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根據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獲取不同性質及大小的土地。
根據資質回等級的不同答,所開發的房產面積不同。
暫定資質證書:房地產開發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備案申請後30日內向符合條件的企業核發。暫定資質證書》有效期1年。
四級資質:注冊資本不低於100萬元;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1年以上;
三級資質:注冊資本不低於800萬元;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2年以上;房屋建築面積累計竣工5萬平方米以上;
二級資質:注冊資本不低於2000萬元;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3年以上;近3年房屋建築面積累計竣工15萬平方米以上;
一級資質:注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5年以上;近3年房屋建築面積累計竣工30萬平方米以上;
Ⅱ 開發商拿地後何時得動工
房地產企業拿地後一般多久會開始動工蓋房?
我是房地產開發商,希望我內的回答能容對您有所幫助。房地產商自從拿到《國有土地使用證》後,還要拿到《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才能開發建設,這幾個證通常需要6個月時間。有些地方規定,開發商在拿到《國有土地使用證》證、一般兩年內必須開發建設,過期政府應收回土地。由於你們地段屬於舊城改造項目,有舊房拆遷問題,加上但遠華地產是國內著名商家,屬於多地方政府的引資項目,如遇影響開發建設(如釘子戶不拆遷等)問題,屬於政府責任,將會允許開發商推遲開發建設時間。
Ⅲ 房地產公司怎麼拿地
一般分兩個:土地一級市場、土地二級市場。
1,土地一級市場:國家有法律政策紅內線,土地一般都要經過招容拍掛手續,明裡暗裡事很多。
2,土地二級市場:股權轉讓、合夥項目公司、聯合開發、兼合並、在建項目轉讓等等等等等。
Ⅳ 關於房地產拿地的問題
在當前土地掛牌拍賣的大背景之下 不管設置多少門檻還是沒百分之一百保證能順版利拿到權土地 很多情況下強龍難壓地頭蛇(某些招商願望迫切的小城市除外) 也有一種可能 可以和當地政府(企業)建立合作開發關系
房地產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 牽涉國土 規劃 建設 市政 園林 環衛 發改 消防 人防 房管 銀行 水電煤等方方面面 很難保證任何環節都不出意外 其中要打點從辦事人員到主要領導 開發公司必須有豐富的技術和公關處理能力
Ⅳ 房地產開發商怎麼拿地
開發商是如何獲取土地使用權的呢?當前我國的開發商獲取土地的主要形式是國有土地出讓,即參加招標拍賣掛牌,簡稱招拍掛。2007年後,地王現象頻出,很多人也將批評的矛頭瞄準了招拍掛制度,認為是招拍掛制度導致了房價的瘋狂上漲。
房地產行業分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和三級市場。土地市場就是一級市場,這完全控制在政府手中,政府在土地一級市場實行寡頭壟斷,所有的土地資源全部被國家獨家控制。一級市場是拿地最主要的通道。
一級市場土地交易在20世紀90年代採取協議轉讓形式,開發商與政府簽訂土地出讓協議,支付出讓金與前期動遷費等費用,就可以把土地轉讓到開發企業名下。協議轉讓也是時代的產物,那個年代土地資源豐富,拿地企業並不踴躍,地方政府為了保證土地財政收入,主動向各類開發商熱情招商,以較為優惠的條件,吸引開發商拿地,從而確保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
1997年,正逢東南亞金融危機,上海整個市場極度低迷。當時上海政府就主動向香港的幾大房地產巨頭招商,讓這些富豪們來上海投資,開給他們的條件相當優惠,其他不說,就在土地開發期限上,極為寬松,大多數土地出讓合同上規定,土地開發周期長達八年之久,這樣就給這些外資囤積土地的機會,通過土地的長期儲備來博取土地增值。不少外資到了2000年後也沒有主動開發,還是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把一塊塊土地轉讓給其他內資與外資企業,通過土地增值來獲取收益,錢賺得很輕松。
房地產發展史上有些開發商成長是有原罪的。不少內資小房企,限於資金窘迫,往往是與地方政府協商,先象徵性地支付一些意向金,出資幾百萬元就夠了,而房屋土地部門違規操作,收到定金後就發放土地使用權證,開發商拿到了產權證後就可以去銀行融資,拿了銀行的資金再來進行房地產開發。
