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地產為何這么火
年年有人預測房價將在調控中下跌,房價年年在看跌中見漲。顯然,回2007年仍然沒能摁下房市的牛頭:最答近,各地房價上漲的消息接踵而至。據稱,北京五環外的新房售價都已在8000元之上,上海房價在歷經近一年的低迷後近日再度發力上拉。而更為登峰造極的是,深圳寶安區的房價從去年9月至今已從7000元漲到14000多元,不到半年時間就翻了一番,這種速度在全世界也是罕見的吧?
2.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會火熱多少年
可以肯定,現在是房地產泡沫最嚴重時期,按歸經濟周期發展規律,中國房地產版業受實體經濟下滑及國際權貿易影響,泡沫破裂趨勢已經形成,今年較為明顯,明年將會比今年表現突出,不過房地產泡沫破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可能是十年,可能更長。更多了解可平時多多關注新聞及經濟專家的博客。
3. 房地產的火熱時期是什麼時候
不知道樓主說的火熱時期是只什麼?銷售的火熱時期?大致人們有「金九銀十」的說法,就是說每年的9、10月是火熱時期。
4. 請問大家,中國房地產會火到什麼時候
樓市還有可能漲「一代」人的時間。文章來自本人博客,請指正:
<樓世:這是一個「空前絕後」的世代>
這個想法藏在心裡好久了。
一家網站針對北京、南京、天津、成都四個城市做的一項調查:「你看到的現在年輕人用父母或家人的錢買房的現象普遍嗎?」北京的被訪者有84.85%回答「普遍」,南京的這一數字是86.00%,成都是74.16%,天津是87.71%。
事實上,從我自己感覺來說,現在出來工作後的80後,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付首付、還月供(現在還在還的也算)買下一套房子的,那是「牛人」!
靠父母付首付,自己付月供的,已經很了不起了。
「空前」
說到這,還是不得不將98年住房改革提出來再說一次。我們都說當年被分上房子的那一波是「最後一波幸運兒」,因為他們已較低的價格或者以「福利」的名義接手了公司、單位的集體房。
這波人應該是出生在70年代以前,最多是1975年以前,應該來說都是比較能吃苦的一代,這批人自己苦過了,希望子女們能過上好日子,在收入很低的時代從牙縫里積攢下來的,用這些錢把子女培養成人。還好,趕上單位給分了房,於是還有一部分閑錢用語現在接著替孩子們供房。
在1998年以前收入都比較低,真正積攢了些錢是在98年以後,但問題來了,這波好日子還沒發展到足夠長的時間,房價漲上來了,不得以,父輩只好用這近10年大發展「賺到」起的錢加上98年之前「積攢」下的錢給子女供上一套房。
但這一供,也把自己給「空」了。站在我們80後的角度上講,我們說買房讓我們「空前」了。
「絕後」
98年以前分上房子的父輩空了自己給子女騰出了一筆房錢,已經無能為力。現在來看看子輩做什麼,他們的子輩也就是「80後」、「90後」。對80後、90後,我在展開前先插入這么一個段子:
——領導說:「今天加班」!70後一聲不吭的加了;80後說:「上班可以。加班?不行。」;90後說:「我不上班」。——
笑話當然是笑話,回到買房上來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80後的人覺得靠自己的能力可以「買房」(供起月供),不是在想著「房奴啊」「累啊」,就是覺得自己已經很了不起了。供了月供還想有所節余?很難。加上現在這年頭KTV、迪吧酒吧各種吧橫行,精神生活較之父輩
那可以說是豐富得多了,這些都是燒錢的地兒,更難有節余。
話說到這里也就算了,關鍵是,80後、90後也是要成為父輩的,而他們的房子基本都是依靠著20年、30年期的按揭來實現的,等80後、90後從結婚、生子、子女上學的壓力中過了20年、30年,子女已經長成人,再回過頭來一看:呀,自己都老了,退休了,房貸才還完啊——壓根就沒有給自己的子女儲備到什麼。
「父輩給了我他們作為父輩的禮物——首付,而我踏上父輩時卻沒辦法給出相同的禮物。」智商挺高,熟讀顧城的80後說。
這就是「絕後」——原諒我用這么「絕」的詞。但似乎真的不能怪80後。能說什麼呢?忍受初踏入社會的艱難心理磨和,在供房壓力之餘支持一下大力發展的娛樂文化事業,在沒有兄弟姐妹相處經驗的「經驗」中養育子女,又在女子初長成後,才恍然找回當初的自己。
後話
當然,說這些,都是在說,房價過高了些。還完月供就疲憊不堪,這就是一個信號。還完月供還應有些供下代的可持續發展,才是合理的。可以非常肯定的說,最遲再過個20年左右吧(80後的孩子成為下一代的買房人),樓市肯定出大變革,因為這一輩買房主力(80後)還有前輩「空前」支持,而到了這一輩的下一輩,如果還是現在這個房價收入比水平,那麼80後無法提供出相應的支持,那屆時——20年後——購買力自然下降。
5. 每年房地產市場什麼時候最火爆
金九銀十抄年跟跟,往襲年是這樣,但是最近兩年不行。九十月是房產交易的黃金期,靠近年底的時候成交量也會增加。
因為目前整個地產市場的低迷,整年的交易量都不行。沒有特別火爆的時期,比較蕭條吧,好多人都在轉行。
不過學區房依舊很貴的。
6. 房地產是那年開始紅火的那年最好哪幾年開始下滑
05年開始量價來齊升,06年-07年11月是一次高源峰期,07年底出台調控政策,市場開始趨於平穩,直至08年10月,房地產市場開始快速反彈。09年3.4月到達高峰期,再出重拳調控,延續到今年4月前,一直都在穩中有降。然後從四月開始量價齊升。繼續回暖。
