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09年兩會關於房地產的內容
「兩會」上,屬於高度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一直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和提案集中的領域。今年的「兩會」上,同樣有提案擊中開發商的命穴,有提案再次建議取消多年來備受詬病的商品房預售制度。
民建中央提交的27個集體提案中,就有個名叫「關於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並全面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建立商品房竣工入市銷售制度。
民建中央的提案認為,「商品房預售制度缺陷客觀上為房地產開發商掠奪社會財富創造了條件」。歷時十餘年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已成為房地產市場不規范的主要根源之一,主要存在三大問題。其一是嚴重侵犯購房人的權益。由於購房人缺乏《擔保法》保障,導致房屋面積縮水、建築設計變更、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環境描述浮誇、房屋質量缺陷等問題得不到解決,更為嚴重的是誘發了延期交房、抵押房再預售、預售房再抵押,最後「攜款潛逃」等違法犯罪行為。其二是風險分擔機制嚴重缺失。商品房預售制度降低了開發商的門檻,使得不具備開發實力的企業進入了市場,增加了開發商投資出問題的幾率,銀行和購房人被動成為風險投資的犧牲品。三是套取詐騙銀行信貸資金,當資金鏈出現問題時,開發商便通過「假按揭」的方式套取銀行信貸資金。適時果斷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是消除房地產市場不規范的重要舉措。目前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已具備了比較堅實的基礎。首先是金融體系改革和金融制度創新為房地產開發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方式,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融資等方式均可補缺預售商品房籌資的功能。其次是房地產開發商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具備了駕馭資金項目運作的能力,對預售商品房制度的依賴性已減弱。
其實,早在2005年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建議「可以考慮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制度,改期房銷售為現房銷售」。《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稱,「很多市場風險和交易問題都源於商品房新房的預售制度,目前經營良好的房地產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力,可以考慮取消現行的房屋預售制度,改期房銷售為現房銷售」。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士曾指出,完善我國商品房預售制度,就是要取消預售的融資功能。
只是,在建設部2005年8月19日組織全國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企業、金融部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召開討論「取消房屋預售制度」的建議的會議上,結果出現壓倒性的觀點,認為在目前房地產政策、市場環境下取消房屋預售制不現實。
而社會輿論依然繼續抨擊房地產銷售的預售制度,「兩會」提案依然繼續建議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
在2006年3月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由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行長白鶴祥領銜、共有33位代表簽名向大會提交的議案,建議修改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並歷數了房地產預售制度存在的七大問題:1、法律關系復雜增加了法律風險。商品房預售交易不僅涉及開發商與購房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還牽涉到開發商與其有債權債務關系的其他法律關系。在多層復雜的法律關系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法律風險,均可能影響到商品房交易合同的履行。2、購房人缺乏擔保的法律保障。在商品房預售中,購房人往往是先支付一筆不小的購房款給開發商,而開發商僅承擔工程完成後將現房交付購房人的義務,購房人事先支付的購房款項因缺少有效的擔保制度而得不到保護。3、剝奪了購房人對實物的知悉權。這給開發商預售中以廣告和宣傳資料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或事後擅自變更設計、規劃及用料創造了機會。4、從預售到現房交付期限過長。一旦開發商的履約能力發生變化,往往讓購買方蒙受損失。5、期房交易類似期貨交易,容易造成房地產價格泡沫。6、「假按揭」套取、詐騙銀行信貸資金。「以小搏大,空手套白狼」是不法房地產商普遍和常用的手法,而房屋預售制度為其提供了便利。7、房地產風險主要由銀行信貸資金和購房人承擔。房地產預售制度不僅降低了開發商的門檻,使部分並不具備開發商實力的企業進入市場擾亂正常的經營秩序,而且一旦開發商投資出現問題,銀行和購房人就成了開發商投資風險的承擔者和犧牲品。
接著,在2007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洪可柱提案指出,房地產市場惡性膨脹,房價繼續上漲,是由於「低比例首付」和「商品房預售制度」推波助瀾。預售制度下的商品房交易是在信息完全不對稱的條件下發生。由於商品房的預售允許尚未經過驗收合格,甚至是尚未建成的建設項目進入市場,商品房的質量、權屬關系等關系消費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僅靠一紙售樓合同以及開發商提供的售樓書來界定,顯然違反了國家的有關規定。而未經合格驗收的商品房是無法取得房地產證的,消費者權益自然得不到根本性的保障。要遏制這些情況發生,其方法就是停止實施商品房預售制度。提案建議提高個貸首付比例,逐步取消房屋預售制度。先在全國部分地區將個人住房貸款首付比例由目前30%提高到50%,對購買多套(二套及以上)用於投資及投機的行為,原則上應不實行按揭;建議研究制定實施對非投機、投資而自住購買多套房的「累進」首付比例制度;為防止開發商弄虛作假搞「假按揭」。由此可以看出央行、銀監會在2007年9月27日出台「二套房貸」政策的雛形。