亂世出英雄,在房地產行業還很不規范的時候,這個行業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有一個從百萬富翁變成億萬富豪的故事。一位當時在機關做團幹部的年輕人王為東,在常人看來,他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收入穩定,但他還是願意去商海里嘗試游泳而毅然下海。當時他憑著一股積極創業的熱情和社會關系資源,在上海浦東找到了一塊很小的土地,先簽訂了一份土地轉讓意向書。然後他憑著這份意向書到處找合作夥伴,終於被他找到了一家鄉鎮企業,這家企業對房地產開發一無所知,但對王為東很信任,答應去銀行融資後投入開發。王為東創業時候可以說一無所有,成立公司的錢還是這家企業在銀行融資時候多借了一百萬元後再借給他的,由王為東歸還銀行利息。在現在看來一百萬元只能開家小飯店,但在那個年代,運作得好,奇跡就會出現。
在浦東小地塊初試牛刀,賺了錢後,現金流就有了一些鋪墊,於是接著再拿地開發第二個項目。王衛東憑著一種悟性,每步節奏踏得很准,合作夥伴是鄉鎮集體企業,他利用這種優勢,藉助他們的資金實力,實行承包開發合作制,其他股東不參與經營,由他來全程操盤。君子協定,其他股東拿投入資金30%的固定回報,項目今後的虧損與否,其他股東永遠是約定的固定回報。要知道房價一直是處於上升趨勢中的,約定的回報率只是一個時點的定格,房地產的增值空間在實際運行中經常是無法預測到的。兩年後項目運行基本完畢,但項目的利潤回報並不是當初預計的那些,這樣王為東按照約定按時支付給其他股東的回報後,他的個人身價頓時從小矮人變成了小巨人,新生代富豪就此產生了。
一級市場土地出讓到了2002年7月1日後由協議轉讓改為土地競拍,由房地部門通過組織競拍的形式讓拿地企業參與現場競拍。但各地在土地招拍掛的形式上又有變體,如上海實行的是土地競標方式,開發商的出價不是唯一獲取土地的因素。即每塊土地的取得,並不是價高者得,而是每家開發商把欲競標的土地,標上自己的出價,提供此地塊的規劃設計方案,同時提供銀行資金證明、開發資質等級證明等。由專家評審小組根據出價、方案、資信等綜合因素,當場評出該土地的得主。
拿地的模式還可以通過與政府合作,參與土地一級市場的開發後自己再保留一塊土地,這樣就可以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輕松獲取。也可以通過資本運營、企業股權收購獲取。
土地市場招拍掛制度的建立,從整體上是規范了土地市場的混亂定價行為,有利於價格發現。1995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明確規定了土地使用權的出讓是可以採取拍賣、招標或者雙方協議的方式,包括住宅用地協議出讓的方式。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協議的形式佔了很大的比例,這就產生了權力尋租以及低賣國土的問題,房地產界權威專家孟曉蘇多次呼籲,要增加土地出讓中的招標和拍賣的比重,全面進行招拍掛這樣的一個階段性措施開始落地。但是包括孟先生在內的很多人士,都認為後來的招拍掛制度推高了地價:土地出讓招拍掛在不斷引發新「地王」的出現。所以要想抑制過快上漲的房價,就要完善我們的土地制度,包括土地供應和出讓制度,這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早期的開發商拿地都是可以通過協商,分期付款來獲取土地資源。到了2000年後特別是招拍掛制度形成後分期付款的形式越來越被管理層所不容許。再加上土地價格的日漲夜大,中小房地產企業拿地的能力越來越削弱了。大體量的土地只有大型國企和上市企業有能力操作。很多大型房企不是靠著市場的積累獲得資本,而是靠具有國資背景容易籌錢,獲得了壟斷地位,並採取瘋狂推高土地價格的辦法,將民企逐步驅出市場。2009年一線城市房價漲了50%以上,這與土地一級市場不斷冒出的新地王有很大關系。
地王與金融危機有關系,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受益方很多都是國企,而中小企業貸款現在依然很難。地王的出現,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這些大型房企太兇猛,嚇到了一大批房企和購房者。地王的出現,斷了樓市一條修正自己的活路,樓市不斷躥火冒煙,危及房地產業的根本和可持續發展。
土地的招拍掛制度比以前那種採用協議方式出讓經營性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做法更為合理,而且效果也很不錯。土地招拍掛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遏制國土資源的流失,最大限度地防止權力尋租等一系列人為干擾市場的行為,打擊圈地和炒賣地皮的行動,較好地維護公共利益。而且,從近些年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勢頭來看,土地招拍掛方式確實為地方政府增加了收入,地方政府更有積極性去加速城市化進程。
