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納稅籌劃的論文
淺析納稅籌劃對會計處理的影響
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根據政
府的稅收政策導向,通過對經營活動、投資、理財活動的事先
籌劃與安排,進行納稅方案的優化選擇,以盡可能減輕稅收負
擔,獲得正當的稅收利益的行為。
一、納稅籌劃的主要方法策略
1.對經營思想和經營方向等方面的籌劃。
屬於宏觀籌劃,
是一次性的納稅籌劃。
如企業地理位置的選擇、企業類型的選
擇、企業職工來源的選擇等都對企業將來的納稅產生影響,不
同的選擇,其享受的納稅優惠政策不同。
2.對銷售方式的籌劃。
賒銷是目前最常見的促銷策略,它
可以刺激產品銷售,爭取更多的客戶,達到增加銷售收入的目
的。
但是,按照稅法規定,只要賒銷業務發生,納稅義務就發生
了,既提前繳納了大量的稅款,又因應收賬款數額的增多,增
加壞賬產生的可能性。
所以,對較長付款期限的賒銷,賣方都
會採用分期收款方式簽訂合同。
發出貨物時不開具銷售發票,
到合同約定的付款期後,企業再按合同約定的比例和金額開
具銷售發票,作收入入賬,這樣,企業就不會因提前確認收入
而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3.通過對納稅人的選擇進行納稅籌劃。
一個新辦工業企
業,預計年銷售額為30萬元至50萬元之間,按照生產企業年銷
售額100萬元,但財務制度健全的小型工業企業年銷售額30萬
元以上的可申請成為一般納稅人的標准要求,該企業可在小
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中作出選擇,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
增值幅度較大,相對可抵扣的進項稅就少,一般納稅人會比小
規模納稅人多繳增值稅和所得稅,企業可選擇申請小規模納
稅人;反之,企業選擇申請一般納稅人更有利。
4.利用資產分類計價進行納稅籌劃。
一般而言,資產支出
當年攤銷計入銷售成本或期間費用的數額越大,則越節省所
得稅支出。
企業對稅法沒有明確規定必須作為固定資產入賬
的某些器具、工具等,應盡可能作為低值易耗品處理,並採用
一次攤銷法,以達到節省所得稅支出的目的。
5.利用改變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在稅法規定的限
額工資費用、公益性、救濟性捐贈支出、交際應酬費、福利費、
借款利息等發生超限額時,計入待攤費用,以後期間再進行攤
銷,可免繳或緩繳所得稅。
6.利用資產攤銷期限和攤銷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對於固定
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的攤銷,稅法通常只規定最短的年限或
一段可選擇的年限區間,企業可選擇在最短的年限內攤銷,以
減少攤銷期內各期的納稅所得,達到延緩納稅的目的。
對於存
貨發出的計價方法、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在產品成本的計算
方法的選擇,企業都有一定的自主權,企業可選擇能夠減少納
稅所得的方法進行處理,以達到少繳或緩繳稅款的目的。
7.利用分割收入的方法進行納稅籌劃。
企業可利用不同性
質的收入其應稅的稅種可能不同的情況,將收入分割以實現
納稅籌劃的目標。
如房地產企業在銷售商品房時,將裝修部分
的收入分離出來,則裝修部分的收入按3%交營業稅,不交增值
稅;負責安裝的機電產品,將安裝收入與產品收入分開,安裝
收入交營業稅,不交增值稅。
這樣,企業就會因稅率的降低而
減少應納稅額。
8.利用息稅前的投資收益與借款利息的關系進行納稅籌
劃。
企業支付的股息、紅利不計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則可計入
成本。
在對外籌資時,當息稅前的投資收益高於借款利息時,可
通過增加對外借款減輕稅負,提高權益資本的收益水平。
9.利用資金賬簿的貼花要求進行納稅籌劃。
資金賬簿的貼
花,是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總額的萬分之五計算的,只要達
到公司法規定的最低額即可,其他所需資金可按股權比例列
入「其他應付款」,這樣就減少了印花稅的額度。
10.利用購置國有設備的政策進行納稅籌劃。
符合國家產
業政策的技術改造項目購置的國有設備,可將該設備購置費
的40%抵免購置年度比上年增加的所得部分;從事生產經營的
股份公司、聯營企業,若當年技術開發費用上年實際增長10%
(含10%)以上的,經稅務機關審批,可允許再按技術開發費實
際發生額的50%抵扣當年的應稅所得。
11.利用納稅臨界點進行納稅籌劃。
納稅臨界點主要包括
起征點、所得稅級率、繳稅時間、優惠對象等等的臨界點。
利用
稅收起征點進行納稅籌劃,是由於稅法規定,當應稅額未達到
一定標准時可免予納稅,比如在增值稅中,如果個人銷售貨物
的起征點為月銷售額2500元,則個人銷售貨物每月2500元的,
其獲得的收入還不如銷售額在2499元時多。
此時,納稅人就可
以通過調整銷售額進行籌劃。
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納稅籌
劃,是利用稅法中關於某納稅對象的特殊規定進行納稅籌劃,
② 新常態下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與過去相比有哪些具體變化
