的獻身精神和想像奇特,感情奔放的創造精神。屈原生活在七雄兼並、楚秦爭霸的戰國中後期。「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從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懷王早年曾任屈原為左徒,「入則與王圖謀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但因草擬憲令與上官大夫發生沖突,被懷王流放漢北。後雖被起復,又與令尹子蘭不諧,再次被頃襄王遷徙江南。目睹楚國由盛變衰,瀕臨傾頹,而自己卻報國無門,為表達對祖國命運的深深憂慮和對楚王朝腐敗的抗議,終於以死明志,自沉汩羅江。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既直接體現了詩人的思想品德,也集中反映了詩人的藝術才華。詩歌一方面表達出要為楚王「導夫先路」的理想抱負,決意堅守節操「九死未悔」的不屈信念和為了實現理想「上下求索」的頑強毅力;另一方面也表達了自己的修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圖強的舉措得不到理解與支持的悲憤心情,以及憎恨黑暗、嫉惡如仇、至死也不願離開祖國的斗爭精神。屈原對楚國一片赤心,為祖國竭誠盡智,罹讒貶而百折不回,處逆境而不改初衷。詩人對理想、對真理、對祖國忠貞不二的品質,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性格。《離騷》、《九歌》、《招魂》等,都是作於沅湘一帶的詩篇。詩歌感情悲憤沉痛、纏綿悱惻,想像豐富奇特、宏偉壯美,糅合了民間的神話傳說、歷史人物、自然景象,編織出一個個撲朔迷離的幻想境界,表現了詩人激情奔放、神思馳騁的創造精神。

在楚蠻文化敬神法祖的表現特徵中,確實存在著「信巫鬼,重淫祀」的習俗。祀鬼祭神,是古代人類敬祖、愛國思想的自然表露,當然也與原始人類認為鬼神和祖先是唯一能夠對人類生活產生干預力量這一宗教迷信觀念密不可分。研究《楚辭》的學者認為,屈原的《九歌》來源於楚國民間祭神的樂歌。詩歌祭祀了東皇太一、雲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東君5位天神和湘江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國殤、禮魂6種人鬼。楚人對於祖宗死後變成的鬼神非常敬重,奉祀唯謹。《國殤》和《禮魂》雖然祭祀的是為國捐軀的將士和為楚創業的先輩,但他們早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靈。

三、淳厚自信的民族風尚,和平勤勞的民族品格

王船山《楚辭通釋•序例》寫道:「楚,澤國也。其南沅湘之交,抑山國也。疊波曠宇,以盪遙情,而迫之以崟嶔戉削之幽菀,故推宕無涯,而天采矗發。江山光怪之氣,莫能揜抑。」湘水楚山奇麗秀美,使得這一地域的風情充滿了蓬勃生氣和神秘色彩,也造就了湖湘人的和平、朴實、勤奮、進取特點。

《漢書·地理志》的記載可能更貼近古代湖南的現實:「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之,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故呰窳偷生而亡積聚,飲食還給,不憂凍餓,亦亡千金之家。」《漢書·地理志》雖然泛指江南,而湖南地處南楚,亦應不出例外。這種自耕自織自給自足的情形直至宋時仍無大的改觀。《後樂集·潭州勸農文》記曰:「湖湘之俗,素號淳樸,非有游觀侈泰之欲以盪其心,非有工械伎巧之蠹以分其力,民無末作,多事南畝。」由此觀之,湖南自然環境優越,居民取食方便,火耕水耨,生養無憂,於「不憂凍餓」之中以致不思積聚更無千金之家。優越的地理特產也深刻地影響著湖南人的經濟觀念,人們「多事南畝」,卻無技藝,致使長期處於農業生產落後、經濟結構單一的狀態。

但湖南民風淳樸、憨厚、誠實,則夙得湖南境內歷任官吏及遊人墨客好評。例如人稱靖州「為天下之窮處,其蕞陋又在峽郡下,而士風不惡,民俗亦淳。」寶慶「其人尚氣而貴信,喜直而惡欺,節儉而不奢,樸厚而佻。」衡州號稱「地有舜之遺風,人多純朴。」岳州「民訟……至少,固有終日坐於庭而無一紙牘訴入者。」

湖南各地方誌也多有記載。乾隆年間的《長沙府志》稱贊該府「民習勤苦,人尚氣節」。同治年間的《湘鄉縣志》記載:湘鄉「地居上游,土不加辟而力於耕作,人不甚豐而習於勤儉」,「農人春耕夏耘至秋收弗懈,歲晚儲糞種、修陂地,四時間無日休息,父老子弟皆知稼穡之艱難。」光緒年間《耒陽縣志》感嘆耒陽農民「終歲勤勞」,而且「女服事乎內,主中饋,勤紗績,工縫紉,操作不綴,無論貧富大都類然。」同治年間《桂東縣志》載曰:桂東農民「秋收後率沿山刈茅,鑿石燒灰」,「終歲勤動,無寧處焉。近生齒日繁,謀生者眾,深谷高陵,種植雜糧,幾無隙地,地力盡民力亦盡矣。」諸如此類記錄,不勝枚舉。

