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房地產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一、我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目前,中國房地產業受經濟環境、政治法律、社會文化和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影響產生了巨大變化,從20多年的房地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房地產行業逐漸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也日益有章可循,全國范圍內已基本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行業規范。另外,盡管我國經濟已出現全面的復甦和走穩跡象。但從中央到地方的高層和業內人士仍然明白。在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和就業困境未得到根本改觀以前。房地產業的支柱性地位仍不可動搖。環論是城市化建設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還是解決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保障,都還離不開房地產。可以確信,當前及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房地產業仍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柱性產業.是我國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財富增長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二、房地產行業的外部環境分析
1、經濟環境對房地產的影響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情況決定了房地產的有效需求,房地產市場
的有效需求受到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的限制,房屋的銷售情況取決於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從需求和成交看,預計2010年部分一二線城市交易量受房價預期上漲和供應不足影響會下降,但多數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由於房價絕對水平和漲幅較低,交易量仍可能增長。若政策引導得當,商品房消費將回歸理性,全國總的銷售量會比較平穩
國民收入水平和趨勢:國民的收入水平決定了房地產需求的檔次,
收入的趨勢決定了未來房地產發展的方向和速度。2010年全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8858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長8.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5%。這意味著人們有更多的錢投入到房地產市場。
通貨膨脹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交替變化,
必然會周期性地影響房地產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從而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波動。例如,人民幣升值和通貨膨脹的預期也強化了人們對住房保值增值的預期。
成本:成本決定了房地產商的底價,雖然成交價格受供求關系的
影響,但行業的成本決定了長期可接受的價格。雖然受國家政策影響,目前房價價格下降,但房地產開發商出於自身的利益考慮和對未來的發展預期,不希望房價下降。
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因素包括人口增長,城市基礎設
施建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對地價上漲和房地產業的發展具有強烈持久的作用,也影響到各類房地產業長期趨勢。我國目前階段加速城市化進程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保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撐.而房地產業仍是支撐我國城市化進程持續推進的最重要也是最為顯著的產業。
家庭收入和支出結構:家庭收入是影響住房消費的最重要的因素。
沒有一定的家庭積累和家庭收入,根本無法進行住宅消費;家庭支出結構對家庭住房消費能力和意願有很大的影響。
2、政策法律環境對房地產的影響
住房政策:住房制度的改革主要指國家和政府在住房方面的投資
政策和住房分配政策的變化,這將對房地產企業產生巨大的影響。例如2011年1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各項工作,出台了新的八條政策,主要內容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調整供給結構,限制高檔房,增加中低型住房。 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前者主
要通過調節與房地產有關的稅種與稅率來控制房地產市場的運行,後者作為房地產市場的參與者,以自身的支出總量和結構影響房地產市場的總量和結構。例如,新的八條政策中的降低地價,徵收物業稅,從源頭控制房價,
