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紛紛從恆大辭職
不只是從恆大辭職,其他一些大小型企業也面臨著缺少年輕人的尷尬局面。我姑且從一個員工的角度粗略分析下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留下,到底是恆大的問題還是年輕人的問題。
01.從年輕人方面來說,工資待遇和工作強度絕對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大多數年輕人還是希望能夠在社會的大公司裡面闖一闖,多了解一些生存基本技能的,但是往往剛入職的年輕人工資待遇都不會很高,甚至某些部門可能只是正式員工工資的一半,讓開銷比較大的年輕人難以維持房租和平常的飲食。與此同時,因為企業過大,所以想要盡快的轉正的人絕不是一個兩個,所以轉正也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在追求快速高效的高質量生活時,這種遙遙無期的感覺很難讓人堅持。
在面臨如今年輕人“不成器”的背後,企業做過什麼?拓展上升空間?提升福利待遇?減少老人壓新人的現象?並沒有。一個大型企業的人員管理難以做到細致入微,但如果真的想留住年輕人,無非是從這幾點出發就足矣讓遠離家鄉奔赴大企業找出路的年輕人無法舍棄了。
㈡ 調控後為什麼感覺現在房地產企業越來越堅挺!地產行業是否會唱衰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專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房地產屬新增貸款增長強勁,是去年增量的3 倍,占總貸款增量的比重大幅提升,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尤其是地產開發貸款增長顯著。分析其原因,除了年初較為寬松的貨幣信貸條件以外,主要原因是市場持續向好,開發企業資金狀況明顯改善,使得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業更具信心。所以如無特殊原因暫時不會唱衰。
㈢ 為什麼我們的收入這么低 房價依然那麼高
在春節假期即將結束的日子,回顧已經過去的2016年,我們看到了很多東西,不過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應該還是讓人有些咂舌的房價吧,直到年末的那天大大發話說:房子是用來的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才為這輪房子的上漲潮流畫上了一個休止符,不過我們在反思房子價格的過程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到一個現象,就是在很多地方大家的收入並不太高,但是房價卻能夠高過收入那麼多,這裡面的經濟學原理或者經濟邏輯到底是什麼呢?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到底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一、房地產價格為什麼會超越收入
從經濟學最為基礎的邏輯出發,我們將房子作為一種最為特殊的商品來對待,既然是商品,那麼它的價格就不無意外的通過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我們也就能夠明白為什麼房價總是那麼讓我們揪心了。
我們先來說說房地產的供給。任何一個研究房地產的人都知道,房地產作為最特殊的商品,其供給涉及到太多的主體,基本上的關鍵性主體有四個:開發商、土地提供者(政府),金融機構以及建築商。
首先,我們談談土地的供給問題。瀚哥不止一次談到過中國土地的供給,我們這里卻還是需要老調重彈,在中國特殊的土地管理系統裡面,土地的供給者只有一方,這就是地方政府。由於我們的土地歸國家所有,所以只有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門有將土地掛牌出售的資質。因此,各地的政府提供什麼樣的土地,往往就會決定當地房地產的基礎價格,這個在土地拍賣中被稱之為樓板價。由於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有相當大的部分需要依靠土地的拍賣收入來獲得,在經濟學上任何主體都具有趨利的本性,所以土地的價格不斷升值從而獲得更高的收入往往是土地供給者最好的選擇之一。
其次,我們來說金融機構。在中國的現有環境中,銀行可謂是唯一有實力給土地及房地產開發提供資金支持的主體,這種極度單一的融資渠道,讓實際的房地產資金提供主體都是銀行,其實房地產開發商的自有資金一般只有20%左右,而大部分的房地產開發資金都來自於開發貸,這種本身就帶杠桿,有利息要求的資金驅使,讓房地產的價格具有了天然的漲價需求,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起始階段至少是房子開發貸的利率水平,這是最為基礎的事情。
第三,我們來聊開發商。房地產開發商可謂是中國最容易被背鍋的群體,誠然,在房地產的開發過程中不少的開發商藉助房地產發展的紅利,登上了房地產發展的順風車,很多人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其行為受到前兩大群體的制約也是十分顯著的情況。在經濟學的規律當中,在房地產這種大規模資本密集型的產業中,中國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二八分化機制,實力雄厚的大型房產商所擁有的能力更為強悍,現階段的現象是中小型房產商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大型房產商擁有的優勢日益明顯,這些此消彼長之下,就是很多城市都成了某幾家大型房產商的天下。而越是大型的機構其對抗市場周期的能力就越強,所以其堅持推高房價的力度也就越明顯。
三者的通力合作之下,房地產價格的上漲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我們再來說一說需求。一直以來,大家分析房地產需求都在用什麼剛需,什麼改善型需求等等分類來形容,但是這種分類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其實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分類方式。直到最近,一種新的需求分析方式出現,讓瀚哥有了另一種視角。
