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會計准則對房地產的影響有哪些可以分析的具體點嗎謝謝!
一、影響房地產行業的具體准則
目前,房地產行業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交易日趨活躍,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也日趨凸顯,適時分析新的會計准則對該行業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與重要。首先對影響房地產行業的會計准則進行介紹:
每行業都受到基本准則的影響,房地產也不例外。從各項具體准則的名稱和規范的實質內容來看,與房地產行業直接相關的准則主要包括《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和《企業會計准則第15號——建造合同》,前者側重投資性房地產的規范,後者強調代建房地產的規范。筆者將主要分析與房地產行業有密切關系的一項具體准則,即第3號准則。
《企業會計准則第3號——投資性房地產》並不是一項專門對房地產行業做出規范的准則,它所針對的是所有企業持有的以投資為目的的房地產;同時,該准則也不是一項規范所有房地產資產的准則,它僅適用於「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計量和披露。該准則對企業持有的房地產類別進行了分類規范,並引入了公允價值模式(即允許採用此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而不是單一地採用歷史成本模式),因此,該准則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將十分巨大。
二、具體准則對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這些具體准則將會我國房地產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從新准則對企業會計核算、損益確認、稅收體系變化和財務報告編制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如前所述,我國新的會計准則體系對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進行了明細規定——第3號准則規范的對象為投資性房地產。對不同房地產類型的明細劃分,要求企業的會計人員必須對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進行分類確認,以便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企業會計核算的工作量。同時,分類處理的理念反映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會影響企業資產結構的組成,以及相關財務比率的計算,影響企業前後各期財務數據的可比性。
2.對損益確認的影響
公允價值的謹慎採用是我國2006年會計准則體系改革的一大亮點,而這一亮點同時也體現在第3號准則之中——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模式的選擇。第3號准則規定: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採用成本模式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後續計量,但是有確鑿證據表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不需要對投資性房地產計提折舊或進行攤銷,僅需要以資產負債表日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其賬面價值,並將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勢必會影響到房地產企業各個會計期間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穩定性。因此,對於可能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房地產企業而言,如何相對准確地把握企業各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需要引起高度關註:當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進行轉換處理時,房地產公司需要確認相應的損失,卻不能確認相應的收益,這又將影響企業的損益金額大小。
3.對稅收體系變化的影響
新會計准則體系對於房地產項目的分類也將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稅收體系產生影響。例如,2006年3月6日,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於房地產開發業務徵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該通知將住房項目細分為經濟適用房與非經濟適用房開發項目,同時規定了不同的計稅毛利率,從而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納稅額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會計准則對於房地產的明細規范,以及公允價值模式的採用,有可能引發稅收政策的調整。比如,對於房地產類型的明細規范將為稅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持,這為我國房地產的稅制改革鋪平了道路;公允價值模式的採用則有可能對從價計征房產稅和土地增值稅的徵收產生影響等。稅收政策的變動反過來勢必會影響房地產行業的會計信息,如何把握兩者的相互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之一。
4.對財務報告編制的影響
考慮到我國實際國情,2007年1月1日新准則的實施范圍現僅限於我國的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未做強制性要求。因此,新准則對於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更多地表現為對上市公司的影響。由於我國少數上市公司屬於境外上市或境內外交叉上市的企業,各國准則的差異使財務報告的成本相當大。而當各國准則日益趨同時,財務報告的編製成本會大大降低。
三、結語
雖然新准則的實施范圍現僅限於我國的上市公司,但是這些准則也將會對非上市的房地產企業產生間接乃至直接的影響。如何准確把握上述影響是我國每一個房地產企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㈡ 房地產企業執行什麼企業會計准則
財政部《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
㈢ 新會計准則實施後,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會計核算如何變化
新准則只是在上市公司執行,鼓勵其他企業執行,但對於原來採用比較成熟的制度,象房地產等,沒有發通知正式轉換,原會計制度還是繼續有用的,所以不必太聰明主動的套用新准則
㈣ 房地產開發公司適用什麼會計制度
置業有限公司適用小企業會計制度。大中型企業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