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調節主要是通過利率工具,
以控制銀行對房地產業的信貸投向和信貸規模。利率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分為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供應方面是影響房地產開發商的財務費用,需求方面主要是影響按揭利率和按揭比例。例如,國家調整完善相關稅收.強化住房信貸等等。
產業政策:政府調節房地產業的產業政策工具包括:建設項目結
構控制,政策性資金控制。上市政策,外資投向引導等。
土地政策:土地資源短缺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同時,促使
城市發展向城郊擴展。所以國家頒布相關政策,土地政策對房地產開發的影響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土地供給政策,補地價和土地補償費的規定,土地出讓方式。
3、社會文化環境
人口統計:與房地產有關的人口統計主要包括:人口總量與人口
增長,人口的年齡結構,人口的地理遷移,家庭規模與結構。現如今,城市居民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必然影響房子數量和賣房結構。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變化將直接導致對房地產產品需求的變化。
工作和休閑的方式:工作與休閑方式的變化,改變了傳統的辦公與生活的區分,由於信息的快速發展,使得在家辦公成為可能,並因此對住宅的通信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人們花錢是希望得到綠色、環保、節能、智能化等適合人居的住所。
教育水平:由於我國在高等教育上取得的長足發展,我國的高知
階層迅速擴大。這一群體與普通居民相比,對住宅有著特殊的要求。一個人要實現自我價值,教育是實現他的最好方式。對於廣大的房地產商來說,把學校教育納入小區樓盤規劃,提供相當多的學位,不僅可以解決業主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小區的文化品味。從全國各地情況下,業主挑選精品樓盤,除了滿足正常的居住需求,如追求高尚生活外,大部分人是為了給子女挑選就學的學校。
消費習慣:不同種族,地區,國家人們的消費習慣差異很大,也
會對住宅的需求產生影響。
❷ 影響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有哪些因素
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
摘要:在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下,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而我國關系國計民生的房地產行業更是首當其沖,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影響,供求失衡現象日益嚴重。本文針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現狀,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供應和需求的相關表現和原因進行了對比研究,並針對房地產行業所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字:房地產 次貸危機 供求失衡 對策
一、 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失衡背景
2006年春季開始美國「次貸危機」逐步顯現,至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對中國的的房地產市場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
引起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風暴的原因是美國宏觀調控的失誤和美聯儲利率調節不恰當,導致了房地產市場泡沫的產生,而其崩潰又直接引發了美國的次貸危機。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級抵押貸款的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引發「次貸危機」,並最終演變成整個金融體系的危機。
之後,美國次級房貸危機以人們始料未及的兇猛方式繼續蔓延。在全球金融市場已不安地顫栗了三周之後,在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投資公司8月3日宣布倒閉、多家按揭機構面臨倒閉危機、著名投行貝爾斯登將被下調信用等級、從德國到台灣的間接投資者都宣布巨虧等等消息不斷傳出之後,一個事實已被強力證明:美國次貸危機遠未到結束的時候,而且其沖擊力無遠弗屆。假設國內房貸危機一旦出現,一定會率先在銀行與開發商之間引爆,房價下跌,資金鏈斷裂,抵押房產貶值,房地產關聯產業出現縮水,引發實體經濟紊亂,誘發經濟領域深層次矛盾集中爆發……
二、 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分析
表1 中國1978—2006年人均住宅面積統計表
年 份 城鎮新建住宅面積 農村新建住宅面積 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 農村人均住房面積