只是,盡管社會輿論一直詬病房地產預售制度,盡管不斷有「兩會」提案建議或要求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但預售制度依然巋然不動。直到今年本次「兩會」,出現集體提案建議,加快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並全面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建立商品房竣工入市銷售制度。本文作者陳真誠分析認為,尤其在當前房地產實際情勢下,房地產正處於深度調整之中,全國各地市場普遍低迷,消費者持續觀望,大多數開發商普遍遭遇資金短缺壓力,民建中央提交的關於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將再次對房地產預期形成進一步打擊,無異於擊中了當前房地產業的明穴,直接擊中了目前中國開發商的命穴。
眾所周知的是,房地產屬於高度資金密集型行業。開發商購買土地之後,通過工程建設方墊支修建達到預售條件,然後通過項目預售收取購房者的首付款以及銀行給予的按揭貸款,就可以幾乎無風險地獲得可觀的開發利潤、極高的自有資本利潤率,推進項目滾動開發。
如果開發商自有資金不夠,那麼,要不導致開發商的投資規模減小,或項目開發進度放慢,要不導致開發商因無法投資開發而退出市場。正是中國人發明的房地產預售制度,幫助中國的不少開發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使之能在短期內能夠湊足大量資金得以進行房地產開發,在房地產市場很不成熟的大環境下能實現快速增長。
在房地產開發商的項目投資中,主要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開發商自有資金、銀行貸款、預售收款和預售中的銀行按揭貸款以及建築工程款墊資、其他供應方的墊資等。通過預售收款和預售中的銀行按揭貸款,實際上是開發商進行房地產開發融資的一種主要渠道,也是重要融資渠道之一。如果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並嚴格執行禁止土地抵押貸款的話,開發商的融資渠道將變得十分的狹窄,將對開發商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對具體的開發商來說,就意味著要求其有相當高的自有資金,否則,就無法進行房地產開發,或只得減少開發規模,降低開發速度。對於整個房地產來說,如果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就意味著提高了開發商的市場准入門檻,可能導致行業開發規模下降,將促使市場洗牌。房地產經營模式,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客觀而言,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地方出現違規發放預售證的情況。在房地產潛規則下,有的項目甚至還在挖地基時就已開始預售,有的項目利用購房者的信息不對稱,交付的商品房與預售過程中描述的相差甚遠。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說,房地產預售制度,確實存在著已成為房地產市場不規范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可能誘發延期交房、抵押房再預售、預售房再抵押甚至「攜款潛逃」等問題的原因,或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本文作者陳真誠分析認為,盡管從長遠來看,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大勢所趨,但是,在目前房地產市場形勢下,如果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這劑用葯的葯效確實太猛,可能導致房地產業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洗牌,大量開發商因為缺乏足夠資金實力而從行業中消失。正是基於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實際情況,由於房地產市場還不成熟,不少開發商資金實力不夠,房地產融資渠道有限,盡管關於建議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的提案正擊中房地產開發商乃至目前整個房地產行業的命穴,但可以說,在短期內還不會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即便要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需要考慮到市場現狀、對市場的沖擊力和大多數開發商的承受力,給房地產行業和大多數開發商一個調整期,更需要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法律建設和行業管理上進行配套,因此,就需要一個過渡過程。否則,不但開發商不會同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不會同意,地方政府也不會同意。終究,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就可能導致房地產開發節奏放緩,商品房交易稅收、土地出讓金等就會下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要減少。這些,正是地方政府所不願意出現的事情,必然促使地方政府想方設法地出面阻止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或在執行上大打折扣,乃至完全變樣。
不過,據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在籌劃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其結果,即便不會在短期內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也可能對房地產預售制度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這自然會對一些開發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會對房地產預期形成比較大的影響。而最近,從「兩會」上傳出的信號來看,中央政府對房地產金融的政策,難以再次松動。這樣,房地產開發企業普遍遭遇資金短缺壓力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有大的改觀。因此,本文作者陳真誠分析認為,對房地產預售制度等制度可能發生的變革及產業形勢等,開發商需引以高度重視。
⑵ 2019年兩會反應出的發展方向。
養老金,到底怎麼計算,希望以工齡計算
⑶ 兩會有提到房價的問題嗎如有提到,做何調整
兩會非常關注高價房問題,勢必會出台一些政策來宏觀調控房地產業,國家這么大力專改革房地產業,可以肯屬定的是在某一時刻,必會影響房價的,至少不會放縱房地產業危機繼續高漲最關鍵的是事實 現實是房地產業確實處於泡沫經濟的高度危機中,何時會破裂還沒人能說得准.我的觀點是房價會降的.國家如此關注房地產業,卻不能合理的處理這個問題,那麼這個國家還怎麼生存.你相信中國會無力管理房地業產嗎?對於房地產商,依然是利好的.他們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何時這個泡沫破裂了,那時才是利壞,對房地產商是個災難,對中國來說也同樣,對我們中國每個人來說都一樣.