明清之後,湖南民風更趨質直、自信。正如章士釗先生在《劉霖生先生七十壽序》中所歸納的:「湖南人有特性,特性者何?曰好持其之所自信,而行其心之所能安,勢之順逆、從之毀譽,不遑顧也。」例如,戊戌變法,譚嗣同、唐才常以身赴難;辛亥革命,黃興、蔡鍔率先響應;「二次革命」時,黃興、蔡鍔又高舉義旗率軍討袁;「五四」時期風雲激盪,有毛澤東、徐特立、朱劍凡為首的健學會在其間推波助瀾;在決定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何去何從的歷史搏鬥中,有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羅榮桓等一批共產黨人充當中流砥柱,終於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風貌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綜上所述,湘楚文化養育了湖南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理想追求,養育了湖南人民崇尚科學、無私奉獻的人生態度,也養育了湖南人民勤儉、質朴、淳厚、自信的風情理性。這就是長盛不衰、生生不息的湘楚文化的精神內核之所在。

戰國時的屈原貶官流放後,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受到長期的難以忍受的折磨,這種折磨使他「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無路可走,陷入「生存困境。」他的「生存」困境是一種精神、人格、理想上的困境。從根本上說,是由於他的「九死不悔」的堅定信念與楚國黑暗現實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在《離騷》里,作者把自己的坎坷經歷和強烈情感升華為一種善與惡、美與丑、光明與黑暗的不可調和的斗爭,表現出善與美的崇高、惡與丑的卑劣、光明與黑暗的勢不兩立。流放期間,屈原的思想斗爭和內心沖突是一異常尖銳而激烈的。在他的面前 ,擺著兩個重大問題。是妥協遷就、隨波逐流呢,還是堅持下去,抗爭到底?是出走他國,歷九州而相其君,還是深固難徙,苦戀故土?這兩個問題都是非常尖銳而又嚴峻的,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是無從選擇而又必須選擇的問題,是屈原對自己理想信念的嚴酷的拷問。盡管楚王不是像堯舜那樣的聖君,但屈原認為不能放棄肩上的歷史責任。賈誼《吊屈原賦》雲:「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獨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兮而羈兮,豈雲異乎天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征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乎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屈原如果改變觀念,離開楚國,遠走高飛,無論在當時的人們還是漢初的人們看來,都是情有可原、無可職責的,至少是一條可以選擇的道路。不存在什麼現實的障礙。如果認為屈原之死是為「潔身」或者「泄憤」,那麼拂袖而去,一死了之,顯然應該是最有效的首選方式,假使屈原在其餘諸侯國另得賢君而輔佐之,完全有可能做出點事情來讓楚國君臣清醒頭腦。《離騷》之作,必是作者政治上屢經挫折而情感上的憂憤已經積累到十分深沉的地步,但行動上還有選擇的自由。屈原大聲疾呼,痛哭流涕,一再說要離去。卻自始至終,欲留無望,欲去不忍,內心掙扎,步履維艱。「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屈原的「生存困境」並沒有導致他「歷九州而相其君」。屈原的「深固難徙」,「受命不遷」,「橫而不流」,絕不是出於「潔身」,更不是出於「泄憤」,而是出於他的堅定不移的愛國思想和信念。屈原最終做出了「以身殉國」的心靈選擇,而他的死,是由於其信念的蒙難而徹底毀滅。「屈原當時未死於郢都陷落之日,而死於黔中不守之時;未死於黔中隨屬的漵浦之地,而死於湘水流域的汨羅。從這個過程來看,很可能郢都雖陷,屈原尤有興國之志;黔中雖失,屈原尤存收復之心。故直至到達湘水流域,接近祖國腹地,耳聞目見感到一切無望,才自沉於汨羅。」只有堅持對價值和意義的矢志不渝的祈求,才會導致絕望感。這是一種對必須堅守的價值真實的不信任,一種對必須確信的人生理念的懷疑。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一種不可跨越的深淵。如果詩人對自己的信念是絕對真誠的話,這種無比劇烈的內心沖突足以把他的身心都徹底撕得粉碎。對現實世界中是否存在真正價值意義無所住心的人,不會有絕望感;超越於所有價值意義之上,尋求寂然解脫的人,也不會有絕望感。從根本上說,絕望感是在價值和意義的無可挽回的毀滅中,對它的義無返顧的固執寧望。屈原自沉汨羅所表現出來的光焰萬丈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如此。

屈原在流放過程中痛苦卻又不失真誠地解剖自身的心靈,從他光輝的思想,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也許是他的故鄉葬送了他的前程,而卻也正是他的故鄉從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他生命歷程乃至藝術創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楚國的山山水水,強烈的鄉土歷史孕育了屈原充滿愛國情感的絢麗詩篇。這從一種意義上說可以是一份無形的、特殊的回饋。屈原在流放過程中體會到心靈的深切的孤獨,也曾絕望、掙扎,悲憤與激情的復雜交織使他對於故鄉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然而,放逐的感應和刺激卻孕育出了他火一樣的斗爭勇氣和激情,他於這一過程中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寶藏,用筆去反映時代,書寫人生。

閱讀全文

與衡陽浩韻地產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