7. 房地產還能火多久
最近一兩年,在房地產市場向好的大環境帶動下,東莞的樓市也是加足了馬力不斷再創新高。那麼,中國的房地產還能火多久?樓價什麼時候才會回落?這兩個問題成為地產商、投資者以及普通百姓關注的焦點。盡管話題非常敏感,但是在本屆高峰論壇上,中華全國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會長聶梅生還是針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特別是珠三角房地產市場的這些焦點問題作了一番解析。聶梅生認為,中國房地產的發展問題基本上取決於四方面的因素:一是政策環境,政策環境可以支持相當長的時間去影響房地產的發展,尤其在我們國家;二是經濟環境,宏觀經濟的背景到底在多長時間,是什麼樣;三是社會環境,因為房地產尤其是住房這一塊它不光是和經濟有關系,更重要的是和社會發展有關系;四是房地產資源環境,我國這一屆政府非常強調它的環境、資源方面的支撐力度。土地政策尚需完善聶梅生提醒,今後房價是繼續漲還是大落?有兩個政策非常重要:一個是土地政策,土地出讓制度的深化改革還要繼續。今年年初《物權法》出台以後引起了房地產一些法律法規的變化,首先修改了房地產法當中和物權法不一致的地方,其次是修改了物業管理法中和物權法不一致的地方。同時,關於土地出讓制度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和穩定土地供應量和平抑地價這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個關於土地產權的問題,現在很多媒體非常關注廣東的城鄉統籌發展進程當中統一地權的問題,這個問題在《物權法》的制定當中反反復復在討論,修改了6次,最後還是留了一個口子,業內把它叫做「小產權」。它實際上是集體所有制的土地,當然是指非農用的那一部分,在不影響耕地面積的前提之下,怎麼樣釋放屬於集體所有制中的宅基地和集體用地中的建設用地等。所以,有一種提法就是在土地問題上統一地權,目前地權、地價出讓等問題在做一些試點和研究,這是下一步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土地問題非常關鍵的一條。後調控時期來臨聶梅生指出,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後調控時期」。政策環境為什麼這么重要?從大的環境來講,改革就是一種體制性的問題,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就不會有珠三角的繁榮,也不會有深圳、珠海這樣的一些特區,更不會有在中國啟動房改、啟動商品房最早的廣東省。目前,有五方面的政策是需要繼續深入的,這個力度是非常大的,將直接影響到「後調控時期」,也是起碼今後五年之內的政策導向。前一段媒體、市場的呼聲都是這樣的,房價太高,買不起房子,開發商應該負責。結果開發商這樣那樣的說了一堆,什麼窮人不買房富人買房等。但是這個板塊已經很清楚了,政策性的住房應該由政府解決,還有一些通過拍賣和掛牌出讓等方式來解決。商品房應該更健康地發展,通過市場機制來發展。聶梅生認為這個機制是最重要的,所以將其叫做「房改的房改」。金融資本方面的改革引起了聶梅生的關注。她認為,住戶開通了直接融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經過很多年的努力,央行逐步開通了關於企業上市的政策,這實際上也慢慢地開通了對房地產融資的渠道。不過這個融資也有其危險性。因為還差兩步:一是本土沒有對全球的抵押貸款,二是抵押貸款沒有證券化。討論房價不如討論經濟走向高峰論壇上,有與會者請聶梅生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的房價走向。她表示,樓市、股市、匯市這三個是緊密相連的,不要光是討論房價,不如討論中國的經濟走向更好一些。我們必須考慮物價指數,它決定了政府出台什麼樣的經濟政策。現在政府非常重視什麼呢?是流動性的問題。形成流動性的因素很多,它是和東莞、順德這些地方的外貿順差有關系,和銀行的存貸差有關系,和人民幣升值有關系,和銀行要貸款有關系。固定資產投資會加大,房地產就熱了,宏觀調控就調固定資產。如果物價指數這么上漲,肯定還要加息。而加息肯定影響房地產。目前在珠三角地區的房價上漲,主要的原因還是投資性的購房。未來十年房地產開發建設不會減少眾所周知,房子具有實用和投資兩種功能。今後十年是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期,尤其是珠三角早期開始城鎮化的已經進入成熟期了,未來還有1.3億人口要進城,這是不可阻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得蓋房子,這就是實用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講,房地產的開發、房地產建設的總量不會減少。這就出現了統一地權的問題、「小產權」的問題,它們都是今後房地產發展的社會問題。