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子供大於求國家為什麼不加以控制
我來簡單地談一下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看法吧。
總體而言,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狀況是內供大於求的,尤其在一線城容市,新一線城市更為明顯,但在一些小城市,農村,可能還存在供不應求的狀況。
這要從房地產本身說起。房地產當然是一種商品,那麼他必然遵循市場規律,但他顯然又是一種奢侈品,價格一般很高。房地產的用途,主要用於住宿與商務,但商務往往採用的是租賃制。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中國人更喜歡買房,而不是像西方的租房。在加上房地產本身的性質,房地產市場就成了一個問題,很多人的住宿需求得不到滿足。
國家實際上正在著手控制房地產市場,比如近幾年提出的「讓房子回歸其住宿功能」,通過徵收房產稅,管制房產市場等方法,讓房價回歸合理水平。
Ⅱ 房地產究竟該如何調控呢!
房產建築業是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為了GDP怎麼可能對它高壓打擊呢,現在的房價是現行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產物,北京等大城市的房價是不可能回落的,並且全國的房價都是不可能由政府來調控的,完全是市場說了算,就算是有人在炒房,既然能炒得起來就說明它有市場並且是供小於求的。
如果一定要控制房價我認為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買房一定要實名制,政府定期清查房產樓盤,禁止投資房產行為,杜絕炒房,小戶型要佔房產開發絕大多數。把房產做為國家戰略資源來管理,不是有錢想買就買的。
二是向現有房產者做出補償,將所有土地房產收歸國有,老百姓一律向政府租房住,實名制,沒有結婚證不能租,一對夫妻只能租一套,長年在外工作學習的單身由所在單位及戶籍所在地公安部門共同出具證明才可租房。
此實乃下策,非到民怨沖天社會動盪萬不得已不可使用!
我說的兩點中有些正在實行,有些在將來很可能實行!
一定要把房產提高到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高度來管理!!
@@@@@@@@@@@@@@
合資建房也是不行的,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切都會走樣,大家都想集資建房,那麼土地資源從哪裡來,合資者身份怎樣界定,如何管理投機者,這樣只能給不法商人更多的暴利空間,造成國有資產損失而已。
所以我說,只能通過國家手段將土地房產當成能源交通等等關乎國家命脈的戰略資源高度來管理才是長久之計
Ⅲ 為什麼不由國家來大量開發房地產 一個政策就可以給樓市降溫啊
你說的很好,但毫無意義。都按你說的做了,樓市降溫了,那麼現在的既得利益者怎麼辦內呢,那些有權有錢容的人呢?國家說到底是由人組成的,人是會維護自己的利益的。你懂了嗎?
政府必須干預,不幹預會引起民憤,過度干預會觸動某些人的利益,所以就只能出些沒什麼實際效果的政策。「應該」真的沒有任何意義。至於人生的問題,你能想通最好,想不通也很正常,反正人是為自己而活的,自己能覺得快樂就好。
Ⅳ 房地產那麼黑,為什麼國家不接管!
因為國家要托房地產的福,所以管不了的,整個房地產價也是。。。
Ⅳ 2019年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管控房地產行業
對於管控房地產,我覺得國家早就應該是這么去管控。因為在我國。把房地產炒的太高了。如果是不嚴加管控。等那買泡沫毀滅。大家都吃虧。
Ⅵ 高房價不f符合中國利益國家為什麼還不調控
政府壓根不想價低房價,高房價對政府好處太多了,高房價能吸引很多富商投資版,把他們權的錢拴住,銀行發放的紙幣太多,如果流通市場就貶值,物價飛漲。起到穩定物價的作用。高房價說明買的人多,開發的樓房少,土地的徵用都是政府說的算,土地是國家的不是個人的。政府通過開發一小部分土地蓋樓讓樓價高,政府有很大經濟收入。同時高房價是一個城市的壁壘,通過高房價讓農村的人不容易進入城市,不然誰去幹活,對城市戶口的人是個沖擊。物價上漲!房地產房價高所以房地產發展迅速,帶動其他行業增加就業。不然房價太低誰去開發,沒太大利益沒人去干,那麼很多人失業。對政府是有好處的,所以才不能打壓。
現階段高房價是唯一能穩定固化社會階層的手段,也是降低國家金融風險的利器,同時也是國家創收的手段。你是國家你願意打壓房價嗎,無奈屁民抱怨,政府只能說調控跟你打太極,讓房價緩慢升高,緩解矛盾。說白了,上流就是玩你底層的,你不出累遭罪,難道讓官老爺遭罪。當官當領導就是玩工人屁民的。
除非哪一天,國家可以通過新興的行業能達到這種效果,就不用靠高房價啦。
Ⅶ 國家那個部門管商品房質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務院國發(1993)60號文件規定:各級物價部門是房地產價格的主管部門,商品房價格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國家對商品房價格實行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相結合的管理形式。
