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地產業的重要地位是什麼
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做出了貢獻。據有關部門的統計,2003年直接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間接拉動0.6~1.2個百分點。
2003年中國房地產業在開發投資高速增長中,供銷兩旺,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供應結構漸趨合理,價格走勢平穩的良好勢頭。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從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11.4平方米。
2003年1~9月份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495億元,同比增長32.8%,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增幅(31.4%)1.4個百分點,占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25.1%。
(1)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房地產業發展主要問題
1、資源的浪費與流失。
由於開發失控和無序發展,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1992~1993年的「開發區熱」和「房地產熱」高潮時全國形形色色的開發區達上萬個,規劃佔地1.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全國當時的城市建成區總面積,而真正實現有效開發利用的僅為2%左右。
2、商品房空置量增加,而且正在進一步擴大。
僅1993年底商品房空置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此後這一指標持續上升,2000年達9000萬平方米。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商品房空置面積已突破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6.5%,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積為4220萬平方米。
3、房地產開發中的短期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開發單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致使建築密度過高、容積率過高,缺少綠色空間,一些房地產開發建設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B.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房地產開發項目中屬於什麼角色有哪些作用
組織開發土地並且銷售土地上的房屋,做為一個組織者銷售者角色。
C. 房地產開發商軟體的作用有哪些
房地產開發商軟體的作用有哪些?樓主,效率低下、信息滯後、規范版與執行力差等是房地產行權業較常出現的管理問題,針對傳統房地產企業管理模式與業務手段中的這些特點,房地產營銷管理系統孕育而生。利用先進的IT信息技術,結合房地產企業自身管理思想和模式,推出了房地產營銷管理系統這一信息化管理工具。我知道一款crm系統很不錯,叫管理123,是專門為中小企業研製的。軟體能讓企業在「三不需要」的前提下,也可享用在跨國企業斥巨資方可打造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非但「不需要安裝軟體,不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不需要購買伺服器」,還能「省時、省錢、省事、省心」,強化執行力。軟體的價格也很實惠,還能免費試用一個月。你可以去網上搜索管理123 : http://ke..com/view/4279467.htm了解一下。
D.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起什麼作用
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整個城鎮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回,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答性產業,在許多地區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一定意義上說還是重要的環保產業。
1、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
2、 房地產業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
3 、有利於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國家和地區的財政收入,加快城市建設 ;
4、 房地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提高城市的聚集效益,提高勞動生產率;
5 、房地產業的發展將對調整社會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
6 、房地產業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等許多方面也有明顯的作用。
E. 房地產開發公司資質的作用
....房產開發公司屬特殊性質企業,僅經工商登記獲營業執照還不能經營。回需經所在地建設行政部答門及省建設行政部門審批,獲得房產開發資質證後,才能進行房產開發的經營活動。
....無此資格,房產開發項目的項目立項、規劃定點等所有手續均無法辦理,即公司無法進行房產開發。
....辦資質需己獲得項目土地使用權、具備—定數量的工程技術人員等。
F. 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好處有哪些
土地是稀缺資源,然而只有政府和開發商可以獲得,所以成立房開公司,充裕的資金就有了消費對象,可以保值的。而且可以蓋自己想要的房子。
G. 房地產公司都有哪些部門,分別起什麼作用
房地產公司的部門職能如下:
1、營銷部:負責開發項目的銷售或者租賃工作,是公司的「龍頭」部門。
2、財務部:負責公司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是公司的核心部門。
3、工程部:負責項目的建設和管理,確保工期、質量、安全及成本控制執行等。
4、辦公室:負責上下溝通,左右協調。
5、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力資源的開發、配置和管理。
6、發展部:負責公司的發展戰略,項目的具體策劃,取地以及相關許可的辦理等一系列前期開發工作。
7、網路技術部門,負責網站的維護運營,產品視覺的開發等等。
(7)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作用是什麼擴展閱讀
房地產公司的類型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劃分。
第一個角度是從經營內容和經營方式的角度劃分,房地產公司主要可以劃分為房地產開發公司、房地產中介服務公司和物業管理公司等。
房地產開發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公司。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城鎮土地開發、房屋營造、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營銷等經營活動。這類公司又稱為房地產開發經營公司。
房地產中介服務公司包括房地產咨詢公司、房地產價格評估公司、房地產經紀公司等。
物業管理公司指以住宅小區、商業樓宇等大型物業管理為核心的經營服務型公司。這類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售後或租賃物業的維修保養、住宅小區的清潔綠化、治安保衛、房屋租賃、居室裝修、商業服務、搬家服務,以及其他經營服務等。
第二個角度是從經營范圍的廣度劃分,房地產公司可以劃分為房地產綜合公司、房地產專營公司和房地產項目公司。
房地產綜合公司是指綜合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和服務的公司。
房地產專營公司是指長期專門從事如房地產開發、租售、中介服務,以及物業管理等某一方面經營業務的公司。