目前,80後這一代人已經開始參加工作了,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再過10年,我們國家的人口紅利年代就過去了,人口增長進入一個穩定的階段,那時候不像現在的出生高峰期,20歲、30歲、40歲的都在買房,50多歲的在換房。人口高峰數字過後,就平抑了一部分的住房需求。所以從住房的社會環境來說,起碼10年之內房子的實用功能不會下降,這對房價是一個有力的支撐。低端房須占兩成以上供求結構才會平衡會議期間有人提出,目前的住房困難問題根本上來講是由於供應結構嚴重失衡,別墅、大戶型豪宅這些房子佔了大量的地,但是普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設用地嚴重缺乏,那麼,什麼時候房地產市場的供求結構才能夠平衡?針對該問題,聶梅生表示,現在宏觀調控的標准就是為了調整房地產的市場結構,即面向中低收入、低收入人群的結構偏小,面向中高收入人群的商品房較多,因為這一塊的利潤空間要大一些。調整市場結構的重點在於將低端墊起來,到什麼時候可以呢?根據她的經驗,達到20%,屬於中等收入人群以下的這塊房價就會降下來。她舉例說,香港的公屋這部分佔到20%多,所以香港的房價在相當一段時間是比較平衡的。所以說,低端一定要佔到20%以上,這才是保障性住宅和政策性住宅。房價收入比過高可致崩盤聶梅生還就百姓最為關注的炒房問題作出了分析。房地產市場太熱,炒房會不會崩盤?她表示,從長期來講,房價肯定會上升。經濟總量在上升,個人收入水平在上升,當然房價在上升了,絕對值比絕對值沒有意義。現在的房價比二三十年前上漲了多少?這個意義不大,關鍵是跟可支配收入比。中國這個問題是畸形的,但是回歸到房價是否合理還是在於房價收入比。目前在中國,可支配收入以及房價收入比還沒有回歸到理性的程度,但是總有一天會回歸理性。回歸理性的時候崩不崩盤?如果房價收入比過高,即房屋的價格嚴重地背離本身的價值,虛高的時候就產生危險,這還是應該根據不同城市去具體分析。如果是翻了50%,那肯定是虛高的,而泡沫總會破裂的。
8. 中國房地產市場從何時火爆起來
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從2000年以來進入本世紀,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改革在新的一波房地產投資熱潮的推動下迅速升溫。
1、2001年房地產投資6245億元,佔全社會總投資36898億元的16.9%,到2004年房地產投資升高到14480.75億元,占社會總投資58620.28億元的24.7%。
2、與此同時,政府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以期望房地產業成為新興的支柱產業。
使用的方法包括:退還個人所得稅,降低交易契稅,放寬銀行貸款條件,加大房地產業扶持力度等等。
3、在這種背景下,房價開始迅速竄升,這波房價波動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
(8)房地產是什麼時候火的擴展閱讀
1、2000年的上海的房屋每平方米均價為3326元,到2004年時均價已上升至6385元,漲幅達到92%。
2、2001年,上海只有4%的住宅售價超過8000元/平方米,2003年這一數字達到16%。
3、到2005年第一季度,有40%的住宅成交價格超過8000元/平方米, 而市中心的房價更大多已經突破16000元每平方。
4、而中國大陸其他城市的房價也幾乎以同樣的增速不斷向上:杭州的房價早於上海開始其向上突進的趨勢,但也比上海更早遭遇到市場的反擊。
5、北京的房價漲幅也相當驚人,其中國大陸最高房價城市的地位至2003年初才被上海超出,房價的漲幅不但集中於中心城市,同時也蔓延到了一些二級城市。
6、所有這些問題的核心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即地方政府依靠高額的土地出讓金來補充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
7、開發商賺取高額的利潤而政府收取開發商高額的出讓金。
8、高地價,高利潤,就有了超出當地平均居民家庭年收入10倍20倍的房價,在這一利益鏈條的捆綁下中國大陸的高房價才持續升高。
9. 房地產還能火多久
一二線城市肯定是要跌了,三四線城市恐怕還有上漲空間
10. 中國房地產市場還能火多久
從人口年齡結構來看,大致的結論是,10-15年後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需求將顯著放緩回。以未來即將購房答人群來看,1975-1984年的出生人口約有1.94億,
1985-1994年的出生人口有2.3億,
而1995-2004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82億。
可以看出,1985-1994年出生的人口最多,
這部分人口更嚮往城市生活,他們
將在2010年開始進入婚齡。
這個更龐大的潛在住房需求將在未來10-15年內釋放。
但到2025年以後,由於1995-2004年的出生人口驟減,導致進入婚齡的人口驟減(減少了約5000萬),再加上人數眾多的50後、60後可能開始面臨死亡的威脅並導致住房閑置增多,這樣供求兩方面都決定了房地產市場可能風光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