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萧邦的所有作品是哪些
夜曲 夜曲的音乐形式,其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英国的约翰‧费尔德 他是出生於爱尔兰的钢琴家兼作曲家,在俄国度过他的后半生。他之为这形式的音乐命名,可能是取自天主教会的祈祷「夜祷」,不过在他心里,这曲式是他自己的创意:在低音部的和弦伴奏形上,高音部响出夜的寂静,以及梦般优雅的旋律。
萧邦一生写下了二十一首夜曲,其中的十八首是在他的生前分别以两首或三首成集而刊行的。很明显地,萧邦是承袭了费尔德的「夜曲」形式而作的曲。在他的初期夜曲作品中都有著费尔德的痕迹,不过其外型与内容方面都超越了费尔德。萧邦并不止是单纯地承袭了费尔德,而是使内容多样性,更加热情。换句话说,他是把费尔德的表现发扬光大,使之走上完璧的领域之功臣。
波兰舞曲 萧邦幼年时代及一八二六年少年期作品,都雀跃著活泼的童心,到了一八二七年的作品71的三首,已经有深深的诗情,作品26的两首波兰舞曲,则更加显著。其中作品22为萧邦赴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的,内容方面有意表示出钢琴高手的风格倾向。作品40的两首是很优秀的作品,作品44及53为真正的杰作。「幻想波兰舞曲」为一八四六年的作品,在这里萧邦的创作达到了一生最后成熟的境界。从这时代起,他的健康与精神已直接面对破局,次年他与乔治‧桑离别,因此也放下创作的笔。虽然如此,这首曲子并不欠缺灵感,萧邦的创作力却更加深刻,把心中的痛苦牵直地化作最优美的音乐。
马历卡舞曲 马厝卡舞曲为波兰乡土舞曲之一,也是克拉科维克舞的一种,相传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但是马厝卡舞曲没有克拉科维克舞那麼粗笨,住在山区的克拉科维克人,在马厝维亚平原跳著这些舞曲,被叫做乖僻的克拉科维克。
马厝卡舞曲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声乐用,一种维舞蹈伴奏用。声乐用曲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体上前半部为小调,后半部为大调,有浪漫曲 风格的装饰。这种在波兰就被称为「为了歌唱」,原为3/8拍,速度比圆舞曲慢。节奏方面,以附点音符为其特徵,而且是强有力、温暖,多少带点威严。不过,现在的马厝卡舞曲一般都以3/4拍来写。萧邦的马厝卡舞曲是清一色全用3/4拍子写成。
就如同波兰舞曲一样,
练习曲 萧邦共有二十七首练习曲,包括作品10的十二首、作品25的十二首,及没有作品编号的三首新练习曲。据说那三首没有编号的,是萧邦的所有练习曲中,最不好的作品话虽如此,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无比』两个字来形容。若与萧邦的其他作品比较的话,这些作品最显著的特色是,健康新鲜而又强壮。即是像浸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萧邦相当多的作品,特别是夜曲,也很难看到软弱无力、疾病呻吟的情绪。在练习曲中出现的特徵是多样性的,有的有显著的美的要素,有的有技巧上的目的,更有少部分是平衡了这两要素。这些乐曲中绝不欠缺什麼,这是萧邦的方法与手段,他的钢琴语汇的结晶。亦即,被拓广的和弦、拉长的琶音、半音阶的进行,对立节奏之同时结合等实在是不欠缺任何要素。」
圆舞曲 萧邦的一生写了二十一首圆舞曲,其中生前出版的有八首。还有在他死后,以遗作问世的一部分没有编号的,但是都与生前发表的一般,可以称得上是杰作。这些过半数的圆舞曲之未能在生前出版,原因不在於它的艺术价值,而是被与此有关连的各种私事所耽误。萧邦的圆舞曲可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把实际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为借用圆舞曲的形式作成的抒情诗。
圆舞曲,若与萧邦的其他形式作品相比较,演奏上并无多大困难,乐念亦不新奇,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克拉克对这些圆舞曲的演奏法提出警告说:「不沉著的演奏家,经常忽视了萧邦的低音。虽然低音对圆舞曲亦具有某种意义,不过也非绝对性的,当然,粗暴的敲打亦无必要。要注意到基础的音,而从属的和声应该弹轻些。
奏鸣曲 萧邦著有钢琴独奏用奏鸣曲三首,其中一首写於十八岁,属於作曲的练习曲,曲中并没有显出他的独创性。其他二曲为萧邦最圆熟期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作品中杰作之杰作。
而降b小调,作品第35号,是一八三九年马约卡岛旅行之后所作。b小调,作品第58为五年后的一八四四年所作。
作品35号,以及b小调,作品58号,两首奏鸣曲,在发表的当时曾有许多类似「萧邦并没有完全修习奏鸣曲形式」的批评。
,把这说法改变语气来说的话是:「这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相互之间全无连系,不过是很勉强地把他们集在一起罢了,根本就没有奏鸣曲所必备的组织,及有机的要求。」这样的责难并非不能接受,不过舒曼的这些话,或许也是对萧邦的抒情及优异灵感的强调吧!
