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蟋蟀的住宅
在前面我向大家介绍了蟋蟀的住所及其产卵情况,这里我们来说说蟋蟀的歌唱和交尾。和其它昆虫一样,蟋蟀也会唱歌,蟋蟀歌唱的乐器很简单,有齿条、琴弓和振动膜。
与其它昆虫不相同的是蟋蟀是右撇子,它的右鞘翅几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不过它的两个鞘翅的结构完全一样。两个鞘翅都有一片宽大的透明干膜组成,跟白色的洋葱皮一样薄,且能振动,是蟋蟀发生的部位。鞘翅的中间有两条翅脉。两条翅脉间有凹陷,在这凹下的间隙中有五六条黑色皱纹。这些皱纹构成摩擦动脉,为振动发生创造了条件。两条翅脉中,有一条切成锯齿状的就是琴弓。它共约有150个锯齿,都呈三棱柱状。更妙的是它知道抑扬顿挫,根据需要调整它声音的强度。
在乐器颠倒的情况下蟋蟀也会唱歌吗?我试验的结果证明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仍不就此罢休。我去找蟋蟀的幼虫,留意它蜕皮变形的时刻。这时只见它的翼和鞘翅像个极小的皱薄片。五月初的一天我终于看见它蜕皮了,它把它破旧的粗衣服扔掉了。除了鞘翅和翼纯白色之外,它的其他部分是栗红色。蟋蟀刚刚从外套里出来时它的翅和鞘翅都是又小又皱,残缺不全的样子。不过随后鞘翅膀会慢慢长大。后来我发现两个鞘翅的边沿碰到一起,且右边的就要盖在鞘翅上了。这时我便用一根草轻轻的改变鞘翅重叠的次序,把左鞘翅个在右鞘翅边上,且成功了,尽管它有时不好好配合。到了当天下午3点左右,蟋蟀从淡红色变成了黑色,就这样这只蟋蟀的鞘翅在我的干预下长大成熟了。不久它就开始用它的家族成员从没有使用过的这个琴弓演奏了。且它的音调和节奏都正常。
讲了蟋蟀的乐器后,我们在听听它的音乐吧!蟋蟀总爱在暖和的阳光下,在它家门口唱歌。这时它的鞘翅发出“克利克利”的柔和的颤声,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整个春天它就是这样唱着,从不间断。我从没有听到别的昆虫有它这样的优美晴朗的歌声。在我的园子里夜间歌唱的蟋蟀也非常多,每一簇山蔷薇花中,每一束薰衣草上都有它们合唱。
不仅如此,蟋蟀会用调整歌声强弱高低的方法迷惑人,让你产生幻觉,辨不清它所在的位置。
Ⅱ 蟋蟀的住宅相关资料
1、《蟋蟀的住宅》出自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
2、《昆虫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3、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
4、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2)蟋蟀的住宅详案扩展阅读:
《昆虫记》的成书过程:
法布尔31岁时,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他就先后创作了《植物》、《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生物学作品。1854年,法布尔在法国的《自然科学年鉴》上发表了他的《节腹泥蜂观察记》。三年后,他又发表了关于鞘翅昆虫变态问题的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之精,理论意义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终于问世。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Ⅲ 蟋蟀的住宅阅读题答案
1.蟋蟀的巢穴
2.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版后腿上有两排权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房子盖好以后再进行整修.
3.不矛盾,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4.因为作者作者认真观察了蟋蟀建造巢穴的过程,并且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特点来具体地描述,描述中作者还把蟋蟀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写,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平时要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Ⅳ 《蟋蟀的住宅》课文及答案
《蟋蟀的住宅》
习题精选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
不肯随
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
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
它的工具是那
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
们的巢穴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
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隧道顺着地势
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
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
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
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了。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
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
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
做一点。
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
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Ⅳ 【蟋蟀的住宅】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5)蟋蟀的住宅详案扩展阅读:
1、作品简介:《蟋蟀的住宅》选自《 昆虫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该文章载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冀教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6课,该文章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
2、《昆虫记》简介:一部严肃又有趣的科学著作,解开了昆虫的许多秘密。《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3、《昆虫记》的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誉满全球,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昆虫记》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惊人的灵性。
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以人性照应虫性,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
Ⅵ 一句话概括《蟋蟀的住宅》的主要内容
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