(億平方米) (億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1978 0.38 1.00 6.7 8.1
1980 0.92 5.00 7.2 9.4
1985 1.88 7.22 10.0 14.7
1986 2.22 9.84 12.4 15.3
1987 2.23 8.84 12.7 16.0
1988 2.40 8.45 13.0 16.6
1989 1.97 6.76 13.5 17.2
1990 1.73 6.91 13.7 17.8
1991 1.92 7.54 14.2 18.5
1992 2.40 6.19 14.8 18.9
1993 3.08 4.81 15.2 20.7
1994 3.57 6.18 15.7 20.2
1995 3.75 6.99 16.3 21.0
1996 3.95 8.28 17.0 21.7
1997 4.06 8.06 17.8 22.5
1998 4.76 8.00 18.7 23.3
1999 5.59 8.34 19.4 24.2
2000 5.49 7.97 20.3 24.8
2001 5.75 7.29 20.8 25.7
2002 5.98 7.42 22.8 26.5
2003 5.50 7.52 23.7 27.2
2004 5.69 6.80 25.0 27.9
2005 6.61 6.67 26.1 29.7
2006 6.30 6.84 27.0 30.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由表1可以看出,1978年我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6.7平方米,2006年我國城市的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27.0平方米。按照現在一般的家庭人數來算,那麼1978年我國的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庭住房面積為20多個平方米,而2006年我國的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庭住房面積約為80—90平米。根據以上數據可作圖如下:
圖1 我國城鎮新建住宅面積與人居住宅面積趨勢圖
圖2 我國城鎮新建住宅面積與人居住宅面積趨勢圖
1、我國房地產市場需求潛力評估。由表1知,我國在78—06年內,人均住宅面積增長4.02倍。從圖1和圖2 中可以看出,我國人均住宅面積持續增高,而新建住宅面積走勢趨緩,說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需求的飽和度已經越來越高。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到了經濟增長的成熟期。
2、我國中高收入階層住房需求降低。而在中高收入階層的住房條件已經相當好,2008年上半年房價又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中高收入階層對住房的需求增長趨緩,房產市場應該尋找新的銷售策略來突破房產瓶頸。
3、我國低收入階層住房需求仍然很大。我們知道,我國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的,實際生活中,很多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面積人均遠遠低於27平方米,有購房需求,但是收入卻跟不上。說明我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是存在著巨大的潛力的,但是做為政府和房產商,必須鼓勵低收入家庭購房,並實施一定的措施,為中低收入家庭解決困難,比如降低首付等。
三、 中國房地產供給分析
住房作為一種商品,具有消費品和投資品的雙重屬性。住房的消費需求取決於個人的實際需要和購買力,這些因素短期內相對穩定,因此,消費需求是房地產市場的相對穩定部分,對房產市場起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而投資需求對於資金、成本、收益等市場因素的變化非常敏感,構成房地產市場波動的主要部分,對房地產市場的擴張和收縮產生催化作用。由國家統計局獲得我過房地產企業基本情況如下:
表2 房地產企業情況基本表
單位:萬平方米
年 份 企 業
數 (個) 平均從業
人數(人) 本年完成開發
土 地 面 積 土地購置費用
(億元) 待 開 發
土地面積 本年購置
土地面積
1997 21286 683217 7371.3 247.6 17670.1 6641.7
1998 24378 825888 7730.1 375.4 13530.7 10109.3
1999 25762 880257 9319.6 500.0 13505.2 11958.9
2000 27303 971942 11666.1 733.9 14754.8 16905.2
2001 29552 1062319 15315.8 1038.8 14582.1 23409.0
2002 32618 1134009 19416.0 1445.8 19178.7 31356.8
2003 37123 1205355 22166.3 2055.2 21782.6 35696.5
2004 59242 1585428 19740.2 2574.5 39635.3 39784.7
2005 56290 1516150 22676.2 2904.4 27522.0 38253.7
2006 58710 1600930 27128.4 3318.0 37523.7 36573.6
1、房地產行業開發過猛
由於近年來房價增長迅猛,供大於求的大好形勢,各地房地產商於大興土木,圈地建房。中國房地產市場一度處於增量供給狀態,造成了房地產市場的空前火爆,房價也節節攀升。