⑷ 今年兩會對房地產影響大嗎
沒啥影響。因為國家經濟靠的還是房地產。他不可能降。但也不可能升。也就維持現狀吧。要把經濟泡沫慢慢的往出擠。給實體行業創造條件。
⑸ 劃重點:今年全國兩會關於樓市關注啥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已經開始了,那麼百姓比較關注的房價、樓市,今年都會說些啥?搜狐焦點房大大根據2017年的樓市定調和已經結束的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樓市政策來給大家劃重點。
政府定調:嚴調控 穩房價
去年12月26日,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再次定調2017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千方百計抓好房地產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切實抓好熱點城市防泡沫、防風險工作。」
2017年房價會不會漲?
去年10月以來,中國28個城市密集出台了近80次涉及房地產調控的新政。政策嚴控的高壓一直覆蓋在房地產市場上空。限購、限貸、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面積,整頓規范房地產市場等手段在各地陸續出台。恐慌購房情緒與調控「冷水」的博弈下,房價如何走成為民眾最為關注的話題。
三四線城市去庫存
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問題,這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重點。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今年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要繼續抓好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解決三四線城市庫存過多的問題。
如何讓調控更加精準發力,一方面帶動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同時一線城市房價也不至於大漲大跌,相信今年兩會會就這一問題繼續深入探討。
房地產稅
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2月23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房地產稅這個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房地產稅何時開征?2017年房價會是怎樣的走勢?預計將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的熱點之一。
保證性住房
地方兩會上,多地強調要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降低廉租房受理門檻和條件的同時,加大配租要求,同時,適當地擴大保障性住房的覆蓋范圍,讓更多的新市民住有所居。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3-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裝信息
⑹ 17年兩會有哪些話題關於房產的
由於房地產問題涉及范圍太廣、太復雜,牽涉到很多利益關系,房產稅立法不在本次會議日程。
2017-03-07來源: 網路
兩會熱火朝天,牽動民生的議題自然離不開樓市。
近日,住建部回應房地產稅進展時表示,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有媒體透露,目前房地產稅法草案已經基本完成,高層會根據對整個經濟發展現狀的判斷及納稅人的共識適時出台。北大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甚至表示,該法案預估大概會在2020年前出台。
樓市議題向來是民生焦點,而房地產稅問題又是焦點中的焦點。在以上新聞的下面以及各大樓市論壇的評論區,討論異常激烈。
關於房地產稅,民間討論最核心的議題是房地產稅對目前的樓市和房價到底會有什麼影響。這個問題看似是個小切口問題,但這個問題的討論一旦展開,這個切口就會越來越大。
首先,全國樓市本來就分化極大,各地市場不同,樓市供求狀況不同,居民持有房產情況不同,對一線城市和對三四線城市以及五六線小城鎮的影響自然不能一概而論;其次,既然基本面如此不同,而房地產稅又屬於地方稅種,那就涉及到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的政策的統一性和差異性,那麼國務院各部委如何協調這種統一與差異,中央與地方之間又如何協調配合,才能既考慮中央政策的初衷又兼顧各地方的實際情況?
在相當多的論壇,包括房地產業界的內部討論群,關於房地產稅的討論還要更細致,甚至具體到多少平方米,幾套房,什麼樣的人群,以及不同城市可能什麼稅率。但是不管問題如何討論,主流輿論似乎都容易出現一種普遍的焦慮情緒,最普遍的是擔心房地產稅形成新的稅收負擔,同時造成相當部分中產階層的財富流失。在主流的焦慮之下,當然也潛藏了一股暗流,那就是寄望於房產稅降低房價的心理。
這種顧慮、焦慮以及部分投機心理是對房地產稅這一稅種設置初衷的誤解。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房地產稅尤其狹義的房產稅的設計初衷是控制房價的手段和地方增加財政的途徑。這兩種方式或許地方以及某些人群會故意附會,但一定不是頂層設計房產稅的初衷。
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市場化發展實際上不過20年左右時間,在最初的稅制設計上,存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情況,因此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稅種多,納稅環節多,某些稅費不合理等問題。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這些早期被忽略的問題需要進行統一規范的設計。這就是為什麼從2015年開始,中央大幅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目的也是為了最終規范稅制。中央政府的很多文件也說得非常明白,房地產稅制改革的基本出發點一定是改善房地產稅收體系、規范稅制,最終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重申頂層設計不止能夠澄清市場和民間誤解,更重要的是,這么重要的財稅政策的出台要更加審慎,要進行充分的調研,要做好前期的配合工作。房產稅實際上已經在幾個城市試點了,但效果並不特別好,說明它與當下中國的實際情況的匹配度可能還不高。作為整體房地產稅收體系改革的一部分,目前稅種的混亂以及不合理之處首先要改善,其次應當大力推動不動產登記工作,從而保證之後與房產相關的稅種稅制稅率改革順利推進。
最後,2017年3月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就人大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房產稅立法草案沒有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安排,這意味著,房產稅立法今年還不在日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