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未來投資房地產前景如何
投資房地產前景看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業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2015年以來全國整體的樓市銷售在政策不斷利好的刺激下,溫和回暖。1-5 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 35996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0.2%,降幅大幅收窄;商品房銷售額 24409億元,同比增長 3.1%,已經回正。 銷售數據溫和回暖,同比降幅收窄或略有增長,但我們仍然看到,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行趨勢沒有改變。1-5 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額 32292 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1%,增速比 1-4 月累計完成額增速回落 0.9個百分點。
中西部及大城市周邊小城鎮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長江經濟帶助推中部和川渝地區產業承接能力,工業仍主要以傳統製造業為主,主要產業地產需求是工業園區、物流園、高科技園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隨著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基建、港口將催生大量的產業地產投資機會,尤其是航運能力提高將極大刺激物流地產需求。目前東部地區拿地成本高,未來國家發力中部地區經濟崛起,產業引入更有勢頭,企業可適當考慮在中部和川渝地區拿地。
從城市選擇來看,武漢將極大的受益於此次規劃,武漢本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本地科研院校眾多,加上交通樞紐定位、長江經濟帶帶動的港口物流,未來產業地產的容量大,物流地產、科技園區、研發基地、港口均面臨大機遇。
2. 產業地產「離職潮」又到來,如何控制
產業園
運營與招商
亦如傳統房地產行業,流動性強這兩年也演變為產業地產的行業特點之一。類似的離職潮現象每年春節前後都會上演。但與之不同的是,前者選擇離開,更多的是探索新的商機和發展平台。而產業地產離職潮,卻夾雜了許多的無可奈何。
因為,又到一年「算賬」時,老闆要和員工算業績了,業績好的皆大歡喜,業績不好只能接受處罰,但是,今年這個行業里,又有幾個銷售和運營人員業績體面呢?
究其原因,還是得說到今年的大環境,高端製造業向發達國家迴流,低端製造業向東南亞和印度等地區轉移,中國製造業正面臨轉型升級的尷尬生存時期。實體經濟不景氣,金融貸款困難,房地產增速下滑,所有的一切都在努力的佐證一個問題,產業地產融資困難,招商困難,庫存壓力大。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產業地產從業人員想要完成業績非常困難。而除了這些客觀原因,還有一些主觀因素催化了離職潮,一方面產業園區決策者仍然像房地產開發,把銷售業績作為唯一考量標准,另一方面,大部分產業地產招商運營人員職業情懷和專業素養都比較低。在招商困境中,很少有人願意去嘗試解決問題,而更多的人選擇離開這個行業,或是找到下一家產業園再虛度一年。
從今年年初開始,「中聯智創及智創商學院」就開始對「運營招商體系」不斷倡導和行業講座,希望通過思維的轉變和運用體系的革新,幫助產業園區完成蓄客和招商。一個比較好的消息是,這幾個月下來,已有許多產業園區開始著手展開「運營招商」的相關建設,並且成功的搭建了運營體系。
但是,通過近期的全國產業園區的調研和服務,我發現超過80%的產業園區對於專業人才和招商能力上存在普遍瓶頸,即使「運營招商」體系成功搭建起來達成「客戶運營――蓄客」的目標,依然難以達成招商落地。
簡單的說,就是客戶來了,可就是不簽單。這期間,很多產業地產職業經理人聯系了中聯智創,老曹認為,簽單率低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招商能力需要提升,當招商人員不夠專業,無法給客戶提供最佳的選址建議時,必然不能被客戶所信任。
這幾個月,老曹一直在結合十餘年對於產業園區操盤經驗,分析失敗案例梳理成功經驗,也邀約了行業數十名擁有國內一線實操成功經驗的行業招商實戰專家。並將「招商能力」作為專業課程進行系統科學的整理和編排。前幾個月一直在培訓大家如何運營,這一次目的是培訓招商人員如何達成簽單。
希望通過中聯智創的這些努力,能以最快的時間打開傳統「經驗之談」的招商培訓模式,這一次的培訓將結合「客戶運營」+「招商能力」,創建產業園「招商能力職業培訓營」。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最具前瞻與實操意義的培訓課程、人力資源支持以及促進招商能力提升。
今年雙十一,房地產圈眾籌買房玩的很火,這一次課程培訓,老曹也想發起一次眾籌,當然課程內容仍然是免費分享的,場地、餐飲和會議設備等部分參加眾籌。具體參與方法和活動時間地點,請大家關注中聯智創的新動態。
3. 一個城市當房地產產業為主導產業時,未來5年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
家裝業、中介等下遊行業會很火;當然除了房地產外沒有什麼主要產業的話,會出現供過於求,空置,房價下降,泡沫破碎
4. 產業地產的發展現狀
在房地產調控和鼓勵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產業與地產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產業地產既作為房地產企業新的轉型方向受到地產企業的關注,也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發展。截止2010年末,國家級高新區新增了13家,總數達到70家之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新增44家,總數超過100家,省級開發區1568個,加上市級、縣級的開發區總數已逾4000多個,產業園區的數量呈現快速飆升的態勢。
