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王健林如何成為首富
一、敢闖敢試
他是敢為天下先的地產大亨,他是與馬雲對賭一個億的冒險家,他是中國的房地產首富,三年內,兩次榮登「胡潤房地產富豪榜」榜首,更是以集團形式捐款超過28億的慈善家,他膽識過人,霸氣外露,是血氣方剛的企業家,他揚言只要萬達進入的行業,其他的企業都沒有機會做老大。他拒絕模仿,大膽創新,是名副其實的行動派。他就是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
受家庭的影響,15歲的王健林就從四川來到東北,入伍參軍,並且在28歲就成為了一名正團職幹部。 在1987年,為了響應國家「百萬裁軍」的號召,王健林告別了自己18年的部隊生活。轉業後,王健林來到大連市西崗區區政府任辦公室主任。但很快,本認為仕途無量的王健林竟棄政從商,通過企業改制的機會,創建了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邁入了房地產這個圈後,萬達的第一桶金是大連市政府北門的棚戶區改造。這是一個多少有些無奈的舉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萬達拿不到當時房地產開發項目所需的配額,只能承接舊城改造這個不被看好的工程。王健林作了大膽的嘗試,鋁合金窗,防盜門,改明廳,設洗手間,這些現在看來的「小兒科」,在當年都是創舉。因為給每個房間設洗手間,萬達還遭到了紀委的審查,其時這是局級以上幹部住房才有的配置。萬達在這個項目掙了近千萬,更重要的是闖出了一條新路,成為全國首家進行舊城改造的企業,迅速做大了企業規模。
成為全國房地產第一家跨區域發展的企業,也是萬達大膽闖出來的。萬達異地開發的第一站在廣州,五六年下來,沒掙到多少錢,但增強了信心,既然在當時所謂的聖地、房地產發源地都能站住腳,還有什麼好怕?自此,萬達「更多鍛煉膽量,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全國跨區域最多的企業,遍布80多個城市。
敢闖敢試不是蠻干。王健林如此界定兩者的區別:「敢闖敢試是看準了去試不怕失敗,蠻干是沒有目的去干。」「看準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二、 長袖善舞
不怵官場、往來自如,天生的大院氣質,言出必行的個性,這樣的「勢」能讓王健林頗顯神秘——在很多人的眼中,受政府青睞的萬達似乎游離於市場競爭之外。 王的父親曾是省級官員,這樣的家庭環境,讓王對權力體系並無神秘感。而18年的軍隊生涯以及轉業後在國企的經歷,同樣讓王健林深諳政府之道。他對大政方針、行業趨勢、發展熱點,始終抱有遠超普通中國商人的熱情。他是這個時代出色的機遇獵手,發現了最厚的雪——利潤豐厚的地產行業;最長的坡——城市化進程、消費勃興的幾次重大的機會。萬達的成功不僅是因為產品的成功,更因為它能准確卡位時代。
很多開發商至今對商業地產的理解是做持有型物業收租,這種立意就比萬達差了許多。萬達的商業地產不只是收租物業,而是改變城市功能、結構的產品。市長們對萬達廣場的追捧,是因為它有把城市非中心變成中心的能力,這是地方政府業績的孵化器。萬達廣場18個月開業,則滿足了地方官員在任期內看到政績的需要。
三、 執著創新
關於萬達,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到它的兩面性:一方面,它的產品(地產、院線、百貨等)都是市場化的;另一方,它似乎總受到政府的青睞。在一個政府完全壟斷了資源供給的行業,徹底市場化只是夢想。「理想主義者萬科,會被動地彎腰;現實主義者萬達,是主動但有尊嚴地彎腰。」萬達的尊嚴,來自於它的創新能力。萬達發明了有中國特色的商業地產發展模式—綜合體發展模式,業界評價萬達武漢楚河漢街項目「改變了武漢的功能和定位」。「我為什麼一直要搞創新,就是要政府來主動找我。你要是去找它,它牛哄哄的,要是吃拿卡要怎麼辦?你是給還是不給?它要是來找你就容易得多。」王健林說。
