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房產證上的「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
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是指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在共有土地面積中所分攤的面積,標注在土地證上。
分攤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標注在房產證上。二者不是一個意思。
計算方法:
1、房屋分攤土地使用權面積=房屋建築面積/樓房總建築面積×樓房佔地面積。
2、分攤面積=分攤系數×各套內建築面積。
分攤系數=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之和/各套內建築面積之和
土地使用面積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佔地面積,即建築物及其周邊環境共占的面積。
2、建築面積,僅指建築物的建築面積。
3、居住面積,指室內居住面積。
此外,土地共用人之間所佔地表和空間位置及不同用途對土地利用有一定影響,可在分攤面積時將這些因素摺合成不同系數加入到分攤面積的計算中去,從而使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的分攤更接近實際、更合理。
法律依據:
《物權法》
第九十三條規定: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規定: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多層住宅的各業主對本棟樓所佔用的土地使用權屬於按份共有的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證上的使用權面積,其中分攤面積即指本土地使用權屬按份共有所分攤的土地使用權(依本業主房產建築面積占整棟樓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
(1)房地產證的宗地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使用證上的分攤面積,是經分攤擁有的土地使用權的面積。
《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中規定:土地使用稅以納稅人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為計稅依據。對於「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是這樣理解的:
1、納稅人的土地用於自用經營的,按照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2、納稅人沒有土地使用證(或房產證),或者實際佔用的土地比土地使用證上所載的面積大,則按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3、納稅人的土地用於出租的,按實際出租面積作為計稅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共分攤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使用面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共有使用權
㈡ 房產證上建築面積和土地使用面積為什麼會是一
首先,房產證上的面積和土地證上的面積不一致,甚至有較大差距,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回。
1、房產證上答的面積是房屋的建築面積,包含房屋建築分攤面積和實用面積;
2、土地證上的面積是土地的分攤面積,一般來說,樓層越高,戶數越多,土地證上的面積也就越小。
3、如果是多層甚至高層,土地面積可能大大小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
4、不過如果是獨棟別墅,土地面積也許還會多於房產證的建築面積。
5、對於商品房來說,土地面積只是體現了土地的產權,並沒有實際面積。土地證上的面積大小無影響,只是在繳納土地出讓金時候有點影響。
6、關於土地面積的分攤方式有多種,但一般採取的方式是:按照建築物面積進行分攤。某部分分攤的土地面積=土地總面積*(該部分的建築物面積/建築物總面積)
因此,房產證和土地證一個是「房屋」,一個算「土地」,面積自然各不相同。
㈢ 新房本中的公有宗地面積是什麼意思
1、宗地是被權屬界址線所封閉的地塊。
2、通常,一宗地是一個權利人所擁有或內使用的地塊。容
3、一個權利人擁有或使用不相連的幾個地塊時,則每一地塊應分別劃分宗地。
4、當一個地塊為兩個以上權利人使用或擁有,而在實地又無法劃分它們之間的界限,這種地塊被稱為公用宗地。
㈣ 房產證的宗地面積要算入業主公攤面積嗎
不算。這上兩回事,不相關的。
宗地面積,是指土地面積。是土地證上內該宗土地的面積。容
公攤面積,是指建築面積,相對應於專用面積,是建築物內樓梯、走廊等非專用部分的面積。
在不動產證上,建築面積=套內面積+分攤面積;
在不動產證,土地面積=該建築物的佔地面積,不分攤建築物佔地以外的面積; 可以按建築面積等比例分攤到戶。
㈤ 房產證上的佔地面積和土地證上的面積是什麼意思