叙事曲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叙事曲,完成於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亦及二十一岁至三十二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
这四首叙事曲可以列入萧邦的杰作,与另外四首诙谐曲同样地,创造了新的曲式与内容。但是,犹如诙谐曲一般地,并无模仿传统的古典形式,却也不是吐露了抽象的、主观的感情,更没有波兰舞曲那种乡土的要素所规定的曲式。
叙事曲的形式非常地自由。这四首曲都同时采用了三拍子系统而成为唯一共通的地方:第一号g小调用6/4拍子,其他三首均为6/8拍子,除此之外,在形式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束缚。采用三拍子系统的原因是,在於表现这些曲子内容的态度,想叙述某种「故事」,而这种叙述又以这类拍子最为适合。
诙谐曲 诙谐一词意味著戏谑。不过萧邦的这些曲子并没有明显的戏谑感觉,也不是奇想曲。因为这些都在轻快中表示著什麼的缘故。
萧邦当时真是为了这些曲子之包含著某些嘲笑、侮蔑、挖苦之类的意味,而想取个新的名称。这些都是萧邦从心底赤裸裸吐露出来的作品,
诙谐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自海顿、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形式。主要的是用在奏鸣曲及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从普通舞蹈的轻快节奏,到伟大的德国巨匠们的手写下强壮的、有威力的情绪表现,可以说包罗万象。但是,孟德尔颂却把它改变为奇想曲,投入轻快优雅、幻想式的感情。不过,舒曼的有些曲子倒是更接近於萧邦的型态。
即兴曲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在这些小曲中我们将可以看出萧邦所发挥的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也可能是一时灵感的创作。不过,萧邦的情形却非常地自然,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无规则的发展,而是有著明显统一性的作品。因此哈聂卡说:「萧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一贯的形式。看起来像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萧邦的四首即兴曲以第一首的降A大调与因「幻想」即兴曲而出名的升c小调作品66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两首作品之演奏能被称为是上乘的还不多。因为内容深奥,真正地富於幻想,彻底地具备了即兴要素的是第二首升F大调,这也是萧邦全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首。第三首降G大调作品51虽然很少被演奏,却隐著蛊惑的内在美。
前奏曲 萧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全由不同性格、形式和性质的二十四首乐曲组成,从C大调到b小调,以相异的二十四个大小调作曲,其排列为五度循环。[如第一至四曲分别为C→a→G→e等调性]每一曲若从全体的构成看来,都保持了相互间调和的关系,而音乐的乐念却不会有长一行短一行的现象。所以虽然每一曲看来都有片段的姿态,其实乐曲的内容却非片段的、未完成的东西,或许应该说它是完全地是完成了的作品,是经过磨鍊的、选择的小品。
各曲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的比较多。但是乐念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而已,这是依萧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
此外,除了作品28的二十四首,萧邦另外单独发表了一首作品45的升c小调前奏曲。萧邦主要是因为除「前奏曲」别无适当的标题,才以此名来发表。事实上,这首曲子比作品28的任何一首都还要像前奏曲。从内容来说,称它是即兴曲也很适当,这是由於此曲有巧妙的转调之故。