「我就是不信邪。」王健林說。萬達早期商業地產項目不成功,他親自向美國一家擅長做商場人流動向設計的購物中心學習。萬達規劃院副院長朱其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3年春節前一天,絕大多數員工都已經離開,王健林讓朱把購物中心的設計圖拿給他,春節期間接著研究。萬達院線、百貨在成立之初都不被看好,甚至遭到內部人的反對,都沒有讓王健林動搖。武漢的漢秀有復雜的水下機械設備,最初只有好萊塢一家公司能做。這家公司得知萬達已決定投資後,故意將1500萬美元的價格提到了4500萬。「這小子把我身上創新精神徹底激活了。要是2000萬美元,我就讓他做了。」王健林一想到以後還要處處受制於人,就改變了主意,自己研發這個東西「總不會比神五、神六還難吧」。最後,這套設備還真讓萬達自己做出來了。
四、善於借勢
「做企業一定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王健林如是說。他善於借勢,2002年,萬達嘗試向商業地產轉型,首先想到了要與世界500強公司合作。為了說服沃爾瑪,他親自數次登門拜訪相關負責人,竟然不得入其門。後來還是通過政府人士的牽線,才最終達成合作。在萬達初期擴張中,和世界500強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萬達,增加了與政府談判拿地的籌碼。
如今賓主易位,沃爾瑪要拜訪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時間預約。在2008年之後的快速擴張時期,萬達將政府的勢能用到了極致;而收購AMC,更是借到了文化產業熱的東風。「親近政府,遠離政治」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認為萬達獲得超越發展,是因為它能做「國企不會干、民企幹不了的事情」。萬達所做的很多項目,國企沒有相關的能力與人才;而動輒幾十上百億投資,對民企門檻又太高。王健林曾在一個國企培訓局給很多國企領導講課,他在課上說:「今天民營企業已經不是過去了。如果出現一批500億規模、未來上千億的企業,民企也能辦大事,國企就會徹底沒戲。」
五、現金為王
外界一直對於萬達的擴張速度和資金鏈十分關注,王健林認為,「擴張肯定是有這個風險的,沒有風險就不是做企業了,做什麼都是有風險的,企業本身就是風險和機遇並存。那就是看你在控制風險方面掌握得好,可能就發展的更好。」萬達體量越來越大,(擴張)速度好像也沒有減緩下來,很多人是有擔心的,作為我們自己內部主要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好現金流,就是確保有足夠的現金流量和防範。就像家庭一樣,一定要存一點錢,防止出現意外的事,做企業也一樣,除了正常的現金流以外,要有足夠的現金流的餘量來防止出現或者是不確定性出現,因為不然的話,像我們每年投資量這么大,所以我們萬達現金流是作為企業的生命線和第一位的。
六、專業慈善家
在外界給予的眾多耀眼的頭銜之下,萬達王健林獨愛慈善家的封號。事實上,作為「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王健林,有著自己的計劃,還對慈善的目的和創新提出了個性鮮明的看法。在他看來,慈善本身不為博名,至於做慈善的這些年,無非就是企業的現金流實力越來越大,可能每年的規劃預算在這方面多一點。同時,他還為萬達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我們近期做的計劃就是,從2011年到2015年是20億,平均每年4億的安排,並且有專門的團隊來運作這個事情。」
「如果我的商業地產上市,可能我就會宣布把我在商業地產集團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個大的慈善基金。這塊資產大概相當於我在商業地產的資產的90%。慈善是一門專業,我們僅僅把它看成樂施行為是不對的,我會找一個團隊來運作這個事情。」王健林表示。
此外,王健林個人還想在未來更多地支持青年創業作為慈善發展方向,「從2000年到現在,幾乎沒有出現成功的創業家。我覺得如果中國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出現斷代,可能對國家的危害比政策的失誤更危險,所以從這個層面講,我願意支持更多的青年創業。」他認為有更多人創業,國家才有希望。
七、高度重視誠信