房產證上的佔地面積和土地證上面的面積是兩個概念:
1、房產證上的佔地面積是指房屋的建築面積。
2、土地證上的面積是指整個房屋和其他建築物和附屬物總共所佔用的土地面積。
㈥ 房產證上土地使用權面積430平方米是什麼意思
你好,就是說明你只能在430平方米的土地面積上建房子,使用權不能超出這個面積。
㈦ 上海市房地產權證,單位購商品住宅,宗地面積是開發商的總面積,土地使用稅實際佔用的土地面積如何算
六季地產為您解答:
計算公式為:應納城鎮土地使用稅額=應稅土地的實際佔用面積×適回用單位稅額
城鎮土地使用稅采答用定額稅率,即採用有幅度的差別稅額,按大、中、小城市和縣城、建制鎮、工礦區分別規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稅年應納稅額。具體標准如下:
(一)大城市1.5元至30元;
(二)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
(三)小城市0.9元至18元;
(四)縣城、建制鎮、工礦區0.6元至12元。
大、中、小城市以公安部門登記在冊的非農業正式戶口人數為依據,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城市規劃條例》中規定的標准劃分。人口在50萬以上者為大城市;人口在20萬至50萬之間者為中等城市;人口在20萬以下者為小城市。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市政建設情況和經濟繁榮程度在規定稅額幅度內,確定所轄地區的適用稅額幅度。經濟落後地區,土地使用稅的適用稅額標准可適當降低,但降低額不得超過上述規定最低稅額的30%.經濟發達地區的適用稅額標准可以適當提高,但須報財政部批准。
㈧ 分攤宗地面積和房屋分攤面積有什麼不同
分攤宗地面積和房屋分攤面積有一下不同:
一、定義不同:
1、分攤內宗地容面積一般是指分攤一宗地權屬界址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存在與小區業主購買房屋後會從開發商的宗地使用權上面分出一部分使用權給業主,所以會有分攤宗地面積一說。
2、房屋分攤面積一般是指建築物公共設施,譬如電梯、樓梯、公共設施,對建築物共有的一部分面積分攤到業主。
二、成分不同:
1、宗地面積一般在宗地權屬來源證明文件上的界址范圍頁標注的很清楚,有面積大小以及范圍起止。
2、房屋面積在房屋的房產證上有明確的面積大小以及房屋的圖紙構成。
(8)房地產證的宗地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共有建築面積的內容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築面積。
㈨ 房產證上既有宗地面積和建築面積,怎樣計算總面積和總造價
宗地權屬界線范圍內的面積。因此,土地權屬界址一旦確定,土地面積亦隨之版確定。若某宗地權屬來源證明權文件上的界址范圍與實地一致而面積不一致,則一律以界址范圍為准,更正土地面積數據。面積量算的原則是:圖幅為基本控制,分幅進行量算,按面積比例平差,自下而上逐級匯總。具體程序是:分幅量算各鄉總圖斑面積,用圖幅理論面積進行控制和平差;分鄉量算各村總圖斑面積,用鄉平差後的總圖斑面積進行控制和平差。分村量算碎部(地類)面積,用村平差後的總圖斑面積進行控制和平差。當一幅圖的各類土地面積全部按規定量算後,就按本圖幅由碎部分逐級向上統計、匯總和校核。當某一鄉的有關圖幅的面積全部按規定量算後,分地類按行政單位逐級向上統計、匯總量算的結果。簡單地說,就是分幅由總體到局部進行控制量算、平差,按行政單位由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土地面積可以根據權利人對宗地的使用情況,分為獨用面積、共用面積、共用分攤面積。
土地面積小且不規則時,劃分成一些三角形,用海龍公式計算出每個銜接三角形的面積,再加起來。
大面積土地精確測量先分成小塊面積逐塊測量再加起來。
大面積土地粗略測量先繪成地圖,再在地圖上測量。
㈩ 土地證上的使用權面積是什麼意思應該等同於房產證上的建築面積么
不等同,81.89平米是建築面積,包含你的8.68平米以及公共走廊版,樓梯,牆體的等公共區域的面積。權
第一, 81.89是指你目前居住的房子的使用面積,就是卧室,客廳啊之類的。
第二, 8.68平米,是因為你是買的單元房,所謂分攤,商品房應分攤的共有建築面積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產權戶的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配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以及為整幢建築服務的共有房屋和管理房屋。
(10)房地產證的宗地面積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不計算建築面積的范圍
1、突出牆面的構件、配件和藝術裝飾,如柱、垛、勒腳、台階、無柱雨篷等。
2、檢修、消防等用的室外爬梯。
3、層高2.2米以內的技術層。
4、構築物,如獨立煙囪、煙道、油罐、水塔、儲油(水)池、貯倉、圓庫、地下人防干支線等。
5、建築物內外的操作平台、上料平台及利用建築物的空間安置箱罐的平台。
6、沒有圍護結構的屋頂水箱。舞台及後台懸掛幕布、布景的天橋、挑台。
7、單層建築物內分隔的操作間、控制室、儀表間等單層房間。
8、層高小於2.2米的深基礎地下架空層、坡地建築物吊腳架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