2010年全國工業用地出讓面積與2009年基本持平。一線城市由於工業用地稀缺性逐日顯現,工業用地價格普遍大幅上漲,僅廣州微降4.9%。二線城市為吸引更多投資,同時加大各開發區的建設力度,工業用地價格普遍有所下調,但總成交額較2009 年大幅上漲。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產業地產建設與傳統房地產開發具有部分替代性。而當前國家對傳統房地產項目不斷的進行調控,作為替代性的建設項目這也客觀上為產業地產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經營空間,客觀上減少了產業地產的投資風險,提高了運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產業地產融合產業經濟發展和房地產發展兩個概念,突出地產作為產業經濟發展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將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具有穩定的發展空間。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把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完全提升到基本制度層面.長期從事專業市場、產業地產電商服務的咨詢機構億雲通給我們列出了新形勢下的一些問題。例如,專業批發市場、產業地產作為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力量,與市場經濟的演變和發育成長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專業批發市場有哪些職能和使命?現代專業批發市場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展貿經濟以及國際采購等是一種什麼樣的產業生態關系?專業批發市場與工業化、市場化等有怎樣的邏輯關系等等。
5. 如何評價東湖高新產業地產模式
東湖高新歷年來發力於產業聚集,在武漢、杭州、合肥等地先後布局光電子、生物大專健康、軟體服務、高端裝備屬製造、文化創意等主題園區。同時不斷升級園區服務,打造」智慧服務4.0「服務體系,順應產業運營的大趨勢。
目前,東湖高新的模式創新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從產業研究、園區運營與孵化投資等維度深入產業價值鏈,從中尋求新的盈利路徑,這裡面有很多對標在轉型之路上領跑的張江高科的成分。但同時,與民營同行們相比,其創新依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度與體制牽絆,如同「戴著鐐銬跳舞」。
前瞻產業研究院觀點:相對於房地產業務,產業地產最大的不同在於,受產業培育周期所限,不但對招商運營能力要求更高,且投資回報周期長。做產業園如果對產業不了解,那就還是開發商思維,要擺脫開發商思維,就必須對關注產業的趨勢、前沿、動態和代表性企業有深入研究。
6. 產業地產的發展背景
產業地產是2003年提出,是工業地產的升級與換代。
在政府方面,追求高效增長的經濟與自已減少回的資源之間的矛答盾,政府一方面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又要解決日益減少的土地資源等問題,迫切需要一種高效利用的平台既能實現經濟發展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在客戶方面,追求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與市場運作效率低之間的矛盾,企業需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求企業的成長環境日益優越;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入大融合時代,政府、企業兩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產業地產孕育而生,傳統的工業開發區正逐步向產業地產全面戰略轉型。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如何理解產業地產的概念?》
7. 產業地產怎麼做,才能成功
產業地產由於結合了「產業」的概念,其客戶群體與傳統地產差異巨大,內導致其具有小客群、大容客戶、成交周期長、資金周轉慢等特性。所以傳統地產與產業地產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在運作過程中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傳統房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產業地產的運作能力。
第一、開發思維的轉變。因客戶群的不同,而造成了開發思維上的本質差異。因此,對於傳統企業而言,開發思維的轉變是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一環。
第二、發展模式的轉變。從產業地產盈利模式(如下圖所示)來看,產業地產項目價值鏈跨度較大,盈利模式豐富,全周期充分體現出「前期投入大、中期回報豐、後期收入穩」的收益特徵。
第三、開發管理體系的轉變。從客戶出發,產業地產的客戶是企業與政府。對企業而言,首先產業地產商需要明確我們會涉入哪些行業,其次是,了解各行業的需求是什麼(如共性需求、個性需求),最後,才是開發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
8. 武漢有哪些產業地產
網路一下武漢產業地產就知道了。給你推薦武漢168廠房網,有不少的工業地產之類的信息。
9. 產業地產發展前景如何
未來十年將會是產業地產發展的高峰期,房地產商業紛紛投入產業地產行業、分享這塊蛋糕。產業地產行業不會落伍,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需要工業,產業地產還是可以投的。
10. 產業園區規劃的前景
產業園區是抄區域經襲濟發展、產業調整和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形式,擔負著聚集創新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園區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工業區、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園等以及近來各地陸續提出的產業新城、科技新城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產業園區的發展一般有四個階段:生產要素聚集階段、產業主導階段、創新突破階段和財富凝聚階段。因此,產業園區的規劃需要從戰略層面對該園區進行整體定位,使其在產業方向、商業商務服務、人居環境配套上達到高度三位一體的統一,實現城市或園區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