土地招拍掛制度最初源於歐美,後來在我國香港廣泛推廣使用。我國目前的經營性土地招拍掛的形式,正是參照香港的土地拍賣規則而制定的。這個制度從理論上說可以從源頭上防治土地批租領域腐敗,同時也是提高城市土地運營水平、改善投資環境的根本措施,讓土地可以以更公平、合理的價格出讓,減少人為干擾因素,從而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
但是,這種方式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從2007年開始,地方政府一味傾向於「價高者得」的做法,更加推動了地王的不斷產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國房價近幾年來不斷暴漲。也就是說各地的房價高企,是地方政府為了追求土地財政收入而推高了房價,麵粉比麵包貴的故事也在中國這個快速發展的國家經常上演。因此,必須改革土地拍賣制度,將其與民生問題掛鉤,避免土地拍賣對民生問題的傷害。---------上海菁英地產
Ⅵ 現在房地產拿地的途徑有幾個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有新的規定,在原有3種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一種新的方式回----掛牌方式,即從2002年7月1日起出讓答國有土地共有四種方式:1、協議;2、招標;3、拍賣;4、掛牌。
另外就是劃拔地了.根據《土地管理法》第54條規定: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1、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2、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3、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Ⅶ 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哪些方法或方式拿地
現在房地產公司獲得土地的方法主要有這幾個:
1、招標
國家出讓某塊土地,通過發出招標公告告知房地產公司,房地產公司製作標書競標,國家綜合評定房地產公司的資質、信譽、資金實力、項目設計方案、招標價格、付款方式等多個因素,從而決定由哪個單位中標。這方式因為有人為評分因素在裡面,所以還是有暗箱操作的餘地。
2、拍賣
這方式簡單,國家把土地情況公示出來,約定好拍賣日期,所有有興趣的開發商都過來,交一筆拍賣保證金之後,就可以參加拍賣,現場誰喊價高誰拿走,其他什麼都不考慮。這方法雖然簡單且不容易暗箱操作,但因為自由競價,價格無法控制,現在市場上那麼多地王級別的土地價格,幾乎都是拍賣產生的。
3、掛牌
這方式就是國家把要出讓的土地公示出來,各房地產開發商將自己的報價和方案交到指定地點,其中最優的公司會公示出來,在掛牌期間內,其他公司仍可修改或重新提交自己的報價和方案,掛牌期限結束時,最後確定的公司為土地獲得者。
4、收購
上面三個是國家承認的土地獲得方式,按道理來講,土地是不可以私自交易的,但有的人手裡有土地,但是沒有實力開發,或者乾脆就是想轉手,這樣開發商就會通過收購具有土地的公司的方式,將土地轉到自己的手裡。這方式在市場上也不少見,不過裡面存在諸多的信息陷阱,每個開發商都比較小心。
資質管理
《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城市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申請核定企業資質等級並持有建築主管部門頒發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等級證書》。《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中將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質劃分為五個等級,其中一、二、三、四級企業能從事城市房地產開發業務,五級企業只能在本地區從事村鎮房地產開發經營。
因此,審查開發商的資格不僅要從形式上看其有關證件是否齊全,還應從實質上去審查開發商有無相應的開發資格。為慎重起見,建議購房者盡量選擇被評為一級或二級企業的房地產開發商。