這種分析方式,瀚哥總結為叫做代際遷徙遞進效應。這個的分析起點來源於瀚哥最早研究農民工流動問題的時候,因為長期以來我們的人口是被束縛在土地和其所在的鄉土地區的,所以大家的需求也就是被固定在當地。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出現,特別是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的開始,房地產的需求開始被釋放,這個的釋放是一種轉移性的遞進需求。一方面,住在低水平房屋的人想要住進高水平的房屋,而他們的房子則會被新加入的家庭所接盤。另一方面,由於人口流動的放開,尤其是買房不再需要戶口之後,大量的遷徙人口則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接盤族。這種向走台階一樣層層遞進的需求,讓中國的房地產需求呈現出了一種強悍的極致性剛需。
因此,只要是人口流入的城市,都會不斷地形成這種階梯型剛需,不斷地推高當地的房地產需求,再加上中國人的傳統婚戀觀念就是沒有房子,丈母娘根本不願意女兒嫁過去,大多數想要成家的年輕人,尤其是男性青年往往會傾家盪產去買房,買一套房子往往會掏空自己、父輩、祖父輩的幾乎三代人的積累,所以形成了積累性的購買力需求。
在這每一個台階的過度當中,每提升一級台階就會加上一級杠桿,隨著台階的數量越來越多,杠桿的背書也就越來越大,只要後面接盤的人不斷進入,市場就能夠不斷的循環下去,從而不斷地加強房地產的價格增長趨勢。
而我們看自己收入那麼低的時候,房地產開發商看的卻是你的整個家庭,從你到父輩、祖父輩的所有收入的合集,這種綜合收入水平,乃至於幾十年的所有家庭財富積累才是支撐房地產價格的最終力量。
在供給和需求的雙重作用的影響下,房地產的價格想要不高恐怕都挺困難的。
二、當前房地產的風險到底在哪?
一直以來,所有人都在說房地產的風險,如果我們違心的說中國的房地產沒有風險,這個分明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房地產肯定有風險的,但是風險是什麼呢?正如前文所說的,中國的房子市場擁有著極為多元化的供給結構,整個產業鏈的環節非常之多,雖然接盤的人很多,但是這么多的環節就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只要有一個地方有風險,就會出現風險。並且,任何一個單一產業的發展都不可能逃離經濟的大環境,如果真正的經濟大環境產生影響,房地產市場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從觀察來看,房地產閑置可能存在的脆弱多米諾骨牌痛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宏觀經濟的大環境到底如何?房地產不管怎麼樣都是一種商品,既然是商品就會受到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在經濟學的視角來說,就會受到經濟周期的制約,如果中國經濟進入了一種較長時間的階段性中高速增長的話,正如年前只發一元年終獎的商業銀行,連往年最賺錢的商業銀行都地主家沒有餘糧了,其他行業的困局可想而知。一旦大家的收入增加不及預期,甚至收入減少的話,恐怕支撐房地產市場的基礎就會被動搖,風險就會出現。
二是接盤的人如果不夠怎麼辦?我們現在需求的分析都基於一個前提假設,這就是城市的人口是流入的,接盤的人是足夠多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作為第一人口紅利的農民工正在銳減,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用工荒的問題,現在支撐房地產發展的還是第二人口紅利,這就是每年都在增加大大學畢業生,這些人是城市購買力人口的流入主流。然而不少地方已經開始出現了高考招生人數的減少,如果未來流入的人口減少將會怎麼辦?因為人們再怎麼樣面對著高昂的房價所形成的遷徙壁壘終歸有一天會超過自己承擔的極限,而丈母娘需求再厲害總不能讓自己無法生存,最終如果沒有了接盤俠,這場擊鼓傳花的游戲還怎麼玩下去?
三是利率水平的提升怎麼破?一直以來,我們的貨幣政策都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借錢很容易,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只用30%甚至更少的首付比例來買房,現在美聯儲已經開始加息了,央行加息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一旦我們的利率水平回歸到較高的水準,那麼很多人甚至可能還不起房貸,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較大的風險事件。
房地產無論如何風險都是存在的,值得我們高度警惕,希望大家認真考慮一下。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0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㈣ 為什麼這么多房產中介干不下去了
房產中介干不下去的原因來自於多個方面,這其中可以分為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
第三,房產市場出現飽和的情況。隨著近幾年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可以看到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新樓盤的出現。而房產中介最主要的客戶是介紹一些二手房給他人在這一情況下,房產市場的這種現象會直接沖擊到房產中介的發展。而對於一些選擇租房的用戶來說,中介從中所獲取的提成並不高,所以綜合起來看房產中介現如今所獲得的利潤也逐漸在下降。這也是房產中介干不下去的因素之一。
㈤ 為什麼從古至今,房地產中介都不受待見
所謂“中介”就是中間人,一個促進合作從而賺取中間服務費的角色。所以,給人們留下了一個為了賺取利益達到目的,而千方百計使手段的印象,而以房地產中介最為突出。之所以房地產中介會成為中介的代表,不受人待見,是因為買房和賣房都是一件大事,而已花費的資金都比較大,自然需要支付的傭金也比較大。於是,人們把關注點放在了房地產中介賺取的費用上,因此,導致人們總是不待見房地產中介。
如今,隨著市場的正規化,“黑中介”已經越來越少,很多房地產機構也慢慢形成了品牌化。對房地產中介的從業人員要求也越來越高,綜合素質不斷提高。人們在賣房和買房的交易過程中,也減少了很多擔憂和顧慮。因此,我們都應該對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多一視同仁,對房地產中介也是如此,多一份客觀的評價,少一份主觀的定義。
㈥ 為什麼現在房地產公司很缺人
這與現在的市場是有很大的關系,你想一下買一個房子的能拿多少錢?多久才能賣一套房子呢?