圖3 我國房地產企業個數與從業人員時間序列圖
由表2知,我國房地產行業的企業個數由2007年的21286增長到了2006年的58710,增長幅度為275.8%,增長態勢較為猛烈,尤其是2003-2004年,呈現加速增長趨勢。而與之相應的,建築行業的平均從業人數也有著驚人的增長速度,其增長態勢與房地產行業的企業個數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
圖4 我國近十年房地產行業基本情況趨勢圖
由上圖可以看出,在房地產企業和房地產行業的高速增長下,我過近十年來用於房地產行業的提地面積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自2003年下半年以來,除了土地購置費用保持增長外,企業個數,本年完成開發面積和待開發土地面積,雖然大體上仍保持增長,但期間已經呈現波動,尤其是待開發土地面積,有大起大落的現象。而本年購置土地面積則開始回落。這些情況說明,我國房地產行業的過度開發現象較為嚴重,在房價持高不下的情況下,房地產行業成本也隨之上升,由1997年的247.6億元,到達2006年的3318.0億元,平均增長率為18.7%,但是房地產行業的需求量卻越來越接近飽和,另外再加上過高的房價。一些消費者已持觀望態度。一些房地產企業也隨之減少了相應的投資。
2、房產商負債率過高
表3 房地產商資金來源結構分析表
年 份 本年資金 國內貸款 貸款所佔比重 利用外資 外資所佔比重 自籌資金 自籌資金所佔比重
來源總計 (萬元) (%) (萬元) (%) (萬元) (%)
1997 38170650 9111902 23.87 4608565 12.07 9728831 25.49
1998 44149422 10531712 23.85 3617581 8.19 11669821 26.43
1999 47959012 11115664 23.18 2566022 5.35 13446210 28.04
2000 59976309 13850756 23.09 1687046 2.81 16142122 26.91
2001 76963877 16921968 21.99 1357044 1.76 21839587 28.38
2002 97499536 22203357 22.77 1572284 1.61 27384451 28.09
2003 131969224 31382699 23.78 1700040 1.28 37706891 28.57
2004 171687669 31584126 18.40 2282001 1.32 52075627 30.33
2005 213978389 39180778 18.31 2578111 1.20 70003924 32.72
2006 271355516 53569795 19.74 4001541 1.47 85970853 31.68
由表3可以看出,我國泛地產商的資金來源主要以貸款和自籌資金為主,外資資金由1997年的12.07%較大比重減少到2006年的1.47%,比例下降幅度較大。資金來源中,貸款比重一直居第二的位置,由1997年的23.87%下降到2006年的19.74%,期間略有回升。而自籌資金比重由25.49%增長到31.68%,十年間增長了6.91%。雖然有所增長,但是,增長速度仍然較為緩慢。
對上表中的數據分別做1978年和2006年餅圖如下:
圖5 1978年資金結構圖
圖6 2006房地產商資金結構圖
由上圖可以形象的看出,自籌資金始終占據較小比例。企業資產負債率達到74.1%,自籌資金只有20%多。研究表明,企業負債率在達到50%以下時,該企業的資金構成比例才較為合理。而我國的房地產企業資產負債率明顯過低,說明企業所要承擔的風險很大,一旦經濟出現危機,將對房地產行業造成很大影響。
四、 房地產行業供求失衡的表現
對我國房地產行業近十年來的基本開發信息整理資料如下:
表4 我國1997-2006年房地產開發基本資料
年份 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元/平方米) 住宅售價(元/平方米) 別墅、高檔公寓售價(元/平方米) 經濟適用房售價(元/平方米) 竣工房屋的造價(元/平方米)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
1997 1997 1790 5382 1097 1175 6420
1998 2063 1854 4596 1035 1218 6796
1999 2053 1857 4503 1093 1152 7159
2000 2112 1948 4288 1202 1139 7858
2001 2170 2017 4348 1240 1128 8622
2002 2250 2092 4154 1283 1184 9398
2003 2359 2197 4145 1380 1273 10542
2004 2778 2608 5576 1482 1402 12336
2005 3168 2937 5834 1655 1451 14103
2006 3367 3119 6585 1729 1564 16084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作圖如下
圖7 我國房地產各要素基本價格圖
