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08年金融危機,政府要救市房地產那
2008年中次貸危機抄進一步惡化,演變成為金融危機,對國內的影響加大,銀行收緊借貸,造成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開發商資金鏈岌岌可危,市場上開始出現5折房價--2008年下半年開始由於出口訂單劇減加上資金鏈斷裂,私營企業開始倒閉,進而引發倒閉潮,失業率迅速上升,此時百姓人人自保,更無心買房,發展商除了降價已無計可施,地方政府無奈開始出面救市---2008年底國務院提出2年投資4萬億的目標,同時迅速降低存貸款利率,加速放貸,防止金融危機演變成為經濟危機,並力圖盡快復甦經濟,至此房地產行業已經不重要,重振經濟信心才是最關鍵的。
2. 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政府針對房地產進行救市。這個救市具體是怎麼救呢頒布了什麼政策
建議你去網路文庫或者網頁上看看,而不必在知道咨詢,即使有人回答了,那也不完全,
3. 房地產 地方救市手段
救市是個大問題,需要政府的合作,個人的話談不上救市,只能在營銷手段上做出應對方案,如果是樓盤的話,需要具體信息具體分析。望採納 也可以聯系本人 謝謝
4. 經濟下行背景下 房地產 救市還有哪些政策
你好,最近的央行降准降息。望採納!
5. 解讀上海出台14條房地產救市政策
10月22日晚財政部頒布稅費減免政策及房貸優惠政策之後的幾個小時,上海市政府也頒布了14條「救市」措施,這是繼十餘個二、三線城市公布一系列「救市」舉措後,首個宣布「救市」的一線城市。 上海14條樓市新政主要集中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市場若要獲得穩步的成交量上升,還有待更多政策細節的出台、整體宏觀經濟的好轉,以及房價進一步下調後的合理回歸。 昨天一大早,上海漢宇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市場推廣部總監孫文勤在辦公室解讀上海火線出台的14條房地產救市政策。 「自10月17日國務院工作會議後,政府救市雖已成為必然,但10月22日晚出台的組合救市政策,出台之迅疾、支持力度之大讓市場各方的思想准備仍顯不足,對上海房地產市場而言,可謂空前利好。」孫文勤稱,「從漢宇地產的一線中介門店來看,門店的帶看量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是,買賣客戶的簽約反而有所放緩。客戶依然處於觀望的陰影之中,等待政策進一步明朗化。」 上海福美來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正華支持了孫文勤的看法。他的說法是,門店的來電來訪是有所增加,但是二手房市場中買家的觀望心態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較短時期內眾多自住購房者可能會因為等待更多相關細則的出台,並不馬上入市購房,今年年底前不會對目前市場格局和變化趨勢產生明顯利好。政府颳起救市風效果為何,目前仍然不明朗。但是從中長期看,利好政策累積的「組合效應」必然會對目前的市場人氣和信心產生積極意義。 二手房稅費減免幾何? 與中央政策相比,上海最新出台的樓市政策主要體現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購買自住普通住宅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下調、貸款額度上調,和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三個方面,且執行的時間節點為今年11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 昨天,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市場中心市場研究主管黃河滔通過比對發現,中央樓市新政和上海地方稅費減免政策相疊加後,在「14條」時間內的上海二手房市場上個人出售房產需要繳納的稅費僅剩營業稅和所得稅兩項,較調整前減少三項。其中滿2年的普通住宅營業稅免徵,滿2年且為家庭唯一住房的所得稅免徵,在上述兩種情況外的營業稅、所得稅征稅時間標准、稅率尚待確定。個人購買二手房時,需要繳納的稅費主要為契稅、抵押登記費、配圖費三項,若購買普通住宅登記費也可省去。 那麼,新政出台前後,二手房交易成本到底可以降低多少呢?黃河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例如,業主將自己唯一、已購房滿3年、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住宅在「14條」時間段內在上海二手房市場上流轉,該業主已經不需要繳納任何交易稅費;若首次購房者買入此房,僅需繳納1%的契稅及125元的配圖費和抵押登記費;假設該物業交易總價為90萬元,交易中雙方只須買方上繳9125元的稅費;僅為調整前總稅費的12.3%。 