針對不同類型的商品房採取相應的價格管理形式:經濟適用住房、普通住宅商品房實行政府指導價,經濟適用房利潤率最高不得超過3%,普通住宅商品房利潤率最高不得超過8%。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在物價局核定的基準價與浮動幅度內確定銷售價格,經濟適用房浮動幅度按基準價上浮最高不超過3%,普通住商品房浮動幅度按基準價上浮最高不超過5%,二者下浮幅度不限;高檔住宅商品房和非住宅商品房實行市場調節價,由房地產開發經營單位自主定價,綜合平均價格報物價局備案。其管理方式為:一是商品房開發經營單位必須執行明碼標價,並實行商品房價格「一價清」制度;二是商品房開發經營單位在預售經濟適用房和普通住宅商品房前5個工作日,應將預售價格申請備案表向縣物價局備案,預售價格未經備案,縣房產主管部門不予核發《商品房預銷售許可證》;三是商品房開發經營單位建設的經濟適用房和普通住宅商品房,在竣工並經驗收合格後一個月內可將工程造價決算報縣商品房造價審核辦公室審核,須向物價局申報銷售價格,經認證審批後方可銷售。
Ⅷ 現在房產中介為什麼中介費那麼高 國家有相關法律或政策規定么比如百分比
現在法律跟政策都沒這方面的規定了。
每個地方不一樣 北京是一個月租金 由房客交 但可以討版價還價
上海是3分之一
有時權候 房子不好出租 或者他已經收房東的了 就比較好還價
對於房東 中介也會要說收什麼空置費 中介費 實際不給 一點問題沒有
寫字樓和高檔公寓 房東交的比較多
如果房子好出租 就可以不交
Ⅸ 關於房地產行業。國家為什麼要出宏觀調控
是為了各行業的基本利益和支付能力,後面是材料 忘採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房地產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是一個輸不起的行業,不僅是中國,日本、美國也都輸不起。在今年年初,許多經濟學家都在討論房價究竟會呈現「V形」、「W形」還是「L形」,現在來看,不理性的「V」形已經成型了。2009年,房地產市場和房價都像坐了過山車,由年初的低谷和冰點迅速轉向持續爆熱,而經歷了V形大反轉的樓市在年底也迎來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收緊風聲。隨著國務院常務會議「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的提出,土地出讓金新政的出台,2010樓市走向顯得撲朔迷離。房價還會像今年下半年一樣瘋漲嗎?經歷了購房井噴後的樓市還能否保持旺盛的購買力?昨天,由揚子晚報主辦、發現傳媒聯合承辦的2009地產年會特別邀請了十位經濟學家對樓市走向以及房價趨勢進行了分析預測。樓市房地產輸不起,不能大起,更不能大落去年底,經濟學專家對2009年樓市走向的預測,都是「猜中了開頭,沒猜中結尾」。又到了歲末預測之時,今年專家們又將如何看待2010年的房地產市場?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表示,房地產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是一個輸不起的行業,不僅是中國,日本、美國也都輸不起。他指出,去年以來的美國金融危機,便是由住房市場的次貸引發,而次貸在美國整個國民經濟中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為什麼小小的次貸就導致這么大的危機並波及全球呢?金碚表示,這表明房地產的功能很復雜,任何一個健康成長的經濟體,都要依賴於房地產的穩定增長,「不能大起,更不能大落」。觀點1 房地產還有上升空間美國得州農工大學經濟系終身教授田國強認為,從長遠來說,中國的房地產還有一定上升的空間。他從中美兩國居民購房的差異性進行了分析,特別強調了中國人的親情文化在購房中的影響。首先中國人是最注重私有產權的,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大家都沒有私有產權,現在私人又不能買地,唯一擁有固定資產的就是房子。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和慣性決定了,一旦有了買房的機會,大家都希望擁有一處自己的房子,這是房地產行業的「福音」。第二個不同之處是中國人的文化:親情。現在大家買了一棟房子還不夠,不僅要自己住,同時還要給自己的兒子女兒買,有的還要給孫子買,雖然孫子才兩三歲,因親情而產生的房地產需求還會保持。第三個跟國外不一樣的地方,是房地產作為投資品的屬性也不同,比如在美國,房子主要是自己住,但是中國的情況是大家覺得買什麼都虧,股票也虧,沒有投資渠道,還是買房子保險,這就使得買房投資的熱情難以遏制。買房產既符合中國傳統習慣,也符合中國文化,從這點來說,中國的房地產,特別是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可能也包括南京,還是前景看好的,因為當前房價跟香港比還是有相當距離的,但未來我們大城市的經濟是會向香港看齊的。觀點2 樓市轉型迫在眉睫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王洪衛,在論壇一開場就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命題——「轉型」。他認為,「房地產業已經從量變走向質變,我們已經到了房地產業升級的關鍵階段。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會走上日本或者是香港的老路,所以迫切需要轉型。」他指出,東部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房地產已經由供不應求的階段進入供需平衡的階段。上海已經有八百萬套房屋了,一個房屋裝三個人,已經可以住2400萬人了,實際上裝下現在的人口足夠了,未來的需求還會有多少?