协奏曲 萧邦的作品中,只有仅少数的非钢琴独奏曲。他的第一号e小调协奏曲比第二号f小调晚一年完成,在技巧上亦较之灿丽得多。第二号协奏曲较富浪漫的幻想感觉,尤其是第二乐章被称做「爱人的画像」,便是将他所爱的人——康丝坦琪亚的神韵与风姿,巧妙地描绘出来。第一号协奏曲是1830年十月十一日,萧邦在远离波兰前,在华沙举行的告别演奏会上;而第二号则是在1830年的三月十七日,萧邦自维也纳归国后的第一次演奏会上,皆是他亲自弹奏钢首演。
船歌 Barcarolle是他在1846年内,所完成的三首著名作品之一,在此之后,便不复有闻名作品传世。在这时他所作的曲中,已经没有与George Sand热恋时轰轰烈烈而奔放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种更加沉稳、深邃的境界。萧邦虽采用威尼斯船歌特有的节奏,却不以描写方光明媚的义大利及乡土色彩为目的。这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对恋人,情意绵绵的戏剧性对话」。
整首Barcarolle中,速度、音型及强弱起伏并不甚大,和弦的使用及变化上亦相当地单纯,几乎可以说,全曲就在相当平静的状态下自开始迄结束。通常,Barcarolle的曲式都是短短四、五分钟,甚至更短的形式小曲,萧邦的这首曲子亦保持了此种特性。只是,它长达八分多钟的时间及所谓异於「风情万种」之风格,使得在音乐的诠释上,愈增添了几分难度。典型的Barcarolle为6/8拍,其强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萧邦则变更为12/8拍,把强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弱拍在第四拍及第十拍,并且延长其旋律线,使之更为流畅。
本曲的演奏必须具备完璧的演奏技巧。流畅不间断的节奏,第一段与中段不甚明确对立的这首乐曲,虽然每个细节都很优美,或许容易听来冗长单调也说不定。这是萧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现手法及用头脑,用心来演奏的难曲之一。
幻想曲 萧邦曾作过一首幻想曲,而且被承认为他的杰作。乐曲於一八四一年在诺安的乔治‧桑住宅完成,当时两人正过著幸福的爱情生活。
尼克斯说:「萧邦的天才正达到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他在情势可能范围内,发挥了一切威力的光辉期。」又说:「这是萧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确定的形式构想,并没有妨碍到他自由发展的乐念,这首作品充满了蛊惑、怪异。怪异是热情与势力,加上幻想而作成,没有比幻想曲的名称更恰当的了。那充满爱情与憧憬的音乐,从耳朵直传到我们的心脏,吐露著某种人类激烈的抑制。谁能从曲中窥视到作曲家虚弱的病身呢?这不是暗示著『巨人鞑靼』吗?」
乐曲的形态类似於他的叙事曲。不过,叙事曲全部采用的是三拍子节奏,这三拍子本有著不可避免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其结果形式也就具有了叙述性。但是萧邦在这里并不叙述古老的传说或爱情故事,他所谈及的是自己的现实生活,颇有戏剧的重大事件,当然也不像诙谐曲之作者的自我表现,而是记述作者也是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也不是波兰舞曲的波兰乡土感情,而是一般的感情。
摇篮曲 虽然萧邦只写作过一首摇篮曲,这首乐曲却是把钢琴建筑成钢琴独特惊人的音的世界,犹如空中楼阁那麼稀有的产物,不论是和声的、旋律的,以及低音部的节奏,贯穿全曲的是全音音阶,旋律只有一简单的乐念及应对的对位旋律而已。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便如摇篮轻轻地摇著,用单纯的旋律装饰及变奏架构而成。
摇篮曲中不变的,不止是节奏,和声组织除了一个地方外,也是不变的。各小节最初的三个拍子为主音的三和弦,其次的三个拍子则维持属七和弦。有变更的是最后的渐弱,下属音的三和弦。乐曲之严格采取以四小节的旋律来处理,不断地令人感觉有韵味。这处理是用了装饰音、花音、颤音、滚奏,以及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共有十六次的变奏,但不是照乐节的变奏,而是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有著抒情的本能。尤其最后自然消失般的终了表现,非常完美,附点二分音符的属七和弦之以主三和弦来解决,可以说是非常绝妙的手法。
⑵ 《萧邦的代表作是哪些》