美聯物業上海公司副總經理黎志賢坦言,從買家市場來說,稅費降低,意味著成交成本下降,而目前的二手房交易85%以上都涉及住房貸款(包括商業貸款和住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成數降低、利率下調,都能使首次及二次自住型置業人群的購買壓力減少,刺激消費。但是由於政策一般都有滯後性,以及上海樓市中對於「普通住宅」的標准解讀,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此次救市政策的覆蓋面。 或將重新界定「普通住房」 上海「14條」樓市新政主要體現在交易稅費環節上范圍更大的減免。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總經理張衛平表示,預計更多令人期待的相關政策會陸續出台,以及對樓市新政進行更為詳盡的細則規定。諸如,上述貸款政策中對首次購買非普通住宅、購買改善型非普通住宅是否享受最新的優惠政策就有待後續政策的明確。 張衛平表示,近期的後續扶持政策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優惠房貸政策的執行時間;2.土地流轉、商品房的開發建設、住房抵押貸款等房地產交易環節外的相關政策出台,其中上海市將在「14條」期限內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3.各地對普通自用住房、首次購買等問題上的劃分標准認定,其中普通住宅的劃分標准意義重大、最值得關注。 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市場中心對9月內外環間成交的二手住宅房源以現行「非普通住宅」標准進行抽樣統計,約有15%的房源處在普通住宅范圍內。若將該現行判定標准中的10000元/平方米的單價標准上浮30%(容積率1.0以上、面積140㎡以下兩個條件不變),將有約55%的房源可以成為普通住宅;若將該標准上升50%,將有約76%的房屋成為普通住宅。 據滬地稅流〔2005〕59號文件的規定,普通住房必須同時符合下列條件:(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以上;(2)單套建築面積140平方米以下;(3)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44倍以下,坐落在內環線以內的低於17500元/平方米,內環與外環間的低於10000元/平方米,外環線以外的低於7000元/平方米。凡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均為非普通住房。 而上海中原物業代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原地產」)副總經理陳宇珏也認為最為關鍵的將是「普通、非普通」界定標準的重新劃分。上海『14條』救市政策的第10條內容為「調整本市普通住房標准。具體規定由房屋、規土、財政、稅務等部門另行公布。」 對此,陳宇珏認為:「這條或許是上海『14條』新政當中最大的未解懸念。如果順利的話,或許在本月底就可以出台新版的上海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宅認定新標准。它的意義在於,由於認定標准不同,就直接決定了二手房買賣交易的主力房源集中在哪些區域和哪個價格區間之內。目前,在上海主城區,買賣成交的二手房源多為非普通住宅,這就要多交納稅費。」 對此,陳宇珏稱,如果上海普通住房新標准未能及時出台,無疑將在客觀上推遲二手買家的成交周期。 此外,上海市政府將在「14條」新政實施期間收緊商品住宅土地供應的措施也值得關注,盡管土地從開發建設到商品住宅小後的周期在1~2年以內,這對「14條」期限內上海樓市新建商品住宅的供應影響較小,但仍傳遞了政府在未來1~2年將引導市場以消化已有的存量房源為主的信號:降低住宅空置率、保持市場發展。預計後續政策中對市場交易稅費各類實施細則、界定標準的出台上,「寬松」這一基調仍將延續。 Case案例 案例一:商業貸款成本的變化:20年差額367727元 假設購買一套內環以內85平方米的普通住房,房屋總價為125萬元。首付20%為25萬元,純商業貸款100萬元,貸款年限20年。 9月15日以前,5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7.83%,優惠利率(按0.9下浮)7.047%,經過9月15日和10月9日兩次降息,再加上目前7折的利率下限,購房者最多可享受5.229%的年利率。與2002年利率最低點5.184%相比僅相差0.045個百分點。之前的降息周期長達6年,而此次僅用了一年不到的時間。 從下表中可以看出,同樣一套住房,當前購買與9月15日前購買,100萬元貸款按照新政策,每年還債節省1.8386萬元,20年差額高達367727元。 案例二:二手房轉讓稅收支出打一折 假設住房所有人轉讓一套內環以內85平方米的普通住房,房屋總價為120萬元。該房屋3年前買入。從下表中不難看出,新政出台前後,轉讓房屋稅收總成本減少了9.72萬元,相當於國家稅收打了1.1折。
6. 為什麼樓市剛低迷政府就開始救市
在不救下個美國就是中國.新聞寫到中國現在有1.2億這平方米的空房,我看到這新聞時版就想到了房地權產泡沫,在美國就是信貸危機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也有很多,美國的信貸危機是針對名眾的貸款買房,而後還款出現了問題.