而且,中國現在的投資客太多了,因此會帶來兩大問題:大量的房屋如果被投資客投資了,沒有用於居住的功能,這是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第二,投資客都是著眼於房價價值的上漲,而不是像西方國家一樣以房屋租金價格作為回報,一旦政策發生轉型,比如說要徵收個人財產稅,要徵收資源空置稅,那民間房產「水庫」的水就會流出來,大量湧向市場,最後可能會造成「水壩」崩盤,房地產會真正爆發風險。王洪衛教授呼籲,房地產業必須轉型,而且,在房地產結構升級的時候更加需要政策的轉型。觀點3 別高估城市化的推動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院長吳柏均指出,經濟學家都覺得城市化是房地產業發展的基礎之一,但千萬別高估了城市化的作用。中國的城市化非常有特點,往往不是農民轉化為市民,而是農業轉化為非農業。現在的房價、城市裡面的福利制度、以及農村當中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制度決定了,農民轉移到城市裡打工,他只不過是在青年、壯年的時候在城市裡面工作,不可能定居。所以養老是要回去的,這也意味著我們的城市化雖然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這種潛力並不意味著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應的房地產業的發展。觀點4 市場結構要調整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表示,對房地產市場是抱有信心的,因為從住房的消費行為和土地用於建房的可供土地能力而言總是稀缺的。張暉明提到三個關鍵詞:周期、結構、機會,也即企業要在周期和結構中尋找發展的機會。周期包括經濟周期、政策周期、自身投資項目的建設周期、房產需求的周期。而在結構中,企業除了供給和需求的結構,還需要考慮房型結構,中央政府提出發展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但是實際上居民都希望自己能夠居住在社會平均線上的住房結構當中,哪怕三室兩廳只有110平方米,因為對家庭結構本身而言,在有三代人的情況下,三室兩廳就能夠安居樂業。觀點5 低碳房產是趨勢南京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波在昨天的論壇上,還提到了近期的一個流行語——「低碳」。他認為,在不遠的將來,低碳將會徹底改變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從而改變國人的生活。他介紹說,建設低碳城市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的工作方針,在今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每單位GDP的耗能要比2005年下降40%到45%。同樣的觀點在美國、英國也早已提出,特別是英國在2005年4月份就公布了「低造價、實用性」的住宅建設計劃。高波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仍處於房地產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階段,每年竣工的商品房面積在6億平方米左右,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實現城市化目標至少還要大規模建設15到20年。如果現在中國加快開發建設生態低碳的房地產項目,實現節能技術的創新,那麼中國的房地產業將具有「後發優勢」。高波還介紹說,目前國內的生活、生產廢水和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能源的浪費和污染。而解決之道是開發生態地產,大力推廣建築環保節能技術。在房地產開發中對建設成本、運營成本、環境成本進行綜合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最近王石明確提出,萬科將退出毛坯房市場,今後推向市場的全都是精裝修房,我認為,這樣的企業是能夠領軍的,」高波表示。房價持續高價不可能 再瘋漲市場就危險了今年以來,國內包括南京等不少城市的房價呼呼往上漲。與會專家談到房價也都認為,當前的房價已經不理性,再瘋漲下去,市場將更加危險。因此,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是當務之急。現狀 前十月南京漲了30%南京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波教授在演講中列舉了一系列數據,根據他的統計,從2008年的房價來看,如果考慮物價因素,其平均價格下跌了5.5%。而今年1到10月份,全國的平均房價上漲了22%,南京更加突出,1到10月份上漲了30%。高波認為,如果2010年延續今年這樣的漲幅,一定會產生危機,因此希望2010年的房價能保持平穩,千萬不要像2008年、2009年這樣「大落又大起」。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認為,今年的房地產市場和房價表現相當奇怪,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並沒有在2008年的基礎上進行穩步調整,「大落又大起」的過程在短短一年裡就完成了。他說,在今年年初,許多經濟學家都在討論房價究竟會呈現「V形」、「W形」還是「L形」,現在來看,不理性的「V」形已經成型了。
Ⅹ 房地產價格國家可以控制,為什麼不能限制呢
1。牽扯的成本種類太多,很多原材料不是物價局能管得過來的。
2。上有政策,開發商就有對策。限制售價,他就在用料、售後服務等方面耍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