夜曲 夜曲的音乐形式,其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英国的约翰费尔德 他是出生於爱尔兰的钢琴家兼作曲家,在俄国度过他的后半生。他之为这形式的音乐命名,可能是取自天主教会的祈祷「夜祷」,不过在他心里,这曲式是他自己的创意:在低音部的和弦伴奏形上,高音部响出夜的寂静,以及梦般优雅的旋律。 萧邦一生写下了二十一首夜曲,其中的十八首是在他的生前分别以两首或三首成集而刊行的。很明显地,萧邦是承袭了费尔德的「夜曲」形式而作的曲。在他的初期夜曲作品中都有著费尔德的痕迹,不过其外型与内容方面都超越了费尔德。萧邦并不止是单纯地承袭了费尔德,而是使内容多样性,更加热情。换句话说,他是把费尔德的表现发扬光大,使之走上完璧的领域之功臣。 波兰舞曲 萧邦幼年时代及一八二六年少年期作品,都雀跃著活泼的童心,到了一八二七年的作品71的三首,已经有深深的诗情,作品26的两首波兰舞曲,则更加显著。其中作品22为萧邦赴巴黎之前,在维也纳作的,内容方面有意表示出钢琴高手的风格倾向。作品40的两首是很优秀的作品,作品44及53为真正的杰作。「幻想波兰舞曲」为一八四六年的作品,在这里萧邦的创作达到了一生最后成熟的境界。从这时代起,他的健康与精神已直接面对破局,次年他与乔治桑离别,因此也放下创作的笔。虽然如此,这首曲子并不欠缺灵感,萧邦的创作力却更加深刻,把心中的痛苦牵直地化作最优美的音乐。 马历卡舞曲 马厝卡舞曲为波兰乡土舞曲之一,也是克拉科维克舞的一种,相传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但是马厝卡舞曲没有克拉科维克舞那麼粗笨,住在山区的克拉科维克人,在马厝维亚平原跳著这些舞曲,被叫做乖僻的克拉科维克。 马厝卡舞曲有两种形态,一种为声乐用,一种维舞蹈伴奏用。声乐用曲由两个部分组成,大体上前半部为小调,后半部为大调,有浪漫曲 风格的装饰。这种在波兰就被称为「为了歌唱」,原为3/8拍,速度比圆舞曲慢。节奏方面,以附点音符为其特徵,而且是强有力、温暖,多少带点威严。不过,现在的马厝卡舞曲一般都以3/4拍来写。萧邦的马厝卡舞曲是清一色全用3/4拍子写成。 就如同波兰舞曲一样, 练习曲 萧邦共有二十七首练习曲,包括作品10的十二首、作品25的十二首,及没有作品编号的三首新练习曲。据说那三首没有编号的,是萧邦的所有练习曲中,最不好的作品话虽如此,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徵。 『无比』两个字来形容。若与萧邦的其他作品比较的话,这些作品最显著的特色是,健康新鲜而又强壮。即是像浸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萧邦相当多的作品,特别是夜曲,也很难看到软弱无力、疾病呻吟的情绪。在练习曲中出现的特徵是多样性的,有的有显著的美的要素,有的有技巧上的目的,更有少部分是平衡了这两要素。这些乐曲中绝不欠缺什麼,这是萧邦的方法与手段,他的钢琴语汇的结晶。亦即,被拓广的和弦、拉长的琶音、半音阶的进行,对立节奏之同时结合等实在是不欠缺任何要素。」 圆舞曲 萧邦的一生写了二十一首圆舞曲,其中生前出版的有八首。还有在他死后,以遗作问世的一部分没有编号的,但是都与生前发表的一般,可以称得上是杰作。这些过半数的圆舞曲之未能在生前出版,原因不在於它的艺术价值,而是被与此有关连的各种私事所耽误。萧邦的圆舞曲可分为两大类别:其一为把实际的舞蹈理想化的作品,另一类为借用圆舞曲的形式作成的抒情诗。 圆舞曲,若与萧邦的其他形式作品相比较,演奏上并无多大困难,乐念亦不新奇,所以为一般人所喜爱。克拉克对这些圆舞曲的演奏法提出警告说:「不沉著的演奏家,经常忽视了萧邦的低音。虽然低音对圆舞曲亦具有某种意义,不过也非绝对性的,当然,粗暴的敲打亦无必要。要注意到基础的音,而从属的和声应该弹轻些。 奏鸣曲 萧邦著有钢琴独奏用奏鸣曲三首,其中一首写於十八岁,属於作曲的练习曲,曲中并没有显出他的独创性。其他二曲为萧邦最圆熟期的作品,可以说是他的作品中杰作之杰作。 而降b小调,作品第35号,是一八三九年马约卡岛旅行之后所作。b小调,作品第58为五年后的一八四四年所作。 作品35号,以及b小调,作品58号,两首奏鸣曲,在发表的当时曾有许多类似「萧邦并没有完全修习奏鸣曲形式」的批评。 ,把这说法改变语气来说的话是:「这奏鸣曲的四个乐章,相互之间全无连系,不过是很勉强地把他们集在一起罢了,根本就没有奏鸣曲所必备的组织,及有机的要求。」这样的责难并非不能接受,不过舒曼的这些话,或许也是对萧邦的抒情及优异灵感的强调吧! 叙事曲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叙事曲,完成於一八三一年至一八四二年之间,亦及二十一岁至三十二岁那段充满了活力的青年时代。 这四首叙事曲可以列入萧邦的杰作,与另外四首诙谐曲同样地,创造了新的曲式与内容。