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環評報告怎麼寫
找個現成的環評報告,按照其格式填空就是了。關鍵是自己在最後要分析結論和建議。
B. 房地產項目怎樣確定是做環評報告書,登記表,還是報告表
建築面積,1萬平方以下登記表,10萬以上報告書,其餘報告表。
C. 為什麼現在關於房地產環境影響評價不再寫報告書,只寫報告表和登記表
對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針對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項目有回污染物排放,答對環境有影響的,環境影響評價就要編制報告書。
項目雖有污染物排放,但對環境影響很小,環境影響評價就編制報告表。
項目沒有污染物排放,對環境沒有影響的,環境影響評價就編制登記表。
針對房地產項目,一般而言,只在建設過程中對環境有影響,且影響很小。因此無需編制報告書。
2017.03.07
D. 我想問問房地產項目做環評需要些什麼
因為根據最新版的年6月1日起執行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
房地產開發、賓館、酒店、辦公用房等如果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及以上;涉及環境敏感區的需要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其他的只需要在環保局填寫登記表就夠了。現在已經5月份了,建議你推遲一段時間再去做環評。
編制環評報告中是需要監測數據的,但是如果環評公司有你們項目建設地點附件的監測資料,是可以引用的,沒有必要重新監測。報告出來後,送給環保局,如果需要評審的話,評審完了,會提出一些意見,環評編制的人員要根據評審意見進行修改。
(4)商業房地產項目環評報告怎麼寫擴展閱讀:
調控制度:
如何用環評參與宏觀調控
1、措施堅決全國各地實行環境影響評價「一票否決」,凡是違反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不予審批,凡是不符合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建設項目不得實施。
2、機制創新積極建立完善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機制,
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本區域的產業規劃環評工作。未開展區域產業規劃環評、規劃環評未通過審查的、規劃發生重大調整或者修編而未經重新或者補充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查的,一律不予受理和審批區域內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3、2009年環評管理的新措施
分批審查減少程序對不同項目採取不同審查程序,及時召開專題會、常務會,進行審議。
便民高效縮短時間項目受理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短為2天,項目審批會議的次數由原來每月一次調整為每月兩次,有些項目隨到隨批,為保增長做好有效服務。
分類評估簡化流程在確保環評質量的前提下,按項目的環境影響大小,實行分類評估、分類審查、分類確定時限,對「兩高一資」項目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從源頭上控制其過快增長,而對其他的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的項目簡化項目評流程。
E. 房地產項目做環評需要什麼附件
曉星後勤部zuNQ,你好!辦理房地產項目環評,需要以下材料:
1.《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申報表版》;權2.附件:(1)工商部門出具的《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營業執照;(2)使用場地《房產證》或《租賃合同》;(3)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4)項目平面布置示意圖;(5)發改部門出具的項目建議書批復文件或備案手續、規劃部門出具的項目選址意見(附范圍圖)、土地部門出具的用地預審意見;(6)代理人的授權書或委託書1份。3.環評文件:登記表項目:提交由建設單位填寫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報告表項目:提交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機構編制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報告書項目:提交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機構編制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並附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評估報告,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的意見及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F. 房地產開發項目還需要做環評報告嗎
用的,粘土的 帶塵都得做
G. 高分分求房地產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論文
我國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從1973年第1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後,開始引入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一些專家、學者,在報刊和學術會議上宣傳和倡導環境影響評價,並首先在環境質量評價方面開展了工作。1979年11月,中國環境學會環境質量評價委員會編寫了「環境質量評價參考提綱」,為各地進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研究提供了方法。197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頒布,規定:「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生產,都必須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中,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至此,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正式建立起來[1].