從表7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房地產行業個要素價格的基本走勢。右上圖可知在我國房價飛漲的幾年,我國別墅或高檔消費品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但是始終保持在4000元每平方米以上,遠遠高於其它各項指標。而在2003到2006年間,更是飛速增長。而其它各項指標均保持穩定的增長,而且都在2003到2006年這個期間內增長速度加快,其變動幅度基本保持一致。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看到,竣工房屋的平均造價增長最為緩慢,而在各種房屋中,價格最為低廉的經濟適用房的價格走勢,由1997年的低於竣工房屋造價,到2006年的高於平均房屋造價,並且二者的差距越來越大。有這里可以看出,近十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成本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其增長速度遠遠低於房地產的價格增長速度。而房產商趁機從中牟取暴利。但是由於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原因,我國居民收入卻沒有同等的增長。隨之而來的,便是越來越大的購房壓力,尤其是對低收入階層的居民來說,他們是對房屋需求最為迫切的一個階層,但是其購房能力卻在逐漸削弱。在我國房地產需求逐漸飽和的今天,房價虛高,中高等收入階層購房需求趨緩,房產商開發過度,低等收入階層需求巨大,卻苦於無法承擔巨大的購房壓力,房地產市場出現明顯的供求失衡現象。
五、 化解房地產供求失衡的主要對策
面對我國房地產行業供求失衡的狀況,政府應該出台針對中國實際情況的相關策略,緩和供求失衡的矛盾。而與此同事,各地房產商要及時調整開發和銷售策略,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從而扭轉局面,對抗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帶來的影響。
我認為,要扭轉我國房地產供求失衡的狀況,至少要做到以下四點:
1、控制樓盤開發。在我國供大於求的現階段,我們應該控制房產商對樓盤的過度開發,緩解供應過量的情況。
2、加強信貸約束。可以減少開發商的盲目貸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國房地產行業資金比例失調的現象。在控制房產過量供應的同時,也降低了銀行外貸資金被套牢的比例,有利於對抗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3、加強對低收入階層購房貸款,鼓勵低收入貸款。現階段,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已經將目光瞄準了低收入階層,通過降低首付,開發經濟適用房等方式,講銷售主體由以前的中高收入階層向低收入階層過渡。而政府也應該出台鼓勵低收入家庭貸款的相關政策,以幫助解決低收入家庭的房屋問題,和房市低迷的現象。
4、發揮市場供求價格調節市場供給。另外,我國政府可以通過價格的宏觀調控來扭轉房地產行業供求失衡的現象。
❸ 以房地產業為例,來描述行業企業競爭的因素及影響程度
客戶群很大——所有地球人都需要,沒有任何例外。
絕對稀缺——無論以時間軸還是空間軸為回基準看待答土地,它都稀缺。(也就是長期稀缺+幾乎每一個地理位置都稀缺)。
需求剛性——絕對稀缺造成定價很高,而剛性的需求使得大家哪怕土地價格再高都得接收。
因此,土地(房地產)行業,永遠是統治階級的專屬特權。君不見自古以來全世界最高層不約而同爭奪的都是土地嗎?
由此可見,房地產行業怎麼會不成功呢?
❹ 影響房地產行業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因素有: (1)城市產業結構影響市場。 隨著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比重的變化,各類房地產的市場需求也會發生變化。例如某城市的第二產業發展很快,這時廠房的需求量就會增大。當該城市產業結構比重向第三產業傾斜時,辦公用房和商業用房的需求量也會增大,而這時廠房的需求量就會減少。對於這類房產的投資,一方面要有預見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時機。(2)政策變化影響市場需求。 房地產政策的變化,常常會給房地產經營帶來商機。例如1998年,國家公布取消福利分房,實施貨幣分房的政策後,商品住宅市場需求量猛升,同時也刺激了市場價格的上漲。 (3)城市經濟發展與舊城改造帶來的需求變化。 城市建設的發展不斷給房地產投資帶來商機,房地產經紀人可利用對這些變化的預見,為房地產投資者提供舊房投資參考性建議,低價買舊房,以待獲取高價拆遷賠償。這方面的投資雖有商機,但也有風險,應當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投資的舊房最好是商品房,這樣較容易獲得正常的賠償;二是如果投資舊房不是商品房,就要看當地政府的政策規定對舊房拆遷是否有利,如果賠償過低會導致投資失敗。 (4)經濟發展進度與周期對市場需求的影響。 房地產經紀人在幫助投資者進行房地產買賣投資時,應當關注當地經濟發展的進度與周期變化。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周期處於低谷是購進的好時機,當經濟發展進入高潮時是賣出的好時機。經濟發展快速增長,會刺激房價不斷攀升,如果提前入市買進,房價高漲時賣出,投資就成功;但如果在房價處於高峰時期購人房地產,投資被套牢的可能性就很大。 (5)城市土地供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 房地產買賣投資入市的時機與城市土地供應量的大小也有一定的關系。當土地供應量過大時,一手樓的市場供應量也相應過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供購買的一手樓新產品也多,選擇餘地大,二手樓的短期投資買賣也就相應難做。但有時一手樓市場也可能會因市場供過於求,而出現滯銷,有的開發商會因銀行逼債而急需資金回籠,降價拋售,投資者也可乘低吸吶。
❺ 受房地產影響的行業有哪些
鋼鐵、水泥、玻璃、建築公司、建材、家居、家裝、銀行,如果房地產出現跌勢,這些行業影響最大,其它的行業也會或多或少地受到牽連,總之後果很嚴重!