但是,犹如诙谐曲一般地,并无模仿传统的古典形式,却也不是吐露了抽象的、主观的感情,更没有波兰舞曲那种乡土的要素所规定的曲式。 叙事曲的形式非常地自由。这四首曲都同时采用了三拍子系统而成为唯一共通的地方:第一号g小调用6/4拍子,其他三首均为6/8拍子,除此之外,在形式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束缚。采用三拍子系统的原因是,在於表现这些曲子内容的态度,想叙述某种「故事」,而这种叙述又以这类拍子最为适合。 诙谐曲 诙谐一词意味著戏谑。不过萧邦的这些曲子并没有明显的戏谑感觉,也不是奇想曲。因为这些都在轻快中表示著什麼的缘故。 萧邦当时真是为了这些曲子之包含著某些嘲笑、侮蔑、挖苦之类的意味,而想取个新的名称。这些都是萧邦从心底赤裸裸吐露出来的作品, 诙谐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自海顿、莫札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形式。主要的是用在奏鸣曲及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从普通舞蹈的轻快节奏,到伟大的德国巨匠们的手写下强壮的、有威力的情绪表现,可以说包罗万象。但是,孟德尔颂却把它改变为奇想曲,投入轻快优雅、幻想式的感情。不过,舒曼的有些曲子倒是更接近於萧邦的型态。 即兴曲 萧邦一共写了四首即兴曲。在这些小曲中我们将可以看出萧邦所发挥的天才。「即兴曲」一词,一般是指作曲家未经事先预备而临时作成的乐曲,也可能是一时灵感的创作。不过,萧邦的情形却非常地自然,相当自由,但也不是无规则的发展,而是有著明显统一性的作品。因此哈聂卡说:「萧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著一贯的形式。看起来像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觉到构成上的严密。」 萧邦的四首即兴曲以第一首的降A大调与因「幻想」即兴曲而出名的升c小调作品66遗作最为脍炙人口,这两首作品之演奏能被称为是上乘的还不多。因为内容深奥,真正地富於幻想,彻底地具备了即兴要素的是第二首升F大调,这也是萧邦全作品中最优秀的一首。第三首降G大调作品51虽然很少被演奏,却隐著蛊惑的内在美。 前奏曲 萧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作品28]全由不同性格、形式和性质的二十四首乐曲组成,从C大调到b小调,以相异的二十四个大小调作曲,其排列为五度循环。[如第一至四曲分别为C→a→G→e等调性]每一曲若从全体的构成看来,都保持了相互间调和的关系,而音乐的乐念却不会有长一行短一行的现象。所以虽然每一曲看来都有片段的姿态,其实乐曲的内容却非片段的、未完成的东西,或许应该说它是完全地是完成了的作品,是经过磨鍊的、选择的小品。 各曲以一个短小的乐念为中心而构成的比较多。但是乐念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而已,这是依萧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并不做演奏技巧的展开。 此外,除了作品28的二十四首,萧邦另外单独发表了一首作品45的升c小调前奏曲。萧邦主要是因为除「前奏曲」别无适当的标题,才以此名来发表。事实上,这首曲子比作品28的任何一首都还要像前奏曲。从内容来说,称它是即兴曲也很适当,这是由於此曲有巧妙的转调之故。 协奏曲 萧邦的作品中,只有仅少数的非钢琴独奏曲。他的第一号e小调协奏曲比第二号f小调晚一年完成,在技巧上亦较之灿丽得多。第二号协奏曲较富浪漫的幻想感觉,尤其是第二乐章被称做「爱人的画像」,便是将他所爱的人——康丝坦琪亚的神韵与风姿,巧妙地描绘出来。第一号协奏曲是1830年十月十一日,萧邦在远离波兰前,在华沙举行的告别演奏会上;而第二号则是在1830年的三月十七日,萧邦自维也纳归国后的第一次演奏会上,皆是他亲自弹奏钢首演。 船歌Barcarolle是他在1846年内,所完成的三首著名作品之一,在此之后,便不复有闻名作品传世。在这时他所作的曲中,已经没有与George Sand热恋时轰轰烈烈而奔放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种更加沉稳、深邃的境界。萧邦虽采用威尼斯船歌特有的节奏,却不以描写方光明媚的义大利及乡土色彩为目的。这是「坐在船上,只知道自己天地的一对恋人,情意绵绵的戏剧性对话」。 整首Barcarolle中,速度、音型及强弱起伏并不甚大,和弦的使用及变化上亦相当地单纯,几乎可以说,全曲就在相当平静的状态下自开始迄结束。