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連雲港有幾個區
三個
❷ 連雲港連雲新城 能不能發展起來
能啊 投資大不說現在南方都在產業轉移啊 只怕到時候環境就污染咯
❸ 連雲新城的簡介
連雲港是全省13個市唯一規劃到2030年的城市,按照最新的連雲港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年),連雲新城東依北固山,西接臨洪河口濕地,南臨242省道,北至黃海,區域規劃面積58.8平方公里(其中金海大道以北近20平方公里為填海造陸,10平方公里的臨洪河口濕地將原生態保留) ,是連雲港市國際性海濱城市建設的主陣地,全市沿海開發的主戰場,未來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規劃以「海灣、泄湖」為核心,依託山海天然廊道,將山體、濕地、海景整體布局,打造集「青山、碧海、綠城、泄湖、濕地」於一身,融商務、金融、會展、娛樂、辦公、居住、旅遊多功能於一體,以海為源、以人為本,環境優美、功能完善、具有時代氣息的海上連城。
連雲新城大規模填海工程自2006年啟動,最早是連雲區、市開發區,連雲港國有龍頭企業金海投資集團三駕馬車分片推進,世界500強企業中交建設集團參與其中,歷時7年多,商務中心區一級土地開發全面完成,2012年1月19日,連雲港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連雲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標志著連雲新城由拋填時代轉入全面開發建設新階段。
2012年--2014年,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目標要求,三年累計投資400億元,重點打造8平方公里的商務中心區,全面加快特色旅遊、高端商務和濱水居住三大功能區建設,將連雲新城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功能復合、集約高效的高端化商務中心區。
遠期(2014年--2020年),加快完善行政、商務、金融、文化、會展、居住、休閑、娛樂、旅遊等功能,將連雲新城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的特色功能區。
2012年6月9日,省委書記羅志軍來連雲港視察時明確提出「連雲新城要面向世界,建設國際化的濱海新城區,要勇於比超,做到『速度更快、質量更高、人氣更旺』,給江蘇爭光,給中國爭光」!立足新階段、瞄準新目標,2013年,作為三步走戰略的見成效之年,連雲新城將以項目建設為中心,以招商引資為保障,進一步發揚「四拼」精神、爭做「十有」幹部,弘揚鐵軍文化,發揚亮劍精神,全面實施管理理念、組織流程、文化建設三大創新工程,努力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管理,從零散被動向規范高效,從無形資產向打造品牌的重大轉變,凝聚攻堅決戰的強大合力,以鐵的紀律、鐵的意志、鐵的團隊,矢志打造一個「生態、科技、現代」的魅力智島、海上CBD!
❹ 我想問下 連雲港綠地·觀湖一號 怎麼樣
那邊是不遠將來的連雲港中心城市連雲新城的核心區,連雲新城已經進入快速建設期,門回前花果山答大道是連雲港城市主軸。綠地周邊目前主要為國內超大型房產商的樓盤,如錦綉香江、金輝集團、卓越集團,已建設的有豪森行政中心、開發區管委會、連雲港工商局、新海連大廈等,另外綠地不遠處的北極星商業廣場已經動工建設,是集超市、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大型商務中心,是否是屬實可自己確證,與大浦工業區根本不近,且你綠地處於其上風向
❺ 連雲港新海新區是包括哪些地方
包括原科教園區、市行政中心地塊和鳳凰新城的32平方公里地域
❻ 連雲港市有主城區嗎!
又是秋風掃落葉時,從2005年甚至更早我們就要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盡管我的的財政總收入增長了近十倍,和自己的縱向比還真的不錯喲,但橫向一比,其它的兄弟城市可是更勝一籌呀,我們還是落後了。應該說,連雲港市的進步主要源於國家和省里的扶持,以及國內,國際良好的經濟環境。事實上,只要略加分析,我們所謂的一心三極,一體二翼在過去沒有發揮多少作用。更多的是佔用我們過多的精力,時間和大把大把的金錢。 連雲港市是一市雙城?這是誰說的,有雙城嗎?在一個大山,港口,核電和大海所圍成的東部新城我們所能採取的建新城方案就是把港口的後方物流園區弄到中雲去,把臨產業區再一次的遷走,把鹼廠要用四十個億搬走,為此,我們舉行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大規模填海炸山運動。就是要在本來一個主城區的基礎上在東部豎立一個新城來,以證明我們是建在港口岸線上的港口城市,也就是說只有讓大多數市民整天生活在港口邊,碼頭上才能體現連雲港這個港來。 有點落寞的走了,鹼廠沒搬,好幾平方公里的填海圍堰區也要再沉澱幾年,唯一讓領導欣慰的是連雲區政府搬那塊了,這樣還不至於太那個了。 快速提升東部城區形象,這是對的。但不能只顧形象,不要本象。城市東進,擁抱大海應該是新浦的東進,擁抱大海。