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地產銷售銷售人員談判技巧
1、談判前搞清楚付錢的人和決策的人
有時候付錢的人跟做買賣決策的人,不是同一個人,因而談判前,要搞清楚主角是誰,周圍誰可能會影響他的決策。
在談判的過程中,要多留意對方身邊的人,對他們要熱情,建立起融洽的關系,因為他們很有可能會影響客戶的決策。
2、不是說服他而是引導他
客戶在談價的時候,心裡肯定已經有了一個價格,所以一味以銷售的角度去闡釋價格,會惹來客戶反感,房地產價格談判要引導客戶做出結論。
易房大師建議盡量通過你的態度、行為、節奏,讓客戶接收到你的信息,「這真的是底價了,不可能更便宜了」,當對方自己做出這樣的結論,你的價格談判,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3、語言結合姿態和節奏來談判
房產價格談判過程中,語言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還需要姿態、行為和節奏來配合談判。
姿態就是你面對客戶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千萬不能表現出臣服、過於熱情的態度,而要對自己的產品充滿自信。節奏就是在客戶提出要求的時候,你的反應時間,動作與動作之間的時間差。
易房大師這里提供一個小訣竅,就是答應要慢,拒絕要快。即便是你同意客戶的報價,也要表現出很周折、很麻煩去向領導申請的樣子。
4、尾數效應幫你主導談價
有些樓盤的房子經過打折後,價格會以小數點來結尾,比如120.35萬等,在談價的過程中,用小數結尾開價,讓你更能把控談判主動權。
報價越精準,客戶越認為這是詳細計算過的低價,對你的信任度越高,殺價會更謹慎。而且報價到小數點,客戶還價會傾向於把零頭抹掉,守價更簡單。
5、客戶還價不要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當你說出一個價格,客戶會習慣性地還價,易房大師認為即使客戶的還價,沒有超出內部的折讓低價,你也不能一口答應,否則客戶會認為自己價格出高了,還有還價的餘地,會繼續要打探最低價。
6、讓客戶覺得房源很搶手
物以稀為貴,讓客戶覺得自己看中的房源很多人搶,是為了塑造競爭,這樣客戶就會害怕買不到心儀的房子,就會慎重殺價。
7、特殊獎勵,超值心理
在一手樓銷售方面,一般每套房子的價格折讓,是以折扣的形式來實現的,把本來要讓利給客戶的折扣,一個點一個點慢慢放出去,客戶在談判中勝利了,就會感覺自己佔了便宜,從而產生一種超值的心理。
8、收集盡可能多的談判材料
你對客戶的需求把控越精準,對競品信息掌握越全面,談判的材料越豐富,談判就越有底氣。比如客戶嫌棄貴了,你了解到背後的原因,是跟競品做了對比,那競品劣勢是什麼?一一分析給客戶,讓客戶相信介紹給他的房源和價格是合理的。
⑵ 如何做好房地產銷售
人類的本性即關注自身利益。你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提問,看客戶有沒有搭上話,揣測其關心程度。盡量多談談客戶自身,他們的家人、工作、消遣等事。製造談話氛圍,給對方留下良好印象。這樣,更易贏得客戶的尊重和好感。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畫餅如果做期房,客戶什麼都看不見,所以也只能:畫!『要弄清客戶想要怎樣的生活,基於此,告訴客戶現在擁有什麼,將來會擁有所有想要的。
四.人類天生不愛冒險,很多時候的推脫都是由於不了解導致的不安,不保險的感覺。所以,經紀人在介紹房源的時候務必要在語氣上表現出自信,開朗!事前充分了解商品知識及客戶情況,要在客戶面前流暢地介紹。尤其注意講話尾宇的強勁有力,例如「一定可以令你滿意!「讓客戶感染到正面的氛圍,讓客戶對自己的決策充滿信心。
⑶ 教你如何解決房地產銷售渠道的核心問題