從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將建設項目納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管理主要是從工業建設項目(污染類)開始的,然後逐步擴大到生態方面的建設項目,而對房地產類建設項目一直沒有統一的環境管理模式。直至1998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頒布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才在1999年制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試行)》[2]中,明確將房地產開發項目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並根據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佔地面積或建設面積對其實行分類管理。2001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針對全國對「試行名錄」的執行情況和有關部門的反饋意見,重新修訂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第1批)[3].目前,我國對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均是按照「第1名錄」的規定進行分類管理的,即建築面積5萬平米(含)以上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建築面積5000(含)~50000平米的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建築面積5000平米以下的編制環境影響登記表。
1、評價方法
1.1 評價的技術方法
自1979年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我國確立以來,我國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1993年原國家環境保護局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總綱、大氣環境、地面水環境),該導則規定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一般性原則、方法、內容及要求,主要適用於工業類建設項目(污染類)的評價,評價重點是對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隨著非污染生態類建設項目的日益增多,我國加強了在非污染生態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的研究,1997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明確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方法與要求,主要適用於水利、水電、礦業、農業、林業、牧業、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海洋及海岸帶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生態影響評價。
此外,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有關部門還加強了行業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的研究,發布了《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准》(HJ/T10.3-1996)、《火電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規范》(HJ/T13-1996)、《港口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JTJ226-97)、《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試行)》(JTJ005-96)等技術規范,用以指導電磁輻射、火電廠、公路等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2 評價的一般方法
1999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試行)》後,我國將房地產類建設項目正式納入了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但沒有相應的評價技術導則和規范。目前,我國房地產類建設項目評價一般沿用工業類建設項目的評價導則,在其評價目的、等級、范圍、重點和因子的確定以及《報告書》的章節設置上都將房地產類建設項目視作污染類建設項目。
(1)評價目的的確定。目前,房地產類建設項目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認真貫徹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政策;從整體上綜合考慮房地產開發活動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實現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反饋於設計,為房地產建設項目的建設和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評價工作的一般等級和范圍的確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GH/T2.1—2.3-93),結合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特點與污染物排放強度特徵,確定評價工作的等級和范圍。
環境空氣:由於房地產類建設項目在施工期和營運期一般採用清潔能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少,但施工期的揚塵、施工機械及車輛運輸排放的尾氣會對局部環境空氣質量造成一定影響,因此,確定房地產類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空氣一般評價等級為3級,評價范圍為項目場界區域內。
地表水:房地產類建設項目排水主要為生活污水,污水水質簡單,如果排水進入大中型河流的,地表水一般評價等級為3級,評價范圍為污水排口下游2000m;如果排水通過市政管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場的,評價中只作簡單的交待即可。
環境雜訊:房地產建設項目建成後雜訊源少,聲源聲級低,對周邊環境影響不大,但施工期雜訊聲源多而聲級高,因此,一般確定施工期評價等級為3級,評價范圍為場界100m以內。
(3)評價重點的確定。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評價目的、等級、范圍確定了其評價的重點是,在工程分析的基礎上對施工期的雜訊和粉塵以及營運期的污水、雜訊等環境影響進行重點評價,對污水、雜訊等環境保護措施的經濟技術可行性進行論證。
(4)評價因子的選取。評價因子一般包括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因子和環境影響評價因子兩大類,而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一般包括環境空氣、地表水環境、聲環境等方面的評價因子,環境影響評價一般包括地表水、聲環境、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評價因子,評價時一般選取一些常見的評價因子。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空氣評價因子一般選取SO2、NO2和TSP;地表水環境評價因子一般選取pH、CODcr、BOD5、TP、石油類和氨氮;聲環境評價因子一般選取環境雜訊。
環境影響評價:地表水環境評價因子一般選取CODcr、BOD5、SS和動植物油;聲環境評價因子一般選取等效A聲級;固體廢棄物評價因子一般選取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
(5)《報告書》章節設置。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總則:主要介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目的、編制依據、採用的標准、環境敏感點和保護目標等方面的內容;
建設項目概況:主要是對建設項目的名稱、地點及建設性質、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總平面布局、交通組織以及水、電、氣供給,通訊、通風空調,雨、污排水與生活污水處置設施位置、規模等公用工程的介紹;
工程分析:這是《報告書》比較重要的一個章節,主要是對施工期、營運期污染物產生情況進行較詳細地分析,並對建設項目擬採用的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進行匯總;
區域自然社會環境概況:對氣象、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與項目相關的社會環境現狀進行簡明扼要的描述;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主要是對擬建工程區域的空氣、地表水、聲環境進行現狀評價;