現在的情況表明是新浦沒東進,東部城區西進不徹底,中部情況不明,一個本來可以握緊的拳頭,非要拆個七零八落才顯的大氣磅礴。什麼一心三極。這四個地方基本是天各一方。難道說我們的一市雙城不夠刺激,非要有一市四城打造世界級特大城市群不可? 羅嗦半天,我想說的,連雲港本來就是一城,一個主城區。這個城是可以東進的,也是可以擁抱大海的。而所謂的東部城區其實是一個相對較小的港區。 這樣說也許大家還不明白。貼幾條消息; 市政府正式出台海州開發區封閉運作扶持政策,同意海州開發區由原來的 9.8 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東至瀛洲南路、婦聯河,南至連霍高速公路北側,西至鹽河、新孔南路、錦屏山、新壩中路,北至新建東路、郁洲路、紅砂路,共28平方公里。 新浦的濱河新城東至隴海鐵路,西至現204國道,南至魯蘭河、海連西路、人民路,北至烏龍河、310國道,這是規劃中的濱河新城范圍。其中以東站引河為界,分為東西兩大片區,即沈圩片區和河西片區,總面積約32平方公里。 大花果山的概念由來已久。一般來說,大花果山包括市科教創業園區、花果山景區、花果山鄉、雲台鄉、南雲台林場,約118平方公里。但原先的大花果山概念下的幾個區域分屬不同的行政管轄區,最近幾年,我市設立市科教創業園區後,花果山景區出現熱鬧的建設場景,聚集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並大力推進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花果山景區更是全國知名旅遊風景區,某種程度上,花果山就是連雲港的標簽。花果山鄉位於花果山,雲台鄉居於花果山之南,和南雲台林場一起,成為南雲台片區的主力軍。 而花果山大道的北面開發區管委會新址及大浦工業園區,連雲新城至少一半是臨近新浦。 過去新浦是連雲港市的主城區,為什麼新浦就不能東進,有一個新城,一個連雲港市的新的主城區呢。這樣的新浦新城沿著花果山大道-----一個從山到海的城市廊道。不是一樣走向大海,擁抱大海嗎?為什麼我們在一而再再再三地說明港口的腹地縱深不夠,卻要如此熱情地擁抱港口?難道我們的城市就是要穿港口的鞋,走港口的路,讓港口無路可走? 宋跳,大浦,花果山和猴嘴你為什麼要叫東部城區?為什麼不能叫西部城區?或者就叫新浦的新城,連雲港市主城區?我看了連雲港的地圖,我終於發現了,如果把花果山大道直至到北,東五公里為界都劃為新浦作連雲港主城區的新城的話。神馬東部城區的新城可能比新浦新區(市政府地塊)還要小。為了體現東部城區大開發的宏偉氣勢。於是面條被拉長了。 世上本沒有一市雙城,你一定要這樣搞,就有二城之說了。事實上,我們把科教園區,開發區,連雲區和新浦甚至海州區都拿出來整合一下,成立一個連雲港市的新主城區。這個新城是靠海近港的,是可以把新浦的老城區,墟溝的新城區融合的。不要談過多的連雲新城了,這個連雲新城是神馬,也是浮雲。至少在十年內,連雲港還不需要要填海造地。我們實際要做的工作本質上不應該是擁抱大海,而是實現東部城區和西部城區的一體化,也就是東西城區的擁抱,即新浦是東進,擁抱墟溝,墟溝是西進,擁抱新浦。把所謂的一市雙城先扔到黃海去。 也只有到真正的一個主城區形成後,我們才能有資格,有能力去開發近60平方公里的淺海灘塗。而這個連雲新城顯然應該叫連雲港新城。 贊一個強哥要上馬快速公交。上了BRT 過去的連雲港市的核心區太多了,叫法也太亂了,該是正本清源的時候了。 連雲港市應該有主城區,也應該有二環,三環,四環和五環。而一般的新城建設都被定位於一個城市的副城或次中心。而我們連雲港卻能天真地把一個還在黃海淺海灘塗圈成未來連雲港市的核心區,實在是有點超常規,大跨越了。 思路決定出路,按一個城市一個主城區一個新城就有出路,收緊拳頭能砸出一片天地,多點開花只能是慘不忍睹。
❼ 自從李強被查後,連雲港的連雲新城施工情況怎麼樣了!
豐惠廣場依照規劃繼續推進
❽ 連雲港市政府要搬到連雲新城了嗎
目前不會,長遠說不清,一任市委書記一個規劃!
❾ 連雲港華東城能劃連雲新城嗎
現在來說到已經可以化為新城了,他靈感也比較經濟比較厲害。
❿ 連雲新城在哪個省
連雲新城位於連雲港市東部城區西北部。東依北固山,西接臨洪河口濕地專,南靠242省道,屬北至黃海,總面積58.8平方公里(其中金海大道以北近20平方公里為填海造陸,10平方公里的臨洪河口濕地將原生態保留)。1是連雲港市「一心四區」、「一心三極」的核心,匯聚了連雲港最為優質的資源稟賦,山、海、島、湖融為一體,是連雲港承載國家戰略機遇、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載體。開發建設連雲新城是完善連雲港市大港口、大城市、大產業功能,加快推動港、產、城聯動發展,快速展現濱海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連雲新城大規模填海工程自2006年啟動,12012年,連雲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市區聯動、組團推進」的城市建設戰略。連雲新城與新海新區、南部新城共同被列入市級層面重點抓好開發的三個新區,2012年1月19日,連雲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成立,標志著連雲新城由拋填時代轉入全面開發建設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