在這個過剩經濟的時代,好酒也怕巷子深,營銷成為每一個企業關注的話題,營銷中最重要的是銷售渠道,有所謂」渠道為王」之說。什麼樣的渠道規劃適合企業呢?渠道規劃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同一個行業不同的企業,銷售渠道規劃的情況不同?到底是要自己開辦分公司,還是要藉助當地總經銷的力量?到底是用獨家分銷還是用小區域獨家代理?以上所有的問題都是企業的渠道決策,在決策時要把握住三個核心問題:經銷商追求的和企業追求的不一致,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需要什麼樣的經銷商,也就是渠道由誰來做的問題;有什麼做市場的方法,也就是怎麼做渠道的問題;渠道建設是企業的重要投資,也就是渠道成本是多少的問題。 1、渠道由誰來做? 隨著零售終端談判力量的逐步增強,廠家品牌的地位的逐漸增高,消費者逐漸理性化,經銷商在當地的市場地位越來越微妙。很多經銷商都清楚地知道,作為中間渠道的經銷商,在未來的市場夾縫中生存將很艱難。因此每一個經銷商都面臨眼前怎麼賺錢,今後怎麼發展。下面用一個需求矩陣來說明不同經銷商的不同心態和經營理念: 高 A B C D低 低 短期發展 高 A象限的經銷商:重視長遠發展,忽視短期利益。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是選擇A象限的經銷商作為客戶,如果企業的發展前景比較好,客戶追求和企業共同發展,追求遠期利益,短期利益只要得到適當的滿足就可以了,企業付出的代價也不會很大。但是正因為這樣的客戶追求長遠的發展,因此學習性也比較強,企業要能給客戶帶來新鮮的知識和經驗,真正幫助客戶成長,同時企業的未來是美好的,否則客戶會感到和企業合作沒有提升,很可能把企業「淘汰」。 B象限的經銷商:重視長遠發展,重視短期利益。這樣的經銷商是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都要兼顧的,可以說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往往會對上家提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和這樣的經銷商合作要引導對方看到和企業合作的長遠利益,而把對短期利益的追求轉化到其他的企業上面去。 C象限的經銷商:忽視長遠發展,忽視短期利益。這樣的經銷商是沒有追求的人,把生意當作兒戲。我們的一個客戶就是這樣的,老公看她沒有事情做,就投了40多萬,在通信市場開了批發手機的檔口,別的檔口9點鍾上班,她的檔口9:30上班,別的檔口給零售店送貨,她的檔口讓零售店來提貨,賺錢與否她也不著急。所以這樣的經銷商可能由於激情,在一段時間配合比較好,但是長遠來看,只能是放棄。 D象限的經銷商:忽視長遠發展,重視短期利益。這樣的客戶現在是大多數,只要現在有錢賺就可以,不考慮長遠的發展。哪裡便宜就從哪裡進貨,不理睬廠家的所謂「竄貨管理」等規定。他們主要和上家談價格、談返利、要政策,而不是怎樣來擴大這個市場。如果你說:「我們聯合搞一個促銷活動吧。」他會對你說:「還不如把費用打到價格里,降價好了。」勉強執行了活動,很可能把活動的獎品扣下。所以這樣的客戶只有短期合作的價值,如果短期的激勵到位,這樣的客戶可以創造出銷售奇跡,企業在以後的合作過程中要不斷改變這樣經銷商的觀念,使他符合企業的發展趨勢。 企業選擇合適的經銷商還要注意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選擇經銷商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這個就是所謂「打江山是一批人,坐江山是另外一批人。」 在企業的孕育期和高速成長時期,企業是靠找到一個市場空缺,或者是擁有一種新產品,這個時候企業需要的是快速佔領市場,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因此這個時候選擇的經銷商往往是D象限的經銷商,企業採取的銷售政策是現在被很多營銷界人士所不屑的「做大戶」,企業給出去大量返利,比較低的價格。任憑這些追求短期利益的經銷商在市場上開路,拼殺。 