環境影響預測評價:在工程分析的基礎上對施工期、營運期的環境影響進行定性或定量地分析;
環境保護措施:這也是評價的重點章節,主要是對施工期、營運期的環境保護措施進行經濟、技術可行性論證,從而對項目提出反饋意見;
項目環境管理和監測計劃:設置環境管理機構,擬定環境管理內容和職責以及環境監測計劃等;
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及建議:這是《報告書》最後一個章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章節,通過前面幾個章節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在《報告書》的結論中必須要明確項目從環境保護角度建設是否可行,並對項目建設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2、房地產開發現狀及開發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住宅問題十分突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也促進了住宅產業的迅速發展。1998年以來,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下,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有效地啟動了居民住房消費,為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城市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解決社會就業、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全國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22.15m2[4],住房短缺問題基本解決。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居民居住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住房苦樂不均問題還比較普遍。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的增加、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轉變,對住房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對居住環境、居住質量的要求將不斷提高。未來幾年,房地產業仍將有較大的發展前景,一方面要繼續加快房地產業發展,進一步發揮住宅與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步伐,提高住宅質量,改善人居環境,滿足城鎮居民的住房需求。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居住質量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內容。
房地產開發業是城市第3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作為城市人民的居家、工作、娛樂、商業活動的場所,它豐富了人民生活,讓人民安居樂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擁有了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生活環境的不斷改善,能夠擁有一個舒適、安靜的居住空間。然而,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和城市周圍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工業廢水、廢氣、汽車尾氣、熱島效應、噪音、光污染等使城市居住和工作環境變差了很多,人們也更關注居住環境的健康舒適性和安全性。一些房地產商環意識薄弱,在房地產選址、建設時僅考慮地塊的區位、交通、能源及其他公用基礎設施等因素,沒有重視地塊外界環境影響、周邊的生態環境質量、內部規劃建設及環境管理問題,這樣必會暴露出或隱藏著種種環境問題,如交通擁擠、綠地缺乏、人口密集、廢物垃圾成山、污水橫流、高壓線橫穿小區、雜訊干擾、物業管理混亂等。
這些環境問題對居民的健康與安全、小區的舒適性和生態價值等會產生不利影響。房地產業發展要與人口發展、環境發展、資源利用相協調。要在開發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使房地產業成為城市生態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開發的過程中要加強環境意識,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塑造環境優美、和諧的社區。引導我國房地產業走上「綠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使之成為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3、評價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對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仍沿用工業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模式、手段、方法、體系,從其評價因子的選取,評價重點以及報告書的章節設置可以看出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將房地產類建設項目視為污染類的建設項目,注重了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對外環境造成的影響,污染物能否達標排放以及所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是否可行等,而忽略了外環境及建築群落布局對房屋使用者造成的影響,沒有考慮什麼樣的環境適宜人居住。這種評價模式沒有抓住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特點,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居環境的要求。
居住環境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對生活水平和居住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再是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要求享受生活,體驗高質量的人生,追求舒適、幸福的生存空間。這就給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出了更高標准,同時也增加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與內容。房地產類建設項目進行評價時應當以人為主體,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考慮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所具有的與一般環境影響評價不同的特點,如項目與環境影響之間的雙向性;以危害居民健康的評價指標為主;評價范圍小而評價內容更全面更細致;評價過程不僅應當注重物理指標,亦應當注重定性指標等。在房地產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體繫上還有大量的諸如評價方法學、評價因子的選取、評價標准及綜合評價指數的確定、評價結果的判定和公眾參與方式等工作有待研究。通過合理的評價體系來科學評價居住環境質量及其人居環境適宜性,以便能夠准確地反映項目所在區域的環境狀況,更好地保護和提高項目的環境質量。因此,建立具有科學性和規范化的居住環境適宜性評價體系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H. 房地產開發需要辦理環評報告,是哪個政府文件要求的,什麼時間開始執行的
1、文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修正)》第十六條: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2、執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18修正)》由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於2002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I. 環評項目分期才能完成,如何寫環評報告
兩種方法,第一種按實際情況寫,一期寫一次環評,擴建時再寫一次環評,這時要寫專出三本帳,原有的屬情況,新增的情況,匯總的情況。第二種方法,改設計,反正環評是前置,你在寫報告的時候按最終的規模去寫,等環評批復下來後,甲方的規模和生產能力沒達,那是甲方的事情,與環評無關。
這就類似有些商家,在辦生產照的時候,即使初期不生產,也要在生產范圍內加上可能要生產的東西,一起做個范圍大的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