Ⅷ 房地產拿地 有個數據叫樓面價,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買房子時候 每平方多少錢,還是其他,兩者有什麼區別
樓面價一般是指,土地摘牌後,按照土地出讓價和容積率折算的平米單價,此部分一般只包括地價,其他費用未包括在內。
Ⅸ 房地產里負責拿地的是什麼職位的
每個房抄地產公司的構架不一樣。但是一般來說,拿地塊屬於房地產開發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基本上屬於項目公司老總、城市分公司老總的職責范圍。比較大型的項目甚至要集團老總親自出馬,因為拿地涉及的資金量實在太大,而且需要和政府協調好規劃之類的。
而輔助項目公司老總進行拿地的,前期專業人員一般是戰略部、市場部的人員。主要是對市場的各個地塊進行跟蹤分析測算。算是重要、也比較閑的職位。
房地產里負責拿地的一般來說設置 前期策劃崗。不過拿地後可能就進入各個職能部門,比如戰略部、市場部、成本部、工程部、財務部。而且前期人員的級別有有不同分 經理 高級主管 主管 高級專員 專員等。各個公司有不同,有的公司人員緊湊,可能不會專門設置崗位。
Ⅹ 拿地前期,房地產企業工作內容是什麼
房地產企業拿地標准工作內容及流程:
一、拿地標准工作流程:
主要流程:發展部目標地塊信息分析---提供總經理核准(通過)---組建臨時前期工作小組---分析、研討、測算---形成報告報總經理審批---向投委會匯報。
二、前期主要工作及參與人員:
1、地塊的信息收集、初步調研;
工作內容:
1)信息收集:取得意向紅線、地形圖、區域控規、地塊規劃指標;
2)初步調研:地塊現狀、周邊現狀、周邊規劃、土地權屬、周圍重要信息調查、地塊競爭對手;
3)完成發展部地塊調研表;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責任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發展部經理
時間要求:3個工作日。
2、區域公司總經理審批;
內容要求:
1)向地區公司總經理匯報目標地塊情況;
2)總經理對發展部地塊調研表進行審批;
3)如果審批通過則納入前期工作小組研討范圍;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發展部經理、發展副總、地區公司總經理;
時間要求:2個工作日。
3、目標地塊分析研討;
內容要求:
1)對地塊的地形、地貌、地質、坡向、景觀進行分析,並分析地塊與周邊道路、規劃的關系,根據地塊規劃指標,確定地塊適合的產品形態及可能的產品組合;
2)根據市場現狀及競爭情況,明確項目的目標客戶,確定項目的市場定位,提出市場能夠接受的產品形態;
3)確定項目預案設計的思路,提出項目獨特的營銷亮點;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發展部經理、發展副總、研發部設計總監、研發部經理、營銷部經理、工程副總、地區公司總經理;
時間要求:5-10個工作日。
4、項目預案實施;
內容要求:
1)項目規劃預案:根據項目預案設計的思路,提供兩種以上的產品組合預案,包括總平面圖、鳥瞰圖、分區及道路布置考慮、經濟指標;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發展部經理、研發部設計總監、研發部經理、營銷部經理;
時間要求:10個工作日。
2)市場調查分析:區域經濟、區域產業、區域規劃、區域比較、目標人群、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市場定位、價格預測等;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研發部設計總監、營銷部經理、營銷市調組;
時間要求:15個工作日。
5、項目預案研討;
內容要求:
1)對項目預案成果進行分析研討,結合市調結論,調整規劃預案;
2)確定項目分期原則;
3)確定項目切入點和推盤進度;
4)確定項目銷售及價格策略;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發展部經理、研發部設計總監、研發部經理、營銷部經理、工程副總、地區公司總經理;
時間要求:5個工作日。
6、編制匯報材料;
內容要求:
項目專題報告:項目區域介紹、目標地塊介紹、項目SWOT分析、市場調查報告、項目定位及目標客戶、項目規劃預案、項目經濟測算;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發展部投資分析專員、計財部投資分析專員;
時間要求:5個工作日。
7、向投委會匯報;
內容要求:
1)發送項目專題報告;
2)帶投委會成員踏勘現場;
參與人:發展部項目負責人、投委會成員
時間要求:3個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