王健林把誠信經營和狠抓工程質量作為開創事業的立足點。1991年,王健林帶領大連市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萬達集團前身)開發的大連市民政街小區成為全東北第一個住宅工程質量全優小區,被首屆「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組委會授予當年全國唯一一塊「優質住宅工程」獎牌。
1996年初,針對當時房地產行業質量低劣、面積短缺、欺詐銷售的普遍現象,王健林在全國房企中率先提出「三項承諾」,保護消費者利益。2000年6月29日,建設部、中國消費者協會等六家單位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千人大會,推介萬達集團銷售放心房的經驗,王健林作為房企唯一代表做典型發言,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建設部首次推介一個房地產企業的典型經驗。
八、真情關愛員工
在萬達的發展中,王健林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傾心關愛員工,廣納八方人才。萬達集團的骨幹員工流失率在全國大型企業中最低,王健林被全國工商聯和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王健林的做法:一是提供一流待遇,萬達員工的薪酬水平屬於國內同行業的最高水準,萬達集團在基層員工中實行獨特的工齡工資制度,員工除正常收入外,每工作一年增加1200元工齡工資,工作滿5年的基層員工每年僅工齡工資收入就達6000元。二是建立培訓機制,每年投入上億萬元用於員工培訓,並在廊坊投資7億元建立了國內一流的萬達學院。三是注重人文關懷。王健林要求總部和子公司都建立員工食堂,為員工提供免費工作餐;推出幸福假期制度,給予集團評選的優秀員工及其家人報銷兩人往返機票及住宿費,任選各地萬達酒店度假。
B. 房地產公司有權使用我們的首富款嗎
當然抄有權利,因為首付款也是房款的一部分,打個比方:一套房首付需10萬,開始簽合同時,房產公司只讓買房人出5萬,還有5萬房產公司出,然後在合同中約定什麼時候讓買房人還那5萬。這樣操作的目的主要是讓客戶買房。
C. 中國房地產首富是誰
中國房地產首富一直都是李嘉誠.楊惠妍只能說是中國最年輕女首富
、「地主」碧桂園造就中國最年輕女首富
《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一不小心道出房地產真相(來源:瀟湘晨報)
多年以來,對於《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國人多抱姑妄聽之的態度———假如今天我的名字還未出現在富豪榜上,那我就繼續去上班。在一個信息仍不充分透明的時代,公眾其實並未期待《福布斯》發布的財富數據肯定準確,然而近幾年的《福布斯》富豪榜,還是於有意無意中說出了一個真相。
這一次,碧桂園26歲的女東家楊惠妍以16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200億元)的個人資產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碧桂園的崛起似乎一夜之間「人面桃花相映紅」,但楊惠妍成為首富卻早已無秘密可言,《福布斯》不過是重復一句真實的廢話而已。
今年4月20日,碧桂園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以收市價7.27港元計算,持有95.2億碧桂園股的楊惠妍當天身價即為692.104億港元,這在當時已經造就了一個可能的「女首富」傳說。8月5日,碧桂園公告稱,截至7月末,公司總土地儲備量達到驚人的4500萬平方米(45平方公里,相當於逾半個香港島的面積),以公開資料來看,碧桂園的土地儲備量比土地儲備量第二名的開發商多出一倍,巨量土地儲備隨即拉升投資者信心,碧桂園股價隨後大漲35.13%,市值達1748億港元,一躍成為香港市值最大的內地地產股,楊惠妍身價立馬漲至1000億港元左右。
由「地主」而「富豪」,正是今日中國房地產業的真實反映。《福布斯》亞洲2007年中國40富豪榜上,15名房地產商躋身於此,幾近半數,其中碧桂園就佔了5位,除楊惠妍外,還貢獻了楊貳珠、蘇汝波、張耀垣及區學銘。對照2006年的富豪榜,一年以來,中國房地產的暴利,又豈是《福布斯》富豪榜可以衡量?