在企業的成熟期,企業的市場地位已經確定,產品已經成為暢銷產品。產品的銷售主要是靠消費者的指名購買,而不是主要靠市場的推力,企業的利潤已經降低,不可能給出來高返利和低價格。這個時候企業要規范市場,要選擇A象限的經銷商,這樣企業要強化自己的核心優勢,向客戶輸出管理、輸出文化,帶領客戶長久發展。 綜合上述經銷商的四種心態和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知道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企業要選擇不同經營理念的經銷商。因為只有企業和經銷商的思維模式一致,才會溝通順暢,這樣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減少交易成本,經銷商和企業才是雙贏。 其次要選擇有一定的資金實力的經銷商。中國是一個沒有建立起「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社會,企業要對經銷商的信用進行評估,只能是靠企業自己的力量去做。可是經銷商分布在全國的各個地方,企業總部的信用管理人員不可能准確地對每一個經銷商進行評估。而委託當地的銷售代表對經銷商的信用進行評估,又有一個問題,誰對銷售代表的信用進行評估?誰能保證銷售代表的公正性?因此企業在選擇經銷商的時候要選擇在當地商界有信譽的,同時要選擇有資金實力的經銷商。否則一定會在正常的合作過程中出現不信任的局面,企業可能拿50%的精力關注客戶的信用狀況,只有50%的精力投入業務,損害正常的業務關系。與其選擇一個資金實力不強的經銷商,承擔壞帳的風險,不如選擇實力強的經銷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業務上。 第三經銷商要有相對健全的管理體系。一般來說經銷商的管理體系是不健全的,大多是家族企業,叔叔做采購,弟弟做銷售,老婆管帳。不可能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管理體系,作為小企業也沒有這個必要。盡管這樣,這個管理體系一定要團結,一定要職責分明,權利到位。否則經銷商的運做就是低效率的,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 2、怎麼做渠道: 實際上,企業在開發市場的時候往往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倒著做市場,企業到一個地方開發市場,因為在當地知名度比較低,經銷大戶不願意經銷,小戶又沒有能力和信心來做市場。於是企業直接和零售終端發生業務關系,直接面對零售店做促銷活動,吸引消費者到零售店購買產品,爭取到零售店的忠誠,在適當的時候在當地開展招商活動,評比經銷商,把零售店交還到經銷商的手中。 另外一種是直接在當地選擇合適的經銷商,企業協助當地的經銷商拜訪零售店,幫助經銷商和零售店做促銷活動,打開當地的市場。 以上的兩種辦法那一個好呢?這是企業經理人要決策的問題。關鍵是看企業的實力,銷售渠道的不同做法是企業實力和市場機會的平衡,企業要知道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小企業適合採用第一種辦法,因為對於小企業來說投入小,風險小。大企業適合採用第二種辦法,因為大企業能在一開始就能找到合適的經銷商,幫助經銷商做市場,形成強強聯合,成功的機會大,企業投入的費用比較小。 3、渠道成本是多少 渠道建設是企業的一項投資,作為一項投資要考慮投資回報率的問題,也要考慮投資的成本問題,最好是用最少的投資換取最大的銷量。這裡面的成本有固定成本也有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隨著銷量變動的成本,包括房租、基本工資、辦公費等;變動成本是隨著銷量變動的費用,包括廣告費、提成、運輸費等。合理的渠道規劃就是在相同的銷售量下面,成本最低。 