通常,Barcarolle的曲式都是短短四、五分钟,甚至更短的形式小曲,萧邦的这首曲子亦保持了此种特性。只是,它长达八分多钟的时间及所谓异於「风情万种」之风格,使得在音乐的诠释上,愈增添了几分难度。典型的Barcarolle为6/8拍,其强拍在第一拍,弱拍在第四拍,萧邦则变更为12/8拍,把强拍放在第一拍及第七拍,弱拍在第四拍及第十拍,并且延长其旋律线,使之更为流畅。 本曲的演奏必须具备完璧的演奏技巧。流畅不间断的节奏,第一段与中段不甚明确对立的这首乐曲,虽然每个细节都很优美,或许容易听来冗长单调也说不定。这是萧邦全部作品中最要求表现手法及用头脑,用心来演奏的难曲之一。 幻想曲 萧邦曾作过一首幻想曲,而且被承认为他的杰作。乐曲於一八四一年在诺安的乔治桑住宅完成,当时两人正过著幸福的爱情生活。 尼克斯说:「萧邦的天才正达到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他在情势可能范围内,发挥了一切威力的光辉期。」又说:「这是萧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确定的形式构想,并没有妨碍到他自由发展的乐念,这首作品充满了蛊惑、怪异。怪异是热情与势力,加上幻想而作成,没有比幻想曲的名称更恰当的了。那充满爱情与憧憬的音乐,从耳朵直传到我们的心脏,吐露著某种人类激烈的抑制。谁能从曲中窥视到作曲家虚弱的病身呢?这不是暗示著『巨人鞑靼』吗?」 乐曲的形态类似於他的叙事曲。不过,叙事曲全部采用的是三拍子节奏,这三拍子本有著不可避免的叙述故事的形式,其结果形式也就具有了叙述性。但是萧邦在这里并不叙述古老的传说或爱情故事,他所谈及的是自己的现实生活,颇有戏剧的重大事件,当然也不像诙谐曲之作者的自我表现,而是记述作者也是事件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也不是波兰舞曲的波兰乡土感情,而是一般的感情。 摇篮曲 虽然萧邦只写作过一首摇篮曲,这首乐曲却是把钢琴建筑成钢琴独特惊人的音的世界,犹如空中楼阁那麼稀有的产物,不论是和声的、旋律的,以及低音部的节奏,贯穿全曲的是全音音阶,旋律只有一简单的乐念及应对的对位旋律而已。这首乐曲所表现的,便如摇篮轻轻地摇著,用单纯的旋律装饰及变奏架构而成。 摇篮曲中不变的,不止是节奏,和声组织除了一个地方外,也是不变的。各小节最初的三个拍子为主音的三和弦,其次的三个拍子则维持属七和弦。有变更的是最后的渐弱,下属音的三和弦。乐曲之严格采取以四小节的旋律来处理,不断地令人感觉有韵味。这处理是用了装饰音、花音、颤音、滚奏,以及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共有十六次的变奏,但不是照乐节的变奏,而是不间断的连续运动,有著抒情的本能。尤其最后自然消失般的终了表现,非常完美,附点二分音符的属七和弦之以主三和弦来解决,可以说是非常绝妙的手法。
⑶ 全球被遗弃的31个景点的景点名称
1.意大利圣弗罗托索,深渊基督。是意大利北部热那亚省圣弗罗托索(San Fruttuoso)附近地中海中的一尊水下耶稣塑像。塑像高约2.5米,位于水下17米深处。由奎多·加莱蒂设计,1954年8月22日放入水中以保护海员,由于受到海水腐蚀和甲壳类动物的附着,雕像一度从水中取出以修复,并于2003年恢复原貌,一只曾经被锚分割的手也已更换,在2004年7月17日重新置入水下。
深渊基督
2.日本奈良,梦幻游乐园。奈良梦幻乐园 (奈良ドリームランド / Nara Dreamland) 兴建于 1961 年,几乎全面仿照美国迪斯尼乐园兴建,曾经相当受欢迎,但随着东京迪斯尼 (1983) 及大阪环球影城 (2001) 的出现,这个梦幻乐园生意大不如前,并最终于 2006 年结业,并且无人处理,变成一个巨大的废墟。多年来已经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去拍摄,不过进入的话据说要越过两道围栏及守卫,十分刺激。
亚松森
30.乌克兰“爱的隧道”位于乌克兰的Klevan的火车道,当地人称呼这条道为“通往爱的隧道”,严格意义上说,这应该不算是一条道路或隧道,但介于它无法比拟的美丽,无数人感叹,这大概是这个星球最漂亮的一条火车道了,它绿得让人窒息。这条美丽的铁路是由枝蔓围成的。拱形隧道春意盎然,满眼皆绿;春秋季节,树叶茂盛,生机勃勃;夏日酷暑,浓荫遮盖,清凉气爽;寒冬腊月,阳光透过空隙,洒下一片温暖的阳光。
爱的隧道
31.俄罗斯,军事火箭工厂。位于莫斯科附近一个战略军事火箭引擎工厂。
军事火箭工厂
⑷ 金燕国际温泉城二期有温泉入户吗
石家庄十大国际友好城市
NO.1长野