❻ 哪些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
.(1)影響房價因素有:①價值決定價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房地產成內本增加。②供求關容系影響價格。舊城、舊村改造,城市新就業勞動力的增加導致購房需求不斷增加;人們收入水平提高,購買力上升,導致房價上漲。()③其他因素的影響。住房貸款利率的下調;一些房產商人為的炒作;人們「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等
(2)①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房地產價格回落,意味著人們購房成本下降,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②對房地產企業的影響:調節生產,一些企業轉而生產其他產品,促使房地產企業優勝劣態(分);提高勞動生產率,促使企業加強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不斷創新,開發出更多的適合消費者需要的房產品()。
❼ 影響房地產行業的主次要因素
影響房地產業的有利因素
(1)宏觀經濟:我國房地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回,且周期性強,因此答高度依賴宏觀經濟的走勢。近20 年以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超過9%,房地產行業隨著國內GDP 的快速增長,也迎來了自身的高度發展時期,逐漸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
(2)城鎮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房地產行業住宅市場主要的消費主體為家庭,其依賴於家庭的收入水平。
(3)房地產政策調控:房地產行業不僅是我國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也是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產業。
(4)城市化進程穩步推進:我國正處於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期和消費結構的升級階段,對住宅的需求將會持續釋放。
影響房地產業的不利因素
(1)土地成本升高:房地產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和資源整合型行業,其中土地是彈性很小的資源。
(2)人力成本提高:隨著中國人口增速放緩,人口紅利逐漸萎縮,未來的人力成本將不可避免的逐步提升。
❽ 房地產行業為什麼下降
房地產市抄場的下滑和當前政府政策以及社會環境變化是有很大關系的。
首先,從政策上來講,國內近幾年的政策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都不是特別友好,國內的房地產開發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管是國內房地產在近幾年的庫存問題還是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房產需求逐漸下降的問題,都成為房地產下滑的主要原因。
其次,商業地產的興起也是房地產開始下滑的很大原因。受當今社會環境影響,商業地產的可持續性開始漸漸體現出來,越來越多的開發商開始投入更多的精力進入這一領域。人們越來越喜歡「輕資產發展戰略」。不管是國內房地產在近幾年的庫存問題還是大部分消費者對於房產需求逐漸下降的問題,都成為房地產下滑的原因。「輕資產」是被時事所迫形成的,大家沒有辦法拿到更好的土地資源,自己的能力還富餘,因此想要做輕資產。
❾ 影響房地產行業資本結構的微觀因素有哪些,宏觀因素有哪些呢。
房地產的資本現金流主要(我說主要)分四部分,一、開發商固有資金;版二、銀行貸款;三權、客戶買賣交易產生的日常回款;四、資本市場融資(主要針對上市公司)。明白大致的資本機構也就明白影響其的因素了,首先說微觀因素吧:第一是開發公司的機構形式,股份制?私有制?還是國有制?這個直接影響資本運作,比如股東分家什麼的;第二是市場因素,市場好的時候房子不愁賣,自然有客戶回款,有回款就保證現金流不受影響;第三,客戶貸款條件是否優越,及區分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的客戶貸款條件。宏觀因素方面,我們就不得不說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了,比如:限購、限貸、降息降准等,直接影響開發企業的現金結構,上市公司就要看股市好壞了,這個和國家經濟宏觀調控也有很大關系。
❿ 房地產行業受什麼影響使股價下跌
國家實施銀根緊縮政策使得房地產融資困難啊,加息,存款准備金使得房地產行業出現專嚴重的資屬金鏈斷裂情況。 為了回籠資金,企業就必須售出房子,所以採取降價的方式,縮減了公司利潤,所以股票自然不被人看好,所以會跌。 而房價跌又使得購房者猶豫不決,遲遲不買,導致惡性循環。...解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