企業在當地直接設立分公司,直接做市場就有一個比較大的前期固定成本投入,但是企業的變動成本都可以投入到當地的零售店、當地的消費者上面,因此長遠看來,企業在當地設立分公司,可以掌控當地市場,今後的銷售量會大。如果利用經銷商企業就可以減少固定成本的投入,企業投入變動成本變大,而且變動成本是通過經銷商再投到零售店和消費者上面的,經銷商會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其次才會考慮到零售店的利益,這就是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因此短期看來企業投入小,但是長期可能影響企業的銷量和品牌的樹立。具體見下表: 項目 經銷商 分公司 目前投入 小 大 目前的銷售量 大 小 今後的銷售量 不確定 大 如果以企業的投入為橫軸,銷售量為縱軸,作出利用分公司和利用經銷商的兩條銷售線。兩條線的交點的銷售量是P。 假設: 利用分公司做市場的時候,投入分公司的固定成本是T1。 利用分公司做市場的時候,投入分公司的變動成本是X1。 利用經銷商做市場的時候,投入分公司的固定成本是T2。 利用經銷商做市場的時候,投入分公司的變動成本是X2。 在P 點的時候,利用分公司做市場和利用經銷商做市場,企業的投入是一樣的,銷量也是一樣的,公式如下: T1+P*X1=T2+P*X2。 P=(T2-T1)/(X1-X2) 企業在選擇利用分公司還是採取經銷商的時候要做銷售預計,如果預計無論用什麼方式,銷量都大於P,則說明由分公司做市場則銷售成本比較低,做分公司更合理。如果預計銷量小於P,則說明經銷商做市場銷售成本比較低,在當地找代理更合理。這個模型不但可以用來考慮是成立分公司還是選擇總代理,也可以用來考慮選擇一家總代理還是選擇多家代理。 總之,渠道決策是企業最重要的一項決策之一,企業認識到自己的發展階段和不同客戶的經營理念,選擇適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合作夥伴,如果夥伴不成長就要淘汰它,如果自己不成長,也會被客戶淘汰掉。還要確定開拓市場的具體方法,是順著做市場還是倒著做市場,這些方法要靠銷售代表對市場的把握。在具體規劃渠道的時候不但要使用成本估計工具,來考慮銷售渠道的成本,還要用戰略的眼光來看渠道,要考慮競爭對手的渠道策略。最好搶在競爭對手之前降低銷售重心,拉近和經銷商的物理距離、心理距離,有的時候要暫時承擔較高的成本壓力,設立分公司,培養人員,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考慮到了這三個核心的問題,結合系統的渠道規劃辦法,企業的渠道決策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差錯,渠道投資風險會降低到最低。
⑷ 怎樣促進房地產銷售
一、「無風險投來資」 促銷自法;
二、購房俱樂部法;
三、「購房安全卡」促銷法;
四、「精裝修房」促銷法;
五、周末購房直通車促銷法;
六、優惠價格促銷法;
七、名人效應完美形象促銷法;
八、環保賣點促銷法;
九、保健賣點促銷法;
十、展銷會促銷法;
十一、贈獎促銷法;
十二、抽獎促銷法;
十三、先租後賣法;
十四、聯合推廣樓盤法;
十五、公益贊助促銷法;
十六、節慶、典禮促銷法;
十七、新聞、公關促銷法;
⑸ 在房地產銷售怎麼跑盤
跑盤也就是踩盤,對周邊的競爭樓盤的一種市調過程,一般是分為明調和暗調,內明調不容易被拒絕,但很難探容取到最真實的情況,暗調可以得知最新最真實的材料,但是一旦被發現其實是很尷尬的,一般是兩個人假裝情侶購買婚房,根據想了解的情況從相對業余的角度去探視對方的項目情況!
⑹ 誰能告訴我房地產銷售說辭應該怎麼說啊 急求啊!!!
1、項目開發企業的實來力。2、項目發源展的好處與機遇。3、挖掘項目各方面的優勢。4、項目後期物業運營管理的完善。5、吸引客戶的婉轉對話。總之,要針對市場樹立企業形象,針對市場競爭環境挖掘項目特點,針對客戶群體總結項目優勢及規避弊端,針對市場樹立客戶購買信心。
注意:句子盡量簡單易懂,語句精煉委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