长野是日本比较罕见的内陆县之一,被称作日本的屋脊。一级行政区。面积13,585平方公里。人口215.7万 (1990)。西面屹立着号称日本阿尔卑斯山的飞蝉(北)、木曾(中)山脉,东边挡着赤石(南)、三国山脉和关东山地,千曲川、天龙川、木曾川等大小河流发源于周围高山,汇入中央的星罗棋布的小盆地。除北部多降雪属日本海式气候外,大部分属于内陆式气候。1998年的冬季奥运会使长野县的声名远扬,长野县是日本少有的农业县之一,高原果树和蔬菜栽培很发达,号称园艺王国。林业也很发达,木曾山的桧林号称日本三大美林之一。
虽地处北纬36度,但因海拔较高,长野县北部是全球冰雪覆盖最多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日本屋脊”。文化传统保存良好,温泉众多,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曾举办过1998年冬季奥运会。
长野县是自然,历史,文化的宝库。位于日本的中央,北阿尔卑斯,中央阿尔卑斯,南阿尔卑斯耸立其间,因此有“日本屋檐”之称。全县面积达13,585平方公里,有四个国立公园,终年可供娱乐活动。春,夏,秋三季可供远足和露营,冬季可供滑雪和滑冰。登山爱好者也可在此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适中的山峰攀登。
长野原在1940年获得主办权,但因为二战关系,冬季奥运停办,因此无缘举办这项盛会(冬季奥运会1940年及1944年因战争停办两届,1948年才恢复举办)。此次,他们击败了西班牙的哈卡、美国的盐湖城、瑞典的俄斯特松德和意大利的瓦尔达奥斯塔后,终于重新获得了冬奥会的主办权。
NO.2萨斯卡通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中南部城市。北纬52.2 度, 西经106.7 度, 海拔 501 米。跨萨斯喀彻温河两岸,里贾纳西北约240公里。
萨斯卡通市,这座风景秀丽的草原城市,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西,中部产品制造和集散中心,该省第二大城市和经济中心,距省会里贾纳约250公里。萨斯卡通市是一座新兴城市,一八九零年这里才有人居住,一九零六年建市,一九七零年约有十三万五千人。
萨斯卡通市的农业以小麦、油菜籽为主,畜牧业发达,拥有为数众多的大型粮仓和畜牧围场。该市拥有五百多家公司,厂矿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冶炼、金属冶炼、轧钢、生铁铸造、机械、电子、服装加工、化工、空调设备、塑料、食品加工等。该市的钾矿开采、榨油、木材加工及肉类加工包装等在加拿大名列前茅。
该市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加拿大国家铁路干线和太平洋铁路干线经过该市。加航等三家航空公司的班机来往于该市和其它城市之间,空运业务十分繁忙。三条省级公路和一条高速公路途经该市。由于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条件,为人们称为“枢纽城”、“桥梁城”。
NO.3得梅因
美国艾奥瓦州城市、首府。位于州西南部得梅因河和雷科恩河汇合点。人口19.3万(1984)。建于1843年,1857年成为首府。铁路交通枢纽。贸易和金融中心。地处玉米带和煤田地带的中心。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肉类、面粉、乳制品等)和农机制造为主,此外有印刷出版、服装、飞机引擎、机械等工业、企业。有多所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等。
NO.4帕尔玛
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岛首府
西班牙的巴利阿里群岛(官方名称加泰罗尼亚语:Illes Balears;西班牙语:Islas Baleares)自20世纪以来已经成为欧洲最浪漫的旅游圣地,无数人纷纷前往,体验那里的浪漫时光。
巴利阿里群岛地处西地中海,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法国南部和北非之间。巴利阿里群岛由一系列的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之间既有许多共同点,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差异,以至于有人认为仅仅是由于这些岛屿的地理位置相近,所以才被统称为巴利阿里群岛。