中國和美國相反可能到最後就是開發商所修建的房賣不出去,還不出貸款,導致銀行出現現金問題,引發信貸危機,每天我看到四周有很多新樓房在建設,看到它們就問自己這么多的樓賣給什麼人的?為空房買單的會是我們老百姓還是我們的政府.我看我們現在就是在玩美國玩過的錢滾錢的游戲,現在地方政府組織救市是不是會太晚的?現在救市會不會只是冰山的一角,會不會越救問題越多的?每天的新聞都在說美國怎麼的怎麼的,說歐洲怎麼的怎麼.但看看說到自己國家的就是我們會變成世界最大的金融國,還說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很好,有點讓人感到我們是在看笑事,我們是不是有點太樂觀了.等到我們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儲蓄變成空房,自己的錢都流進了開發商和銀行高層的錢包里去了那就太晚了.
7. 為什麼房地產漲價時就說是市場行為,降價時政府就要救市
這裡面涉及問題很多啊,簡單說幾句,就幾句啊;
1-次貸危機
這個詞應該能聽過,08年美國經濟危機就是次貸危機造成的;
舉個例子:比如房子100萬,我首付20萬,從銀行貸款80萬;
一種情況,我還不起了,我家工廠黃了,原來一個月還個10000還不成問題,現在不行了;那麼當一定時期內不還的話,銀行就需要收房子了;
上述所說,工廠黃了,是整個鏈條都這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只能降低生產量,同樣,下游企業原材料供給也降低,所以整體就是個鏈條;
另一種情況,也就是提出的問題相關的了,房子降價了,降了20%或者25%,原來100萬的房子,現在往外賣也就75萬,不值錢了,那麼我還欠銀行80萬,你說我還是不還?不還了!
所以,造成銀行沒有錢,就剩下房子了,當銀行沒錢,不放款,又影響經濟運營了。。。
2-物價上漲
當初大家都買房子,都從銀行貸款,銀行錢也是有數的,只能多印;
大量的錢流入了社會,開發商收到錢,繼續花錢買地蓋房子,繼續賣,老百姓繼續貸款,銀行繼續印錢。。。
上述所說的是房價上漲的時期,老百姓買漲不買跌么;
但有一天,房價下跌了;
老百姓不買房了,開發商也不買地了,這么多年流入社會的錢,就促進生活消費了;
就造成,菜也貴了,肉也貴了,以前飯店200挺好,現在得500了。。。
其實是PPI上漲,物價指數
也就是通貨膨脹。
3-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這里不一一訴說了,原來有人說,中國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是有一定道理的,慢慢研究吧。
8. 為什麼中國又開始房地產救市
如果房地產掛了的話 地方稅收又會少一截 所以救市是有必要的 樓市在鼓勵與打壓間調整
9. 諸問房產中提到救市和窗口期是什麼意思
救市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手段,挽救市場中的不尋常動盪,穩定市場不至於崩潰,甚專至傾覆安定和平屬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救市這個術語多數針對股票市場,當人們看到大盤陰線連連,指數不斷下挫,大家對股市信心不足的時候,都往外拋售股票即『割肉』出場。那麼這時股市就相當危險,一般來救市的都是大機構或者國家的宏觀調控居多。
就像火箭發射需要氣候窗口期,資本市場也有融資窗口期一樣,因為調控,市場機會變得撲朔迷離,機會瞬間一過,在這個政策窗口期內,房企要加快推售回籠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