暴利的方式無他,「購地成本較低」就是不二法門,碧桂園曾公開宣布,2004年至2006年其土地成本僅是售價的6%~7%。自2003年以來,房地產業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征地成為進入的門檻,一些地方政府與房地產商不謀而合地完成了第一波價格低廉的「圈地運動」。國土部耕地保護司司長潘明才在談到2005年土地使用費流失近550億時說,原因除了投資拉動,濫征、強征農民集體土地外,還有地區之間惡性競爭,採取各種手段競相壓低地價招商引資。
土地的廉價獲得,導致房地產商大量囤地以抬升房價,再以房屋預售制確保房價「低開高走」,並確保資金來源,中國的房地產商,可以弱智到只會數錢,也聰明到只會圈地。
由圈而囤,土地在手,於一個不公平的博弈平台上所建立的暴利,等同於一將功成萬骨枯。在看到富豪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泡沫之下失地之人的貧窮,《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一不小心又說出了房地產的真相——我們現在不是真相太少,而是改變真實的努力仍前路漫漫。
D. 買房首富是怎麼算的
買房子首付具體怎麼計算的,要看具體買房的付款策略和買的什麼樣的房子。
根據國家規定,以家庭為單位,只要是首套房子,首付不能低於總房價的30%,例如要購買一套價值100萬元的房子,那麼你的首付款至少是100萬*30%=30萬元。
雖然有規定,只要拿總房價的30%就可以,可是還有一個貸款的問題。例如上述的總房價100萬的房子,如果採用公積金貸款,夫妻雙方的最高可以貸款45萬元,那麼剩餘的房款都要首付,也就是100萬元-45萬元=55萬元,即首付55萬元。
如果採用商業貸款,還需要考察你的家庭收入情況和還貸能力,看能貸款多少錢,那總房價減去貸款的額度,剩餘的也都是要首付的。
以上說的還都是首套房的演算法,當購買二套房時(以家庭為單位),貸款首付比例不得低於50%,例如總房價100萬元的房子,首付至少是100萬元*50%=50萬元。
購買新房的時候是按照比例、貸款額度計算首付,如果購買二手房時,就需要跟房主協商首付,只要不低於購房的首付比例規定(≥30%)。
有房地產開發商,為了吸引客戶購房,還推出有首付優惠,例如國家規定的至少30%的比例不能動,開發商會為你墊付一部分錢,讓你先定下房源。例如總價為100萬元的房子,首付至少需要30萬元,有的房地產開發商優惠先付20%,剩餘的10%他們先墊付,讓購房者在一年內湊齊補交,這也是一種策略,延緩購房者的首付壓力
E. 買新房簽完備案交完首富房子是自己的了嗎
你說的這個「房管局備案」應該是指「商品房預售備案登記」,是購房戶與開發回商簽訂商品答房購房協議後,一個月內報房地產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備案的程序,備案登記可以有效防止開發商一房二賣等情況,備案登記是進行稅費繳納,辦理房產證等前提條件,有些地方銀行按揭也必須是備案後方可進行。 這意味著開發商不能夠一房再賣了,買房人的買房權利得到了保障
F. 買房是不是誰登記負的首富,房產證上就寫誰的名字啊
不是的。
一般開發商在你付了首期後,會與你簽訂房屋預售合同,簽這個合專同時候,你如果屬是已婚的,就要求雙方都簽字。也有馬虎的開發商,可能會只留一個人的名字。
但是,在房產交付後3個月內,要辦理房產三證。這個時候,房地產管理局會通知辦理三證,要求已婚的必須是一方持有房產證,一方持有共有產權證。現在杭州兩證合一證,即在房產證中,有一欄共有產權人,登記的就是你的配偶。並且,在抵押登記一欄,會登記銀行持有抵押權。
當然,以上都是針對已婚的購房者。如果是未婚的人,則會要求提供單身證明或聲明。
G. 買了套房子,交了首富怎麼退阿
你交完首付以後就退不了了,但是,你可以說把定金退了。如果開發商比較不錯的話,應該會給你退的。
H. 如何買房付首富
你去房地產公司,他們會幫你的,
I. 房價是2、3千一平米的時侯房地產商是首富為什麼現在房價是一、二萬一平米就破產呢
拿地的價貴了不知多少倍,建築工人工資高了不少,建材也漲價了,總總原因,房價居高不下。
J. 中國首富竟然是房地產老闆太可悲
在福布斯中文網發布的2014中·國·富·豪榜中,馬·雲以195億美元身家名列第一。
馬·雲是做電子商務的,什麼時候成房地產老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