各个岛屿不同的历史经历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伊比萨岛(Ibiza)主要接受的是迦太基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古罗马文化对马约卡岛(Mallorca,也译作马略卡岛)的影响较为突出;梅诺卡岛(Menorca)则明显带有英国文化的烙印。
巴利阿里群岛只所以负此盛名,是因为在这个地区发生过的爱情故事从钢琴诗人肖邦、奥地利的茜茜公主以及数不尽的名人都爱上岛屿或是在岛上相爱。而且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这里就成为人人心目中的蜜月岛。不单单是西班牙人更包括了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以及欧洲其他国家。
20世纪50年代中期,法国有一百对男女青年曾在此举行集体婚礼,他们久慕马约卡岛迷人的景色,相约到这里一起欢度蜜月。事后,欧洲许多新婚青年都视此地为美好的去处。久而久之,该岛便被人称为“蜜月岛”。目前该群岛的代言人是美国影星麦克尔道格拉斯和泽塔琼斯夫妇。
NO.5天安
韩国西部城市。在忠清南道东北。人口13.6万 (1982)。农产品集散中心。曾为金产地。陶瓷、碾米、皮革工业发达。高速公路通车后,乳酪、蔬菜、水果等产品发展迅速。附近有温泉。
NO.6克雷塔罗
墨西哥中部一州。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04.4万(1990)。首府克雷塔罗。北部为东马德雷山所盘亘,南部为平坦高原和肥沃的谷地。气候温和,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下。1824年设州。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中、南部灌溉农业区产水果、玉米、甘蔗、棉花和薯类。半数面积覆有天然牧草,放牧牛、马和羊。矿产以蛋白石和汞著名,并开采银、铁、铜、金等矿。工业集中于克雷塔罗。
NO.7南定
越南北部城市,河南宁省首府。在南定河右岸,西北距河内87公里。人口约15万。越南棉纺织工业中心,还有丝织、碾米、电力、化肥、玻璃、火柴等厂。铜制器皿、草席等手工业发达。郊区盛产稻、蚕丝、鱼虾。农产品集散地。交通枢纽,铁路和1号,10号公路在此交会,通河内、海防、清
NO.8赫梅利尼茨基
乌克兰哥萨克首领,1648~1654年反抗波兰统治的乌克兰民族起义领袖。生于乌克兰,卒于1657年8月16日。16世纪下半期,乌克兰的大部处于波兰贵族统治之下,赫梅利尼茨基多次参加波兰军队同土耳其作战。17世纪40年代,乌克兰人民反对波兰贵族和天主教僧侣的斗争出现高潮。1648年1月,他率领8000名哥萨克在第聂伯河下游起义,迅速席卷乌克兰全境。同年底攻占基辅城,赫梅利尼茨基成为全乌克兰统领。1649年8月,与波兰签订了《兹博罗夫条约》,波兰承认乌克兰为独立行政区,建立一个实质上独立的哥萨克公国。1651年春,波兰背信,战事再起,乌克兰军队战败,9月,签订了《白教堂条约》,波兰占领基辅,重新统治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请求俄国出兵联合抗击波兰,1654年1月,赫梅利尼茨基同俄国代表在佩列亚斯拉夫签订了乌克兰同俄国合并的条约,并于1月8日,在乌克兰哥萨克代表大会(大拉达)上通过并宣布合并的决定。接着他参加了波俄战争。1655年在重占乌克兰后,同俄军一起攻入波兰国境,占领卢布林。
NO.9戈亚尼亚
巴西中部现代化城市,戈亚斯州首府。位于巴西高原梅亚蓬蒂河谷地,海拔760米。东北距巴西利亚180公里。人口70.3万(1980)。1933-1937年按规划设计建设,1942年取代戈亚斯成为州首府。周围农牧业和矿业区产品的贸易中心。有农牧产品加工业和建筑业。公路交通枢纽,铁路通圣保罗。全市分三个区:中央区为商业区,北区为工业区,南区为住宅区。城西为绿化的娱乐场所。
NO.10艾克斯
艾克斯是普罗旺斯的前首府,这座拥有林荫大道、喷泉、华宅的中世纪古城,是普罗旺斯最具有“都会”风情的地区,因为从12世纪开始,艾克斯就是普罗旺斯文化、经济、知识中心,同时,也是天才画家塞尚的故乡,可以在市中心参加塞尚之旅。艾克斯是法国重要的国际学生城,林荫大道上的双侍者咖啡馆非常受欢迎。
艾克斯的原意是由拉丁文“水”演变而来,也有人说是“普罗旺斯最好的地方”。公元前122年罗马将军发现了这里的泉水能治病,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水城”--艾克斯,艾克斯市内现有近百处喷泉,这里的自来水也确实好喝,纯净无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