房地產項目公司是指針對某一特定房地產開發項目而設立的公司。許多合資經營和合作經營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即屬於這種類型。項目公司是在項目可行並確立的基礎上設立的,其生命期從項目開始,當項目結束時公司終了,這種組織形式便於進行經營核算,是房地產開發公司常用的一種形式。
H. 什麼是房地產開發手冊它的作用是什麼
房地產開發項復目實行項目手冊制度制是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對房地產開發企業是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是否按照合同的約定進行開發建設而設立的一項動態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為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開發活動進行監控,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勞工的合法權益。簡單點就是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房地產開發是指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企業為了實現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包括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而從事的土地開發和房屋建設等行為的總稱。房地產是指土地、建築物及固著在土地、建築物上不可分離的部分及其附帶的各種權益。房地產由於其自己的特點即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動性,在經濟學上又被稱為不動產。
I. 房地產的意義是什麼
1980年4月2日以鄧小平關於建築業和住宅問題的重要講話為標志,拉開了住房商品化的序幕。在鄧小平講話精神的指引下,1987年9月,深圳經濟特區率先實行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拍賣中國第一塊土地,揭開了土地市場化的序幕。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房地產業得到了全面快速的發展。住房商品化的觀念已開始深入人心。 1998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提出了停止住房實物分配,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的新政策。這是我國分配製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延續了近50年的住房實物分配製度的終結,具有劃時代意義。我國住房市場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由集團消費向個人消費轉變,從而帶來房地產業的一系列變化。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一位專家分析說,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產生的積極效應至少有以下4點: 第一,實施住房分配貨幣化,促進了觀念的轉變,沖擊著那種向政府和單位等、靠、要住房的依賴心理。 第二,減輕了政府和單位在住房方面的負擔,體現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合理負擔的原則,加快了解決居住問題的步伐。 第三,壯大了住房金融業務、促進了個人購房抵押貸款業務的開展。 第四,開展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的工作,對商品住宅的銷售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實踐證明,停止住房實物分配,推行住房貨幣分配,是培育住房有效需求,激活房地產市場,盤活存量,加快改善幹部職工居住條件,拉動經濟的好舉措,也因此成為中國房地產發展的里程碑式改革。 住交會輸出深圳模式 中國(深圳)國際住宅與建築科技展覽會,簡稱中國住交會,是住房貨幣化分配的產物。 其實,住交會給中國地產的遠不是一年一次的盛宴,更重要的是它為中國地產界提供了最直觀和最有沖擊力的互動平台,由此,作為住交會發源地的深圳也開始了向全國地產界輸出先進的營銷、管理等操盤模式。曾經有人這樣形容住交會:中國住交會就是全國地產學深圳,基本上是個地域性房產公司借住交會到深圳這個「樣品房」參觀學習。這在第三屆住交會之後有了改變,廣州的大盤模式、上海的億元豪宅、人文石門庫、北京的概念地產等理念日益影響深圳並融入深圳地產。因此,第四屆住交會也成為深圳地產面向全國的一個開端。 著名策劃人王志綱把住交會調侃為「地產騾馬市」、「概念孵化器」、「現代名利場」。他解釋說,有「錢」的企業來這里進行交流,尋求合作,同時尋求獎項的「肯定」;而有「名」的人則來此希望更加有名,從而讓「名」變成「利」。在每次趕場中,各種新鮮名詞和概念也隨之誕生,住交會彷彿成了「概念孵化器」。 從第一屆住交會開始,各地媒體紛紛將其作為「住宅產業的奧林匹克」狂歡節日般地著文報道。但歷屆住交會的成功與提升,讓更多的人能深刻地感覺到,住交會遠不只是業界的狂歡盛會那樣膚淺,它更多的是理性的存在,它既是業界的節日、媒體的盛宴,也是政府與企業、行業的溝通鏈條,區域資源和資本實現互動共贏的理想平台。這才是住交會本身所不能代替的意義所在,並作為國際性行業盛會的作用所在。 建立完善的住房供應體系 1998年國務院出台的《通知》,明確了今後要建立和完善以經濟適用房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在制度上保證各收入階層的住房需求,實現「人人享有適當的住房」的目標。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的住房供應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購買、租賃市場價商品住房。這在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上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伴隨《通知》的下發,各地政府根據國務院的要求,相繼出台了相關條例。具體有以下幾點: 第一,積極探索經濟適用住房租售並舉的政策。 改變當前經濟適用住房只售不租的現狀,對於符合購買條件的中低收入家庭,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結合公積金配套支持以及購房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自主選擇是購買還是租住經濟適用住房。對於拆遷居民,可以用60%~70%拆遷補償費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永久使用權,然後以剩餘房款的公積金貸款利率計算房租。對於住房困難的中低收入家庭(絕大部分為公房租賃戶或售後公房產權人),也可將自己居住的房屋委託專門管理機構(公房管理部門)按市場價出租,利用地段級差所得的租金收入扣除原房屋的房租(含物業管理費)、專門管理機構的管理費,租賃按政府指定價格出租的經濟適用住房。 第二,發展可支付租賃住房。 解決城鎮居民「夾心層」(收入水平高於低保線,但屬於低收入階層,依靠自身力量無法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和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重點通過提供住房使用權的方式來解決。適時推出可支付租賃住房,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解決途徑。 第三,加大對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費的扶持力度。 對以市場價租賃住房的困難家庭實行租金補貼政策,補貼資金主要由職工所在單位核發,退休人員和無業人員可由財政給予補貼,補貼標准應與廉租房政策有所區別。 第四,適度擴大住房保障范圍。 各地的住房保障范圍一般都只局限於最低收入家庭,而對於城鎮「夾心層」、流動人口和農村特困人口的住房保障問題和制度建設進展較為緩慢,還無法做到把所有低收入家庭納入到保障范圍內。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解決這部分人群的住房保障問題。 如果這種完善的住房供應體系能夠順利實現,我國的房地產市場會越來越成熟。住宅建設產業化、土地供應市場化、管理行為規范化和企業品牌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