其實,根據我國相關金融法律規定及實踐操作,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大類: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以及混合型融資(即融合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而其間,又可以根據適用范圍及風險點控制等因素的不同具體細分出十數種操作方式來滿足房地產企業或項目的不同融資要求。筆者認為,開發商融資難點並不在於缺乏融資渠道,而在於不了解融資渠道或是缺乏必要的融資基本條件,以及未對企業未來的融資需求作必要的規劃和安排,導致一種渠道受阻時無法及時啟動其他融資渠道。下面筆者分別介紹一下除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以及公司間拆借之外的幾種典型融資模式。(一)債權融資1、典當典當是指當戶(需要融資的房地產企業)將其動產、財產權利或其他房地產作為當物抵押給典當行,交付一定比例費用,取得資金並在約定期限內支付當金利息,償還當金後取回典當物的行為。典當作為一種特殊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相對於銀行貸款,優點在於門檻低、手續靈活簡單,融資簡便、快捷、省時省力。對於資金需求不大,又有適當的典當抵押物的情形下,是房地產企業解決燃眉之急的一種有效方法。2、信託貸款信託貸款是指信託公司通過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募集資金後,以信託貸款的形式貸款給企業,操作程序上和銀行貸款並無本質不同。但在當前宏觀調控銀行銀根緊縮的大背景下,信託貸款相比銀行貸款容易獲得。3、公司債券根據《公司債券發行試點法》的規定,公司債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公司債券的本質其實是公司向廣大投資者借款,之後按照事先約定的利息歸還本息的一種借款方式。根據中國目前的法律框架,公司債券的發行歸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主要針對上市公司。4、企業債券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發行核准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規定,企業債券是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公開發行並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依照公司法設立的公司發行的公司債券和其他企業發行的企業債券。企業債券的性質和公司債券並無不同,依據目前中國的法律框架,企業債券的發行歸國家發展改革委管理,主要針對非上市公司。5、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本質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相同,只不過期限較短,均在一年以下(含一年),依據目前中國的法律框架,短期融資券的發行歸中國人民銀行管理。債權融資的優點在於投資人並不會介入企業的日常管理,難點在於必須要有良好的信用,且還款壓力大、成本高。同時,對於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而言,對房地產企業的規模,治理結構,以往信用狀況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並非短期內可以達到要求。
③ 還有什麼產業可以支撐這嚴重畸形發展的房地產
1、您如何看待同處於下行周期內的經濟新常態與房地產業新常態之間的關系?
曹教授:經濟新常態包含短期涵義和長期涵義兩種。
在
短期,從經濟新常態的指標上來看,主要是指當GDP增速從8.5%-11.5%的超高速增長區間向6%-8.5%的中高速增長區間過渡時,由於經濟下行,
短期內整體的國民經濟板塊將隨之下降,其中,以往增速最快的經濟部門的下降幅度普遍比其他經濟部門大。例如近年來增速最快的房地產行業,如果國民經濟平均
下降三個百分點的話,房地產業就可能會下降六個百分點。其次,因為我國房地產從70年代到90年代間,對居民一直是處於「欠賬」狀態,直到90年代初期才
開始逐步走向市場化,到了2000年後出現井噴式發展,每年40%、50%,甚至70%的增長率,這可以看作是前三十年的欠賬造成的還賬式超高速增長,而
這會導致兩類問題的出現:一類是通過制度或收入傳承解決了住房剛需的「啃老族」;另一類則是剛入職的年輕人或城市裡的弱勢群體,因為無法負擔日益增長的房
價而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新常態在短期內對住宅建設速度的傷害需要整個板塊中住宅、建築和基礎建設板塊下調緩沖,相關的企業也將受到負面影響,連帶
整個社會受到損害,最終導致GDP增長的整體下行。
從長期來看,如果新常態在調整期內完成,我國將從出口導向的投資拉動型經濟向需求導向的
創新驅動型經濟轉變,潮湧式的投資和排浪式的消費和增長模式被排除後,人們的收入增幅與工業產值增加的比例就會提高,即當處於較高收入階段時,人們每增加
一份收入,其用於耐用消費品(主要是住房與汽車)的支出比例高於日常消費品。換句話說,從長期來看經濟新常態,其結構變遷實際上是對房地產發展潛在的利好
信號。如果經濟轉型穩定,陣痛期短,對於房地產的中長期增長我個人認為仍然會有7-20年的成長期,並且隨著居民收入水平與生活品味的提高,未來房地產業
將向更加精細化品質化的方向發展。
綜上來看,我認為經濟新常態對房地產業的長遠發展的好處要遠遠大於它的陣痛期的「痛苦」,即從中長期來看,經濟新常態對房地產業和國民經濟製造業板塊帶來的紅利將會有不可想像的大推動。
④ 新常態下房地產企業只有不斷的拿地才能穩賺不賠對嗎
常態下房地產企業並不是只有拿不斷的拿地才能穩賺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