㈤ 房地產公司實施《新企業會計准則》利弊分析
新會計准則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投資性房地產、資產減值准備、借款費用、長期股權投資與合並報表、遞延稅款。 1.投資性物業 以前對於投資性物業,沒有明確的判定。這次新准則有了明確的規范對象和計量、報告方式。准則規范的對象是:出租的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築物,或者持有並准備增值後轉讓的土地使用權。在計量方式上,准則講了兩種。一種是成本模式,就是按照資產的價值,每年計提折舊或攤銷。另一種是公允價值模式,就是每個報告日對資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將評估增值計入損益。應用新准則會不會影響房地產公司損益? 首先要看這個企業是選用成本計算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在新准則,要採用公允價值模式的話,要有公允價值持續可靠的計量。我的理解是,財政部是建議讓企業或者說是鼓勵企業用成本計算模式計量。採用成本模式,就是企業現在用的歷史成本計賬,不會影響公司損益。如果採用公允價值模式,也不一定增加損益表的內容。因為它是將每年評估增量計入損益表。資產的價值受市場、自身狀況的影響,也會發生減值。所以報表未必一直好看。選擇哪種計量模式,也受行業選擇的影響。比如,境外上市公司,受國際會計准則約束,如果行業慣例是公允價值模式,單個公司自然也是選擇這種方式。不然,報表缺乏可比性,就會沒有人看。同樣,財政部鼓勵用成本模式計量,估計這也會作為一種行業慣例。其次,公允價值的確定,不應該說企業說得算。它要是由專業評估師進行評估的,不是管理層說是多少就是多少。比如一個樓盤要是十億的話,不可能評估一百個億。這是中介機構進行專業判斷的問題。再者,現在房地產市場很活躍,市場價值取得也比較容易。而市場價值是公允價值判定的首選。然後,行業分析師在對地產公司的報表進行分析的時候,會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含有增值的利潤。因為,增值或減值能夠體現資產的價值。另一方面,也會看真正企業經營取得的利潤。 2.資產減值 現在北京的市場,行情比較好。住宅,一般不用計提減值准備。但一些經營不好的物業(比如車位和會所),如果發現減值跡象,要做資產減值准備。尤其是會所經營。按照新准則,資產減值計提之後,是不能轉回的。 3.遞延稅款 如果說企業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那麼物業增值,現在採用債務法的計量會計算這塊的所得稅。 這條准則,總體來講對房地產公司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因為,房地產公司以取得的銷售回款為基礎預繳稅金。直到最後整個項目進行清算,對單方成本進行認定,看項目確實應當繳多少。預繳不夠,要補;預繳多了,拿以後的項目補。而且前面也談過,財政部實際上是鼓勵採用成本模式的。 4.借款費用 還有借款費用的准則,以前頒布的准則在適用范圍上是不包括房地產企業的。不過很到房地產公司在應用上,也大都參照這項准則。新准則這次將房地產開發明確列入了規范對象。利息要資本化、費用化的判定,要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個資產支出已經開始;二,資產費用產生了;三,購建行為產生了。對房地產公司來講,購建行為產生,我個人理解是開工證取得、動工。就是,開工後、竣工前發生的借款費用才可以資本化。拿到了項目在開工前,發生的利息要費用化。 5. 長期股權投資與合並報表新准則講到,收購的代價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原來是計入股權投資差額,並在不少於10年內進行攤銷。
對房地產公司來講,由於土地價格增長,房價的上揚,一般都會產生正的差額,就是商譽。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講,公司收購開發類子公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土地,收購產生的差額是土地價值的體現。因此,將收購開發類子公司產生的這種差額,在編制合並報表時調整子公司的存貨價值。
在編制合並報表的時候,由於調整了子公司存貨價值,還需要按照開發項目的成本結轉比例逐步結轉到當期損益表。
㈥ 企業會計准則中關於房地產企業收入確認條件與實務中分析
《企業會計准則——收入》規定,銷售商品的收入只有在符合以下全部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予以確認:
(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商品實施控制;
(3)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4)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正確、真實確認房地產企業的收入實現,應具備以下四項具體條件:
(1)工程已經竣工並驗收合格;
(2)具有經購買方認可的結算通知書;
(3)履行了銷售合同規定的義務,且價款已經取得或確信可以取得;
(4)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房地產企業(建造承包商)在什麼情況下可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定收入實現?《企業會計制度》第95條規定,固定造價合同符合下列四個條件可採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
(1)合同總收入能夠可靠地計量;
(2)與合同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
(3)在資產負債表日後合同完工進度和為完成合同尚需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確定;
(4)為完成合同已經發生的合同成本能夠清楚地區分和可靠地計量,以便實際合同成本能夠與以前的預計成本相比較。
中國證監會發行部也曾明確,除代建房產可使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實現外,房地產企業收入不能根據完工百分比法來確認。代建房產實際上要求有建造合同。歸納起來,其條件有:
(1)有建造合同,並且合同不可撤銷的;
(2)買方累計付款超過銷售價格的一定比例(一般為50%);
(3)其餘應收款能夠收回;
(4)開發項目的完成程度能夠可靠地確定。
㈦ 房地產企業會計制度目前是用企業會計准則還是房地
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
㈧ 2017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准則
會計制度分為<<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現在已取消了行業會計制度.)小企業可任選一種執行。其他企業:,比如房地產企業只能 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㈨ 目前房地產開發企業執行的會計制度是什麼
現在新建企業基本不再執行行業會計制度,應該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或新《企業會計准則》。鼓勵執行新《企業會計准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