首先現在房地產公司少人的第一點就是現在的中介公司多了。你們可以看看現在的很多小區門口有多少家中介公司,一個小區附近最少有8到12家中介公司你們想家中介公司開的人多了,自然的需要房地產的工作人員也就多了。
而且現在很多的中介公司給的工資都是不一樣的,俗話說的好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很自然的因為房產中介公司開的多了,比如這家開出的公司給的是3000快錢,而別給的是10000,所以呢!自然而然的就會跳到別的中介公司的了,這樣跳過來跳過去,自然的中介公司的人也就會少了。
現在很多才去上房地產公司的人很少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才出來上班工作的,很多的都是才出來的學生,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是很舒服的,而且也有什麼壓力,但是呢!出來工作的話就不一樣了。
比如才去房產公司上班的前一個星期基本上都是要出去跑盤的跑盤就是在外面跑熟悉附近的小區還有附近的道路,怎麼去這個小區,等等,是非常辛苦的一個事情,很多才來的學生都是家裡的乖乖寶,都是沒有吃過苦的,而且才去房產公司前幾個月工資都是不高的,都是2000到3000左右,基本上學生很少能堅持下來,所有走來不幹了。
這樣慢慢的發展低層的人員,越來越少,所有房地產公司還是非常少人的。
㈦ 為什麼中國的房地產必須死
死不掉的,中國樓市的企業就是銀行撐起來的,貸給了房企大量的貸內款,一但樓市跌了容,買樓的平民發現貸款比房價高幾倍,必然是放棄還款。
而銀行的貸款回不來,房價又跌了,樓市、樓企、房地產業、裝修業、銀行、建築等關聯產業,大家一起死。中國也就跟90年代的日本差不多了,現在價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拖。
拖到產業轉型成功,拖到通脹和貨幣發行對沖房價風險。雖然這是平民最吃虧的解決辦法,但已經走到這個危險局勢,也只能這么辦。
中國一共GDP總盤子90萬億,而房地產盤面至少10萬億,加上關聯產業,對經濟絕對是重量級的。一旦風吹草動(例如房產稅)至少就有幾萬億甚至幾十萬億資金,如同洪流逃竄出來,不論是流入已經過熱的實體,或者是吹高金融資產價格,又或是對外投資,都會讓中國的經濟穩定,難上加難。
所以,現在中國房地產一直在走鋼絲,房地產不會大漲,也不會崩,就是在拖著!
㈧ 為什麼國企要退出房地產
老百姓的偏激揣抄測……國企退出襲對房價有沒有直接影響呢?1 國企的錢是母親的,花的痛快,用的舒心,「地王」生出來管他屁事,他只管花。估計也就是前兩天北京的新「地王」被生出來了,祖國母親一怒,就把部分孩子給結扎了.2 有15家國企是以房地產為生的,不退出房產市場,國家的錢左手倒到右手,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斗,地價抬高了不是還是苦了弱勢群體,罵了祖國母親嗎,這不是有病嗎,反正中國就這么大,就這么多塊地皮,在自己家窮折騰什麼呢?3 能不能實施呢??還是只在討論階段呢? 過去爹媽時代——分房子,領導家的子孫都能分到,為了分房子打的頭破血流的到處都是,有權利就有腐敗了。現在爹媽孩子一塊買房子,買完房子大家集體蹲著喝稀飯,連家裡的小板凳都賣了。租房子誰和你結婚啊???真是有病!我們怎麼辦呢?要是房子不那麼貴,戶型再小點,住宅周圍的生活交通設施都能跟上,那麼大家都能買的起了,而且是一家二口就能買得起,就不用買了爹媽的房子跟自己一塊擠了。
㈨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厭惡房地產了呢
對於那些需要兼顧家庭的年輕人們,可能他們已經習慣了每個月都在支付房款部分的錢,都快要支付完了,可是為了孩子到更好的學校上學,他們被迫賣掉現有的房子去購買更加昂貴卻空間很小的學區房,開始了再一段省吃儉用的時間;可能他們剛好積累了足夠的錢購買房子,卻發現房價已經再次上漲了,他們剛儲蓄的錢又再次遠遠不足以支付......無數因素的變化,導致他們永遠奔騰在買房的路上卻還沒有真正地擁有它,所以他們開始厭惡房地產。
㈩ 中國經濟和樓市每年被唱衰,「經濟學家」懂經濟嗎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一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二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三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